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解讀的心得體會(精選3篇)
雙減政策解讀的心得體會 篇1
作為吳中區人大代表,同時也是一位工作30年的教育工作者,我認為“雙減”政策堅持以學生為本,遵循教育發展規律,著眼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是一個利好的政策。同時,它對學校的教學服務水平提出了很大的考驗。學校應該利用好“雙減”政策,切忌“一刀切”,做到“一學一案”,發揮學校特色來提升課后服務的水平,增強課后服務的吸引力。
當然,“雙減”政策的出臺落實,必定會帶來重大的社會改革。這也需要政府部門予以更大的關注。對于校外培訓機構,要做到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依法治理,讓校外培訓熱度逐步降溫。與此同時,也要積極探索新的模式來解決“課后延時服務”帶來的輿論、交通、社會環境等壓力。
教育改革,我們不但是旁觀者,更是親歷者,我們要給予這些政策更大的耐心和充足的時間,讓我們拭目以待。
雙減政策解讀的心得體會 篇2
我喜歡進影院看電影。孩子們小時候,我經常帶他們去。昨天,正趕上紀錄電影《厲害了,我的國!》在全國上映。影院里爆滿,除了坐在第二排的我們5位自費觀影的觀眾之外,其余的全部來自周邊國際機場的各個單位。
在影片中,不僅記錄了中國橋、中國路、中國車、中國港、中國網一個個非凡的超級工程,還展示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FAST、全球最大的海上鉆井平臺"藍鯨2號"、磁懸浮列車研發、5G技術等引領人們走向新時代的里程碑般的科研成果。從圓夢工程到創新科技、從綠色中國到共享小康,電影分享震撼影像的同時,也將其背后的故事娓娓道來。
讀書也是我的愛好。每天如果沒有大塊時間,就利用零碎時間,至少在睡前多少要讀上幾頁。最近兩周重讀了美國探險家威廉。蓋洛的《揚子江上的美國人》。
上世紀初,威廉。蓋洛對中國人文地理進行了系統考察,1920_年他首次途徑日本來到中國,從上海坐船溯流而上,沿途考察長江流域(包括云南地區)的人文地理,寫下《揚子江上的美國人》(1903)一書,之后,他走遍中國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三山五岳,連續出版了《中國長城》(1909)、《中國十八省府》(1911)和《中國五岳》(1926)等一系列重量級的著作。
蓋洛先生寫的《揚子江上的美國人》距今已經120_年了,他試圖對那些輕蔑中國的同鄉們描繪一下“真實的”中國,其中有這樣一段話很有意思:
“那么,這個我們所輕蔑的偉大民族有哪些記錄呢?早在卡克斯頓出生之前一千年,中國人就發明了印刷術。當他們已經擁有了許多圖書館時,我們還沒有學會在樺樹皮上用木炭寫象形文字。我們的祖先之所以能放棄用石頭和葫蘆制作器皿,原因在于他們已將陶器制品擺上了市場。還有絲綢!你可曾見過比中國絲綢店里的絲綢更加精美的織品嗎?可能你會問:“中國人是不是像我們一樣的人?”要回答這個問題易如反掌,因為在不少方面,他們都勝過我們。在禮儀上,他們是溫文爾雅的斯特菲爾德伯爵,我們則是穴居生活的類人猿。作為工匠,他們的堅韌和耐心,與其發明新機器的能力正好成反比。作為農民,他們能夠每年種植三茬優質的莊稼,而所用的農具只不過是木扶手的鏵犁,播種和收割也全憑雙手。一臺收割機、脫粒機或軋棉機,都會把他們嚇得從田里逃走。作為學者,他們都是記憶的巨匠,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背誦整卷書籍。但說到實用知識或應用科學,他們則渾然不知。比如工程學,在他們看來絕非一種職業,只是“勞作”而已,而中國的紳士又是不能從事“勞作”的。不過,看看大運河吧,長達120個地理里格,是世界歷史上無與倫比的偉業!還有長城,其體積,按黑格爾的計算,比英格蘭和蘇格蘭全部建筑所用的石料的總和還要多!“
威廉。蓋洛來中國是在清代末期。100多年過去了,經歷了各種苦難的、軟弱無力的中國人不僅站起來了,而且“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況且,《厲害了,我的國》展示的只是近五年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下中國取得的歷史性的成就。
幾年前,我翻閱了一個長期在中國做記者的英國朋友寫的書,書名記不清了,內容是講中國的崛起對世界的影響。他說:“如果每個中國人同時跺一下腳,整個地球就會顫抖!”
我的國,的確厲害了。我們已經不需要外國人來替我們說好話了。
雙減政策解讀的心得體會 篇3
大連理工大學學子赴遼寧省錦州市遼西育明高級中學大工學子母校行寒假實踐活動圓滿完成。
為感恩母校,傳遞大工力量,展示大工風采,2月4日下午1點30分,大工學子母校行宣講會在遼西育明附屬高級中學拉開帷幕。母校行團隊由來自主校區和軟件學院的10名大工學子組成。本次宣講會讓高中的同學們更具體深入地了解到大工悠久歷史和卓越成就,對大工產生良好印象,取得了良好效果。
遼西育明高級中學是一所擁有強大師資力量和完善的教學體制省內重點高中,每年都為大連理工大學輸送大量精英人才,此次寒假社會實踐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一致歡迎,同學們更是抱有極大的熱情。本著服務母校、宣傳大工,樹立大工良好形象,傳承大工優良學風,展示我校學子風采宗旨,本次宣講會分成大工和母校兩個板塊。
早上10點,由隊長李倩帶領的母校行團隊來到了母校進行場地布置、懸掛條幅等準備活動,天氣雖然嚴寒,但是隊員的熱情卻絲毫不減。下午一點,本次宣講會正式開始。本次宣講會由唐健璐擔任主持人,共分為五部分。
第一部分大工風采我傳揚由趙亮、馬嘉秀講述大工校史,并由馬嘉秀講解開發區校區概況,帶領同學們感受大工60年一路走來經歷的風風雨雨,感受大工隨時代發展逐步壯大,憶昔日大工崢嶸歲月,嘆今昔大工輝煌碩果。接著進入互動環節校史知識競猜,有了上一環節的知識,同學們在這一環節中踴躍發言回答問題,由楊航和邵健為他們頒發獎品。
第二部分多姿多彩校園生活,由姜向何介紹校園文化生活,包括校A級賽事(如大型文藝比賽峰嵐杯)、社團文化、學生會等。
第三部分崢嶸歲月再回首,張英松學長跟學弟學妹們分享高三經歷,激發了斗志,為接下來的生活指明了方向。
第四部分學習經驗勇交流,由楊航、邵健向學弟學妹們分享學習經驗。最后全體成員上臺為同學們答疑。第五部分放飛夢想蒲公英,同學們用發到手中的夢想卡寫下自己的夢想,將卡片收入檔案袋。誓師簽名,合影留念。此次宣講會到此圓滿結束。
本次活動的成功舉辦離不開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積極配合;顒硬粌H豐富了大工學子的寒假生活,增強實踐能力,增添了作為大工學子的歸屬感與自豪感,更幫助學弟學妹們解決了許多關于大學的疑惑,讓他們認識大工了解大工,感受到了大工獨特的魅力,與此同時,宣講會中對于學習經驗的交流分享更是讓學弟學妹們受益匪淺,增強了高三學生的信心,與對大學美好生活的憧憬。希望通過本次實踐活動,有更多優秀的學弟學妹考進大工,成為大工一員。感恩母校,展大工風采,我們在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