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創業者的心得總結(精選3篇)
成功創業者的心得總結 篇1
不能否認我們這個地方物華天寶人杰地靈。遠的不說了,單就我以前住的老街上就隨著時代的發展涌現出了若干潮流人物,他們涉及運輸、房地產、餐飲等等行業。他們無一不是腰纏萬貫,出入有香車美女作伴,頭頂還有各種耀眼的光環。以當今通行的成功標準來衡量,他們都是成功人士。一樣都是人,一樣在街上混,他們怎么就成功了?他們的成功秘訣是什么?帶著這樣的疑問,我走訪了其中最成功的一位——康樂房地產公司老總鄭國慶同志。
鄭國慶的父母現仍然住在老街上,我們算是老鄰居了。記得小時候鄭國慶的外號叫“扁頭”,他上大學走之前還對“扁頭哥”的叫法有回應,現在估計他自己都把它忘了。
電話打通之后,鄭哥很爽快地答應見面談談,他讓我第二天上午10點到他公司去找他。我如約而至。鄭哥的公司果然氣派非凡。在濱河的黃金地段,一座刷得純白的有著羅馬風格的小樓十分耀眼,門邊的墻上鑲著一塊銅牌:康樂房產。走進星級賓館似的大廳,立刻有一位漂亮的小姐過來搭話:“請問先生想買房嗎?想要什么戶型,幾層?按揭還是現款„„”“我和你們鄭總約好的„„”“噢!作家是吧,二樓左拐第二間,鄭總正等著呢,您請!”
見了面,十足老板派頭的鄭哥很熱情地拍拍我的肩膀:“行啊!兄弟!幾年沒見,都成作家了!”“哪兒的話,也就閑了碼碼字兒,跟你比差遠了!”“還客氣上了!坐!”鄭哥拉我在長沙發上一起坐下,又親自泡了兩杯茶:“想了解點兒啥,盡管提,咱自己人,有一說一。”以下的對話就在我倆之間進行,為了敘述的方便和使讀者一目了然,我把它改為問答的形式。
問:“鄭哥!你現在是大老板了,在很多人眼里是標準的成功人士。總的來說,走到這一步,有啥感想?”
鄭(面帶微笑嘆了口氣):“不容易啊!你看看這些獎牌(老板椅后面墻上掛著‘重合同守信用企業’‘優質工程’‘樣板工程’‘優秀民營企業家’等多塊獎牌),哪一塊不是拼來的?商場如戰場,有時候真的很累人。” 問:“你當初從機關下海時是怎么想的?”
鄭:“那是10多年前的事了。公司是90年成立的,在此之前規規矩矩上了2年的班。機關里的人最沒勁,整天閑著沒事就搞內耗,爭來斗去也沒見多發一文錢。年齡大的好說,混兩年就退休回家了,可我還通年輕著呢,怎么辦?混吃等死嗎?那也太對不起那張大學文憑了!后來,心一橫,就下海單干了,干也就干出來了。”
問:“剛創業那陣兒挺不容易的吧?”
鄭:“是啊,‘創業艱難百戰多’。尤其是房地產行業,在虎狼成群的地方殺出一片天地來,沒一股拼勁是不行的。你也知道,17世紀英國的圈地
運動成就了英國的資產階級,而20世紀末期中國的圈地運動則造就了一批地產英雄。現在全國各地做房地產賺得多的,大多是那個時候起步,圈得大量土地而一夜暴富。‘一畝地放三年,價格早就翻兩翻’。這還是90年代翻兩翻,如今21世紀了,1年內翻兩翻也不希罕。”
問:“圈地不好圈吧,聽說審批很復雜?”
鄭:“是不好圈,也很復雜,但‘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想圈還是能圈來。這就需要眼光、膽量和智慧了。”
問:“這就該是你的成功秘訣了,能說來聽聽嗎?”
鄭(一臉的得意):“別人我還真不給他說!你是自家兄弟,權當聽個新鮮吧!(鄭哥喝了一杯茶,開始娓娓道來)
當今的社會患了浮躁病,各行各業犄角旮旯甚至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病相。在老實被稱作無能,投機被譽為精明的時代背景下還按規矩出牌,那將永無贏日!現在成功需要的是什么?需要思想再解放一點,膽子再大一點,步子邁得再開一點;需要超常規跳躍式發展;需要搶抓機遇借力生輝。干房地產這一行,沒地皮怎么行?畫餅充饑也得有個地方畫不是?而政府部門掌握資源,又有審批權,所以得跟政府部門建立密切的聯系。說白了就是抓住地方領導干部的心理,掌握第一手信息。每一個領導干部都希望在自己的任期內做出點兒成績,‘政績突出’才好提拔重用嘛!領導的任期就三五年,一些‘短平快’項目自然成了領導的首選。你也看到了,每年總會有‘招商引資’、‘舊城改造’、‘開發區建設’等項目動工。只要這些項目的相關政策一出臺,土地里就有機可乘。因為地方政府搞開發,一個重要手段就是賣地生財,有些地方賣地都賣濫了,像什么‘縣縣都有開發區,鄉里還帶高科技’,還有什么‘經營城市’的說法,其實就是一回事:賣地、賣地、賣地。 掌握了信息以后,就應以適當的靈活的手段把項目簽下來。這就需要派出得力‘攻官’人員,證明我們是一個‘有實力’又‘有魅力’,‘有背景’又‘有前途’的企業。往往‘攻官’過后,就能用很少的錢甚至不花錢得到協議用地。要么換個方式,包下一條舊街道改造或者一個‘亮化工程’,投資不大,但可以換得一塊或可開發,或可融資,或可出讓的土地,甚至還有一批商鋪。這樣,政府也為老百姓辦了實事,開發商也拿到了應得的利益,一舉兩得,合作共贏。例如本市老城區1號路擴建工程和飛虹橋亮化工程,就是本公司早年的得意之作。至于拆遷過程中‘釘子戶’和‘拆遷辦’鬧糾紛打官司,那就不是我們的事了。
(鄭哥又喝了一杯茶,繼續侃侃而談)
當然了,這其中關鍵的關鍵就是‘攻官’的成敗了。整個‘攻官’活動是一場集智慧、膽量、勇氣于一體的驚心動魄的搏斗,戰術要點是投其所好:要錢給錢,要房給房,要車給車,要人給人。本公司全體公關人員早就樹立了必勝的信念和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男的不怕身體殘廢,女的敢當人體炸彈。這里值得一提的是,我公司歷年的勞模名單中,王同志的胃切除了三分之二,方
同志的肝功能嚴重衰竭,李同志不到三十歲就患有器質性陽痿。這是些多么好的同志啊!還有,為什么我公司招聘公關經理時優先考慮20-30歲左右的離異女性?因為這類女人對男人苦大仇深恨之入骨,關鍵時刻就是一把鋒利的匕首,狠狠插入敵人的胸膛將其死死搞定!現任趙女士就是這樣的一個巾國英雄,沒有她罩不住的男人!要不要把她叫來,讓她給你整點兒素材?”
“噢,謝謝!有你就行了,材料多了怕亂!”我忙喝了一杯茶,繼續提問:“拿到地以后該蓋房子了吧?”
鄭:“是的!拿到了地,你就成了投資商,就可以利用優惠政策開始融資、合作、賣樓花。盡管房地產法規對土地使用權的取得和房地產預售有嚴格的制度規定,但是,制度是人制定出來的,只要在關鍵的地方肯下力氣,就能順利打通各種關節。因為人無完人,制度總有漏洞。這是一個在當今中國很普遍的社會現象。我真心希望公開公平公正的法制社會早日實現,那樣干任何事都會簡單、方便、快捷的多,也用不著走旁門左道。可報紙上說了,法制社會的建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漫長的過程中我們該怎么辦?隨波逐流,隨行就市,隨遇而安!
你不用擔心我沒錢開工!有建筑商,有銀行搶著幫忙。時下股市低迷,其它行業利潤不佳,不動產投資就成了熱門,何況國家又有鼓勵按揭購房的政策。大量的資金涌入房地產行業,于是地價不斷上揚,房價飆升。搶房就是搶錢啊!誰見了不動心?別看房地產企業多,建筑企業更多,他們巴不得接下一單穩賺的買賣。由建筑商墊資開發是業內不成文的規矩。他們不但要先幫著把樓蓋到封頂,還要交給開發商保證金——保證一切按合同辦。至于建筑商欠不欠民工工資,同樣不是我們的事情。
銀行就更好辦了。先找一家手段高明的土地評估所,開出令各方滿意的評估證明。眼下房市景氣,投資回收很快,各商業銀行爭著搶這碗飯,評估所的評估證明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例行手續。從銀行得到的項目開發貸款總是大大超出買地的錢,這筆錢可以用來應付一部分債務、發工資、做設計、搞宣傳等等,算是‘拆東墻補西墻’吧。只要開始合作,大家就是一條船上的人,唯齊心協力,多贏共榮是瞻。”
“干事創業就是轟轟烈烈!我聽著就很激動,生活真是太精彩了!”我由衷地感嘆。
鄭:“精彩的在后面呢!蓋房需要設計不是?現在設計單位競爭也很激烈,只用付少量的費用,你就可以拿到想要的‘歐式’、‘美式’、‘港式’的設計方案。按規定拿到預售許可證后才能賣樓,但是在氣派的開工儀式后,將富麗堂皇的效果圖和模型擺好,就可以避實就虛地開展‘內部認購’‘內部認訂’工作。實事上,這時候要拿到預售許可證并不困難。最后,該輪到寫手、廣告精英、地產經紀粉墨登場了。這些人臉皮的厚度須以地球為單位,選詞用語則以銀河系以外語言為佳。只要炒作得力,引起‘轟動’,制造‘緊缺’,帶動人氣,錢就會像水一樣嘩嘩地流進我們的腰包。在飯店消費是先吃飯再買單,咱這賣樓花則是先收錢,再慢慢給他上菜!”
“經典!”我感嘆,接著又問:“哪類人群是你們的經濟增長點?或者說是主要客戶群?” 鄭:“當然是手里有倆閑錢的人。歐美滿街跑的汽車有幾輛是公車?中國滿街跑的汽車有幾輛是私車?這就是我們的國情。當前房地產界的國情是‘買房的人在不斷買房,買不起房的人怎么也買不起房。’所以我們瞄準那些買房投資的人,盡量多地把他們的錢變成我們的錢。”
問:“這里頭也有戲嗎?”
鄭:“有!賣樓當然也不容易。首先要制造熱度。針對消費者‘買漲不買跌’的心理,變著法兒造勢,制造樓市火爆的景象。沒有人買,可以雇人來買。為防‘穿邦’,雇的人也要常換常新。當然少不了新聞媒體的有償報道:項目一‘開盤’,就會演繹成‘某某花園開盤狂銷數百套’或者‘某某廣場售樓風暴,前期一百個單位當天被搶購一空。’這些城市童話往往配以感人的圖片和圖像證明。買房的人動心以后就成了我們鉤上的魚。到菜市場買菜的人,誰能分辨出蔬菜上農藥是否超標,肉里是否注射了干凈的水?買房子的人當然不懂如何精確計算和測量,更不會去詳細核查看不懂的工程圖紙。建房成本是多少,是否用了高檔原裝進口材料只有天知道。我們的售樓人員是按業績提成的,為什么有的售樓高手能日進萬金?玩的就是買主的心理。例如一個均價每平方米3000元的樓盤,可能‘起價’只有20xx元,成交價2800元左右房主就樂得揀了大便宜似的,他還不知道,有各種各樣的附加費用在后面等著呢。 其次,還要顯示出房屋銷售背后的‘堅實保障’。全球經濟已進入品牌時代,房地產業也不例外。要把各類獎杯、證書擺放在顯眼位置,讓買主買的放心。獎項的名頭要一個比一個響,什么質量獎、生態獎、環境獎、設計獎等等。這些優質工程背后都有一大批‘國際力量’在‘支撐’,什么法國設計方案、地中海風情、美國貝爾格林環境設計理念,什么ISO國際認證、歐洲湯森管理模式、超五星級服務,什么VIP高級名流會所、國際連鎖機構„„。總之,要讓買主眼花繚亂不知所云,要讓他感覺到自己的無知和落伍,要讓他從心底認為買這樣的房子時砍價將是一種萬分羞恥的行為!
最后,要把概念炒到極致。誰叫炒作是當今流行的時尚呢?誰叫現在的人好這一口呢?水景花園、香樟別墅、智能數碼、生態人居、綠色環保、人性化設計等等,要什么有什么。不怕衛星放上天,不怕吹破地球的臉,只要能打動買主的心。品牌時代的消費者都是跟著廣告走,我們充滿誘惑力的炒作必定能勾起人們的購買欲望,正確引導消費!等樓盤賣的差不多了,原有的‘湖景’、‘園林’、‘綠地’很快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我們最初規劃版本上的商品房。可能地方太擠了一點兒,誰叫中國人口多呢?沒辦法!”
“絕了!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沒想到干成一件事業的過程是如此的曲折!‘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句老話用在這里再合適不過了。”我傾佩,我折服,我知道了怎樣才能走上成功的道路。至少,今天我進行了一次成功的采訪。
成功人士鄭國慶同志微笑著喝完一杯茶,說道:“怎么樣,作家同志?幫我寫個經驗總結,當做本公司內部的培訓教材。我要打造學習型的團隊,讓本公司的全體員工通過學習煥發出新的活力,在新世紀里大展宏圖再創輝煌——發展致富奔小康!”
成功創業者的心得總結 篇2
今天我去采訪了四個浙江大學比較成功的畢業生,以下是我對采訪他們之后的一些感想:
采訪人物
楊 吉:浙大城市學院法學01級畢業生。浙江大學法學博士、律師、專欄作者和文化產業投資顧問。創業體會:成為文化產業的民間力量。
楊吉把自己的創業項目釘在了文化產業這根柱子上。
“我做的就是文化產業的觀察和評論,同時做投資咨詢項目。文化產業很寬泛,我們先 做小,像財經圖書出版策劃、藝術設計、給浙江中小型民營企業做文化產業投資咨詢顧問等,是我們的主要經營范圍。”楊吉談起文化產業,很有看法,“我另外創 立網站,不是為了盈利,是通過對國內外文化產業新聞資訊的評點,從商業的角度、產業的高度給讀者一個啟發,讓讀者知道生意是這么做的。”
由此,楊吉的工作室就定位在打造顧問和專家的角色,“就是要區別于一般的團隊,讓自己成為中國文化產業的有生的民間力量,成為文化產業的專業投資咨詢機構,成為文化產業的Morgan Stanley。”楊吉說得異常堅定。
采訪人物
許欣兒: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傳媒分院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01級畢業生,現為杭州瀾景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市場總監。創業體會:找準空子鉆。
互聯網最能創造暴富神話,“我們就是看準了互聯網的門檻較低,投入資金不大等特色,”許欣兒說,不過,單純的網站,再怎么創新,第二天難免會被強大的對手復制,消滅。所以,要“找準空子鉆。”
20xx年與合作八年的伙伴共同建立杭州瀾景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旗下UniCache已經成為中國CDN(分布式網絡)服務領域三大名牌之一。現公司已受到國內外著名風險投資者青睞。
他說:“除了傳統業務,我們最主要是建立網絡信息高速公路,為國內大型網游、播客、門戶網站提供內容加速服務,使信息更快地到達用戶手中,這才是空子。”
“找到個好的方向,進入一個好的領域。”這是許欣兒的建議,這也是他現在能夠為全國甚至世界各地運營商服務的原因。
采訪人物
余家漢: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傳媒分院廣電專業02級畢業生。創業體會:做最前沿的項目。
“希望要創業的同學不要學我。”余家漢說,但是他堅持自己不愿意放棄喜歡的造型。
由于原本當過主持人,所以,他堅持要在娛樂業上搞創業。大四時候與同學一起創辦了電視購物公司,在公交移動電視上首創購物欄目。之后創辦了GUESS CLUB益智推理游戲有限公司。
今天兩個公司都已經賣了,有人認為他潦倒了,只有他自己知道這是一個新的開始。
“記得大三的時候,看到報紙上經常有團購的活動,讀者參與度很高,似乎很受歡迎,于是就聯合同學,投入一定的資金與公交電視公司合作推出電視購物,”余家漢回憶,“之后,又發現全國各地都非常流行一款電腦游戲,于是就成立了一家益智推理游戲公司。”
做最前沿的項目,這是余家漢的創業思路。“我是希望做娛樂方面的推廣工作,通過建立網絡平臺,推廣益智游戲,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帶動文化發展。”余家漢沉思了一會兒,“當然,這有些難,因為中國人都很傳統,接受新事物還需要過程。”
采訪人物
楊 杰: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廣告專業03級畢業生。創業體會:給房交會增加技術含量。
近些年,房地產在中國逐漸升溫,樓價上升異常迅猛,這讓楊杰受了些啟發,“當初就看重中國這火爆的樓市了。”
“當初想,杭州每年有兩次實地房交會,非常火爆,但成本很高,時間又短,成效不一 定顯著,消費者想買房也非常辛苦。那能不能把實地的房交會搬到網上來呢?我就這樣開始我的創業路,”楊杰有些得意,“之后我們就通過摸索與技術創新,建立 了網上的房地產交易平臺,這樣消費者就可以在電腦前看房買房,這樣就可以使房交會永不落幕了。”
他在20xx年1月創辦杭州中地網博廣告有限公司,與眾不同的是--運用先進的技術手段使舉辦網上房地產博覽會成為可能。目前,已開設四個省市分站,與百余家企業達成服務協議,并與建設部中國房地產與住宅研究會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
成功創業者的心得總結 篇3
線上課堂已經實施了一段時間了,從開始的各種不適應到現在的漸入佳境,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怎樣讓孩子們在有限的線上學習時間中獲取更多的知識和能力,我是我們老師在備課時需要考慮的內容。
首先,從教材出發,根據目前孩子們的居家現狀,我們要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方法,選擇適合學生居家學習的內容,選擇好內容后,思考以怎樣的形式就本節課內容給予方法指導,而不是講授知識,傳統的.課堂中,師生互動,老師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學情,課堂中的生成性內容老師能夠及時給予指導,線上授課老師在電腦的這端,學生們在電腦的另一端,老師是對著電腦屏幕授課,無法及時監測到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此,純粹的講知識性的內容是不能滿足不同層次同學的需要。所以,課堂上給予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是很重要的。
我在教學時使用QQ屏幕分享功能給學生播放微課視頻,在播放的同時邊暫停邊講解,讓每個學生都能學懂。在講解完新課之后練習時間對學生進行提問解答,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由于在網絡上教學,和學生不能直接問答,在上課的時候我選擇了讓學生按順序回答問題,每個學生都提問到,根據回答來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如果有問題再進行講解,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學會。有時候課程結束后,給學生屏幕分享廣播操進行鍛煉,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也鍛煉身體,身心愉悅。教學效果學生和家長反映良好。
線上課堂還在持續中,我們親愛的各位老師同樣沒有停下思考的腳步,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