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隊61枚獎牌完美收官心得啟迪2024(精選3篇)
中國隊61枚獎牌完美收官心得啟迪2024 篇1
北京20__年冬殘奧會開幕式4日晚在國家體育場隆重舉行。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向世界傳遞了信心、友愛與希望,展現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愿望,期待本屆冬殘奧會為世界展示競技之美、精神之美、生命之美。
巴西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羅尼·林斯說,他懷著熱切心情觀看了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感謝中國再次為世界呈獻一場完美的重大體育賽事開幕式,相信北京冬殘奧會將激勵全世界更多殘疾人擁抱體育、超越自我。
出席了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的克羅地亞殘奧會主席拉特科·科瓦契奇說,開幕式非常成功,各項組織工作非常好,冬殘奧會各項設施、條件也非常好,有很多非常友好、樂于助人的志愿者。相信北京冬殘奧會必將成功舉辦。
阿根廷參賽運動員恩里克·普蘭泰說,開幕式充滿了創意和細節,表達了對殘疾人的關愛與包容。普蘭泰表示,殘疾人同樣能在運動中超越自我。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報道說,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表達了包容性主題。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奧運欄目在社交媒體上向美國觀眾介紹了北京冬殘奧會吉祥物“雪容融”,認為“雪容融”象征著殘疾人運動員的勇氣與毅力。
意大利安莎社報道說,北京冬殘奧會吉祥物“雪容融”是熱情好客和包容的象征,這一吉祥物將世界多樣文化融合成一個強大而熱情的“統一體”。意大利代表團旗手貝爾塔尼奧利在參加開幕式后對媒體說:“開幕式太壯觀了……真是不可思議。”
芬蘭于韋斯屈萊大學體育科學學院運動規劃專業名譽教授基莫·索米說,他對中國舉辦冬奧會、冬殘奧會等大型賽事的能力充滿信心。殘奧運動將人們團結在一起,讓人們為建設一個更美好的共同未來一起努力。
中國隊61枚獎牌完美收官心得啟迪2024 篇2
中國代表團在本屆冬殘奧會中一共斬獲了18金20銀23銅共61枚獎牌,一騎絕塵位列獎牌榜第一,創造了我國在歷屆冬殘奧中獲獎最多的歷史,這樣的成績不可謂不耀眼,在如此奪目的成績之外,我們還記住了許許多多感人的瞬間——英國選手兄弟兩人一同上陣,通過默契的配合拿下超級大回轉(視障)項目上的金牌,閆卓身坐中國紅輪椅創下8勝2負的佳績……這些讓人熱淚盈眶的瞬間,將會深深烙印在我們的心中。
本屆冬殘奧會的選手們并沒有讓我們失望,不論是中國的選手還是國外的選手,縱然有疫情的壓力,他們仍然為我們奉獻了最精彩的表演,最緊張的角逐,讓這次冬殘奧會也成為奧運史上炫彩奪目的一頁。對于本次冬殘奧會的主角--殘疾運動員,他們的參賽不在于能否拿到獎牌,能拿到多少獎牌,而在于積極參與。為了參賽,他們事前都作出了超乎常人想像的付出,他們有勇氣、有資格走進賽場,本身就已經成功。比賽中,他們需要正常人的鼓舞和理解。對于他們參賽,觀眾應該多欣賞、多喝彩,把他們的長處看成是超常發揮。賽場喝彩聲、掌聲不斷,且都是恰到好處,才能激發他們超水平的發揮。
20__年3月13日,北京冬殘奧會在一片歡呼聲中落下了帷幕,雖然是結束,但也未嘗不是一種開始,正如08年奧運會后開啟的一片向好的新時代一樣,這次的北京冬殘奧會也一定會激發人們的熱情,更加關注殘疾人,讓殘疾人閃耀自己的光芒與色彩!
中國隊61枚獎牌完美收官心得啟迪2024 篇3
今年暑期算是過得充實,讀書寫文章占據了多半時間。從圖書館借閱《什么是的教育——教師最需要關注的66個教育細節》一書,閑暇捧讀,深覺意味冗長。
盧梭曾說過,什么是做好的教育?的教育就是無所作為的教育,學生看不到教育的發生,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他們的心靈,幫助他們發揮了潛能,這才是天底下的教育。本書也對這個問題做了很好的回答,的教育是“無為”的教育,它不為感知、卻又深深影響著人心靈的教育。本書較為全面的詮釋了什么是的教育這一寬泛而又深刻的問題,從如何教會學生做人、學習、做事和交往等四個方面入手,充分闡述了教師如何更有效地關注教育細節,如何身體力行地開展搞好教育工作。
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我經常在想,學生跟我們教師到底在學什么?我想應該是學做人。這樣的回答似乎并不會讓社會及廣大家長認同,他們一定認為知識與分數是教育的歸宿。我記得一位哲人說過,人的一生只在做兩件事情,做人與做事。但其實是在做一件事,就是做人,因為事是人做的,做事其實質是做人。因此,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教學生做人。
我一直認為,良好的習慣與優秀的人格品質是學生學習、發展的根本,做德育工作這么多年,對此深有感觸。一個習慣差,品質不良的人,學習成績不會好到哪兒去;即便成績優秀,也是一個不全面不健全的人。為此,學校提出以德育人,讓美德成就人生的辦學思想是符合教育實際的。書中一案例,一老師從教38年,他始終把建班方針定為“三做”,做誠實、正派、正直的人;做有遠大理想的人;做有豐富感情的人。他說,這是國家、民族的需要,是孩子奮發向上的力量源泉,同時,一個追求為人民為別人某幸福的人,她的心態總是滿足、平衡、向上的。
那么,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到底做一個怎樣的人?
一是具有積極人生觀和健康狀態與面貌的人。學生要對生活、前途充滿希望,天天有進步,天天受到家長教師的表揚、同學們的贊揚,這樣的學生會表現的非常積極樂觀,學習也有動力,有積極性。二是會學習有智慧的人。教師要注重學法的指導,調動學生學習的情緒與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既爭取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又能從課堂上得到表揚激勵和精神上的快樂,情感上的交流。三是會合作待人以“寬”的人。未來社會是多元的社會,需要人與人的合作,這種合作已經超過了一個人能力與智慧的本身。尤其在獨身子女時代,大多以自我為中心,所以,讓學生學會交往顯得尤其重要。四是會生存能獨立的人。教師要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堅強。目前,由于生活的條件的改善,孩子養尊處優,過于依賴他人。因此,進行挫折教育是一門必修課。要通過開展一些諸如軍訓、社會實踐、生活磨練、體能訓練等活動,培養他們克服困難的頑強意志。
盡管對“什么是的教育“有了一些理解,但真正要實現的教育卻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