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的組織與管理心得體會范文(通用3篇)
教研的組織與管理心得體會范文 篇1
金秋十月,北京平谷特校和我校開展了以“構建有效的培智課堂”為主題教學教研活動。對于我個人而言,北京來的張雪姣、付利平兩位老師帶來的理念和課堂模式讓我受益匪淺。
從這兩位老師的課堂上我們可以看到兩位老師非常有親和力,教態自然,完全是學生喜歡的類型,對孩子的表達,每個字都要求表達恰當,并且對待課堂認真,準備充分,精心設計的課程體現著老師對學生的愛。 課程整體體現著生活化,每個孩子都能參與其中,以生活做底蘊在自然中領略學習,并非特別有意識的強加于學生。綜合課程的理念無處不在:對學生的習慣教育時時滲透;對學生的語言訓練時時滲透。
例如張雪姣老師的“上衣 長褲”是“生活語文”中的內容,張老師巧妙的結合生活實際和孩子的實際情況在生活語文中清楚正確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想法,能夠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自己的問題。教師在整個課堂上創設條件激發學生的體驗共鳴,能夠在自然中進行需求表達,并且要求學生說得準,說的對,學會需求表達的方式方法。整節課非常的流暢,孩子在輕松愉快中度過,感覺不到一絲的枯燥。教師的精心設計和充分的準備在加上各種教學技能的使用,讓我享受了特殊兒童成功的課堂教學氣氛。
張雪姣老師的社會適應課“小手帕”針對的主要是低齡的孩子,設計非常到位,教學過程中借助童謠,帶領孩子一邊說一邊操作,在玩中學,學中練。
付利平老師的音樂課“秋天的童話” ,既教會了孩子唱歌,又讓孩子通過圖片記住歌詞,訓練了孩子們看圖說話的能力。
聽了兩位教師的優質課,對于我是一種反思和激勵,讓我在欣賞別人精彩的同時發現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學中,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在教學中,要不斷學習,不斷反思,學習兩位老師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思想,學習他們對細微之處處理的獨具匠心,學習他們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底等等,反思自己的教學,真正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教研的組織與管理心得體會范文 篇2
自己從教十多年了,一直承擔班主任工作,按理來說,已有豐富的經驗。可我感覺,現在的學生是越來越難管,教師是越來越難當。
開學初,我就碰到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剛接手的初一學生中,就有一個特別的學生,同學們都說他有“多動癥”。我一開始還不相信,可經過幾天的觀察,確實發現那個學生特別好動。連帶課老師也這么說,他從不會安靜一會兒,不論是上課還是自習,總管不住自己。不是轉來轉去挑逗周圍的同學,就是手在不停地擺弄自己的東西,搞得周圍的同學都很煩感他,不愿和他坐同桌。
開學沒兩周時間,他的`座位換了又換,就是不行,多次跟他談心,講道理,都無濟于事。無奈之下,我讓他坐在講桌邊的“零排座”,以便各科老師隨時監督,至少也不會影響其他同學的學習。
那天正好是我的課,我課文正講得興味十足,學生也正津津有味地聽著,他又開始不安了,手舞足蹈地開始了,若無其事。這時,我停止了講課,示意全班的同學都看他此時的表演,然而他全然沒有察覺,依舊表演著,大約過了五分鐘,他似乎意識到什么,教室怎么靜悄悄的,回頭一看,全班同學都在看他,他一下子停止了動作,低下了頭,意識到此時正是上課時間,而且是我的課。隨即,我對同學們說:“王飛剛才的表演很精彩。我們都被他的動作吸引住了,我們知道:古人在自己的思想有所頓悟時,就會有手舞足蹈的這些表現。那么我們的王飛是不是也有什么新的發現呢?”他聽到這些,頭低得更下了,站起來說:“老師,我知道自己的錯誤了,以后在課堂上再也不會有這樣的表現了”。
果真,從那以后,王飛的表現變了,連同學們都說,他跟變了個人似的,不再那么好動了,而慢慢地開始學習了。連他媽媽也打電話告訴我說,他兒子變得跟以前不一樣了,好管多了,也懂事了。
我心中暗喜,沒想到一節課就會讓王飛的思想發生這么大的變化,以前為此我曾傷透了腦筋,也沒想到一個好的管教他的方法,不料,一節課就讓他徹底轉變了,看來,作為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我們還是要講求一些新的靈活的方法,挖掘學生的思想動態,走近他們的心靈,這樣班級管理工作干得會更好。
教研的組織與管理心得體會范文 篇3
目視管理以視覺信號為基本手段,以公開化為基本原則,通過將上級的指令、要求和意圖以看得見的方式展現出來,有助于推動自主管理的貫徹,從而提升公司經營管理能力和經營效率。
目視管理是通過各種標示、標識、色彩將事物的狀態展現出來,使其顯現化,從而達到是誰都能很容易看出正常或是異常的狀態的目的。
目視化管理在企業實際應用過程中有眾多不同的稱謂:可視化管理、看得見的管理、一目了然的管理、用眼睛來管理的方法。
目視化管理的三項基本原則:
1.視覺化:標示、標識,進行色彩管理;
2.透明化:將需要看到的被遮隱的地方顯露出來;
3.標準化:標明正常與異常的定量管理界限,使之一目了然。
二、目視化管理的目的
目視化管理能夠使現場問題顯現化,以便于問題的盡早改善,促進管理水平的提升。它直接給企業經營活動提供支持,能夠提升生產效率并降低成本,簡化管理者、監督者的管理業務并提高其效率,提高現場管理者、監督者的管理能力。
1.目視化管理的核心任務不能夠脫離企業經營的管理范疇,就管理目標而言,為P(組織發展)、Q(品質)、C(成本)、D(交期)、S(安全)、M(士氣)提升服務。
2.就現場事務而言:為改善體質路線,亦為增量改善,目的是設法使作業達到更多的要求,諸如更正確的資訊、更簡便的手續、更快速的傳達。
3.就管理效率而言:為合理化路線,亦為減量改善,目的是設法使作業達到更少的要求,諸如更短的時間、更小的空間、更低的費用。
目視化管理的最終目的是提高企業自身的管理水平,優化組織架構,提高工作效率,形成良性健康的企業文化。
三、目視化管理的內容
1.規章制度與工作標準的公開化
制定明確合理的規章制定與工作標準的公開化,可以保持生產的連續性、比例性和節奏性,從而實現安全生產和文明生產,也可以更好的維護統一的組織和嚴格的紀律。凡是與員工密切相關的制度、標準、定額等,都需要做到目視化管理,公布于眾,并要始終保持其完整性、正確性和干凈整潔。
2.生產任務與完成情況的圖表化
生產現場是協作勞動的場所,只有將生產任務和完成情況用圖表的形式公布于眾,同時定期將各項計劃指標完成中出現的問題和發展趨勢展示公布,促進生產任務按時保質保量的完成,工作才能更加有序和具有條理。
3.與定置管理相結合,實現視覺顯示資訊的標準化
將目視管理與定置管理相結合,建立完善、準確的資訊顯示,如標識線、標識牌、標識色等,可以有效減少或消除物品混放和誤置。因此按照定置管理的要求,合理有序的擺放物品,并采用清晰、標準化的資訊顯示符號,將生產相關各種物品統統運用標準顏色標識,切忌任意涂抹。
4.生產作業控制手段的形象直觀與使用方便化
為了有效地進行生產作業過程控制,就要采用現場狀況相符合的資訊傳導信號,嚴格按照期量標準控制每個生產環節,減少或消除過量生產和庫存的浪費。同時以便于由于異常原因導致生產停止時前道工序人員能及時看到并停止投入。例如,“廣告牌”就是一種能起到這種作用的資訊傳到手段。各生產環節和工種之間的聯絡,也要設立方便實用的資訊傳導信號,以盡量減少工時損失,提高生產的連續性。又如,在機器設備上安裝紅燈,在流水線上配置工位故障顯示幕,一旦發生停機,即可發出信號,巡回檢修工看到后就會及時前來修理。生產作業控制除了期量控制外,還要有質量和成本控制,也要實行目視化管理。對于質量控制,在各質量管理點(控制),要有質量控制圖,以便清楚地顯示質量波動情況,及時發現異常,及時處理。車間要利用板報形式,將“不合格品統計日報”公布于眾,當天出現的廢品要陳列在展示臺上,由有關人員會診分析,確定改進措施,防止再度發生。
5.物品的碼放和運送的數量標準化
物品碼放和運送實行標準化,可以充分發揮目視化管理的長處。例如,各種物品實行“五五碼放”,各類工位器具,包括箱、盒、盤、小車等,均應按規定的標準數量盛裝,這樣,操作、搬運和檢驗人員點數時既方便又準確。
6.現場人員著裝的統一化與實行掛牌制度
現場人員的著裝不僅起勞動保護的作用 ,在機器生產條件下,也是正規化、標準化的內容之一。它可以體現職工隊伍的優良素養,顯示企業內部不同單位、工種和職務之間的區別,因而還具有一定的心理作用,使人產生歸屬感、榮譽感、責任心等,對于組織指揮生產,也可創造一定的方便條件。
掛牌制度包括單位掛牌和個人佩戴標志。按照企業內部各種檢查屏蔽制度,將那些與實現企業戰略任務和目標有重要關系的考評專案的結果,以形象、直觀的方式給單位掛牌,能夠激勵先進單位更上一層樓,鞭策后進單位奮起直追。個人佩戴標志,如胸章、胸標、臂章等,其作用同著裝類似。另外,還可同考評相結合,給人以壓力和動力,達到催人進去、推動工作的目的。
7.色彩的標準化管理
色彩是現場管理中常用的一種視覺信號,目視化管理要求科學、合理、巧妙地運用色彩,并實現統一的標準化管理,色彩的運用受多種因素制約,不允許隨意涂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