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線上研修心得范文(精選3篇)
語文線上研修心得范文 篇1
陽春三月,書聲朗朗的校園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一切都在改變。特殊時期,我們正陽路小學的各項教學活動有序開展,學生的求知熱情不減,教師們的教研精神愈盛。“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研”,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也已經深深融入到每一位“正陽人”的心里。
看課堂
3月25日上午在線上教學開展即將滿兩周之際,學校全體語文老師齊聚云端,在QQ群里觀摩了吳成娟老師的線上教學——習作課《我的動物朋友》。吳老師從這一單元名家作品入手,回顧了重要寫作方法。緊接著帶領孩子們審題,圈畫出這次習作的相關要求。隨后帶領孩子們入情入境思考每一種情境下到底應該從哪些方面去介紹動物朋友,哪些要詳細介紹哪些可以簡單介紹甚至不用介紹。孩子們交流展示,思維碰撞后每個孩子都形成了屬于自己的習作提綱,這個時候再布置課后完成習作草稿就水到渠成了。
齊探討
課后紀秋芳主任主持召開了正陽路小學語文線上教學研討活動。吳老師在會上進行了課堂反思,隨后大家不僅提出了針對本堂課的意見和建議,更對線上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經驗與做法、感受與體會進行了交流。網絡教研,雖然不能見面,但是空間無法阻止大家相聚的熱情!一個多小時的會議,老師們熱情高漲,收獲滿滿。
姚孟老師:吳老師及時捕捉學生語言描述中的精彩部分。當學生在介紹自己的動物朋友時,吳老師及時捕捉孩子們描述中的一些能體現親密關系、朋友情誼的詞或句,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增強語言印象,為接下來的動筆作好鋪墊。
王文秀老師:吳老師在今天的課堂上能夠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展開課堂教學。語文素養的提高主要靠實踐,學生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主要在語言實踐中形成和發展。雖然線上教學不能關注所有學生,但是在習作提綱的幫助下,可以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講文章寫好。
匡曉迪老師:吳老師的習作課思路非常清晰,根據線上教學的特點,讓孩子們抓住寫作的框架,這樣有助于孩子理清平日所積累的動物特點。吳老師的寫作指導精簡而高效。
紀欣老師:吳老師在過程中利用三個情境引導梳理,把散亂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分別納入“觀其形”、“知其性”、“述其親”三方面,如尋找丟失的小羊,要重點描寫外形,寫出丟失小羊的突出特點;讓鄰居幫忙喂養小狗,要重點寫小狗的生活習性;要讓朋友收養小貓,重點寫小貓的可愛,可以突出外形和小貓的趣事。這樣有利于學生習作思維的形成,做到重點突出,詳略得當。
呂潔老師:吳老師的線上教學環節流暢,思路清晰,師生互動效果良好,通過情境的創設,吸引激發孩子們的興趣,習得寫作方法,課堂扎實高效。課后老師們集思廣益,進行線上教學方法的討論,從中我也學到許多優秀的線上教學辦法:一、課前五分鐘可以充分利用,調試設備可以利用答題卡等多種形式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掌握學生的上課情況;二、充分利用小組合學,與班級的加分制度相結合,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
勤總結
季淑玲老師對本次研討活動進行了總結。她肯定了學校踏實卓越的教學風格、肯定了各教研組扎實的集備活動、肯定了老師高效的線上課堂教學。同時她也指出:線上教學,就仿佛飛在空中的風箏,教師需要想辦法牽引著,而及時的反饋和小結、積極的鼓勵、有效的監督就是那根線,讓學生在鼓不起勁兒時吹一陣風,在他們飛得太遠時又適當地拉回來。
王苗老師:對于線上教學,多跟學生互動,尤其是打開攝像頭,關注孩子到底在干什么,是否認真聽講了。平日課堂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及時制止課堂上的一些無用行為,不能讓孩子在群里隨意發信息。對于學生的管理要到位,抓課堂,抓落實,課下作業要保證孩子能及時完成。
冷蕓蕓老師:在評課環節,教研員季淑玲老師指出作文教學指導學生列提綱要精而簡,引發了我對作文教學模式的思考。同時季老師也提出了線上課堂管理策略,要關注學生網課課堂互動,通過多種方式抓住學生注意力,以提高課堂效率。每天通過閱讀與練字,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些指導都為我的線上教學點名了方向。
張夢君老師:評課環節,教研員季老師指出,課堂上要注重師生互動,落實學生的聽講情況;語文學習更不能忽略讀書、練字的指導與練習,為我們今后的課堂教學指明了方向。
共進步
疫情期間,乍暖還寒。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抗疫戰爭中,正陽路小學語文教研團隊一定團結一致,共克時艱,用實際行動詮釋教書育人的使命初心。
語文線上研修心得范文 篇2
經過幾個月的網上研修學習,我個人感覺在這次學習中收獲很多,盤點收獲,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好語文的前提
首先,教師要尊重、關心、信任學生。尊重、關心、信任學生,和學生友好相處是營造和諧課堂氛圍的基礎,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在心理上構成一種穩定,持續的關系,不僅僅是在知識、本事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靈上的溝通、交流,首要的是教師要對學生關心、信任、尊重。
2、立足課堂,在實踐中提升自身價值
課堂是教師體現自身價值的主陣地,我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將自我的愛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今后的教學中,我將努力將所學的新課程理念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實踐新理念。”力求讓我的教學更具特色,構成獨具風格的教學模式,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同時作為班主任的我深深懂得,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學生,都會對學生起著言傳身教的作用。思想教育要常抓不懈,著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學習習慣、勞動習慣和禮貌行為習慣等。
3、教學中時刻不忘培養學生的自學本事
自學本事對學生來講不是不可擁有的本事,但在實際上多數同學仍然存在依靠的心理,所以,我在教學中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自學本事。引導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樹立自信心,在學生取得點滴成績時予以表揚,讓他們覺得自我能行。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合作學習讓組內每一個人都能在相互啟發,相互點撥的基礎上發表自我的見解,每個人都能與大家分享思維成果,分享學習成果的體驗和收獲。這就離不開我們教師課前的精心設計,活動前的合理安排與適當的引導。這樣,才有利于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增添學生競爭向上的精神。
為了促進合作,教師需要幫忙學生發展合作技能。課堂上有意識對學生進行合作訓練。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教師要扮演小組主角,承擔小組任務,同時有目的地在小組活動中示范合作技巧和協調教學活動,確保小組專注于學習目標,使小組成員在教師言傳身教帶領下逐步學會合作的技能。
4、加強學習,不斷網上研修,自覺走進新課程。
作為傳道授業的教師,僅有不斷的更新自我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的完善自我,才能教好學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學生認真。要提高我們的自身素質,這要求我們年輕教師多聽取學生和老教師的各種意見。并且自身不斷的學習,積極學習,不斷開辟新教法。摒棄舊的教學方法,把先進的教學模式引入課堂。
多年來,教師教,學生學;教師講,學生聽,這已經成為固定的教學模式,新課改向我們提出了新的課題,這種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壓抑了學生學習的熱情。
語文線上研修心得范文 篇3
前段時間,我們學校舉行了常態課聽評課活動,這是檢驗教師業務素質的`一次大練兵,也為我們中青年教師提供了一次交流學習,取長補短的機會。
在此次聽課活動中,每位老師身上都呈現出一種獨特的課堂氣質,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丁艷紅老師收放自如,課堂節奏不疾不徐,娓娓道來,特別是導課環節,引人入勝。戎東環老師教學環節設計恰當,循序漸進。馮亞紅老師是我們的級主任,教學思路清晰,教學內容安排嚴謹,學生參與度和投入度都很高,是我心中常態課的模板。馬俊霞老師課堂語言親切流暢,富有親和力,對學生引導到位。郭偉娜老師聲音甜美,普通話字正腔圓,聽她講課是一種美的享受。
王愛紅老師是我們的語文教研組長,教學經驗豐富,重難點把握相當精準,語言質樸,卻能一語中的,同時巧妙地將德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之中。王老師班級管理工作做的很出色,我想與此也有很大關系。
靳紅利老師語言溫婉,語調輕柔,教態沉穩,有一種以柔克剛的沉靜。穆巧玲老師是我們組的美女加才女,教學理念先進,也將先進的理念貫穿到課堂當中,語言靈動又富有感染力,教學風度迷人,聽她講課,如穿行在春日的桃花林,養眼又養心。
所以我自己感覺這次聽課,如果單從知識層面來說,每位老師扎實的教學基本功,使課堂做到有效甚至高效。
但是,我們還有很多不足和困惑。
教學中,更強調知識的掌握和積累,因為這樣對于語文成績的提高,更簡單,直接和有效。而對于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核心素養的形成,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較少。
結合幾位老師的課堂,再依據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覺得自己的教學理念還有待進一步更新,在課堂上還是自己講的多,學生悟的少,不放心,不放手,為了追求教學的流暢度,不愿意等待,如果學生在預設的時間里,沒能體會或表達出老師心中的期望的答案時,我就會急于去提示,打亂了學生完整的思維過程。
還有就是,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落實不到位,有些流于形式。一是自主學習時間無法保證,學生思維無法在短時間內做充分的伸展,二是效果參差不齊。我心中明白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重要性,也想通過自己的課堂做一些探索,但是由于自身認識和能力的限制,在學生自主學習方法的指導上比較籠統。
所以,我心中一直有個困惑,在教師作為主導的課堂上,怎樣才能切實地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希望能從中找到一種平衡,平衡好老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關系,平衡好知識與能力的關系。
有一種愛叫做放手,這本來是一首愛情歌曲,但我覺得用到老師和學生身上也挺適用的,心里明白怎么做是對的,但真正做起來還挺難。而對于課堂上老師不愿放手的原因,更多的是因為不放心,和不知道怎么放。所以如何放心地放手?如何在知識積累的同時,又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能力?這是困擾我們六年級語文教研組的問題,希望各位同仁如果有好的可行的建議和方法,請一定不吝賜教。
我其實曾經試圖去查閱資料,來解除心中的困惑,但手頭沒有這一類專業的書籍,后來,在辦公室無意中看到一本《小學教學》語文版,覺得上面的內容很好,對自己啟發很大,想著學校能否引進一些教室專業成長的書籍,以供需要時借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