高中生看大國工匠心得體會(通用3篇)
高中生看大國工匠心得體會 篇1
不斷提高,勤奮學習,這是我看完紀錄片《大國工匠》六集后最強烈的感受。在生產一線,都是默默無聞的勞動者;他們很普通,但他們很偉大,因為偉大工匠的高超技藝。從坦克焊接到火藥微雕,從造船到醫生,從古文物修復到汝窯燒制技藝的傳承與探索。不滿足于現有的技術水平,每一次的潛心鉆研,每一次的勇敢挑戰,他們都在表演著做一個偉大的鄉村工匠,追求卓越的精神實質。
不斷提高,勤奮學習,這是我看完紀錄片《大國工匠》六集后最強烈的感受。在生產一線,都是默默無聞的勞動者;他們很普通,但他們很偉大,因為偉大工匠的高超技藝。從坦克焊接到火藥微雕,從造船到醫生,從古文物修復到汝窯燒制技藝的傳承與探索。不滿足于現有的技術水平,每一次的潛心鉆研,每一次的勇敢挑戰,他們都在表演著做一個偉大的鄉村工匠,追求卓越的精神實質。
傳承是為了創新。中國作為一個古老的禮儀之邦,是一代有才華的人和熟練的工匠,他們用自己的智慧為這座文明的建筑做出了持續的貢獻。優秀的技能需要傳承,但也需要敢于創新。李人慶在二維紙上拓印三維雕塑是他深入研究的結果。
當老師從教的第一天就說自古以來只能在平面作品上拓印時,普通工匠只需要學習他們已經擁有的東西,但李人慶選擇在無人涉足的領域開始漫長的探索。前進的道路未知,但正是他追求卓越的信念,使得無數古代文物得以研究修復,讓人領略到儒雅古雅的魅力。
這種精神在大學里尤為重要。我們只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
是前人已有的成果,若止步于此,知識不會更新,社會無法向前發展,科技也只能停滯不前。僅有在舊的成果上鉆研新的領域,國家社會發展才有不竭的動力。
創新,是為了追求卓越。工匠們默默無聞,他們本是普普通通的工人,但因心中懷揣追求卓越的信念而發光發彩。特高壓線路作業工人王進就是在一次又一次地尋求更高的突破,從660千伏到1000千伏,他用精湛的技藝確保了千家萬戶的正常用電。不安于現有技術的他,成為了掌握特高壓帶電作業少有的頂尖技工。正是這樣一次次的嘗試和突破,我國才能成為世界上少數掌握了特高壓輸電技術的國家。
在他們身上,我能感覺到“把精益求精當作一種信仰”,“愛較勁兒”的'工作作風。匠人們不僅僅局限于把已有的技術熟練掌握,還要要求自我做到更好。工作的每一處細節,糊弄固然容易,可是當自我的名字印在產品上的那一瞬間,榮耀與職責就隨之而來。
大學,做大學問,成大境界。每個人手中都有一把鏨子,去雕刻自我的前途,也會在將來自我的崗位上雕刻國家的未來。干好自我崗位上的事,將其做精,做細,做奇,便到達了新境界,這也是校訓“學以精工”所要傳達的精神。追求卓越,在原有起點上仍然不滿足現狀,不故步自封,勇于向新的目標探索,這是這個時代所需要的精神。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科技必然扮演越來越重要的主角,這更要科技工作者們敢于創新,追求卓越,敢想敢做,每件事都努力做到極致。
我們應發揚大國工匠的精神,用自我雙手、智慧和膽略成就不平凡的人生。
高中生看大國工匠心得體會 篇2
大國工匠,用的是心,用的是細心和精神,以精煉的技術告訴我們,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愛崗敬業,敬的是業還是利益。
制創核潛艇的必須小心,那些焊接的工人都必須做到精細,不漏水,如果自己的一個不小心,就會導致核潛艇的人缺氧或者死亡,那些焊接工人是多么的偉大和無私奉獻在自己的崗位上。
手工制造金銀的人,那些打造藝術品,精求創新,純手工的人,在崗位上兢兢業業的奉獻,他說:“既然是純手工,不管多難,多小,多刻薄都要堅持下來,那樣才是純手工”,后來,他成功了,他打造了最完美的托盤,托盤的底盤,就連最高級的技師也打造不出來,他做到了,而且是純手工的,他獲得了大家的稱贊,他這種精銳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和尊敬。
大國工匠,匠心筑夢,也是他們無私的奉獻,造就了我們的科技技術,讓我們以實際行動告訴他們,我們一樣可以創造歷史。
高中生看大國工匠心得體會 篇3
大國工匠彰顯大國風范,大國工匠托起巨龍騰飛。央視播出的宣傳片《大國工匠》,用奮斗在生產一線的一群杰出勞動者的聰明才智、敬業勤勉,書寫了一部勞動者之歌。他們畢生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他們專注和堅守自己的崗位,他們傳承和鉆研職業的技能。他們是國寶級的頂尖技工,他們是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大國工匠觀后感精選8篇大國工匠觀后感精選8篇。他們用無可挑剔的技能書寫者人生的平凡與不平凡,他們用自己的雙手為時代為社會奉獻著人生。他們的技藝讓人們為之震驚,為之嘆服,為之激動,為之點贊。他們是事業的脊梁。
在中國航天,53歲的高鳳林被稱為火箭的“心臟”。他的工作沒有幾個人能做得了。他曾說過“每每看到我們生產的發動機把衛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種成功后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用金錢買不到”。火箭的“心臟”,他的作為,讓中國“神舟”系列順利升空,也讓中國科技發展到達了令人仰視的高度。微不足道的技能發展,同樣蘊藏著較高的智慧含量,我們把微小的工匠精神,做精、做美、做到極致,“品質從99%提高到9999%”,同樣是一種巨大的事業成就、國家成就。
“航空手藝人”胡雙錢,工作30多年來,創造了打磨過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驚人紀錄。在中國新一代大飛機C919的首架樣機上,有很多老胡親手打磨出來的“前無古人”的全新零部件。胡雙錢憑著他對航空事業的熱愛和對民機夢想的執著,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始終奮戰在民機制造的第一線。胡雙錢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對品質的極致追求,用他自己的話說:“加工出一流質量的飛機產品,是我一生的追求!期望自己能再干十年、二十年,為中國大飛機多做一點貢獻。”
深海鉗工管延安在工作時,要進入完全封閉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裝操作儀器。按照規定,接縫處間隙誤差要小于一毫米,他卻能做到零縫隙。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全憑自學成為這項工作的第一人。他所安裝的沉管設備,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對接。他曾說過“裝好了也要拆,拆了在裝,這是為了手感”。因為執著,堅持,求學。他成為了一名大國工匠。
北京APEC會議上,我國送給外國領導人及夫人國禮之一“和美”純銀絲巾果盤,是國家高級工藝美術技師孟劍鋒在只有06毫米的銀片上,經過上百萬次的精雕細琢才打造出的“絲巾”。同時航天英雄、奧運優秀運動員、汶川地震紀念等獎章都是出自孟劍鋒之手大國工匠觀后感精選8篇讀后感。用他自己的話說:“追求極致,超越自己”
手工撈曬宣紙,每張重量誤差不超過1克的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技師周東紅;創造了十三里焊縫全手工且質量到達百分之百的張冬偉等等一大批大國工匠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他們視技術為藝術,他們倡導一絲不茍、精益求精、一以貫之的“工匠精神”,他們彰顯了愛國敬業的精神內涵。《大國工匠》給人們展示了中國工匠的博大情懷和無以倫比的技藝。我們要以“工匠精神”為動力,立足自己的本職工作,干一行愛一行,要勇于擔當、敢于擔當、善于擔當。真正做到我的崗位我負責,我的工作請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