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慶節日心得體會(精選3篇)
民族慶節日心得體會 篇1
年,越來越近,馬上就要放寒假,又該準備過年了。
一年又一年,時間從指尖悄然流失,增長只有年齡,不經意間,已到知天命之年,突然感覺年齡越大,過年,不在是一種渴盼和喜悅,越來越多的是回憶久遠的往事,這也可能是忘不了童年快樂與幸福,更是忘不掉兒時的天真和純情。
小時候,我們總是盼望著過年。因為過年有新衣服穿,有壓歲錢花,有鞭炮放、可以盡情的玩耍,不用干活,不用做作業……隨著年歲的增大,過年的感覺越來越淡了,每到過年,總是一些過年的回憶了。
小時候,一放寒假,媽媽就讓我去兗州看二姑,二姑在兗州工作,那時候,對于我們生活在物質匱乏的農村的農民來說,二姑可是生活在城里,吃國庫糧、拿工資的工人階級,媽媽準備了一些農村的土產品,地瓜干、花生米……
后來聽媽媽講,我從七歲就能自已坐汽車去曲阜城里,自已坐火車去兗州城里,其實,媽媽還是很懂教育、會教育,那個時候,就知道培養我的能力和膽略,你還別說,能力不知道有沒有,但小時候的膽量真正得到的培養。
記得有一年去兗州,是和三姐一塊去的,雖然三姐比我兩歲,但是沒有我見識的多,因為在那個年代,走個親戚、出個門等可是一個上等的好差事,一般是輪不到姐姐們的,我從小,媽媽就很偏愛我,所以和三姐一塊去兗州,一路上,我就是哥哥,上火車、下火車、出火車站……一路上,我領著姐姐,嘿嘿!
到了二姑家,我們要在二姑家住幾天,記得那次二姑發了一張電影票,讓我和三姐去看,因為只有一張票,二姑又給我一毛錢,讓在們在電_門口,看看有沒有退票的,再買一張。
當時特別興奮,因為能在電_看電影了,我和三姑飛快地跑到電_,逛了三圈也沒遇到有退票的,怎么辦?這種情況答案很明顯:三姐回家,我拿著票進電_看電影,我抬頭看看三姐沮喪的樣子,心里也不是個滋味,我眉頭一皺,計上以來,把電影票給三姐,我們三始排除入場,我排在三姐前四五個人的地方,到了我,檢票的工作人員問:“你的票呢?”我往后一指:“我和他一塊的,票在他哪里”我說完就鉆進了電_,就聽后邊喊:“抓住他,他逃票”,我早已從單號入口進去,跑到了雙號的區域處,三姐嚇的腿都軟了,我們看完電影回家,我叮囑三姐,別告訴二姑逃票的事,這一毛錢咱倆買糖吃。
事情過去幾十年了,每逢我們姐弟相聚的時候,三姐都是回憶一番,因為,在三姐的心里,自已的弟弟特別勇敢,特別機智,弟弟就是自已的驕傲。呵呵!
小的時候過年,那就是一種期盼,我記得,一過了臘月二十,家家戶戶就開始忙年了,掃屋、殺雞、炸丸子、炸酥肉,整個村子都彌漫著陣陣香味,這可樂壞了我們這些小孩兒,也過足了饞癮。記憶中,我母親炸的酥肉是吃的,那是個頭又小,又軟,別家的酥肉那是又大又硬,現在我炸酥肉的技術就是從媽媽那里學來的。記得前幾年,女兒在北京工作的時候,我們在北京過年,我還專門為女兒過油炸了一些酥肉,女兒就特別喜歡吃。
不知從何時開始,過年,不在是一種渴盼和喜悅,更多的是一些回憶,一些思念……
民族慶節日心得體會 篇2
通過上周關于小學生減負的問題探討,我感受頗深,我們對學生的“減負”不能作平面化的理解,似乎“減負”僅僅是減輕書包、減少作業,減少學生在校時間,甚至取消考試。誠然,這些都是“減負”手段,并不是“減負”的真正目的。“減負”既不能平面化的理解,也不能“一刀切”。我們客觀的發現,學生的負擔并不是都重,而是“負擔”不合理:機械學習負擔重,實踐活動負擔輕;考試分數重,習慣培養輕;用腦負擔重,動手負擔輕;心理負擔重,思想疏導輕。更何況,由于學生個體學習能力的差異,他們學習負擔的輕重又不能一概而論。教師的職責不是把課本,教參中的文字重復講出來,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教師應千方百計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的思維活動過程達到完整。過重的課業負擔是應試教育留下的“毒瘤”,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制約了學生能力的發展。使學生真正成為新世紀具有自學能力、創新能力、競爭能力的健康的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我認為教師要做到以下幾方面:
一、創造成長空間我認為,創造學生更多的自主成長空間,個性化地發展學生的特長,是做好“減負”工作的關鍵一點。在這樣的認識之下,我們在實踐中總結形成了“兩個層次”、“兩個針對”、“六個讓給”的靈活學法指導體系。“兩個層次”是目標原則。淺層目標:讓每個學生懂得一些通用型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高層目標:讓學生掌握學習策略,即能根據自己的學習個性、風格和能力,對通用型的學習方法進行靈活選擇或再創造,提倡適者為上。
二、提高教師素質眾所周知,教師的教學能力強,教學效率就高;教學效率高,學生的學習容量就大,學習效率也高。這種意義上分析,“減負”對老師而言,不是“減輕教學負擔”,而是要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實現“輕負擔,高質量”。
總之,教師的教學水平是減負的關鍵;課堂教學是“減負”的主渠道;學生的學習管理,是“減負”不可視的重要環節。
民族慶節日心得體會 篇3
望著我那裝滿六年回憶的`母校,我哭了,晶瑩的淚珠為小學生活畫上了句號,耳旁,似乎還回蕩著校長那“孩子們”親切的聲音......
六年,光陰似箭,不知不覺地,我長大了,而母校,為我們這群即將離開小學的孩子們,舉行了一場畢業典禮。
隨著國歌的響起,畢業典禮拉開了序幕。
老師們走上臺,聲情并茂地朗誦了一首詩:《孩子,今天你們畢業》,老師們對我們的期望、祝福,那么的真摯......我們親愛的老師們,眼里閃爍著淚花,卻依舊是那樣慈祥。
我作為畢業生代表,發了言,在最后,我哽咽著說:“祝親愛的母校更加輝煌!”那一刻,我聽到了掌聲,聽到了那因感動而流淚的哭聲。畢業了,我們的老師,我們的同學,我們嬉戲的那個角落......這一切,都要與我們分別了!
校長走上了講臺,我們安靜下來。
“孩子們”,校長親切地說,“今天是你們第一次參加畢業典禮吧?在你們這一屆畢業生中,有很多有趣的事兒,你們那天真活潑的笑臉,是我最美好的回憶。在你們六年的小學生活中,我還有很多的不足,也許給你們帶來了煩惱,請允許我代表全體老師向你們致以深深的歉意......”校長說完,竟向我們深深地鞠了一躬,我們哭得成了淚人兒,也為我們有如此好的校長而感動。
畢業典禮的最后一個儀程要開始了,老師們站在校道兩旁,與我們擁抱,看著我們走出了校門,離開了小學。
我第一次經歷的畢業典禮,見證了我小學生活的結束,見證了我與童年的離別,更為我那六年在親愛的母校呵護下快樂成長的小學生活畫上了一個不舍的句號。但是,我們要知道,悲傷會讓人停滯不前,所以我們要展望未來,開啟一段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