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雙減簡短的心得體會(通用3篇)
關于小學雙減簡短的心得體會 篇1
學習了小學義務教育“雙減”意見以后,對減負提質的提法感觸頗多,從我本人的內心深處,真正地感受到減負提質的重要性及緊迫性。
童年是五彩繽紛的,是每個人珍藏在記憶深處的美好時光。孩子不是學習的機器,在他們的童年生活中不僅僅只有學習這一件事。在“雙減”政策提出之前,我們不難看到那些六七歲的孩子帶著小眼鏡,背著沉重的書包放學的情景,也不難看到遍布在各個街道的各式各樣的輔導班,他們的童年時光被大量的作業和各種課外補習班所淹沒。處于童年時期的孩子,他們的生活不應該被繁重的作業和輔導班所充斥。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順應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讓孩子在學習之余有時間去享受童年應有的快樂。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們要充分地認識到教學活動中講求技巧,讓孩子們從繁重的課業學習中解脫出來的價值與意義。我們要精心設計課堂,把握課堂質量,努力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通過課堂教學這一環節切實的給學生減負。要提高課堂質量,提高課堂效率,我個人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1.認真備課。精心設計課堂,以學科課程標準為導向,更新教育理念,備教材、備學生、備過程,在“減負”的同時提高課堂效率。
2.依據學生年齡特征,通過深度鉆研教材、精準聚焦目標、巧妙設計活動、科學合理實施、理性綜合評價等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以確保教育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創設情景,培育學生興趣,以“學生發展為本”,精講簡練,給學生多一點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由地、富有個性的發展,讓每一個孩子在課堂中有所收獲,
3.課外作業,細心篩選,仔細編排,提高作業水平,提升作業質量。“雙減”政策要求教師一定要創新作業的內容與形式,提高作業的設計、批改和反饋的管理水平。讓學生的作業在完成中有一定的獲得感。
4.精心設計分層作業。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設計一些必做題和選做題,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選做作業。同時還注意作業的趣味性和實踐性,讓中差生把完成老師的作業當作一件樂事。避免作業中的重復現象,盡量設計精而簡的作業,作業的布置要照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逐漸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5.充分利用課后服務時間
充分用好課后服務時間,指導學生認真完成作業,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習輔導與答疑,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文體、藝術、勞動、閱讀、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不利用課后服務時間講新課。
關于小學雙減簡短的心得體會 篇2
世界那么大,我去看了看江西南昌滕王閣。
在去之前我查找了許多的資料:我知道了滕王閣是江南三大名樓中唯一的閣;現在的它是第29次重建;這次采用的材料是鋼筋水泥,因為上一次采用木頭制作而被燒毀,所以這次采用鋼筋水泥也是為了更好的保護它;滕王閣因王勃的詩而讓它成為“明星”,只是王勃不久后就溺水身亡了。我還知道滕王閣“明三暗七”,外觀三層,實則有七層,從圖中來看有四個觀賞風景之佳處,登斯樓也,定是人間仙境吧。
但在去那人間仙境時,我們經歷了不少挫折。在去南昌的路上我們坐了7個多小時的車,而且我們班有很多人暈車;也去了快樂而又恐怖的游樂園,在游樂園中挑戰了自己的極限,也聽足了尖叫聲;還經歷了很不開心甚至讓人痛苦的“晚上十點收手機”。
但我終于來到了期待已久的.滕王閣!
剛入大門,發現滕王閣比圖片上的更好看,更讓我喜愛!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小小池塘里面活蹦亂跳的金魚,正在跳著迎接舞!接著又看到了一座老虎的石像,它好似在唱著豪邁的歌曲歡迎我們的到來。走著走著,我們來到滕王閣正門口。滕王閣十分的壯觀,我也好似穿越到了古代,在登滕王閣的路上,我碰見了之前的導游張叔,他告訴我們要趁現在游客少,先從頂樓看起。于是我們爬了足足5分鐘的樓梯,登上了滕王閣的頂層,看到了金碧輝煌的壁畫等文物。我們接著來到了第6層,那里有一個觀景臺,可以遠眺江西的母親河贛江。再往下走我看到了許許多多未曾謀面的東西,也讓我明白了游學能讓你從心底感受學習的魅力。
遺憾的是此次滕王閣之行時間過于倉促,但管中窺豹,世界如此精彩!而且世界這么大,真要好好去看看!滕王閣游玩心得終于寫完畢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謝謝!
關于小學雙減簡短的心得體會 篇3
讀完了《西游記》,我真替孫悟空抱不平。
本來孫悟空是一個向往自由,討厭束縛,無拘無束的靈魂,但我覺得書里的他是一個并不快樂的角色。從他被壓在五指山下起,齊天大圣那逍遙快活的日子就從此一去不復返了,他的自由和權利被無情地剝奪了。不必說被逼護送那黑白不分,神妖不辨的唐三藏去取什么西經;不必說那風餐露宿的辛苦和妖怪出沒的那種擔驚受怕;光是豬八戒和唐三藏就夠他受了。想想這有什么快樂可言的?除非孫大圣真是個成天想要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還其樂無窮的受虐狂!
孫悟空取完西經后,本來應給他恢復自由,可是如來佛祖給他捧了一個佛號,我覺得做佛與孫悟空的天性一點也不相稱,而如來佛祖又不知道孫悟空喜不喜歡,真是與孔子所言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相稱。
在我看來孫悟空并不想這樣,他應該想回到花果山去,回到水簾洞里,回到群猴身邊,做回那個天不怕、地不怕、上天入地、唯我獨尊的美猴王……
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自由,過無拘無束的生活,以孫悟空的個性,更希望自由。你們說,難道孫悟空不值得我們為他抱不平嗎?我希望能改寫《西游記》,還孫悟空一個完美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