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孝道心得體會(精選3篇)
品德孝道心得體會 篇1
通過對《弟子規》的學習我有三點體會: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就充分體現了“孝”字的重要性,古人有云:“百善孝為先”,可見,孝是做人的根本。第二、待人接物要懷著恭敬之心,為人要謙虛。“滿招損謙受益”,這些都是古人總結出的經驗。
而《弟子規》則給出了系統的準則:“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如果能夠把這些都落實到行為上,那么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會更加融洽,整個社會都會更加和諧。第三、要找準自己的人生目標。《弟子規》教人向善,長養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只有懂得時刻反省自己、規正自己的人,才可以使其自身有長足的進步,這才應該是人一生所追求的終極目標。
品德孝道心得體會 篇2
近期,學校開展的“孝敬父母實踐活動”到現在,已經有一個月了,在這一個月里,我改變了很多,也體會到父母的辛苦。
以前,我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從學校開展這個活動后,我從中體會到爸爸媽媽每天多不容易。而我們以前總是比吃比喝、比穿比戴。拿運動會來說,大家互相攀比,都認為買的吃的越多越貴,就很有面子。誰知道為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花掉的可是父母辛辛苦苦賺來的血汗錢啊!
如今的我再也不和別人攀比吃穿用,而且主動承包幾項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并長期堅持下去。因為我知道爸爸媽媽很辛苦:每天早起為我做可口的飯菜,再送我去上學,然后匆匆忙忙去上班。晚上還給我輔導作業。節假日搞衛生、洗衣服,有時還要去單位加班,他們得多累呀!
作為家里的第二個男子漢,我決心不再耍孩子脾氣,要為父母分憂,每天多做一些家務活,比如:吃完飯后洗碗、擦桌子;地臟了墩一墩;澆澆花等等。雖然我現在還干不了什么大事情,但我多干一件就可以讓父母多休息一會兒,而且看到兒子懂事了,他們一定很欣慰。所以我一定會堅持做下去。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努力,爭做孝順父母的好孩子吧!
品德孝道心得體會 篇3
我國的教育方針把德育放在各學科之首,從中體現了德育的重要性。筆者認為學校要以德為首,班級要以德為本,學科教育要以德為重,課堂教學要以德為先。
學校的工作千頭萬緒,必須要以德為首。學校的德育教育是一項長期、復雜、系統的工作。學校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時,首先學校領導必須以身作則,建立德育教育的領導機構。制訂各種規章制度,具體落實,領導做到身正,不令則行,做師生的表率,再對教師進行德育教育。使學校形成高尚品德的氛圍,努力提高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有一群師德高尚的教師,必定能帶出高尚品德的學生。古語云:“有其師,必有其徒。”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力是相當大的,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師生共同營造整個校區的文明禮貌的氛圍,讓學生生活在一個祥和文明的環境中,使學生自覺或不自覺地接受良好品德的熏陶。使他們更能安居樂學。
在整個年級中要以德育為本,我與同事們都有同感。同一年級中,思想品德好的班級,學習成績各方面也好,究其原因是,思品好的班級,班風、班紀就好。學習目的更明確,能團結友愛,互相交流學習方法,更能自覺學習,成績就會更好。
在年級教研活動中要以研究學生的思品教育為本,在同年級中根據學生年齡特征,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品德教育活動。例如組織學生外出參觀學習,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英雄模范事跡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前途理想教育。使學生在活動中激發感情,陶冶情操。
各學科教育要以德為重。上好品德課是其中重要的一環,怎樣上好品德課呢?一是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首先教師要對整個活動做好周密的安排,其次布置好學生所必須準備的材料、圖片……二是課前給學生創設情境。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課件激發學生的品德情感。三是整個活動過程中要讓學生全員參加,充分展示自我,使學生在活動中了解自我。從活動中找出問題的答案,自己在某些事情中該怎樣做、不該怎樣做。四是總結激勵學生,延伸導航。五是課后檢查,了解反饋情況,讓學生持之以恒。學生品德教育不是單純的上好品德課。其他學科也要寓品德教育于學科教學之中,例如在教學三年級《科學》第三部分“動物”時,不是單純地教學認識幾種動物,而是要教育學生注意生態環境的保護,愛護小動物。又例如在教學四年級語文《陶罐和鐵罐》時就要教育學生認識到: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在各學科的教學中,品德教育無處不在,無處不存,教師要善于抓住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時機,有時教師一個細微的動作,或一句正面引導的話語,將會使學生受益終身。
總之,學生的品德教育教學,是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重中之重。教師要充分理解德育與智育的辨證關系。學生的品德教育教學關系到社會的安定,民族的存亡,國家前途命運的問題。更應引起學校、家庭、社會的高度重視。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又紅又專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