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災減災工程學心得體會(精選3篇)
防災減災工程學心得體會 篇1
通過近幾年汶川,海地,日本等大地震,還有發生了許多干旱洪水等災害后。人們以意識到防災減災的重要性,為此我國還把每年的5月12日定為防災減災日。
20__年5月12日汶川發生八級大地震,在短短幾秒鐘內房屋樹木都被這突如其來的地震給摧毀了并剝奪了許多人的生命。可見地震是多么的可怕,在人防不勝防的時候到來,讓人不知所措。通過這次地震許多學校和單位都開展了防震演習訓練和講座。通過演習訓練,講座等,我們也知道了一些防震的基本常識,比如在地震來臨時我們首先要跑到附近的空地上去,如果跑不出去,就躲到墻角或桌子底下,還要用一些較軟的東西護住頭,因為頭是人身上最重要的地方。
通過電視的報道我還了解到許多地方因為干旱,大量的缺水。這個惡果都是我們人類一手照成的,由于我們大量的砍伐樹木,照成陽光直接照射到地面上,而引起干旱,很多地方應為沒有樹木的遮擋而引起洪水和沙塵暴。樹木可以防止大地沙漠化,抵擋龍卷風,洪水沙塵暴,干旱等許多自然災害,最重要的是樹木可以凈化空氣――吸走二氧化碳,呼出我們需要的氧氣,能讓我們生存下去,所以樹木對于人類是必不可少的呀!我們要減少對紙張和對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在將來我們要多植樹,應為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對災害的減少。我國是個缺水的國家,所以我們要防止水災的來到,就要從平時做起要從一點一滴做起,不能浪費水,要節約用水。平時我們用過的淘米水還可以用來洗菜,用完水要及時記得關掉水龍頭。
為了防止火災,我們學校還專門開展了防火訓練,聽到一聲警報聲后我們全校學生連忙排著隊伍貓著腰往樓下的操場跑,在跑的同時我們還用濕毛巾捂住嘴巴,老師說在發生火災的時候會有煙,但是煙一般都往上飄,所以我們不能直著腰跑這樣很容易被煙嗆著。把濕毛巾捂住嘴吧是為了防止煙進入口腔。在生活中我們不能亂扔煙頭,不能亂放野火因為這樣很容易引起火災。
我們的地球只有一個,保護環境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讓我們行動起來吧!讓自然災害減少。
防災減災工程學心得體會 篇2
今天下午第二節課,我們在班里看了一部有關遇到自然災害時怎么保護自己的光盤。比如:發生地震時先不要恐慌。破壞性地震從人感覺震動到建筑物被破壞平均只有12秒鐘,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應根據所處環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選擇。如果住的是平房,應迅速跑到門外空曠處,用被子、枕頭、安全帽護住頭部。如果是樓房,不要跳樓,應該立即切斷電源,關掉煤氣,躲避到衛生間、廚房、儲藏室等狹小的空間,或承重墻旁(注意要避開外墻)。震后迅速離開,避免余震。
在雷雨季節里,常會出現強烈的光和聲,這就是人們常見的雷電。帶有電荷的雷云與地面的突起物接近時,它們之間就發生激烈的放電。由于雷云電壓高電量多,并且放電時間很短,放電電流大,因而雷擊電能很大。雖然放電作用時間短,但對建筑群中高聳的建筑物及尖形物、空曠區內的建筑以及特別潮濕的建筑物、屋頂內金屬結構的建筑物及露天放置的金屬設備等有很大威脅,可能引起倒塌、起火等危險事故。
俗話說:水火無情,地震無情。只要我們把安全牢記在心。那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多姿多彩。
防災減災工程學心得體會 篇3
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是預防和減少災害損失的有效手段,要深刻把握防災減災宣傳教育的重要地位、重大作用,提高宣傳教育質量。做好防災減災宣傳教育,要利用全國防災減災日、全國消防日這些重要時間節點,多渠道向公眾普及防災減災知識。堅持社會共治,完善防災減災宣傳教育體系,推動宣傳教育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支持引導城鄉居民開展風險隱患排查和治理,積極推進安全風險網格化管理,筑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開發針對不同群體的防災減災科普讀物、教材、影視劇、游戲以及社區和家庭應急手冊等,引導公眾掌握科學的防災減災技能,在災害發生時盡可能降低生命財產損失。
防災減災工作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危,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須臾不可松懈。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從源頭上防范,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合力筑牢防災減災的堅實堤壩,為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推進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