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4周年心得體會大全(精選3篇)
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4周年心得體會大全 篇1
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政府糾集“聯合國軍”進行武裝干涉,并派遣海軍第七艦隊侵入中國臺灣海峽。此后,侵朝美軍越過三八線,直逼鴨綠江,并出動飛機轟炸中國東北邊境,直接威脅到新中國的國家安全。
“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重大戰略決策,既是從中國的安全出發,又是從拯救朝鮮于危難之際的需要考慮,也是著眼于維護亞洲和世界和平,體現出高度的國際主義精神。”軍事科學院研究員丁偉說。
在殘酷的戰場上,中國人民志愿軍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休戚與共、生死相依,歷經兩年零九個月的浴血奮戰,贏得了戰爭的偉大勝利。
專家表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有力打擊了美帝國主義侵略擴張的狂妄勢頭,極大鼓舞了全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義事業,中國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
“抗美援朝戰爭不僅迫使對手簽下停戰協定,也為侵略者的行為劃出了‘紅線’,立起了守護和平的規矩。這條‘紅線’就是:誰妄想獨斷地解決與中國有直接關系的任何東方問題,誰就一定要碰得頭破血流。這條用烈士鮮血劃就的‘紅線’,依然具有現實意義和影響。”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教授邵志勇說。
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教授尹正達表示,中國人民志愿軍和中國人民所進行的抗美援朝戰爭是一場抗擊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聯合國憲章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的正義壯舉,得到了全世界愛好和平國家和人民的同情、支持和援助,對中國、東北亞乃至全世界都具有深遠影響。
他說,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不信邪、不怕鬼的強大氣場,徹底粉碎了美國占領朝鮮半島和圍堵遏制新中國的企圖,維護了中國東北部邊界的安全,確保了朝鮮半島乃至東北亞戰略格局的長期穩定。
“這場戰爭的勝利保衛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剛剛誕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安全,打亂了帝國主義擴張勢力范圍的部署,震懾了侵略別國領土、干涉別國內政的沖動,彰顯了新中國這一維護世界和平重要力量的崛起,深刻影響和改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亞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維護了亞洲以及世界的和平。”尹正達說。
美國軍隊使用全部先進武器,地面部隊全部機械化;而中國人民志愿軍基本上是靠步兵和少量炮兵作戰,武器裝備相當落后。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教授袁野認為,在敵我力量懸殊條件下取得戰爭勝利,創造了以弱勝強的范例,實現了“以戰爭求和平”的戰略目標。
“中國人民敢于出兵朝鮮、敢于和世界第一強國美國交手、敢于和‘聯合國軍’抗衡,體現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決心和堅強力量。這在當時對廣大被壓迫民族和人民是巨大的鼓舞,極大增強了他們捍衛自己發展道路的堅強決心。”袁野說。
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4周年心得體會大全 篇2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27日美帝國主義派兵入侵朝鮮,并侵占中國領土中國臺灣。9月15日,美軍集中七萬余人在仁川登陸,并瘋狂北犯。
以美國為首的侵略軍不顧我國政府的一再警告,于10月1日悍然越過“三八線”,并繼續向中朝邊境鴨綠江和圖們江進犯,同時以空軍轟炸、掃射我國東北邊境城鎮和鄉村,我國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在這嚴重的關頭,黨中央毅然決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英明決策,迅速組建中國人民志愿軍,任命彭德懷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于1950年10月19日開赴朝鮮,與朝鮮人民軍一起,抗擊以美國為首的16個國家的軍隊組成的所謂“聯合國軍”及其所指揮的南朝鮮軍。
抗美援朝作戰,歷時兩年零九個月。從1950年10月25日起,以運動戰為主,連續進行了五次戰役,把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從鴨綠江趕回“三八線”,迫使對方轉入戰略防御,接受停戰談判。
從1951年6月中旬起,以陣地戰為主,挫敗了對方多次局部進攻,并粉碎了對方“絞殺戰”、細菌戰和側后登陸計劃。同時,也主動地舉行了多次凌厲的攻勢。
至1953年7月,經過金城戰役的殊死較量,對方在遭受重創之后,不得不同朝中方面簽署停戰協定。至此,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結束。
抗美援朝戰爭是異常激烈而又殘酷的,我志愿軍面對美軍的飛機、大炮和坦克等現代化武器裝備,不畏強敵,不怕犧牲,前仆后繼,英勇善戰,終于戰勝了敵人,完成了任務,打出了國威、軍威,是當代“最可愛的人”。
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4周年心得體會大全 篇3
70年前的今天,中國人民志愿軍肩負民族的期望高舉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一道共同抗擊侵略者,20__年20月25日的今天,一個半小時的云團課后,我感觸良多,整個云團會以探館抗美援朝主題展覽為故事線,講解了抗美援朝的許多小故事。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尋訪74歲志愿軍老戰士奚天來,74歲于舜臣的故事,讓我深刻地感受到70年前那些抗美援朝戰士的艱難,老戰士講道:“敵人的飛機像麻雀一樣,每天都在空中偵察,一旦發現目標就瘋狂掃射。”為了躲避敵人的搜索,奚天來所在的部隊只能白日隱蔽晚上趕路,“首長要求不準說話,不準有火光,一旦有敵機立馬趴下,盡量避免和減少不必要的傷亡。”就這樣,戰士只能在夜間悄悄趕路,餓了就吃把炒面、喝雪水。最終,到達陣地還必須趟過一條河,“當時,天氣特別冷,河面已經封凍結冰。”王代祿記得,戰友只能脫下棉褲,把槍支和棉褲頂在頭頂渡河,“過去后,還不能馬上行動,他們在雪地里趴了好幾個小時。”經過一夜的連續作戰,志愿軍團攻下三個山頭,成功端掉了敵方的一個師,取得最終勝利,但志愿軍戰士們也付出了巨大代價,“一些戰友被活活凍死,凍傷的人不得不鋸腿保命。”
隨后直播間主持人陳堯給少先隊員方淳析講解了“北極熊兵團”是美軍一個老牌的步兵團,一戰后期,這個團曾創造了輝煌的戰績,而這支部隊也被拉到了朝鮮戰場上,戰前,美軍對這支軍隊也是寄予厚望,而志愿軍第7軍也知道對面“北極熊兵團”的威名,所以全軍沒敢一絲懈怠,此戰我軍打的也是非常艱難,第7軍40團擔任主攻任務,曾為了爭奪一個陣地,全連全部壯烈犧牲,僅剩一人,最終志愿軍全殲美軍這支步兵團,就連軍旗都被我軍俘獲,而這支軍隊的番號也被美軍永久撤銷,宣布不再重建。在抗美援朝中有一戰,不僅讓戰號稱“北極熊兵團”的美軍第31步兵團全軍覆沒,也打出了志愿軍的威風,我不禁對志愿軍感到贊嘆。
云團課結束了,但讓我回味無窮,哪有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在這場異常殘酷的戰爭中,志愿軍將士譜寫了氣吞山河的英雄壯歌,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和人民軍隊的軍威,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鍛造出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我們要學習革命先烈的優良精神,一代代發揚下去,讓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