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組織旅游心得體會(精選3篇)
單位組織旅游心得體會 篇1
這次去單位組織跟團去云南旅游,來去共用了八天時間,主要去了云南的昆明、大理、麗江、西雙版納等地。云南的自然風光、民族特色、風土人情等讓人沉醉其中,特別是大理風情讓人回味無窮。
一說到大理,想到的就是金庸小說《天龍八部》里的如詩如畫,一座蒼山、一個洱海、一座青石鋪道的小城,幾個故事和一些傳說。從麗江東行三個多小時就到了大理,大理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約在四千多年前,白、彝各族的先民在這里繁衍生息。唐代的南詔國、宋代的大理國曾在這里建都,延續了 500多年,一度成為云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大理還是西南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素有“文獻之都”之稱。有個巷口里面有家復春和白族庭院式酒店。老板是白族人,溫文爾雅,酒店是“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民居建筑,“戶戶流水、家家養花”的白族庭院。
大理真是個風水寶地,東臨洱海西枕蒼山。最出名的是“風-花雪月”,即“上關花”、“下關風”、“蒼山雪”、“洱海月”。蒼山又稱點蒼山,因山色蒼翠而得名。它北起上關,南達下關,東至洱海之濱,西臨黑江畔,南北長42公里,東西寬2公里,有 19峰18溪,“云、雪、峰、溪”為蒼山四大奇觀。如果不坐索道,蒼山遠遠望去沒什么看頭。洱海:因湖形似人耳,氣勢如虹而得名。洱海雖然漂亮,但是太大了。像我這種節儉之徒,很多錢都舍不得花,因此只能看到洱海的一角。開始不清楚洱海到底有多大,還跟同伴商量說“我們繞海走一圈吧”,看了地圖才知道自己多么好笑。洱海真像海一樣,面積240平方公里,海拔1972米,為我國7大淡水湖之一。
大理有很多小吃和工藝品,非常熱鬧。這里不像風景區那么商業化,好似白族人自己的集市。在這里逛逛街,你會看到很多身穿白族服裝的少女。白族姑娘們頭頂那朵美麗的帽子,代表大理有名的四景:白色的流蘇暗喻下關風;彎眉是上關花;絨頂是蒼山雪,藍帶是洱海月。在喜洲,金花這個詞出現的頻率非常高,演《阿詩瑪》的楊麗坤是大理人民的驕傲。
走在復興路上,梅子的專賣店一家連一家。大理產梅子,洱源更被稱為“梅子”之鄉。梅子并不是原模原樣的賣出,他們在梅子上雕刻出波狀花紋,從花紋的縫隙中擠出梅核,除掉酸味放入砂罐,加紅塘、蜂蜜浸泡上幾個月,待梅子變得金黃時便可實用。在大理古城的主要街道復興路上,每隔幾步就可以看到買梅子的店鋪,各種顏色、大小不一的梅子都放在玻璃缸里,我買了一點回來嘗了嘗,還真不錯。。其他的梅子酒等。在嚴家大院嘗了“三道茶”有一苦、二甜、三回味。象征剛剛入世的清苦、有所成就的甘甜和大徹大悟后的人生,百味入舌。嚴家大院有三道茶表演。
大理的特產也不少,我這次是采取吃不了兜著走的原則,帶回來好幾塊扎染。大理石就不敢兜了,暫時先放在哪兒吧。在大理,賣大理石的成批成片的,在景點的門口和南城樓外隨處可以看到。你最好耐心的講講價錢,砍下1/2應該不成問題。大理石制作的工藝品,質感手感都相當好,可是畢竟是石頭,重量不輕,我反復權衡之下,還是選擇只看不買。大理扎染:扎染的布料用的最多的是純棉布,摸上去手感極好。扎染分為扎花和浸染兩個環節,扎花是用手工縫扎,在布上縫扎成各種花紋,然后放到以板蘭根為原料的染缸中反復浸染而成。在風景區或是街頭的巷子里,當地的人們把扎染布沿墻壁掛了一溜,隨風飄揚,很是壯觀。有小塊方形的,可以當桌布和壁掛,也有長方形的,用來當床單。顏色比較單一,以藍、黃、綠為主,花紋倒是很多樣,要選一種自己喜歡的顏色、花紋,不是很簡單哦。當地人喜歡拿起手中還在縫扎的布向你強調這些可是手工一針一針扎出來的,來增強你購買的欲望。在步入喜洲白族民居的巷子里,經過一翻討價還價,買了兩個桌布,喜滋滋的。
游洱海還是跟旅行團比較省事方便,這次我們沒有好好的看看洱海,很是遺憾。
當然大理除了有著名的“風-花雪月”四景之外還有很多不得不去的景點,如電影《五朵金花》中的蝴蝶泉,大理的標致三塔,如果您到了大理一定要好好的多玩幾天!
單位組織旅游心得體會 篇2
3月份我很榮幸被評為優秀員工,獎項是外出旅游。4月24日終于迎來了這一天,心情激動無法言喻,從未去過北京的我,對這一次旅途有幾分憧憬,幾分祈盼。
我們一行七人,旅途是1天,23號晚上我們準備好了衣物和少量用品,21:00從店里出發到滄州,24:00從滄州到北京,到達北京已經是凌晨4:00了。當時心里已經沒有當初的激動,只用一個字來講就是一個“累”,我們基本上整宿都沒有睡覺,還沒有玩就已經疲憊不堪了。
第一站是天安門升國旗,廣場上的人真的可以用人山人海來形容了。當國歌奏起,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時候,當時的疲憊已經忘卻,心里激動澎湃,看著我們的解放軍戰士那整齊的步伐,英勇的身姿,讓我們渾身都充滿了力量。
接下來我們來到了鳥巢和水立方,以前總是在電視上看到,很希望自己親眼體會一下,當它呈現在你的眼前的時候,它就像一件藝術品,讓你離不開眼,不論從形象、感觀上都給人以心靈與視覺的沖擊,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頑強的中國人用他們的思維、智慧打造了這個又一被世人矚目的奇跡!
最后是動物園和海底世界,各種奇珍異寶都迎來我們幾個頑皮孩子的尖叫與好奇,我們不停的拍照片留念,只為了記錄下這一切又一切的新奇與美好,我們不愿停下疲憊的腳步,這里的人、事、物都是那么的奇妙,等待我們去挖掘,流水的時間沖淡了匆忙的腳步,到返程的時間了,坐在大巴上心里默念“北京我來過,北京再見”
這一旅程真的讓我們反差很大,感謝酒店領導給我們這一次機會,我會更加努力工作。
單位組織旅游心得體會 篇3
文明是一陣清風,爽朗了人們的心情;文明是一盞燈,照亮了前程的光明;文明以一場雨,滋潤了干涸的心靈。文明行為是社會發展的標志,它使我們告別過去、告別愚昧、告別落后。可迄今為止,文明行為的逆流——陋習,仍隨著某些人的不良習慣而擴散、蔓延。人本來伴隨著文明,才使自己脫離了動物性。現代文明更讓人類的生活方式、講文明觀念、衛生習慣、飲食愛好、公共道德,變得越來越進步、越來越有修養。因此,不亂穿馬路、不穿睡衣上街、不隨地吐痰、不隨地便溺、不亂寫亂畫、不亂潑亂倒、不要公共場合吸煙、乘坐公交車輛主動讓座等等,都應當成為自覺,無須他人去提醒、約束、糾正。
播下一個動作,便收獲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便收獲一中品格。文明并不高深,靠點點滴滴的小節維系。每個人的隨手之舉,可能造福單位發展,也可能貽害公司進步,要使自己的文明素質與時代同步伐,就要不斷反省、檢點自身,揚其善而去起不善,不斷完善自己,把生活和工作中的陋習消滅在萌芽狀態,把文明素質的養成放在關心他人,關心集體的大視野中。
人是文明的創造者,也是實踐者,有遵守文明的義務,也有享受文明的權利。誠然,社會要有促進文明發展的有效機制。同時,文明的提高,要靠每個人的不懈努力。對每個人而言,不能因經濟發展而越發浮躁起來,使文明退化。讓我們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自身開始,克服不文明行為,向陋習說“不”,并群起而攻之,樹立文明新風。
平時我們應對自己的言行舉止進行約束,要做到語言禮貌、舉止文明、尊老愛幼、衣著大方等基本要求,在公共場合絕不大聲喧嘩、要顧及他人感受,愛護公物,保證城市的衛生……在不同的場合,注意遵守有關規定,在舉手投足間表現出文明城市的精神。
我們也要提高自身的素質,關心時事、接受教育、培育良好的思想道德、積極參與公益活動,跟上時代的步伐,滿足社會的需求,決不讓自己落伍。
在整個創建文明城市的過程中,我覺得我們好像都在同一個課堂上,我們擁有著共同的目標,通過各種的方式在精神上不斷的填充自己:被經典的音樂貫穿,被璀璨的文化熏陶,被公眾的榜樣感染……每個人的精神境界都得以升華。
在工作上我們各司其職、各盡所能;在社會中表現積極、心態上進、追求完美;在精神上相互監督、互相學習;在人與人之間,我們更是相處融洽、互幫互助、誠信禮貌。整個社會呈現了一個全新的面貌——一派和諧相處、積極上進的景象。
在一開始,人類還是野蠻人,但經過時間的磨練、時代的推動,人類世界已進步為一個人性化和個性化的社會。一個原本充滿暴力的世界,現在則演變成一個溫馨和諧的大家庭,可見文明的意識是多么重要。所以世界才需要文明,我們才需要追求文明。
而一個文明城市的創建絕不是單靠政府完成的,“文明城市”也絕不是表面上的稱呼,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得行動起來,帶著同一個追求,共同努力奮斗。
其實文明無處不在,只是大家不注意,如果你留意一下,就會發現有些菜市場和小區里貼著許多文明標語。其實做到文明并不難,但是堅持做到文明就不容易了,所以,我們要以最簡單的開始,從基礎最起。把一座城市建設得更美好,不僅僅是政府的事,也是我們每一個公民的事。只有齊心協力,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為創建文明城市做出積極的貢獻,才能把我們的城市建設得越來越美麗。
總之我們應對自己的言行舉止進行約束,要做到語言禮貌、舉止文明、尊老愛幼、衣著大方等基本要求,在公共場合絕不大聲喧嘩、要顧及他人感受,愛護公物,保證城市的衛生……在不同的場合,注意遵守有關規定,在舉手投足間表現出文明城市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