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農業基地心得體會(精選3篇)
參觀農業基地心得體會 篇1
我們一行 人到等 等園 地進行參觀學習。在這有限的幾天里,我們參觀了 區,聽取園區建設的經驗解決。通過這次學習參觀我更加解 放了思想,更新了觀念。學習感受可歸納為三句話: 一是開闊眼界,長了見識。眼界決定境界,思路決定出 路。不怕經濟落后就怕觀念落后,思想活躍,發展才有活力。 通過這次學習,我們在園區發展上必須“換腦” ,讓腦筋活 起來、動起來、轉起來、用起來,借鑒別人的經驗,結合自 己的實際,大膽創新,勇于實踐。 二是看到差距,明了思路。我們與先進的差距就是我們 努力的'目標,要變被動為主動,發揮好“后發優勢” 。立足 我縣實際,明確的目標思路,高起點定位,高標準謀劃,也 可以做到“后發而先至”。 三是特色明顯, 措施得力。各個園區的建設都獨具特色, 有效的工作措施,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經驗。我們今后園區的 發展也要做到特色明顯、定位準確、發展強勁。 短短幾天的學習參觀,大家一路學習取經,一路深入思 考,感觸頗深。面對我縣園區發展實際,下一步就如何發展 壯大我縣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我談幾點自己的想法。
一、調整思路,突出重點。在省政府提出的 “一產抓特色” 的戰略指引下,我縣率先制定“一區多園”現代農業發展規劃。 “現代農業規劃區”涉及7個鄉鎮146個村,耕地面積23萬余畝,六個示范園分別是:以無公害蔬菜和滏河貢白菜 生產為主、面積 2.6萬畝的無公害蔬菜示范園; 以實現傳統 工藝和現代工藝有機結合的精品“十香菜”加工示范園;以 金銀花、雜糧、辣椒、油葵等高效經濟作物為主、面積4萬畝的高效經濟作物示范園;以竹柳、花卉、苗木、核桃等經 濟林為主、面積2萬畝的現代林業種植園;以“穩定蛋雞、調優奶牛、壯大生豬”為目標的百萬蛋雞、肉雞和生豬養殖 的畜牧養殖示范園;集科技、觀光休閑、特色種植、倉儲加 工、物流、現代農業展示為一體、面積6萬畝的現代農業產 業化示范園。 通過這次學習觀摩,我縣調整工作思路,突出打造現代農業核心區——現代農業產業化示范園。核心區位于高速引 線至縣城即迎賓大道兩側, 規劃面積為20000畝,是集科技、 觀光休閑、特色種植、倉儲加工、物流為一體的綜合功能的園區。主要包括:六和春蕾飼料加工倉儲基地、中國臺灣特色蔬菜種植基地、精品十香菜深加工基地、有機肥加工基地、生態農業觀光園,現代食用菌種植加工基地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生產加工基地。同時,輻射帶動節固鄉貢白菜種植基地、尋召鄉肉雞養殖基地和特色經濟作物種植基地。
二、明確定位,做好項目支撐。為把核心區打造成平鄉 縣對外開的窗口和現代農業發展的前沿。我們聘請專家精心編制園區總體規劃,以打造華北最大、全國最優的中國臺灣現代特色農業園為重點,抓好中國臺灣特色果蔬黃金豆、養心菜、黃秋葵、中國臺灣木瓜等特色種植。積極與臺商對接引進永和豆漿北方基地項目、有機肥加工基地項目、現代食用菌種植加工基地項目等,使中國臺灣特色農業園初具規模。
三、夯實基礎,拉開園區柜架。近年來,全縣累計投入 水利、農業開發、扶貧、土地整理等專項資金1.45億元, 完成園區內中低產田改造4.96萬畝、高標準農田1.1萬畝、 土地整理3.2萬畝,新增機井、配套 926 眼,整修道路420余公里。20xx年我縣納入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我們將抓住這一有利時機,用足用活各項優惠政策,扶持園區內企業發展壯大。我縣計劃利用三年時間,縣財政投入資金20__萬元,對園區內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進行提檔升級,同時發揮財政投入的杠桿效應,吸引社會資金建設園區,將園區內的硬件做到全市最優,為園區縱深發展和項目落戶提供有力支撐。
四、堅定方向,拓寬招商途徑。立足園區產業特色及發展重點,堅定招商方向,調整招商策略。一方面“走出去”加強交流。參加各類特色農業洽談會、農產品展示會會、現 代農業發展論談,全面展示園區發展環境和發展前景。另一 方面“請進來”尋求合作。不斷邀請臺商考察交流,注重中國臺灣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抓好在談項目的落實,以商招商, 實現“落地一個,引來一片” 。在臺商林炳生、黃基墉的牽線搭橋下,又有一批臺商特色農業項目與我們進行接洽。
五、以人為本,提升園區發展動力。人才是園區發展的動力源泉,要狠抓人才集聚,為園區發展注入活力。一是管理人才。面向全縣招聘一批具有豐富經驗的管理人員,組建園區管委會,明確分工,形成責任清晰,執行有力的園區組織框架。二是專業人才。進一步優化創新創業環境氛圍,加大與農業專業院校合作,吸引農業專家教授等優秀人才入園創業,推進農業科技成果在園區 實現孵化、轉化和產業化。
六、強化宣傳,提高園區知名度。一是擴大宣傳,打造品牌,提升園區層次。組織電視、報刊、互聯網等新聞媒體對園區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宣傳,為園區建設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二是宣傳園區政策優勢,吸引相關企業入園區經營。三是發揮園區的帶動效應。要臺商走出去宣傳園區,用成功案例,吸引更多企業參與園區建設。
參觀農業基地心得體會 篇2
近幾年,青浦農業緊密圍繞打造綠色青浦的目標,從實際出發,將農業產業建設的更為專業化。青年黨員志愿者服務隊行動之“探尋青浦文化之源”活動在校團委委員蘭琴老師與青藤廣播臺指導老師譚愛宇老師的帶領下,懷著滿心的好奇,走進位于練塘的青浦現代農業園區,了解現在的青浦農業發展情況。
剛到園區,一種來自大自然的清新之氣,就迎面而來,使我們不由得想一探究竟。首先一塊綠色的布局版塊,吸引了我們的眼球,經講解員耐心的講解后,我們了解一區、二區是有機蛙稻米田,每年只種一季,三區、四區是綠色蛙稻米,這些都是絕對綠色健康,減肥減藥的農產品。用的是有機肥,這樣做出的米飯,即使是冷卻后,也還是十分軟、粘,口感依舊很好。光是聞著這香噴噴的飯味,就已經夠誘人的了,不光有可口的米飯,還有蛙稻米酒,菜籽油等許多這種有益健康的產品,課件生態農業的起步,改善了農村環境。
再走進一些發現,整個園區的環境是很有青浦水鄉的特點,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因地制宜調整農產品結構,培育和發展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產品。“一顆菜”,具體是指生菜、青菜,黃瓜等綠色蔬菜,還有“一粒米”、“一枚果”、“一只菇”就是指“有機稻米”、“藍莓”、“蘑菇”這些都是深受市民青睞的特色產品。
令人意外的是,這里還是個休閑獨家的好去處,“湖泊”、“廣闊的草坪”還有不少娛樂的器材,把現代農業生態園同休閑、觀光、旅游有機的結合起來,使農業旅游成為視頻度假旅游的新景點,青浦現代農業建設的新亮點。
幾年來,青浦農業開始走向社會化、行業化、專業化,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愿望。作為中職學生的我們也應該正確認識自己,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練就過硬的職業技能,為建設我們的家鄉做好準備,貢獻一份力量。
參觀農業基地心得體會 篇3
我們一行人到等等園地進行參觀學習。在這有限的幾天里,我們參觀了區,聽取園區建設的經驗解決。通過這次學習參觀我更加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觀念。學習感受可歸納為三句話:一是開闊眼界,長了見識。眼界決定境界,思路決定出路。不怕經濟落后就怕觀念落后,思想活躍,發展才有活力。通過這次學習,我們在園區發展上必須“換腦”,讓腦筋活起來、動起來、轉起來、用起來,借鑒別人的經驗,結合自己的實際,大膽創新,勇于實踐。二是看到差距,明了思路。我們與先進的差距就是我們努力的目標,要變被動為主動,發揮好“后發優勢” 。立足我縣實際,明確的目標思路,高起點定位,高標準謀劃,也可以做到“后發而先至”。三是特色明顯,措施得力。各個園區的建設都獨具特色,有效的工作措施,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經驗。我們今后園區的發展也要做到特色明顯、定位準確、發展強勁。短短幾天的學習參觀,大家一路學習取經,一路深入思考,感觸頗深。面對我縣園區發展實際,下一步就如何發展壯大我縣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我談幾點自己的想法。
一、調整思路,突出重點。在省政府提出的“一產抓特色”的戰略指引下,我縣率先制定“一區多園”現代農業發展規1劃。 “現代農業規劃區”涉及7個鄉鎮146個村,耕地面積23萬余畝,六個示范園分別是:以無公害蔬菜和滏河貢白菜生產為主、面積2.6萬畝的無公害蔬菜示范園;以實現傳統工藝和現代工藝有機結合的精品“十香菜”加工示范園;以金銀花、雜糧、辣椒、油葵等高效經濟作物為主、面積4萬畝的高效經濟作物示范園;以竹柳、花卉、苗木、核桃等經濟林為主、面積2萬畝的現代林業種植園;以“穩定蛋雞、調優奶牛、壯大生豬”為目標的百萬蛋雞、肉雞和生豬養殖的畜牧養殖示范園;集科技、觀光休閑、特色種植、倉儲加工、物流、現代農業展示為一體、面積6萬畝的現代農業產業化示范園。通過這次學習觀摩,我縣調整工作思路,突出打造現代農業核心區--現代農業產業化示范園。核心區位于高速引線至縣城即迎賓大道兩側,規劃面積為20xx0畝,是集科技、觀光休閑、特色種植、倉儲加工、物流為一體的綜合功能的園區。主要包括:六和春蕾飼料加工倉儲基地、中國臺灣特色蔬菜種植基地、精品十香菜深加工基地、有機肥加工基地、生態農業觀光園,現代食用菌種植加工基地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生產加工基地。同時,輻射帶動節固鄉貢白菜種植基地、尋召鄉肉雞養殖基地和特色經濟作物種植基地。
二、明確定位,做好項目支撐。為把核心區打造成平鄉縣對外開的窗口和現代農業發展的前沿。我們聘請專家精心編制園區總體規劃,以打造華北最大、全國最優的中國臺灣現代2特色農業園為重點,抓好中國臺灣特色果蔬黃金豆、養心菜、黃秋葵、中國臺灣木瓜等特色種植。積極與臺商對接引進永和豆漿北方基地項目、有機肥加工基地項目、現代食用菌種植加工基地項目等,使中國臺灣特色農業園初具規模。
三、夯實基礎,拉開園區柜架。近年來,全縣累計投入水利、農業開發、扶貧、土地整理等專項資金1.45億元,完成園區內中低產田改造4.96萬畝、高標準農田1.1萬畝、土地整理 3.2萬畝,新增機井、配套926眼,整修道路420余公里。20xx年我縣納入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我們將抓住這一有利時機,用足用活各項優惠政策,扶持園區內企業發展壯大。我縣計劃利用三年時間,縣財政投入資金20xx萬元,對園區內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進行提檔升級,同時發揮財政投入的杠桿效應,吸引社會資金建設園區,將園區內的硬件做到全市最優,為園區縱深發展和項目落戶提供有力支撐。
四、堅定方向,拓寬招商途徑。立足園區產業特色及發展重點,堅定招商方向,調整招商策略。一方面“走出去”加強交流。參加各類特色農業洽談會、農產品展示會會、現代農業發展論談,全面展示園區發展環境和發展前景。另一方面“請進來”尋求合作。不斷邀請臺商考察交流,注重中國臺灣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抓好在談項目的落實,以商招商,實現“落地一個,引來一片” 。在臺商林炳生、黃基墉的牽線搭橋下,又有一批臺商特色農業項目與我們進行接洽。
五、以人為本,提升園區發展動力。人才是園區發展的動力源泉,要狠抓人才集聚,為園區發展注入活力。一是管理人才。面向全縣招聘一批具有豐富經驗的管理人員,組建園區管委會,明確分工,形成責任清晰,執行有力的園區組織框架。二是專業人才。進一步優化創新創業環境氛圍,加大與農業專業院校合作,吸引農業專家教授等優秀人才入園創業,推進農業科技成果在園區實現孵化、轉化和產業化。
六、強化宣傳,提高園區知名度。一是擴大宣傳,打造品牌,提升園區層次。組織電視、報刊、互聯網等新聞媒體對園區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宣傳,為園區建設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二是宣傳園區政策優勢,吸引相關企業入園區經營。三是發揮園區的帶動效應。要臺商走出去宣傳園區,用成功案例,吸引更多企業參與園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