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情商訓練心得體會(精選3篇)
職場情商訓練心得體會 篇1
很有幸在寒假期間參加了市有關“小學生情商教學課程”的學習與實踐活動。在生活中,我們看到了太多這樣的現象:許許多多的孩子有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條件,在家長的一味關愛和督促教導下,他們的成績也都在不斷的“提高”,但與此同時,孩子們中卻有絕大多數人常常表現得“情感脆弱”或是“驕橫蠻纏”,不善控制自己的情緒,沖動不負責任,缺乏自信心、意志力和耐受力及人際交往能力薄弱等。由于孩子們的自體的情商不夠完善,控制力弱,就會給成長中的自己和他人造成不良的影響,甚至是更加嚴重的后果。
現今,教育的短缺之一就是對學生情商的重視和培養不夠,相當多的家長都理所當然地以為孩子越聰明,成功的機會就越大。這種傾向也導致社會上的絕大多數人,只看重孩子們的智商培養。在學習中,我們學習了正在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示范區”的南京市六合區,在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加快學校標準化建設、推進均衡發展等方面加快教育強區建設的同時,抓住教育的這根“軟肋”,確定以情商為突破口提高全區學生整體素質。活動中孩子們表現出來的問題也是教育應該解決的問題,同時這也是課程改革的需要。”六合區教育局局長陳定寶如是說。
所謂的情商,其最基本的個人認識,就是察覺自己的情緒狀態,也就是說,要能很快了解自己的當下情緒。因此父母和老師在這個情況下,應先幫助孩子辨識出現的情緒狀態:“所以你不開心了?”“所以你感到委屈了?”幫助孩子辨認自己的情緒狀態,會帶來非常大的好處。首先,孩子可以從中明了,接下來要處理的是自己的情緒,而不是那個“對方”。也就是說,現在真正該做的事情,不是因自己感到委屈而找對方理論,而是應該意識到,真正的困擾其實是自己的情緒反應。那么隨后該努力的,就是如何調適自身的情緒,做出合適、合情的反應。
其次,孩子可以從中學會“換位思考”的能力。比如:這次挨打,心里難受,以后就知道了,若去打別人,別人也就會有這樣的感受。這個深刻的`情緒體會,就有助于提升孩子換位思考的能力。在協助孩子辨識情緒之后,接下來,父母或是老師就可以續問:“你要不要告訴我發生了什么事?”這一點是很重要的親子、師生溝通方式,當父母、老師要學會發問及傾聽,孩子就會愿意開口說話,就會讓彼此的溝通融洽流暢、讓孩子認識到自身的問題同時也感受到來自于家長和老師的關心,讓孩子在教育的溫馨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學習新的思想,實踐以“情商”為主導的教育教學目標。新的開端,新的理念。看到南京市六合區的各個學校利用晨會、班會或隊會等時間開展活動,相關的教師培訓也已經開展,并按照小學低年級、中高年級和初中學生的知識水平,讀本有注音版,有光盤,都是通過故事、情景劇和游戲等活動方式演繹心理學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引導孩子們通過玩、通過親身感受去“悟道”,因而情商課通常是意趣盎然的。參與指導六合區進行情商教育實驗的南京市小學教師培訓中心的任主任說:“現在智力開發的教材和輔導書有很多很多,但針對孩子成長過程中情商培養的相關材料卻少之又少。情商教育不能像書本知識那樣照本宣科,亦不能用說教,應該通過活的形式讓學生去體驗、實踐,從體驗與實踐中獲得情感上認知,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活動的現場中,情商教育實驗指出,“情商的認知與提高,才能讓孩子們懂得“選擇善良不是軟弱,選擇忍讓不是退縮,選擇寬容不是怯懦,選擇厚道不是糊涂。”孩子們情商的實踐感悟,才能心中充滿愛意,愛父母,因此懂得感恩,尊老愛幼;愛師長,因此體會責任,回報社會;愛他人,因此理解寬容,友善助人;愛自己,因此自尊自信,享受生活。”
如果把人的成長比作是一場田徑比賽,智商的高低能決定一個人會不會輸在起跑線上,但能不能贏到終點則取決于情商的認知與感悟。一個人是否具有較高的情商,與早期的教育培養有著密切的關系。說白了,也就是一種心理上的人格塑造的過程。因此,培養情商應從娃娃抓起,讓我們的孩子們不光在智商上優越其人,更應在“情商”上得到充分的培養與發揮,使其“智、情”雙收,賢德慧中。
職場情商訓練心得體會 篇2
這學期利用學習之余時間再次拜讀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又一次讓我感到受益匪淺。此書作者彼得·德魯克曾任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克萊斯勒公司、IBM公司等大企業的管理顧問,管理學是他一生主要的研究對象。此書是彼得·德魯克40多年前寫的一本著作,但是書中的思想和觀點,現在讀起來也仍然讓人感到那么實際有效,感覺對自己的學習甚至是整個的人生規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這本發表于四十多年前——1966年的經典作品在今天看來依然是那么的真實而適用,極富洞察力而且文筆自然。管理大師德魯克在書中重點闡述了如何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管理者,主要包括:管理者必須學會如何讓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先要從管理好自己的時間開始,通過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做好決策,要事優先,讓自己的工作有貢獻值,并能夠用人之長,激發別人的潛質,通過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措施,取得最佳績效,等等。在書中,德魯克把“管理”的適用性擴展到了非常廣泛的范疇。組織類型從企業、商業延展到了幾乎所有的各類社會組織,只要有組織的地方就需要“管理”;只要需要做出決策,那就需要管理者了,“管理”不再是高層經理的特權,管理者隊伍被擴大了。德魯克從來不將“管理者”等同于“經理”,他認為管理者泛指知識工作者、經理人員和專業人員,無論其是否有下屬,無論其職位高低,只要他們在工作中需要做出影響整體績效和成果的決策。
職場情商訓練心得體會 篇3
今天下午在本人就讀黨校的組織下,我們全體黨校學員學習了“情商與成人成才”。下面我就自己的理解談談我的體會。
情商是指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總的來講,人與人之間的情商并無明顯的先天差別,更多與后天的培養息息相關。情商是一種能力,情商是一種創造,情商又是一種技巧。-
既然是技巧就有規律可循,就能掌握,就能熟能生巧。只要我們多點勇氣,多點機智,多點磨練,多點感情投資,我們也會像“情商高手”一樣,營造一個有利于自己生存的寬松環境,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交際圈,創造一個更好發揮自己才能的空間。總之,情商就是一個人洞察別人的情緒;知道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的情緒;尊重別人的情緒的一種重要的生存能力。
我們無法預定智商,卻可以提高情商,一個杰出的人未必有著高智商,卻一定有著高情商。提高情商其實有著簡而易行的方法,你需要的就是堅持。
那么怎樣培養和發展情商?
第一、家庭的啟蒙開發,家庭是每一個人情商的出發點,對一個人思想的啟蒙和情感的開發有著重要意義;第二、學校的教育開發,學校是學生們最主要的生活場所,學校的教育對學生的情商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校學生要多和別人交往,注重自己情商的培養;第三、單位的自我修養,進入單位的青年學生要加強自我修養,塑造自己的職業素質和社會道德素質;第四、自我鍛煉,我們要培養自己塑造自己。培養自己有九個方面:(1)自知力——了解自己的心理素質,做到知己知彼;(2)自衡力——學會轉變自己的思維方式,不要被一種固定的思維所禁錮;(3)自制力---學會放松自己的心情,管理好自己;(4)毅志力---學會逆向思維(把失敗看成成功,把批評看成表揚);(5)自勵力——始終保持積極的心態,光明思維;(6)感知力——猜測心態,學會感知別人的話語和行為,明白別人的意圖;(7)交融力——善交朋友,學會關心別人;(9)洞察力——學會創造自己的思維,是自己的思維與時俱進;(8)調試力——主動化解矛盾,及時化解矛盾,及時化解問題。
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要時刻保持自己清醒的頭腦。科學家發現,大腦控制情緒的部分(邊緣系統)受損的人,可以很清晰和符合邏輯地推理和思維,但所做出的決定都非常低級。科學家因此斷定,當大腦的思維部分與情感到分相分離時,大腦不能正常工作。人類在做出正常舉動時,是綜合運用了大腦的兩個部分,即情感部分和邏輯部分。一個高情商的人是會綜合利用大腦中的各個部位的,并在大多數情況下運用其大腦皮層部分。
我們當代大學生要注重自己情商的培養,要做一個智商與情商兼具的人。我們要自信、自立,尊重他人,自信而不自滿;我們要處理好同學之間的關系,遇事冷靜,妥善處理,一言蔽之,情商的作用就是使人能更充分地發揮智商的作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