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之旅心得體會十篇
泰國之旅心得體會 篇1
迎著熱情似火的夏風,頂著烈日驕陽。我和媽媽來到了水果的樂園素帕他水果園,坐上了觀光車緩緩地駛入一片水果的天地。
瞧,那是什么?如一顆顆紅艷艷的寶石掛滿枝頭?啊,原來是紅毛丹。一顆一顆,一把一把,個個都是那么的鮮艷,在綠葉的映襯下顆顆都是那么美麗,把把都是那么誘人,令人垂涎三尺。“咕咚”我立馬響亮的咽了一口口水,一個箭步跳下車,沖到樹下。
可是……。。可是……。那樹呀,簡直就是高聳入云嘛!哎……真是想吃吃不到,想摸摸不著啊!咋辦呢?正郁悶著呢,忽然只聽老媽興奮高呼一聲“小寶!看,快看!”“什么啊?人家正煩著呢!”我邊抱怨著邊抬頭一看,天哪!媽媽居然扛了個巨型增長版“大鐮刀”約有好幾丈高,它的手柄做成了一個夾子的形狀,她正扛著這大玩意兒踮著腳尖使勁的在摘紅毛丹哩!“媽媽加油”!我高聲為媽媽喝彩并親自指導媽媽,“上面,再上面點,對對對,稍微向右一點,好,好,摘!”終于在我們母女倆的通力合作下,一顆又大又紅的紅毛丹被我們摘了下來,我輕輕用手一捏,那長滿紅毛的外皮就破了,露出了潔白晶瑩的果肉,好新鮮呀!
我不禁感嘆道。忍不住輕輕的咬了一口,真好吃,酸中帶甜,甜中帶香,這滋味真令人人終身難忘。
泰國之旅心得體會 篇2
孩子在學校的教育下長大,作為家長的我們也在家長學校里受益非淺,感覺頗深!記得第一次參加家長學校的活動能時,還帶著不少的疑惑:家長學校------多么陌生的詞語!可當一堂課聽下來才明白其中的奧秘,原來這是針對我們這些年輕父母專門開辦的學校,也是讓我們認識到家庭教育在推進素質教育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人才觀;更是讓我們明白做人遠比分數重要的一所好學校。所以,非常感謝學校為我們家長提供了難得的學習機會!下面結合在家長學校聽課后的感受和所受到的啟發談幾點自己的體會,同時也與各位老師和家長共同交流與探討:
一、賞識教育
二、學會寬容,拒絕自私
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小皇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我相信眾多的家長對此都深有體會。獨生子女的家庭往往以孩子為中心,從小到大,習慣于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么事都無須其操心,因為父母會把一切安排的妥妥貼貼,有什么好東西都是一個人擁有獨享。做錯了事,打不得,說不得,由此一來就養成孩子自私的性格,不懂寬容。所以我們就要培訓孩子的責任感,讓他們懂得與別人分享快樂,懂得謙讓、懂得尊重、懂得團隊精神,更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師長。我常常告訴兒子,在班上多交朋友,要時常幫助別人。或者在接受了同學的幫助時,要懂得謝謝和感恩!
三、接受挫折和失敗
對于自己的兒子,我知道在這一點上我做得非常差。從他出生到現在,幾乎沒受過挫折,也沒經歷過失敗。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兒子在學校由于不小心把同學撞倒了,從沒被老師批評過的他由于太緊張而臉色大變,反倒把老師嚇倒。由此可見,過于的呵護備至讓他在面對這樣的事情時沒有承受能力,所以適當的讓孩子出溫室見風雨是有必要的。有一天兒子回來后告訴我說他今天被老師罰站了,我問?他說因為上課講話,在我還沒來得及發表時他說:“媽媽,你不是說要讓我接受挫折教育嗎?被老師罰站了算是接受挫折了吧!當時我就笑了,是啊,也許偶爾犯一下錯誤被老師批評未必不是好事。
四、承受委屈
承受委屈是堅強、勇敢的表現,是更為成熟更為深沉的勇敢。而這種承受或者這種承受力正是我們孩子身上所缺少的。也來我們不會為他們的學習擔心,不會為他們的成績擔心,但卻會為他們如何走向社會?如何在社會中找到自己?又如何迅速融入和適應這個復雜而多變的社會而擔心?!
那么孩子在學校或是其他地方受了委屈,就告訴他和小朋友在一起相處就要互相謙讓,這種謙讓與委屈不會讓他失去什么。而我們更要教育他在勇敢地承受委屈的同時更要勇敢地站立起來,保持健康的心態和高尚的人格。
五、養成良好的習慣
能改變我們一生的,也許就是一些良好的習慣!成功是一種習慣,各種日常寫作指導,教您怎樣寫失敗也是種習慣;對孩子而言,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受用終生。父母的言傳教也會潛移默化的改變和影響著孩子。所以在我們要求孩子別這樣別那樣,要這樣要那樣時請問問自己是否這樣做了。而良好的習慣都是在一些瑣碎和細微的小事中培養和形成的。都說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那么希望通過努力能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讓他們將來在尋找成功時不至于兩手空空。
泰國之旅心得體會 篇3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山海經》這本充斥著神話夸張色彩的傳世名著對于國人來說肯定不陌生。在中國歷史中,《山海經》無疑是最富有神奇色彩,讓人一時難以說清的著作之一。近年來,解讀《山海經》的著作仿如雨后春筍,遍布各大書店。其中,有通過資料數據,證明書中那些荒誕不經的地方、物種確實存在的考究類書籍,也有把《山海經》當成古代政治密碼加以附會解說的解密類小說,眾說紛紜。作為一名喜歡《山海經》的人,也談談我的一些拙見。
近日,讀了霧滿攔江解密《山海經》的大作《加密的歷史》,這本著作在豆瓣讀書、當當網上的評分很高,很大一部分人看過此書后都不吝嗇贊美之詞,稱贊其“上天入地明理知命,通古論今洞悉玄機,只讀霧滿攔江《山海經》大揭秘足矣。”當時懷著激動的心情通讀下來,過后卻未免有幾分失望(霧滿攔江是一位很出色的作者,其出版的《別笑,這就是大清正史》和《民國就是這么彪悍》都是繼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兒》之后頗受好評的歷史書籍,以下言論純屬個人觀點,就事論事,并非對作者有偏見)作者的揭秘基本上遵循這樣的套路:先引用一段原文(比如其開篇引言即是《山海經》里關于貳負的描述),再對原文進行白話解釋,接著開始揭秘,例如把一個略顯恐怖的神話人物形象(貳負跪坐于地,雙手被頭發反綁)解釋成大禹支持自己兒子啟推翻禪讓制,建立“家天下”制度的篡位陰謀,最后再感慨一下。這樣循環了幾十遍,對《山海經》的大揭秘也就完成了。于我看來,首先把山海經里的山川河流、奇人怪物附會成是政治隱語,已經很牽強了。但這還在接受范圍內,畢竟中國古代沒有言論自由,作者們害怕寫的太露骨被殺害,故意借神話傳說影射現狀還是很有可能發生的。可作者這本解密書里卻把《山海經》的大部分內容強硬的說成是男女之間的歡娛之事,就委實讓人不可接受。比如,《海外北經》載:“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暝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上啟下月}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現代諸多學者都已論證這是一種自然現象,只不過古人知識落后再加上迷信,才把這想象成有神靈存在;可這段文字在作者的“獨具匠心”里,卻變成了原始人對生殖器官的崇拜,實在讓我們這些“思想不夠開放”的普通讀者覺得不可思議。
泰國之旅心得體會 篇4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正如雷鋒所言:“我是祖國的,祖國是我的。”因此,把個人的命運與祖國的命運直接聯系起來,把自已的人格與祖國的國格直接聯系起來,這正是愛國主義真諦之所在。每當奧運會頒獎儀式上五星紅旗高高升起,中國的國歌通過現場直播響徹整個世界的時候,不但獲得世界冠軍的中國運動員在為自己的祖國母親而感到驕傲和自豪,而且,與此同時,祖國母親也在為自已有這樣優秀兒女而感到驕傲和自豪!——生為祖國母親爭氣,死為祖國母親爭光,這才是一個愛國主義者的人生價值和人生意義之所在。
打開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冊,每一頁無不閃爍著愛國主義的燦爛光輝。中華民族的愛國志士,不畏強權壓迫,不畏虎豹柴狼,為了國家的獨立和昌盛,為了民族的自由,為了人民的幸福,譜寫了一曲曲響徹云霄的愛國主義壯歌,愛國主義是一個民族強大的精神支柱,是不可戰勝的偉大力量!
在歷史長河中,英雄事跡,層出不窮;愛國人物,群星燦爛。戰國時期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宋代的民族英雄岳飛、文天祥,明代的愛國將領戚繼光,焚燒鴉片的抗英將領林則徐,他們忠于祖國、熱愛人民,不畏貶謫,不怕犧牲,忠烈千秋,永垂千史,這正是愛國主義力量的集中表現。
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我們祖國開始了新的歷程。
泰國之旅心得體會 篇5
為了落實市、縣防病工作會議精神,扎實做好高血壓、結核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防治工作。根據縣慢性病管理工作計劃,聯系我鎮實際情況,特制定本計劃:
(一)、任務目標
1. 執行35歲以上社區居民首診測血壓制度;每年至少測一次血壓和血糖。
2.對新發現的高血壓、糖尿病病人必須建立規范完整的檔案資料,建檔率和規范管理率達95%以上,有效隨訪率達85%。
3. 轄區內35歲以上戶籍居民高血壓發現登記率應達85%,糖尿病發現登記率應達2%以上。
4. 高血壓、糖尿病、腦卒中和腫瘤的上報資料準確、完整、及時。
(二)具體措施
1、有專人負責社區各項慢病防治工作。
2、發現可疑結核病人立即轉區結核病防治機構進一步檢查,不準開抗癆藥。
3、對傳染性肺結核病人實施全程督導治療。規范服藥率要達98%以上。并及時囑病人按時做必須的檢查和送痰復查,出現副反應及時處理或報告。
4、對戶籍人口實施20歲以上社區居民首診測血壓,35歲以上居民每年至少測一次血壓和血糖,做好居民的周期性體檢(一年一次或二年一次)。
5、掌握轄區居民高血壓、糖尿病人數,有規范完整的病歷檔案和名冊登記(高血壓發現登記率達5%,糖尿病達2%),規范管理和隨訪率均達95%以上。每季、半年、年終的評估中等各項工作指標,血壓控制達標率、血糖控制達標良好率和個案效果評估,均應達到要求。
6、掌握轄區60歲以上老年人群(常住人口)的基本情況并有花名冊,健康檔案等資料齊全,開展老人周期性體檢工作,有開展工作記錄及資料。
7、按要求對重點人群督導訪視,并有記錄。
8、按照慢性病防治要求,及時、準確、完整、規范地將慢病防治工作相關原始資料統計成報表,按時上報。
9、按照各類慢病防治的需要,積極開展相應的慢病防治,健康宣教育及健康促進工作。
泰國之旅心得體會 篇6
看完電影《暖春》,女主人公小花的故事打動了我幼小的心靈。
《暖春》講述了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女主人公小花兩歲時便失去了父母,由于無法忍受后爹后娘的虐待,7歲時她逃了出來,被一位好心的爺爺收留,卻遭到了這家叔叔嬸娘的反對。后來小花上學了,在班上她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她用自己的一舉一動感化了叔叔嬸娘。小花在鄉親們的幫助下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學。為了報答鄉親們,畢業后小花又回到了生她養她的這片土地,決定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教育事業。
看看小花,想想自己。在家里,小花尊敬長輩,有時她還自己做飯、打掃衛生,一個8歲的小女孩,幾乎什么都會做。而我卻身在福中不知福,學習上怕苦怕累,生活上講吃講穿,鋪張浪費,得不到東西時還常常跟爸爸媽媽生氣,甚至還狡辯。和小花相比,我感到多么的慚愧呀。雖然我的條件好,但沒有她的學習干勁足,沒有她的生活能力強。
小花學業有成,本可以留在繁華的都市,可是她放棄了,毅然回到了這片生她養她的土地,因為她沒有忘記那里的父老鄉親,是那里的鄉親們撫養她長大,供她上學,才有了成績。她要把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傳授給村里的孩子們,讓孩子們一個個都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她的這種赤子之心是多么的鼓舞人心啊!
人生的道路崎嶇漫長,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要向小花學習,以她為榜樣,面對困難不低頭,從小艱苦樸素,學好本領。而且,我還要把平時積攢起來的零花錢,捐給那些貧困山區讀不起書的同學們;把自己穿小的衣服、不用的物品和看過的書整理出來,送給山里的小伙伴們。讓他們感到,同在一片藍天下,有時刻關心他們的兄弟姐妹!
泰國之旅心得體會 篇7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誦讀著王安石的《元日》,我的思緒飄到了記憶深處。
說到除夕,它還有著一段神秘的傳說呢。相傳遠古時代,有一頭兇獸,名喚“年”,它長相十分可怕,以食人為生,村民們十分懼怕它。每到除夕這天,它就會在村子里出沒,掠殺鄉民。于是人們不得不關門閉窗,足不出戶。可是,仍然難逃厄運,很多人實在是撐不下去了,只好離開了。但有位老爺爺無論大家怎么勸,他說什么也不肯離開,到了晚上,他在在家門上貼好紅對聯,正中貼個大大的福字,還在門檐掛起紅紅的鞭炮,等那兇獸一來,老爺爺就點燃鞭炮,噼里啪啦的聲音居然把“年”給嚇跑了。
每年的除夕都分外熱鬧。人們從早上就開始忙碌起來了,媽媽忙著做年夜飯,爸爸忙著貼對聯,壘旺火……,我和弟弟穿上新衣服玩的不亦樂乎,別提多開心了!到了晚上,終于等到了這個激動人心的“高光”時刻,年夜飯擺上了,媽媽大展伸手的時刻到了:冷盤的、熱炒的、油炸的、紅燒的……擺了滿滿一桌,只要你一進門,香味就撲鼻而來,令人垂涎三尺啊!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開吃,真的是團團圓圓,其樂融融,倍感溫馨快樂!不一會耳邊就傳來了鞭炮的聲響,跑到院子里,天空成了五彩斑斕的世界,我和弟弟也趕緊把自己喜歡的花炮拿出來,別提多開心了!
伴隨著新年的鐘聲,爺爺奶奶最喜歡的春節聯歡晚會結束了,守歲仿佛成了大人們的事情,我和弟弟靠著沙發就呼呼入睡了。但除夕卻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腦海中,小孩的嬉戲聲,大人們的談笑聲,鞭炮的炸響聲,不絕于耳,交織成了一支美妙的樂曲。
一幕幕熱鬧且溫馨。
泰國之旅心得體會 篇8
追求幸福,是我們每一個人畢生的共同追求。幸福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詮釋。老者說,幸福是兒孫滿堂共享天倫;童者說,幸福是父母疼愛無憂快樂;商者說,幸福是決策英明回報豐厚;耕者說,幸福是風調雨順生活小康。那么,我們教師的幸福又是什么呢?我在尋覓,我在思索,我從我可敬的同事們繁瑣而神圣的工作中,樸素而又高貴的品質中,平凡而又偉大的付出中,聽到了他們對于幸福的吶喊,懂得了幸福的真諦。
x老師說:幸福就是踐行責任,無私地付出。
教師這一職業不同于物質生產,以產量和產值衡量勞動者的付出,支撐教師從事這一工作的動力就是良心和責任。x老師從教27年來,始終用行動默默地實現著自己人生的追求,踐行著一名人民教師的社會責任。她為學生、為事業傾注了滿腔心血,對自己、對家庭卻顧及得太少。
2x年,36歲的劉老師服從學校工作安排,由多年的高年級數學教學改教一年級的語文,在這個陌生的領域里,她虛心向身邊有經驗的老師請教,不管是每個拼音的讀法,還是每個生字的筆順,她都認真去揣摩,然后將準確的知識傳授給學生。
就在那一年新學期不久,劉老師的丈夫突然因車禍去世,精神上倍受打擊的她在處理完丈夫的后事之后,仍以飽滿的熱情走進課堂,看著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她也暫時忘記了自己的悲痛。那一年,雖然頂著巨大的精神壓力,但劉老師所帶的班級各項工作成績斐然,被學校評為“雛鷹紅旗中隊”。
劉老師的父親是一位有著40多年教齡的老教育工作者,他對女兒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你就要用心去做好。”去年,劉老師的老父親查出患了白血病,在他幾次住院期間,為了不耽誤女兒的工作,他一直叮囑女兒不要在上班時間跑醫院。就這樣,劉老師婉拒了學校領導對她時間上的照顧,白天將全部精力放在學生身上,晚上再去醫院陪護父親。
感人的故事在劉老師身上還有很多很多,她感到了對于家人的愧疚,但當她看到學生一個個取得優異成績,一個個健康成長的時候,她還是從心底里發出這樣的感嘆:“為了責任而付出,我幸福!”
x老師說:幸福就是愛的升華,贈人玫瑰后的余香。
教育是愛的事業,沒有愛就沒有教育。x老師就是一個用自己的寬容和付出,不斷踐行著愛的一個代表。
亮亮曾是于老師班上一個不同尋常的男孩,父母的爭吵、離異讓他變得敏感、乖張,在班上打架是家常便飯,在家里稍不如意就對奶奶破口大罵。為此,于老師曾多次找他談心交流,但他卻總是頭一低,不理也不睬,甚至冒出一句:“假惺惺。”滿腔的真心卻換來這樣無情的回報,于老師心里真不是滋味兒,真想放棄他算了,但教師的大愛讓她選擇了寬容和繼續的施愛。
一天放晚學后,亮亮在路上被玻璃劃破了手,流了很多血,于老師得知后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幫他止血,及時把他送到醫院。醫生給他縫傷口的時候,他蒼白的臉上滲著汗珠,于老師緊緊地把他摟在自己懷里,給他依靠,給他安慰。一切處理好后天已經黑透了,于老師才想起自己年幼的女兒還留在辦公室里。
這之后的一個周末,于老師開機后發現有個號碼曾呼叫過接近20次,她急忙回電話,是亮亮,他囁嚅著問老師作業是寫在本子上還是書上。于老師知道,這是孩子在為自己敞開心門。內心溫暖著,于老師和亮亮聊了起來,告訴他奶奶的不容易,告訴他要堅強,要做自己應該做的事。于老師真的是在用一個母親的愛安慰著這個內心受過傷的孩子,電話那頭,亮亮在哭泣,他答應老師不再傷害身邊的人。就這樣,在于老師的不拋棄、不放棄中,亮亮一點點地變了,他心中的堅冰,在老師的至愛中融化了。看著學生的變化,于老師由衷地說:“我的努力能給孩子帶來變化,我幸福!”
x老師說:幸福就是對于教育藝術的追求、創造后的喜悅。
教育是一門藝術,是一個創造的過程,我們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就是在這種不斷的創造和探索中提升的。曾榮獲國家級數學優質課一等獎的x老師一直在思索,我們的教育怎樣才能徹底的解放學生,把學生天真活潑的生活環境和自由的精神世界統統地交還給學生。
讓我們一起走進王老師的一節數學課,孩子們在學習百分數。
“五一快到了,又會有大批游客來到我們威海。老師這里有一份過去兩年華聯大酒店‘五一客房入住率統計表’,其中,前年為65%,去年為78%。請問,65%是什么意思?”王老師和藹地問孩子們。“百分之65的房間有人住!”“如果大酒店有100個房間,那就是65個房間有人住!”“還有35個房間是空著的!”孩子們爭先恐后地回答。由于詢問的是孩子們身邊的事,所以沒有誰感到有障礙,一個新的概念就這樣被悄悄地接受了。王老師又讓孩子們預測一下今年的入住率。“90%!”“95%!”“100%!”看來孩子們不僅會用百分數表達,還對自己的家鄉充滿了信心。
接下來是學生交流自己在生活中找到的“百分數”,一時間,食品包裝袋、飲料瓶、服裝標簽......在孩子們手中傳來遞去,原來知識就在自己身邊,那么親切,那么豐富,那么一目了然。
看看時機成熟了,王老師適時引進百分數的概念,不是老師講,而是學生們自己水到渠成的總結,老師只是再將其規范而已。
課上到這里,似乎應該結束了,然而王老師話鋒卻陡然一轉,又開拓出一片新的天地。“百分數在語文知識里也有,百發百中、百里挑一、十拿九穩、半途而廢......”孩子們的熱情再一次被激活了,知識真的是無處不在,不分彼此。
看著學生們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享受著快樂高效的教育,王老師內心生發出做為一名思想者的自豪:“進行藝術的教育,創新的教育,我幸福!”
是的,這就是幸福的教育,這就是教師的幸福。做為教師,我們的幸福觀,應該超越自我享受的范疇,超越自己家庭的范疇。我們的幸福,就是踐行責任后的充實,付出大愛后的欣慰,追求卓越后的滿足。一句話:付出愛心,履行責任,做學生喜歡的老師,就是老師的幸福!
泰國之旅心得體會 篇9
閉幕式伊始,12輛晶瑩剔透的冰鞋車在孩子們的簇擁下被推入“鳥巢”。參照中國民間虎頭鞋的造型,12輛車子仿若十二生肖冰鞋,在短短2分鐘內,以車輪“痕跡”組成了象征吉祥團結、美美與共的“中國結”形狀。
在“中國結”的映襯下,各代表團運動員入場,谷愛凌開心到蹦蹦跳跳,徐夢桃坐在高亭宇的肩膀上,成為全場“最高”的旗手……全場觀眾用掌聲和歡呼聲,向體育健兒們表達熱烈的祝賀和由衷的敬意,“鳥巢”成為一片歡樂的海洋。現場大屏幕播放短片《20__,有我!》,再現了運動員們奮勇拼搏、激情飛揚的精彩瞬間。
在此前接受采訪時,冬奧會閉幕式總導演張藝謀表示,運動員將成為閉幕式萬眾矚目的焦點,“這是他們經過辛苦訓練和賽場拼搏后的歡慶聚會”。
正是這些來自全世界的運動健兒,共同繪就了北京20__年冬奧會的逐夢畫卷。
“要做到自己最好”,谷愛凌在一次次凌空飛躍中創造佳績;“站在雪板上就是最開心的時候”,蘇翊鳴用高難度動作刷新單板滑雪的歷史;“任何時候都不放棄努力”,徐夢桃歷經四屆冬奧會終于如愿登頂;“全力以赴,放手一搏”,齊廣璞技壓群雄奪得金牌;“沒有人能動搖我”,荷蘭選手伊雷妮·斯豪滕化壓力為動力兩破奧運紀錄;“拼搏的心永遠年輕”,49歲的德國運動員克勞迪婭·佩希施泰因第八次征戰冬奧……
幾乎每個小項的奧運紀錄都在北京冬奧會被改寫,無數感人瞬間被定格。世界各地的運動員在拼搏競爭中友愛互助,在共同挑戰極限中一次次刷新冰雪紀錄,生動詮釋了“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格言。
泰國之旅心得體會 篇10
這天,我打開電腦,看了叫《舌尖上的中國》的紀錄片,我看了第一集,叫做《自然的饋贈》,看完以后,令我感慨萬千,受益匪淺。
我一開始猜想,這不會是介紹一些山珍海味的紀錄片吧,結果真是如此。我對于那些美味佳肴并不感興趣,但我卻完完整整的把這集紀錄片給看完了,原因在于我看到了美味佳肴背后農民們付出的艱辛,那些鏡頭至今都令我難以忘懷。
片子開頭介紹的是山茸,這是一種野生菌,實在很稀少,一個小女孩和她的媽媽每一天早上凌晨三點就要起床走山路,找山茸,在挖山茸的時候不能破壞山茸的根,留意翼翼地將山茸取出,之后還要將土填上,讓珍貴的山茸再度生長。那個小女孩說:“務必凌晨三點就起來去找山茸,此刻是雨季,山茸長比較好,個性多人去挖,晚了就都被別人搶光了。”多么樸實的語言,多么艱苦的農民,據說在市場上一份碳烤山茸能賣到1600元左右,想一想,當你拿起菜單,一揮手,財大氣粗的喊道:“把最貴的都給我點上。”有沒有想過美味背后是農民們起早貪黑的工作。當你要走時看到桌上還有剩菜時,你是否想過這都是農民們每一滴汗水換來的成果。
當你在酒店里暴殄天物時,你是否理解農民找不到山茸時那份絕望的情緒。你們無視的剩菜是農民們視如珍寶的食品,你們視如珍寶的金錢讓農民們視如糞土。浪費是可恥的,浪費農民們辛勤的汗水更為可恥,更為可恥的是浪費大自然的饋贈。別人在電視上看到這些美食或許僅僅只是欣賞,而每個農民看到自己家鄉的產物被播出來,那就不僅僅僅是一種欣賞,更多的是自豪,這絕不亞于汪曾祺應對別人說起自己故鄉的鴨蛋,因為紀錄片記述的是他們的辛苦,是他們不畏艱辛的精神。
《舌尖上的中國》記錄的是美味佳肴,更是中國的吃苦耐勞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