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收獲與感想怎么寫(通用3篇)
中秋節的收獲與感想怎么寫 篇1
炎熱悄悄地淡了,天空中多了一份清爽的涼意。商場琳瑯滿目的佳節促銷活動,讓我意識到中秋節近在眼前了。
又是中秋,又到月圓,這個中秋陪我賞月的還將是那一望無際的鋼軌、那一條綠色的長龍、那經久不衰的汽笛聲。中秋之夜,不知是家鄉的月圓還是車窗外的月圓,已經不明白多少個中秋節沒和家人一齊度過了。童年時,提到中秋節,自然的想法就是能夠吃月餅。記得每當等來中秋之夜,皎潔的月光照在庭前的院子里,漫天的繁星如珍珠般閃爍,家人圍坐在一齊說啊笑啊,雖是每年都重復嫦娥的話題,但爸爸的故事永遠都那么美麗悠長。
轉眼已長大,隨著年齡的增長,那些兒時的往事已經成為腦海中完美的回憶。此刻,月餅是年年都有,可總吃不出兒時那誘人的味道,月餅是千百個不一樣的月餅,月亮卻是千古同一個月亮。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家鄉變成了故鄉,許多完美的事情都成為了記憶中的往事。更不知從什么時候起,自我也變成了詩中的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也不禁在內心感嘆“月是故鄉明”。吃著他鄉的月餅,品嘗的卻是童年的味道。看著他鄉的月亮,心里想的卻是故鄉的親人。獨在異鄉的中秋情懷,說到底是對故鄉月下團聚的一種懷念和向往,是對親人的一份深切思念和牽掛。
中秋節的收獲與感想怎么寫 篇2
我喜歡在司機室里品讀春秋四季。
秋季的天空最藍也最亮,讓人莫名的神清氣爽,濃郁的桂花香仿佛在賣力地解讀收獲才是這個季節的屬性,我也最愛這個季節,我出生的深秋,那輪讓人心馳神往的故鄉的月。
故鄉的月,是每逢月半倍思親的秋。又是石榴紅,超市的貨架上不經意間已經排滿了各式各樣的月餅禮盒,卻不抵兒時的什錦月餅讓我回味,簡單的白糖餡兒,粗糙的面粉加上密密麻麻的黑芝麻,吃在嘴里窸窣作響,最讓人難忘的要數那五顏六色的青絲紅絲果脯肉了。每年盼到中秋都會拿著什錦月餅跑去與小伙伴們一齊分享,幾雙洗小手細心翼翼的從月餅上扣下果脯,你一根綠的,我一口紅的,仿佛那時的歡笑聲才是兒時中秋的味道。
故鄉的月,是遠方“天涼了記得添衣”的聲聲叮嚀。從入路工作后,我學著克制思鄉情愫的,不只是游子之情,我的父母同樣也在學著忍受思念:從一開始學會使用微信視頻通話,到逐漸改為語音留言,再到之后偶爾的一句“天熱注意防暑”、一聲“天涼記得添衣”,尤其是我司機單干后,家人好像也開啟了“單干”模式,家庭微信群里少了互動式的寒暄,轉而變成了陳述報道式的小視頻留言,偶爾主動跟父母視頻細節中才發覺他們的感冒才剛剛好,而他們留給我的往往是那句:“你在外好好工作,我們不用你操心,自我必須要照顧好自我……”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年輕時拼命想遠離的那個地方,在每個月圓的夜晚,都成了自我追憶和懷念的天堂。可是由于工作的需要,我卻只能將一切思念寄托于微信和這輪故鄉的月,愿父母身體健康,愿親人順心如意。
中秋節的收獲與感想怎么寫 篇3
這次家長會讓我意識到,父母不僅僅是一個頭銜,更是一種責任。這個義務是終身的,和孩子是齊頭并進的,可以體現父母的教養。把一個孩子培養成人才,離不開學校、老師、家長的共同努力。每個孩子都是天使,老師是讓天使飛得更高更遠的使者。我想起一句話:沒有學不會的孩子,只有養不會的父母。在這次家長會上,我也深深體會到,為了讓一個孩子成為人才,首先他應該心存感激。只有懂得感恩,孩子才會知道生活有多苦,父母有多辛苦,才會珍惜老師的辛苦。其次,要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讓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幫父母洗碗、捶背、剝豆子等等。第三,我們應該培養孩子努力工作、勇敢和努力學習的精神。我堅信一句話:一個會工作的孩子并不比他差。郭晶晶帶著兒子去農村打工,體驗了農民生活。富家子弟還這樣,何況我們老百姓。最近孩子參加勞動,得到老師的表揚和鼓勵。他很開心,所以他的勞動變得更有進取心,我覺得很開心。
最后,感謝劉老師和周老師放棄周末,和我們一起度過了一個難忘的上午,讓我們享受一頓精神大餐來教育孩子,希望這種活動以后能正常化。在此,祝我們組的老師、同學、家長越來越好。讓我們在孩子讀書的聲音中享受生活,慢慢變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