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干部掛職個人心得(精選3篇)
基層干部掛職個人心得 篇1
在工作中奉獻在實踐中提高
20xx年3月我到X辦事處掛職鍛煉,任黨工委委員、武裝部長,主要分管辦事處武裝、人防、民政、社區、社保、殘聯和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作。近兩年來,在辦事處黨工委的正確領導和指導關懷下,在辦事處領導、同事們的大力支持和協作幫助下,我加強學習、履職盡責、廉潔從政,在工作中甘于奉獻、踏實肯干,在實踐中鍛煉成長、日趨成熟,并緊緊圍繞年度各項工作目標,全面開展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各項指標任務,得到了上級部門以及單位領導、同志們的認可和好評。在這近兩年的工作中,我深深的體會到了基層工作細致和不易,但感受更多的是團隊的力量以及最基層群眾工作的重要性。下面結合實際淺談一下掛職以來的工作情況:
一、牢記宗旨,優化作風,為民服務思想是行動的先導。
掛職以來,自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發揮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優良傳統,真心實意地下基層聽民聲、問良策、辦實事、解難題,做基層歡迎的事,做能夠見實效的事,結合自身實際做力所能及的事。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尤其是作為一名領導干部,必須時刻牢記著全心全意為人服務的宗旨,把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二、加強學習,提高素質,錘煉業務加強政治理論學習。
認真學習貫徹執行黨的方針路線和政策法規。學習新《黨章》,深入學習十八大報告,深刻領會十八大精神實質,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進一步強化了宗旨意識、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和擔當意識。不斷加強各項業務學習。認真學習了各項分管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不斷提高工作相關的各類政策法規、業務知識和工作水平。兩年來,隨著工作的不斷推進,能夠認真學習、不斷研究和探索新時期基層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努力提高工作質量和服務水平,自覺地擔負起辦事處分派的各項任務。
三、注重工作方法、積累基層經驗、處好各種關系
機關工作和基層工作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到辦事處工作以來,時時處處留心觀察、總結經驗,探索基層工作的路子。基層工作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問題,要善于從全局出發,從制約和影響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統籌考慮,注重輕重緩急,看看哪些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哪些是看似細微但影響全局的問題,哪些問題可以暫時放一放,哪些問題存在一些關聯,解決一個問題就能“牽一發而動全身”。要對存在的問題分析得深一點,透一點,做到重要問題請示上級解決,一般問題自行解決,雞毛蒜皮的問題基層解決。
我分管辦事處的民政和社區工作,與社區工作人員以及群眾打交道的機會非常多,如何處理好與當地群眾的關系,得到群眾的認可和支持是重中之重。察民之疾,體民之難,放下“官架”,捧起“民心”,與群眾打成一片,這樣才能讓群眾放下包袱,收起疑惑,全力配合好我們的工作。一方面懷著謙虛的心態,認真學,仔細聽;另一方面敢于創新,勇于質疑,積極為基層工作出謀劃策,創新思路和工作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干事創業。同時,跟上級部門以及單位領導勤匯報、多溝通,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思路,并積極為基層爭取支持,為基層發展助力。
四、盡責于勤,扎實工作、樂于奉獻
根據區武裝部工作部署,結合辦事處工作實際,在民兵整組、規范化建設、民兵應急排點驗、征兵宣傳等各項工作中規范管理,嚴抓落實,圓滿完成各項指標任務。在軍分區組織民兵點驗大會期間,我作為XX區武裝部基層專武干部代表,參加了軍分區在召開的民兵點驗現場會,并擔任現場全程講解,受到了軍分區、區委區政府以及武裝部領導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評。在辦事處應急排整頓中,我跟大家一起訓練不叫苦累,并親自擔任訓練總指揮。兩年來,在軍分區以及區武裝部的規范化建設和民兵應急排點驗等工作抽查中,我辦事處均表現突出,受到褒獎,圓滿完成任務并得到了區武裝部領導的充分肯定。
掛職近兩年以來,通過不懈的努力和積極主動地學習,加上基層工作的錘煉和打磨,自身的整體素質和各方面能力得到了大幅的提高,這對我而言是一段重要的經歷更是一筆珍貴的財富。雖然努力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與上級領導和轄區群眾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自身的政治理論學習和業務學習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各方面的工作能力也有待進一步提高。今后,我將更加虛心學習、認真工作、開拓創新、主動作為,努力使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
基層干部掛職個人心得 篇2
我叫,根據組織安排,于20xx年3月掛職到XX辦事處任黨工委委員、武裝部長。首先,感謝組織的培養和信任,使我能夠有機會到基層辦事處鍛煉和提高。同時,還要感謝區委組織部領導對我們這批新提拔同志的重視和關心,讓大家有機會在一起學習和交流。現將自己到辦事處以后思想、工作和學習情況匯報如下:
一、從“底”做起,
讓自己真正成為一名基層干部到辦事處以后,黨工委分工決定讓我分管武裝部工作,同時還負責社會事務工作,包括民政、計生、社保、殘聯、雙擁及社區管理等內容。辦事處領導給予了我充分的信任和支持,使我有機會能夠接觸方方面面的工作,但是,我更多的擔心還是自己能否勝任這項工作。我意識到:必須要從“底”做起,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放到最底層去,才能真正成為一名基層干部。面對近十萬人口的.服務群體,多名社區干部的管理,如何做好社區為民服務工作,怎樣才能切實解決居民最實際的困難,通過哪種方法才能讓弱勢群體在政策允許范圍內得到最大限度的幫扶等等,我開啟了自己的第一次基層之旅。為了更真實全面的了解轄區的情況,到辦事處的前三個月,我帶著社區辦主任、民政所長對每個社區都進行了走訪,對小區院落、主次道路有了清晰的認識。通過走訪,對于社區基礎管理和為民服務方面有了初步的認識,這些為我更好的服務基層、奉獻基層,做一名稱職的基層工作者奠定了基礎。
二、從“細”做起,
認真為老百姓辦實事在我分管的工作中,民政、計生、社保、殘聯及社區管理多是直接面對基層群眾的,這是我以往工作中從沒有遇到過的。我體會到,要把老百姓的事辦好,就要從細微處著手,老百姓的事,再小的事也是大事。為滿足居民多樣化、個性化的服務需求,在用好傳統載體搞好經常性服務的同時,我們深入推進社區的特色服務品牌,著力打造群眾認可、特色鮮明的社區服務品牌。社區實施“便民服務工程”,推行預約式服務,通過電話、微信、網格員等隨時隨地接受居民預約,推行錯時服務,在中午、晚上及周末等居民休息時間安排社區工作人員值班或上門服務,方便居民辦事。XX辦老舊小區多,為切實解決居民的日常生活及困難,我們還通過調查走訪,實地查看,召開轄區居民座談會等形式,為轄區困難居民辦理大病救助、困難臨時救助、發放殘疾兒童助學金,慰問重殘人員共計X人。通過舉辦殘疾人培訓班解決殘疾人就業難問題,同時,開展多種多樣文化活動,豐富殘疾人文化生活。按照區民政局的要求,今年年底前要完成社區總數的60%,截止目前,已按要求完成。
三、從“實”做起,
切實轉變自己的工作作風擔任武裝部長后,從機關來到了基層,我覺得憑自己在機關工作積累的經驗遠遠不能滿足基層工作的需要,所以凡事我都講求從“實”做起,切實轉變自己的工作作風,努力做到“四勤”:腦勤,凡事提前考慮,多想,空閑時間拿預案;手勤,對于當天的工作認真梳理,做好記錄;嘴勤,遇事多請教,當自己認為什么事情都考慮好了的時候,也不要忘了親力親為,有時候,多打一個電話,多問一句,事情可能會辦得更圓滿;腿勤,基層工作,就要多到社區走訪了解情況,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帶頭干事,才能更好的了解民生,解決問題。
同時,自覺樹立三種意識:一是“出思路”,樹立不主動工作就失職的意識;二是“出措施”,樹立不出措施就是責任心不強的意識;三是“出形象”,樹立不創先進就落后的意識。工作中,不越位,不出位,站好位,對于我們新提拔的同志們來講,我認為這點是十分必要的。在基層工作,給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真心真意的為群眾付出,站在他們的立場考慮問題,解決問題,時間長了,從關心群眾到現在的群眾也來關心自己,這種快樂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就像逢年過節經常會收到不留姓名的短信,落款都是你曾經幫助過的人,心里那絲絲溫暖和感動,讓我覺得工作上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
四、從“嚴”做起,
努力做好各項分管工作從機關里的一般同志到辦事處的班子成員,從按領導指示辦事到主動謀劃事情,指揮帶領分管口工作,我認識到不能夠再按照以往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應該在各個方面都要嚴于律己,有一個更“嚴”的標桿。作為班子成員,我嚴格要求自己,時刻牢記“補臺不拆臺”不做不該做的事,不說不該說的話。這一點在組織部的時候,范部長給我們開會也曾經強調過,當時并沒有太深的理解和認識,到基層以后才切實體會到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許多事情需要多個部門的協調和配合,只有大家團結一致,凝聚力量,互相補臺,才能更好的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在各項工作中,我都以更加嚴格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回顧到辦事處工作的這兩年,既有挑戰,更有收獲,可以說是繁忙而充實。在積累一定工作經驗的同時,也認識到自身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基層工作事無具細,知識和經驗需進一步的學習和積累;二是面對具體工作時,綜合協調能力還需進一步加強;三是在社區管理工作中缺少膽識和魄力。同時,我也清醒地認識到所做的工作距離上級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更加努力地工作,勤政為民,樹立務實的作風。“平凡服務、彰顯精彩,扎根基層、綻放青春”,這是我個人的追求。我決心在今后工作中以更好的成績報答組織的培養和群眾的信任,為轄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基層干部掛職個人心得 篇3
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看完電影《小巷管家》,讓我更加了解了“小巷管家”,他們實際就是來自社區的一個個熱心志愿者,安全維穩社區治安,傳遞社區民情民意,勸阻不文明行為,為社區解決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新實踐和新思路,出謀劃策,推動社區治理。
小巷管家,就是要把街巷當成“家”來經驗,每位“小巷管家”都有責任、有義務、有權利參與街巷的治理,履行好家庭成員的責任,把家里的事“管”好,促進“家”的氛圍營造。他們是社區居民的一份子,更接地氣,能為居民打成一片,把社區當成自己的家一樣經營,時常了解家人的思想動態,從巡查記錄、訪談民情、處理問題,解決不了找社區,找社會資源支持,這一步步的工作過程都是家庭管理的新方法和路徑。
新時代出現了一些在停車管理、垃圾分類、電動車充電安全等方面的新問題,出臺的“接訴即辦”、“街鄉吹哨、部門報到”,社區專員進社區,最終就是解決居民一些實際的問題,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數。
小巷管家大擔當,他們擔起了打通“民聲”最后一公里的責任,敲開了小巷人家的院門,住戶不再關著門過自家日子,共同清理社區環境,參事議事,共同參與社區治理,帶動了一批批有擔當的成員,共擔當共筑中國夢,為打造宜居社區奉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