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列后的心得體會(精選3篇)
陳列后的心得體會 篇1
陳列很重要,她影響一個店鋪的形象,一個店鋪的整體業績,所以說做好陳列很難。她需要你對整體貨品的熟悉度,需要去一套套的嘗試,感覺等等。
在8月份的工作里,我分配到負責陳列工作。我心里知道這是對我的一個巨大挑戰,因為賬務我非常熟悉。我也知道這是我一個學習的機會。和店長大惠惠溝通了一下,她做陳列非常好。7月份的陳列大多都是她做的,她把哪套衣服調到主陳列位置,調到不長時間,就會銷售的差不多。
她給我講,現在的衣服賣一件少一件,陳列也越來越難調,其實我是看哪件衣服多,我就把她調到主陳列,因為號全,顧客不會因為沒有號而流失。衣服不要有滯銷品的感覺,只是她適合的顧客還沒來。比如某件衣服,一開始我們都沒覺得她好看,也不賣,而且其她店也不賣,她的號比較全,我給她做了主陳列,現在都賣沒了。
調陳列不要怕麻煩,你要不斷去搭試,調到你滿意為止。她給我看了一些她調陳列的照片,給我講她是怎樣去調陳列的。我收獲很多,現在貨品越來越少,好多都斷碼斷號了,甚至沒有了,我們采取的措施是:1.貨品重復出樣,由先前的2件現在變成4件至6件。2.找公司要了春款的長袖,進行賣場填充。我們讓我們的賣場保持貨品豐滿,充分利用好我們有限的貨源。我們在有限的貨品情況下,陳列出最佳的效果,爭取做出最好的業績。
學無止境,現在是我學習的大好機會,我要努力去學習陳列,做好搭配工作,做好133工程學習(133指1個商品,3個賣點,3個搭配方式。)。
陳列后的心得體會 篇2
張博士在評價如家CEO時說道“我覺得您是理性的頭腦,感性的心靈,所以做這種標準化的服務業是最合適不過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擁有理性頭腦的人不少,擁有感性心靈的人也不少,然而兩者兼而有之的卻是少之又少,而成功又總是掌握在這些少之又少的人手中。
每一個人都向往成功,但是又總是如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包季鳴教授所說的,“我看到太多的年輕人,今天非常努力,非常刻苦,非常聰明,但是也很遺憾地看到,有不少人是窮忙族,忙得不得了,越忙越窮,那我感到可能就是他們指導思想上出了問題。那就是說,你在做選擇的時候,這幾次重大的轉折,這中間您有糾結嗎?因為我感到在當今社會,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素質班學長曾說,“路能走多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方向要對”。選擇是一種智慧,當你擁有這種智慧后,所謂的糾結也隨之而逝了。
這幾周都沒聽院長的課了,雖然會跟著大家起哄,為不上院長的課而高興,也會跟著大家鄙視院長,說下院長上課的水平,同時說院長喜歡吹牛。實際上,對于院長的課每周還是很期待的,喜歡聽院長去說當下酒店業乃至旅游業的發展狀況,喜歡聽院長說下當下我們的責任,喜歡院長去向大家宣傳他的教學理念、治院理念。在我看來,對一個院系、一個企業是需要這樣一個人的,一個好的院長,就好比一個企業好的CEO,哪怕你沒有能力,但是至少你得會知人善用,更重要的是為大家創造一個主流的價值理念,這樣才可能帶著大家朝同一個目標攜手共進。
在素質班同學與周書記的交流會上,有學生問周書記,當自己身邊的人都在說自己很忙時,卻總是還處于一次又一次的糾結之中,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她問道如何保證在忙碌中不迷失自我,不在忙碌中走向平庸。周書記說了“信仰”“價值觀”這兩個很重要的詞,他說當前我們大學生,信仰可能不及他們當初那個時代,大部分有信仰的同學這種信仰恐怕也是模糊的。作為一個學經濟的學生,當前一定要有自己的價值觀,只有擁有了自己的價值觀后,那么在以后的工作學習中,才會用理性的頭腦看待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上的問題,而不僅僅是隨波逐流。王遠坤院長說一個人沒有信仰是很可怕的,我們每一個經院的酒店人都應該把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民族品牌酒店作為自己的己任,要學會主動去為社會做點事。孫堅在答包教授關于選擇的問題時,說到的第一點是這個選擇能給這個社會帶來什么。周書記在答像經院這樣的二本院校的優勢以及對我們這些大學生的期望時說,“我們是在為國家為社會培養脊梁,有的大學擁有最好的生源以及國家最好的援助,但是培養的學生呢,真正為祖國做貢獻的很少。我們二本類院校培養的就是社會的脊梁,我們的學生不會隨意就走出國門,或者一去不復返,我們的學生投身到社會主義建設的各個階層,去發揮他們的作用。整個中國社會的發展,離不開我們這類二本院校師生的共同努力。”
作為一個當代的酒店專業大學生,我跟很多人一樣對薪資水平有點擔憂。特別是作為男生,被賦予了更多的社會責任,有人說當你踏出校園大門的時候,你就得學會像一個男人去戰斗。周書記在與第一屆素質班成員的交流會上提出了湖經的十六字校園精神,“忍辱負重,堅韌不拔;首戰用我,用我必勝”。雖然我們知道在我們進入酒店后,好好干一兩年工資水平就會上去了,甚至也會成為一個基層管理者乃至是中層管理者,但是源于一種不自信,或者說對于未來的不確定性,導致我偶爾也會小糾結一下。從我決定進入素質班的那刻起,我知道我頹廢的大學畫卷上將會畫上驚艷的一筆,這不是一種榮譽,更是一個莫大的機會。入班考核內容之一寫《我是特種兵》前十一集的觀后感,對于未來的職業,我得學會像一個特種兵,不僅應該有著出色的職業技能,更應該擁有強悍的心理承受能力,最重要的還得有著時刻準備著的心態。
如果說小時候的我的理想是作為一個管理者,那么現在來說,我的理想只是更加明確化、具體化罷了,初衷并沒有改變。或許我該慶幸,我知道我想要什么,并且我也一直走在我去拿到我想要的東西的路上。周書記跟我們談他的人生經歷時說,當初他是想作為一個工程師的,而如今在他看來一個好的管理者比一個好的工程師對社會做出的貢獻要大的多。喬布斯的逝世,引發了世界各地果迷的關注,更引發了國人的思考。為什么中國出不了喬布斯?這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但是在各行各業中,我們的國人應該有那股與世界各地同行業的企業爭雄的勇氣,而不是僅僅滿足現有的眼前利益。
馬上就要奔赴實習崗位了,很多成績很好的學生在那糾結,并且她們的英語口語也不差。相反,像我這樣成績墊底的學生卻沒有什么緊張的,唯一的問題就是不要留在武漢就好。或許是我破罐子破摔,亦或是我的選擇太少以至于不必太糾結,然而在我看來這些都不是主要的理由。在素質班有個我自認為最大的收獲之一就是“主動”意識,當你習慣了素質班為你提供的展現自我的舞臺后,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把那作為一種習慣,學著去主動,去培養自己的那種主人翁意識,你不會去在意旁人的眼光,因為心是正的。換屆結束后在我寫給隊員的信中,我告訴大家機會的確是公平的,他會讓每個人看到它,但是抓不抓得住完全靠你自己。不可否認,在我們的人生中會有人為我們創造機會,但是那也還有我們接受的一個過程。絕大多數的時候,一個機會是有很多人適合的,不會有人來求你抓住這個機會,因為沒有你還有別人干,哪怕別人沒你干的好,但是他抓住機會了。
未來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可預見性與不可確定性,這應該是人生賜予我的禮物。擁抱成功,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機會的垂青,我的主動。馬云說,一個好的企業家,要有眼光、胸懷、實力。對于一個男人,這些都是必須的,我知道我的優勢和短板,我相信一個人若能清晰的認識自己,那么他就成功了一辦。實習之路,或許并不愉快,甚至與我想的大相徑庭,但是我相信我以笑臉迎接明天,明天必以陽光還我溫暖!
陳列后的心得體會 篇3
百年黨史,既凝結了黨的理想信念,使共產黨人有了初心使命和力量源泉;也蘊含了黨的歷史經驗,為廣大黨員干部帶來了強國興業的生動素材。中國共產黨歷經百年滄桑,艱難求索,最終換來了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作為央企的黨員領導干部,我們要從黨史中汲取經驗,體悟共產黨人忠于理想、甘于奉獻的精神,引領廣大職工干部立足崗位、勇于擔當,推動制度剛性執行,錘煉過硬人才隊伍,提高生產效率效能,發展鞏固央企品牌,助推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