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觀看主持人大賽觀后感心得感悟_第六屆主持人大賽觀后感(精選3篇)
大學生觀看主持人大賽觀后感心得感悟_第六屆主持人大賽觀后感 篇1
撒貝寧,這個名字被大家熟悉基本是從《今日說法》開始的,年紀輕輕,說起法律事件頭頭是道,最主要的是,一臉嚴肅,讓人看了就覺得整個人的都是冰度,一點溫度都不能再高。
但隨著觀眾“口感”的變化,傳統的電視臺的主持風格也有了調整,最讓人意外的是央視的撒貝寧,臺下的他沒有一點正行,在各檔綜藝中更是“貧”到讓人懷疑自己的眼睛,但這就是撒貝寧,一個真實的撒貝寧。
在大家都逐漸接受無限歡脫的撒貝寧的時候,他已經完全釋放了自我,并將這種特長帶上了異常嚴肅的央視節目,這檔節目不是的《今日說法》,而是央視的《主持人大賽》,這檔節目時隔多年再次與觀眾見面,從選手到風格,顯然央視節目正在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也需要補充新的血液,以過度到符合觀眾口感的發展新階段。
畢竟不管背景多么強大的電視節目,身為平頭百姓的觀眾依然能稱得上他們的衣食父母。但在這檔節目中,撒貝寧作為主持人可謂是出盡了風頭,同時也上演了一場“大型翻車”現場。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在第一位選手的3分鐘展示非常精彩,仿若給觀眾帶來一枚“催淚彈”,在傳統的新聞播報中讓人內心感動。就在這份沉重中,撒貝寧在董卿點評之后又開始調皮了:謝謝董卿評委,感謝大家收看《朗讀者》。
因為,無論從專業評委的角度還是普通的看客,董卿在《主持人大賽》現場的點評都十分到位,且段位極高,點評多以建議為主,總能一語中的,讓人快速成長,這對于知識量儲備豐富,已然在綜藝節目中游刃有余的董卿來說,表現亮眼也是預料之中。
而作為晚七點中央新聞新聞的主持人康輝,其發言則趨于內化,張力十足,但在節目觀看效果的“添油加醋”方面明顯遜色于董卿,卻也絲毫掩飾不了“肚子里有貨”和點評犀利到位的閃光點,可以說是“廢話不說,句句經典”。比如,開場就說:第一個上場的人基本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自己特別有壓力,另一種是給后面上場的人很大的壓力,你是后者。
三個人各有特點,這種高配置的搭配也算是央視精心搭配的一出好戲了。但其中最大的活寶,還當屬撒貝寧。當第二位選手出場的時候,面對現場熱烈的掌聲,撒貝寧又調皮了:大家都知道,這個熱烈的掌聲主要是送給顏值的吧?實力嘛一會就看你的了。
面對這一上場就被將了一軍的考驗,這位選手也絲毫不含糊,情商不是一般的高,直懟撒貝寧:咱倆站在一起不就是顏值和實力的象征嗎?對此撒貝寧也絲毫不放棄自我調侃和優勢展現:咱倆站在一起你也沒比我高多少。
在董卿發言環節,自然也會忘不了調侃撒貝寧,她說:就像撒貝寧剛才酸溜溜的說的一句:這個掌聲是送給顏值的吧?
此話一出,撒貝寧就像被點了懵穴一樣面露尷尬,卻無奈于根本插不上話。面對自己的言論“劣勢”,撒貝寧又給了救場評委康輝的總結點了無數個贊,康輝說:顏值有時候就是實力!
在幾位參賽選手的輪番登場中,雖然他們都異常優秀,但在短短幾分鐘的表現中有跌宕起伏也有不入滋味,而撒貝寧的調皮,配上董卿的擠兌調侃,則給嚴肅緊張的節目平添了幾分歡樂。
特別是在機器作詩環節,將對撒貝寧的調侃推向了最高潮:女選手用自己編寫的程序以“撒貝寧”為題作詩,簡直嗨翻現場,全詩如下:雅調清圓有捷才,逢君笑口便常開。玉容風骨些許矮,且帥還添半點呆。
看了這幾行字,撒貝寧瞬間整個人都不好了,不但連拍大腿,血涌上頭,而且性情大變,直接上臺怒指選手:你別比了,時間到!就是這簡單的對話,讓接連幾個參賽者狀態不佳的情況下,重新燃起了觀眾的歡樂點。
自然,董卿也不會放過任何一個調侃撒貝寧的引子。同時也說出自己的好奇:如果輸入董卿和康輝會是什么樣的詩?參賽者也賣起了關子:“讓我晉級,下次揭曉答案。”從現場畫面可以看出,當高手遇到高手,撒貝寧對董卿的發言還是有點防備的,一直抱著手臂,余怒難消的撒貝寧直接打斷了董卿的追問,對此董卿也絲毫不嘴軟:小撒的臉更黑了!
從笑聲中走來,真讓人感慨大數據的厲害,因為在不久的將來,在冰冷的機器和數據面前,有血有肉的我們未來在技術面前都會變成無力或失能的“透明人”。我們都會像撒貝寧一樣暴怒的同時還有幾分“至死不相信”的質疑。但程序的研究者說:必須相信,它比你自己都了解你。
看了《主持人大賽》,又想起那句話“央視出品,必屬精品。”的確值得一看。唯一讓人看了想吐槽的就是撒貝寧的姓氏讀法,可能是習慣使然,在這樣嚴肅具有影響力的權威舞臺上,只有開場介紹和龔凡選手叫對了撒貝寧的名字,包括董卿在內,每一個人都在做錯誤的示范。
關于這個錯誤,撒貝寧曾經在節目中說過這樣一個金話筒頒獎現場的片段,他遇見播音主持界的泰斗級人物方明,上來就問:你知道自己叫什么嗎?當時把撒貝寧嚇得不清,不自信地說:我還知道自己叫什么。但方明老師說,你的姓氏“撒”大家讀的都是錯誤的,你是撒[sǎ]貝寧。
關于這個失誤,撒貝寧說:一個是大家叫習慣了,另一個是祖國幅員遼闊,各地發音習慣不同所致。有的地方讀出來就成了撒(sha)貝寧。但撒貝寧也直言,因為這場經歷,曾經讓自己備受打擊,當時在頒獎現場,臺下的觀眾發出一種聲音:連自己名字都念不對,還當主持人?
而在這個節目現場,大多數人都把他的名字念錯,就連一向對自己嚴格要求、曾經強調過撒[sǎ]字讀音的董卿,也用的是自己的錯誤習慣。拋去這點雞蛋里挑骨頭的“咬文嚼字”,這檔節目真的非常精彩,特別是董卿撒貝寧兩人的“對話”時不時給觀眾來一場“神仙打架”。中央電視臺的節目《主持人大賽》你看了嗎?除了精彩,簡直可以稱得上“撒貝寧專用大型翻車現場”了。
大學生觀看主持人大賽觀后感心得感悟_第六屆主持人大賽觀后感 篇2
今天看到央視主持人大賽上了熱搜,就忍不住點了進去,在看過了董卿的點評集錦后,下了課去跑步的時候就把它看完了。在看之前搜索這個視頻的時候,才想起它并沒有最近大熱綜藝那么高大上的名字,簡單直接,就是年輕的小撒在這個比賽上才露尖尖角的時候,也仍是“央視主持人大賽”這個名字。至于撒老師最后如何變成了一個狗頭芳心縱火犯那都是后話了,不過也能看出來,無論幾經寒暑,央視爸爸的格調和水準依舊杠杠的。
在整個觀看過程中真的想隨時拿個小本本記錄下來,因為一看而過的東西,特別是視頻,如果不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真正能沉淀下來的東西幾乎沒有,何況這種神仙打架的節目。我想從我自己的視角把我的體會記錄下來。于是,二刷了……順手記錄下來。
專業的素養,讀書的積累,閱歷的感悟,人生的積淀,然后厚積薄發。大部分發光的選手都給人這樣一種感覺,一個人只有知識沒有閱歷與經驗是晦澀的,不足以打動人心的,這也是年歲賦予不斷攫取生命養料的人最寶貴的財富。播音主持專業的選手,業務能力很強,但是很容易落于某種套路模式之中,自身對其他方面涉獵的局限性使他們對于材料新聞的挖掘也沒有那么深入。非本專業出身的呢,會很有自己的特色,獨樹一幟,奪人眼球,但是專業技能也是擋著他們的絆腳石,很辯證。但是,再過幾年,這里面絕對有終集大成者,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紅配綠,看不足”“時光凝神屏息,給了我們別樣的交互體驗”“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選手們不僅口吐蓮花,而且內容緊跟當前形勢,無論是準備內容還是即興發揮的地方都立意很高,關鍵不是強行拔高,具體的什么道道以及如何拆題破題我都不是很懂,但就是不突兀,不強行煽情,很舒服,大氣,穩穩的基調,大大的升華。
康輝點評尹頌的時候說:顏值有的時候就是實力。我覺得是這樣的,不可否認,真的是看臉的社會,尤其是主持人,當然氣質更如是,其實我最近才感受到,每個行業其實都隱約有一個標準的形象的,類似于產品的形象代言人。因為確實有的人往那里一站,一看就是干這個的料料,說白了就是氣質非常適合這個職業,其實晉級的比較順利的選手,多半從外形和氣質上就非常有優勢。這個真的是沒有別的話說。像鄒韻的英文駐外記者帶給她的那種氣度以及風范,果果的打動人心的主持風格,都是絕對的優勢。
為了使內容有趣,有的人抖包袱,有的人使用了小才藝,這也很讓我感慨,現在多才多藝的人越來越多了,而且身邊就有朋友因為興趣愛好讓自己在本專業中更加脫穎而出,有的甚至副業更厲害的那種。有些非播音主持相關的各種技能,也會讓選手出彩很多,進而獨一無二,而獨一無二就會從有共性的專業比賽中脫穎而出,哪怕單單從專業上看來薄弱一點,但是專業技能有的是可以后天補上的,但是自身特質是很難擁有的。
通過這個比賽其實也刷新了我的對于職業選擇的一個三觀,其實有段時間我很想選擇安逸,逃避那種激烈的競爭力強的崗位的,但是現在看來,每個職業都有競爭與挑戰,這個比賽說的俗氣一點,就是央視總部在從分公司挑人,也不夸張的說這次比賽出來的人們就有下一個董卿,下一個撒貝寧。這么優秀的人都不外如是,我們還糾結個啥,不過也正是這樣的機制與比賽,有了比較才有進步的空間。而且像鄒韻,央視英文記者的工作背景,果欣宇,人民日報主持人的背景,各種素養真的和一般意義上的主持人是不一樣的,明顯高出很多來。是的,壓力大的地方意味著這里隱藏著無上絕密。
其他的都涉及以后,我依然覺得運氣很迷人,因為出場順序真的很重要,無論人生還是比賽,我覺得最后的遲茜很優秀,但是她和果果分別是最后兩個入場的,這個時候前幾名好多男選手都被擠下去了,能感覺得到現場評委有留住男選手的意思,果果險勝,遲茜遺憾,都是神仙打架,但是我覺得遲茜缺的那一點點是有運氣的遺憾。
從這樣一個節目,僅僅第一期真的學到很多,我還是得老老實實的扎根在現實,好好學我的專業課,多多看書,繼續寫我的讀書筆記和讀書心得體會,然后這學期好好把我的尤克里里上手,有意識的學著怎么更好的表達,更好的與人交流,我想,這才是這個節目對我最大的幫助吧。
大學生觀看主持人大賽觀后感心得感悟_第六屆主持人大賽觀后感 篇3
上周六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xx主持人大賽》著實讓觀眾見識了一場“神仙打架”。無論選手、評委還是點評嘉賓,都代表了當今中國主持界的最高水準。賽況緊張激烈也伴有輕松一刻,康輝和撒貝寧互相調侃逗趣,還帶觀眾也跟著長知識!缎侣劼摬ァ分鞑ギ吘辜几咭换I,康輝糾正撒貝寧口中的大眾流行語“懟”,其實應該讀四聲,“對”音,還提醒他按央視規定,讀錯一個字要被罰200塊啦。
還是熟悉的央視味道。比起各類娛樂選秀,央視大賽向來干凈利索,不玩滿屏的花字,沒完沒了的重復閃回。整場大賽95分鐘開門見山,連選手背景介紹都省了;3分鐘自我展示和90秒即興考核,高手過招是纖毫之爭,選手每一秒都在展現臺風、反應、言語組織能力和現場感染力;結束時晉級的六位站一排來個集體大合影。全程不煽情、不渲染,沒一句廢話。
評委方面是專業度和大眾性的全方位覆蓋。演播室評委席上就坐的,要么是前春晚導演陳林春這樣的業務領導,要么是臺里負責主持人日常培訓的幕后專家,還有敬一丹這樣資歷的業界前輩。此外,央視還突破性地將AI技術與電視節目深度結合。為保證觀眾能廣泛、普遍低參與比賽,央視面向全國招募的數千位大眾評審,讓他們“虛擬”來到現場。就是經過3D形象模擬,制作出與真人相似度極高的虛擬形象出現在現場鏡頭里,這樣大眾評審即使人在千里之外,也能通過實時面部追蹤及面部識別技術保證現場的連線互動效果,有如在現場一般參與打分、評價。
很多娛樂類選秀會讓觀眾傻傻的分不清,到底是看嘉賓耍寶還是看選手表演,但這個問題在“神仙”賽場上不存在。評委和嘉賓的專業水準使之無需再用力扮演“專業”,所以他們的評語大都簡言意駭、一語中的,不會越界搶選手風頭。大賽主持人是總能娛樂得很得體的撒貝寧,康輝、董卿分別作為新聞類和文藝類點評嘉賓,沒有“掉書袋”的專業理論,而是在和觀眾分享他們思考的過程,發現問題直擊要害,看到亮點便秀出各種花式夸獎,負責且溫暖。
最讓觀眾驚艷的選手李莎旻子也成了最富爭議的選手,“李莎旻子晉級“上了熱搜。賽制很殘酷,第一階段五場比賽,淘汰一半選手,而這些選手是從全國海選中脫穎而出,各大省級電視臺的明日之星,當然也不乏一些大家熟悉的面孔。李莎旻子是湖南衛視的一名90后主持人,參與過《20xx超級女聲》《我是歌手》《一年級》等熱門綜藝節目,此外她還出單曲、拍電視劇。李莎旻子在文藝類主持人組,一身打扮更像文藝女青年,在全場西裝革履的主持人中顯得很特別。她的臺風也與眾不同,將《哪吒之魔童降世》導演餃子的故事很熱血地報道出來,盡管康輝夸她會發光,董卿贊她的節奏感是完美的,幾乎做到了零誤差,但網上也有另一種截然相反的意見,認為她不像是參加主持人大賽,倒像是從《我是演說家》節目里穿越過來的。尤其當另一位表現出色的選手遲茜以微弱分差被淘汰后,李莎旻子晉級的爭議性迅速成為當晚微博上的熱搜話題。
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撒貝寧的幽默和康輝的反差萌。撒貝寧用時下流行語稱康輝為“當代懟言大師”,康輝憨憨地也不辯駁,低頭一笑,直接糾正了撒貝寧的錯誤讀音。兩人一個含蓄著內心得意,一個被噎得啞口無言,馬上又有網友提議:“今年春晚讓倆人來段相聲吧。”《新聞聯播》主播的專業權威下,相信很多觀眾都默默地查了字典,結果是,這個我們都念三聲的“懟”字,不僅讀音錯了,意思也不對。“懟”字是20xx年《咬文嚼字》評出的年度十大流行語,流行至今依舊是口語熱詞。但事實上,在《新華字典》里它的拼音為duì,而且,字典里根本沒有與三聲duǐ對應的漢字,duǐ其實是北方方言。“懟”字的意思是心里抵觸,對抗,引申為怨恨,而大家的慣常用來表達“用手推撞”或者“用語言拒斥反駁”的意思,對應的漢字為“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