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線上教研活動心得體會(精選3篇)
初中語文線上教研活動心得體會 篇1
作為一名教師,任何一次外出聽課都是彌足珍貴的學習機會,因為我們從中可以得到真實課堂的教學經驗。4月26,我有幸到臨沂參加了“山東省中語會第__屆年會”活動,不僅聽了三節省級觀摩課,還聆聽了顧之川博士“課標的核心理念”的精彩演講和對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深刻見解,感受頗多,收獲更多。現將研討會的主要內容和精神作一下梳理,但愿與我的同行分享。
這次大會分三個議程:第一個議程是聽取專家的精彩點評和深刻見解。第二個議程是聆聽兩個優秀課題的經驗介紹;第三個議程是聽幾位省級教學能手執講的觀摩課;其中的每一個議程,都能帶給我新奇和震撼。
第三個議程中的6節觀摩課,顯然是這次大會的重頭戲。6位教師勇敢的科研精神,精彩的授課藝術,高深的語文素養,嚴謹的課后反思,無不讓人心生仰慕。
說他們具有勇敢的科研精神,是因為他們執講的課題直面中學語文課的關鍵:高效。如劉曉帆老師執教的《黃河頌》啟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陳可太老師執講的《雪》,先是娓娓而道入童心,然后啟發學生對魯迅的孤獨地斗士的生命價值的思考、精彩的授課藝術則體現在他們對課堂每個環節的精心設計。
⒈形式各異的導語設計:或開門見山,或由此及彼,或故事引領,或師生交流,或激情吟誦,或實物展示,或師生互動,這樣因人而異、因課而異的導語,既拉近了與學生的情感距離,又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投入課堂,給人以極豐富的語言享受和情感熏陶。
⒉重點明確的目標把握:長課怎樣短教,深文怎樣淺教,讓學生學什么,在這些難點的處理上,教師們目標一致,那就是目標明確。老師們精心研讀課文,把握要害,以點帶面,完全可以完成對文本的解讀。面面俱到往往導致面面不到,而重點突破則完全可能全面開花。
⒊各具特點的關鍵詞解讀:例如劉小凡老師對《黃河頌》中“望”的解讀,聯系杜甫的《望岳》、毛澤東的《沁園春雪》,使學生對其理解深刻;
⒋自然流暢的語言串聯,教師們充分展示了語文教師豐富的語言技巧。對文本的解讀和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鼓勵話語睿智中透著溫馨,激情中蘊含理性。在他們的啟發鼓勵下,學生們爭先恐后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使整節課如行云流水般自然,給聽課教師以極大的享受和收獲。從中,我深深感受到語文教師錘煉自己的語言是何等的重要。
⒌興味盎然的課堂小結:當課堂授課進入尾聲,老師們都不忘在這個環節再添亮點,進行精彩的總結。這些總結或就文章的主題生發開去,或就文章的思想進行情感熏陶,或用詩一般優美的語言點燃學生的激情,或以意味深長的話語鼓勵學生探索。并且多位老師或引用名言,或改用詩句,或自編對聯,或自創美文,使即將結束的課堂再度升溫,讓人欲罷不能。
至于授課者高深的語文素養,是令所有聽課教師都嘖嘖稱贊的。主要體現在他們對文本獨特而深刻的解讀,詩一樣優美而豐富的語言和闡釋學生疑問時機敏而準確的回答。這樣的功夫顯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達成的,它需要用心的閱讀、積累與鉆研。想到一位老師曾說自己對《談生命》備課時曾寫下5000字的筆記時臺下響起的驚嘆聲,它應該成為我耳邊的警鐘,時時鳴響:成功來自不懈的努力。
這次學習,我總結了以下幾點,希望和老師們共勉:
⒈完全摒棄以教為主的思想,讓學生精彩的聲音占據課堂。
⒉課堂上,既要重視文字語言教學,也要重視板書質量;教師的課堂用語要規范,新生詞匯的運用要在洞悉其含義的基礎上準確運用,課堂上的思想教育要實事求是,切莫牽強附會。
⒊教學活動的流程要完整,要重視單元教學,有單元意識和前后勾連意識。
⒋寫作教學要讓學生寫真話,抒真情;形式靈活,語言活潑;扎實掌握運用多種表達手法,內容寫得實在、厚實。
⒌結合文本內容對自己進行反思。
初中語文線上教研活動心得體會 篇2
今天接受了20__年義務教育階段新課程標準的培訓,初中語文階段培訓中具體講述了“初中語文學習任務群”,聽了以后受益匪淺。我覺得,教師應結合語文教學現狀,采取新的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模式,全面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核心語文素養。
經過培訓,我了解到在學習任務群引導模式下,一旦積極運用在課堂教學中,將有效地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中主客顛倒的弊端,切實落實學生主體地位。
學習任務群的具體實施中可以和學習小組相對接,積極發揮學習小組的作用。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積極運用學習小組,把課堂上的主導地位交給學生,通過一系列課堂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地參加學習和任務小組交流。教師要注重對學習小組的系列化任務的學習,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
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主題,通過設定學習任務,優化與整合教學資源,通過設定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學習,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還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制定不同的學習任務,通過討論、合作等形式,引導學生在研究組內進行學習,教師還要給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和地方,引導學生在交往中加深對問題的了解,逐步提高語文綜合素質。
學習任務群的應用更加符合當今教育理念。因此,在初中語文課堂上,我們教師應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最終目的,切實強化該教學理念的運用,全面提升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初中語文線上教研活動心得體會 篇3
今天是研修的第一天,我先認真學習了中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受益匪淺,提出自己的學習心得。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盡管主要任務是要頑強推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但是課改是一項綜合性改革。因此,在語文學科實施新課標,進行課改中,不論是思想觀念上,還是具體操作層面上都發生巨大轉變。大致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樹立與新課程相適應、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觀念,增強教師的服務意識。
新課標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變“一言堂”為群言堂,不少時候會把教師請下講臺,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服務。與此同時,還要接受學生對教師服務質量的評判。這種角色意識和授課方式的轉變是實施新課標的基礎。
二、圍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注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
堅持實踐性教學原則,著重培養學生8種習慣:
(1)默讀和“速讀”習慣;
(2)圈點批注和做讀書筆記的習慣;
(3),置疑和發問習慣;
(4)使用工具書和看書下注釋的習慣;
(5)按照先指明X頁X段X行再回答問題的習慣;
(6)分析字結構記憶生字的習慣;
(7)寫完作文先讀一遍和修改文章的習慣;
(8)集體討論的習慣。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閱讀、探索、思考、質疑等過程。
三、走出單一的課堂授課模式,堅持多元化教學形式。
“新課標”強調:“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這將打破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外出參觀、考察、實地測量、現場制作、模擬面試、辯論會、排練節目、座談會、賽詩會和“上網”搜集有關資料等都將成為語文教學的形式。
四、教師要站在作者的角度談創作過程和站在讀者角度談學習過程和學習體會,給學生以示范。
新課標 要求 “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能說出自己的體驗”,這將使教師再不能以學生大腦為容器———一味地灌輸知識,一味地把學生的認識和體驗歸攏到教學參考書的答案上,甚至強迫學生背答案;而應該以教師自己學習的過程為示范,使學生通過一次次模仿形成學習能力。
五、突出教與學的互動,教學由實施預案向增加準備如何回答學生現場提出的問題轉變。
課上學生會主動提出的問題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這種現場發散式提出的問題是教師始料不及的,這就需要師生間互相尊重、欣賞,相互交流、溝通、理解和補充。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在幫助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實現教學相長。
六、講讀和閱讀教學以課文為單位和與 “教學單元”為單位相結合”設計、施教。
目前七年級上冊(原初一第一冊)課本有30篇課文和6個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單元,盡管有15篇略讀課文,但還要加上自讀篇目。如果再沿襲原有教學方法是完不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新教材中每個單元的課文間有較明顯的內在聯系,可按照教學單元組織學生進行 “求同與求異”的合作、探究式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