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展心得體會十四篇
畫展心得體會 篇1
周末,父親開著小轎車帶我去昆明看畫展。一路上,我們有說有笑,談天說地,我的心已經提前跑到昆明了!
畫展的地點在文廟里面,我們一走進展室,看到了許多參觀畫展的人,人來人往,高談論或,很熱鬧。
展室的四周掛著很多畫。有傣家少女在喂小雞,有黑亮的一串串葡萄,有正要振翅高飛的老鷹,有正在怒放的牡丹……
每一幅畫都是那么的美麗,它們就像一片片磁鐵吸引著我,讓我長時間不能離開!最吸引我的是一幅名叫《孔雀開屏》的畫。畫上畫著兩只與眾不同的孔雀。一只白孔雀,全身雪白,沒有一點雜色,頭高高地抬著,顯得高貴和不凡;一只綠孔雀,全身五顏六色,閃閃發光,最漂亮的是它們的尾巴,就像無數個美麗的小扇子,組成了一個美麗的大扇子。旁邊畫著紅色的花朵和剛升起的太陽。我非常喜歡這幅畫,就叫爸爸買下來,剛問這幅畫要多少錢,旁邊的工作人員就說:“這幅畫是我省著名畫家徐惠君的國畫,要30萬元。”一聽這價錢,把我和爸爸都嚇“傻”了!
一個下午,我們都在展室里,我看了這幅又看那幅,看也看不夠,我多么想成為一名畫家啊!
畫展心得體會 篇2
星期四的下午,老師帶著我們坐車去電視塔參觀恐龍畫展。
一進大廳,首先展現在我眼前的是三個恐龍骨架,大小不同,形態各一。左邊的恐龍骨架大概是迅猛龍,它兩只前爪悄悄地放在胸前,大腿彎曲,隨時就要撲捉獵物似地,真是威風不減當年。右邊的骨架大概是梁龍,脖頸長達18米,是最長的恐龍,它的頭抬得很高,好像在縱聲長嘯。中間的是腕龍,它重達24噸,真是各龐然大物,它抬起脖子,似乎在品嘗樹上的美味佳肴。真令人贊嘆不已。人贊嘆不已。
旁邊是恐龍介紹幕恐龍主要生活在白堊紀,侏羅紀……據現在大約有1600萬年。最兇惡的是霸王龍,它可以輕易地把各種恐龍都撕成碎片,就連“格斗星”腫頭龍、“金甲武士”盔龍也不是它的對手。還有輕裝上陣的竊蛋龍,頭頂雙皇冠的雙冠龍……,真是不計其數。
接著我們又乘坐電梯上了旋轉餐廳。坐在一把椅子上,悠哉悠哉地享受這美麗的風景,柳紅柳綠令人目不暇接,紅瓦灰墻的高樓大廈令人賞心悅目,真實桃紅柳綠“又一村”。自己好像陶醉在仙境中。
美妙的音樂,奇異的恐龍架,高高的電視塔,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畫展心得體會 篇3
年后的一天,張永初老人帶著他所研究的甲骨文和一些書畫來我們江南實小展覽。
雖然這是幾幅甲骨文,但是它們卻是古人用無窮的智慧創造出來的,更是張永初老先生用半輩子的心血研究出來的。張永初老先生從40多歲就開始研究甲骨文了。直到現在,他雖然已84歲高齡,但是卻仍然堅持不懈地去研究吳文化和甲骨文,他像一個貪玩、永不疲倦的孩子不停地感受著研究的歡樂。
張永初老先生不僅給我們帶來了一些珍貴的甲骨文 ,還讓我們了解了吳文化。吳文化是吳地區域文化的簡稱,也可以說這是吳地古今物質文明和精神文化的成果。說到吳文化,不由得讓我想起了一位偉大人物——泰伯。
傳說,泰伯、仲雍二人是親兄弟,生父是周朝太王古公亶父。本來,泰伯三兄弟在古公亶父去世后應該依次繼承王位。但是他們看到父親特別喜歡第三子季歷兒子姬昌(即后來的周文王),但是姬昌的確有超人的才能,因此他們二兄弟一致決定主動把繼承權讓給季歷。然后就由季歷傳給姬昌。后來,古公亶父等人接二連三地要其他二人繼承王位,他們都堅辭不受。為了斷絕別人擁立他們為王的的念頭,泰伯、仲雍便逃到吳地在這兒繁衍生息并將自己國家的文化禮儀全都教給這里的人們,這里的人見泰伯寧愿將吳國的文化禮儀教給幼弟的義舉所感動,紛紛前來投靠追隨。周部族的人們見他倆已意志堅決,就只好擁立季歷和姬昌。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泰伯讓王”的故事
也許就在這豐收之季,他更加努力奮斗著;寒冷的冬季,大雪紛飛,這是一年中的盛典。也許當你還沉醉在家人團圓,新年快樂的氛圍中時,張老師孤零零地在房中,辛勤的研究著甲骨文。張老師在四季的陪伴下,一步步逼近成功……
畫展心得體會 篇4
10月1日午時,我懷著激動的心境到鹽城會展中心參觀中國水墨畫展。來到會展中心,我透過玻璃門,遠遠看到展廳里陳列著許多畫,我恨不得插上雙翅立刻飛到畫前。
進了展廳,一幅幅水墨畫陳列在我眼前。其中我最喜歡“八仙圖”。你看,那八位神仙個個栩栩如生,他們正坐在樹蔭下休息,互相談論著自我過海的經過呢!瞧,何仙姑正手舉蓮葉望著地上奇形怪狀的石頭,其他的神仙都在悠閑地吃著水果。
我還十分喜歡“錦繡天堂”這幅畫。這幅畫以小橋、流水、人家這些景物,生動地描繪了祖國的大好河山。遠看,連綿起伏的山峰在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松樹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青翠;近看,一戶戶人家在青山的掩映下,時隱時現。正如詩人王安石的詩句“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所說得一樣。我想,能生活在這種地方,必須很幸福吧。
一幅梅花圖引入我的眼簾,圖上一朵朵怒放的梅花爭奇斗艷。梅花能在寒冬開放,不愧為“歲寒三友”之一啊!我想,也許作者正是佩服梅花這種不怕苦的精神,才畫梅花的吧!
媽媽正聚精會神地欣賞一幅畫。我想,究竟是什么畫奪走媽媽的眼球走上前一看,原先是“仕女騎馬圖”。圖上的仕女都坐在馬背上,絲毫不害怕,顯得雄姿英發。
在參觀的過程中,水墨畫專家們還向我們介紹了中國畫的各種畫法。有中外結合法、古代畫法等,我們都第一次聽說。
畫展結束了,我們依依不舍地離開展館回家了,這次活動真難忘!
畫展心得體會 篇5
四月五日,春暖花開的季節,我也帶著一份興奮的心情,在菏澤市博物館參觀了中國人民大學畫院馬碩山師生畫展,說實話對于我這種平時沒什么藝術細胞的人來說,這真是一種獨特的享受,更是一次難得的增加藝術修養的`機會。這次畫展集結了多位有代表性的畫家的作品成此畫展,他們的繪畫語言和風格給我們的帶來了一次視覺上的盛宴。
這次展出的都是大幅的國畫,畫作中透出一種寧靜的美,回歸大自然的美。景物中有自然風光,有農家樂,有花鳥……剛進入畫展就給人一種既輕松又厚重的感覺,馬碩山教授的畫運用了樸素、簡潔的`民族文化意象,融入了現代構成的理念,用筆勁健有力、含蒼帶潤,墨韻平和淳厚,欲露還藏。以清幽古雅的品性,傳遞出一股濃郁純正的文化氣息和盎然的古意情懷。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我們學社社員楊(菏澤市博物館館長)的畫,展出的十余幅作品大氣恢弘,顏色艷麗,無論從風格還是意境上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感覺一幅作品是否引起觀者的矚目,除了畫者的繪畫藝術水平外,也與觀者的審美情趣和內心體驗分不開。觀者的感受和畫家的旨趣.可以不盡相同,仁智之見,或可互補;二者若能一致,倒是應了一句古語:“會心處,不必在遠”。
總之,非常感謝博物館和九三學社給了我這么好的機會能體驗到這么美妙的畫展,也希望有更多的機會能加入到其中體驗不同的樂趣,更多更深地領會藝術的魅力。
畫展心得體會 篇6
今天老師帶我們去參觀我們學校的師生書畫展,讓我驚嘆不已,同時我也覺得我和大書畫家之間的差距。到了展廳門口,我就隱約聽見前面同學的贊嘆聲,一個哇接一個哇的聲音,也讓我迫不及待的想進去看一看,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贊一下呀,那里面有周喜國名人的書法那一筆一畫都秀出了他的風采,也讓我體會到了,他熱愛中國漢字那火熱而真摯的心;突然我的眼睛滴溜一轉,把目光轉向王明艷名人的花開富貴,那許許如生的牡丹代表了,吉祥富貴!多么美麗的牡丹呀!湊近它,仿佛能聞到牡丹散發出那淡淡的清香;只有大師的還不能使我滿足我么找著我的畫,在我找話的過程中,我也在欣賞別人的,突然有一幅二年級十班的一個同學畫的一幅我的夢,看看她的水平真高,顏色均勻,漸變,清淡。美術中的哪一樣,她不都用上啦?她畫的火車如同一列真的火車從我眼前嗖的一下開了過去,她畫的小孩兒,讓我從腦海里立刻浮現出小朋友天真的笑臉和呵呵的笑聲。
那位低年級同學畫的和兩位大師的作品,讓我銘記在心,但是最吸引大家眼球的還是一位學生的家長的作品,叫光陰故事的畫,在畫中,最顯眼的是一顆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須梅欲活的白菜,那白菜越看越像真的,院,遠看好像是一張有白菜的照片,近看也像一張有白菜的照片,但是如果你靠近照片,聞一聞,就會有一陣色漆味撲面而來。那白菜的每一條紋理都被畫家栩栩如生的展現了出來,白菜下方的筐子的顏色漸變有規律,白菜的上面有個趾高氣揚的小蟈蟈在向我們炫耀他的強有力的大腿呢,好像來了一位害怕昆蟲的小女孩兒它就跳在小女孩的臉上呢!
這次書畫展給我的一個深深的啟示:干什么都不容易,不信你看那幅栩栩如生的光陰的故事的畫,就給了我們證明,那位畫家用了五年的時間才能畫出一幅這樣出彩的畫,只要你能把一件事干的很好,那你就是最優秀的!
畫展心得體會 篇7
20xx年的一天,我班全體同學懷揣著激動興奮之情來到了湖南省博物館,來此欣賞在長沙展覽的歐洲各派名畫畫展。在此之前的很長時間,我對于看畫展是有一種向往的。我常想象自己在多年的拼搏與奮斗之后,能泰然面對生活,從容面對磨難,有一天也能逍遙地在自己喜歡的藝術作品前,沉醉其中,自得其樂。而現在,我就得到了這樣一個機會,不禁欣喜若狂。
看起來“金碧輝煌”、充滿藝術氣息的展覽廳近在咫尺。站在展廳外面等待進入的我們踮起腳尖,翹首期盼。我們面對的是從未涉足過的世界,那里有歐洲繪畫藝術最成功的作品,有繪畫大師們的靈魂。能跟他們如此的接近,能穿越幾千年的歲月與他們進行思想的交流與碰撞,這不禁讓我感到興奮難抑。
帶著一種欣賞藝術的神圣心情,我和同學們走進了展廳。一幅幅或大或小的大師之作印入眼簾。暈黃的燈光照得這些作品泛著光暈,一種溫暖美好的感覺涌上心頭。我那顆浮躁的心終于得到澄凈,一向活潑愛動的我也安靜了來,為的是怕自己的無禮破壞了這樣美好的藝術氛圍。
展覽展出的作品分為學院派、浪漫風情與懷古、印象派三大主題,每一個都是我的心頭至愛,我總是走在人群的最后,貪婪的吮吸著這些藝術大師們提供給我藝術的乳汁。很多大師的佳作我都牢記于心,如數家珍:
弗朗索瓦帕卡爾。西蒙的人生三節段,用類似于舞臺的色彩與線條,描述了田園史詩般的風光;而另一位偉大畫家的四重奏:
一個畫家對音樂藝術的贊頌,用暖色描述了四位裙衣飛揚的女子醉心于三位大提琴演奏家精妙絕倫的演出,通過著色和布局,以及仰視的視角運用,畫家將他對音樂的贊美表達出來,更體現了學院派為美而美的藝術理念。
僅僅是我自己的欣賞和解說員生動的演說,我就已經粗略感受到了繪畫藝術的魅力。比如古典三大美女,法國。約瑟夫。提索特的春,勞倫斯。阿爾瑪。塔德瑪的埃拉加巴盧斯的玫瑰,它表面是一幅娛樂大眾的歡樂場面,而實質又十分詭異……還有印象派的鼻祖克勞德。莫奈的安提比斯,亨利。方丹。拉圖爾的梨花…..真是讓我感覺驚嘆,大開眼界。
看了這么多,心中的喜悅感逐漸消退,代之的是一種憂慮:
有太多的東西我沒有見識過,思考過,自己是如此的淺薄無知,卻常常自以為是,可悲的自滿著。也許我該身體力行地多看多走,刨除自己的狹隘與偏見,認真汲取知識的養分,在文化的海洋中徜徉!
畫展心得體會 篇8
這天下午兩節課后,我們全班來到B3幢一樓參觀黃原奶奶的書畫展。
老師帶領我們陸陸續續進場了,我四處望了望,看到了各式各樣的字畫,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悠悠的古運河水,盛開的牡丹,挺拔的墨竹……中間還鑲嵌著幾幅書畫作品,動靜皆宜,相得益彰。黃奶奶的筆法蒼翠有力,又行云流水,讓人不禁感嘆她高超的技藝。我課外也在練習書法,覺得個性枯燥,有時都不想寫,看了黃奶奶的作品,我想我必須會堅持下去的。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幅畫就是牡丹爭艷圖,形態各異的牡丹競相爭艷,黃的、紅的、白的……瞧,上方還停留著兩只黃黑色的畫眉鳥,時而清脆的鳴叫,時而撲打著翅膀,讓人賞心悅目。寓意著我們青少年在老師的教導下用心向上,勇于進取,就像是花兒一樣美。
畫展中還展出了一些照片,靈山大佛、江南林園、太湖美景……讓人感覺黃原奶奶就是那么熱愛生活,熱愛家鄉。
活到老,學到老,熱愛生活,享受生活。我想我們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也就應身體力行的多看多走,去感受美麗的世界。
畫展心得體會 篇9
早就聽過3D電影,自己也親身體驗——帶著3D電影專用眼鏡看過。畫面逼真,十分刺激,但是,3D畫展?可沒有聽說過,是不是也要帶著3D眼鏡看呢?帶著許多疑問,我進入了這個展覽。
工作人員直接領我和表姐進入了展廳內,隨后便關上了前門。首先映入眼簾是總統,站立在那兒,友好伸出右手,逼真樣子仿佛真人般。我也伸出右手,“咔嚓——”,和來了個“友好合作”。接著我看到了一張畫,上面有兩個翅膀,看起來十分華麗,用現在常用詞來形容就是“高大上”。表姐這時便迫不及待地奔上去,讓我趕緊拍。不得不說,這個3D畫展雖然用肉眼看立體感不是很強,但是照片效果卻是杠杠——十分立體。
繼續深入展廳內,許多充滿了創意3D畫接踵而至,如同一個3D畫盛宴一般,奇思妙想與3D畫結合起來,給人無限遐想:流著口水,張牙舞爪卻被從畫框里拉出來,眼神中似乎還隱藏著不甘;馬戲團小丑魔術師變出了一帽子沉甸甸美元;巨龍在破碎浮空巖石中穿梭,翱翔;坐在公園長椅上聆聽著白裙天使美妙小提琴演奏;與北極冰屋外怪叫著撲進來北極熊”生死一戰“;提起山水畫卷卻一不小心讓其中奔騰河水傾瀉而出;福安名小吃店廚師用力地把一籠包子抬起;拿著消防隊泡沫滅火器對著畫框中火龍噴吐出火焰一陣亂噴。
每一張3D畫都是設計師獨特想法,不同畫有可以不同姿勢,相同畫也可以有不同姿勢,為了不與別人創意重合,倒是想了不少姿勢。3D畫展還引起了不少小朋友興趣,有小朋友還興奮地說:”我長大也要做一個3D畫創作者!“
中國未來發展希望在我們這些祖國花兒身上,我們要努力學習,為國家,為民族爭光!
畫展心得體會 篇10
爸爸帶我們到歷史博物館,看梵高的畫展。梵高是個天才畫家,無師自通的他,早期臨摹米勒的作品,雖然是模仿,卻能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梵高的一生非常貧困也充滿了挫折,然而他把這些挫折轉化為對藝術的熱愛,即使貧窮艱困,他也不放棄。我也參加了館內安排的藝術課程,老師教導我們如何去欣賞梵高的畫展,及從不同的角度去觀賞一幅畫。參觀畫展不但能讓我大開眼界,更能淘冶身心,真是不虛此行。
畫展心得體會 篇11
今年的一天,張永初老人帶著他所研究的甲骨文和一些書畫來我們江南實小展覽。
雖然這是幾幅甲骨文,但是它們卻是古人用無窮的智慧創造出來的,更是張永初老先生用半輩子的心血研究出來的。張永初老先生從40多歲就開始研究甲骨文了。直到現在,他雖然已84歲高齡,但是卻仍然堅持不懈地去研究吳文化和甲骨文,他像一個貪玩、永不疲倦的孩子不停地感受著研究的歡樂。
張永初老先生不僅給我們帶來了一些珍貴的甲骨文 ,還讓我們了解了吳文化。吳文化是吳地區域文化的簡稱,也可以說這是吳地古今物質文明和精神文化的成果。說到吳文化,不由得讓我想起了一位偉大人物——泰伯。
傳說,泰伯、仲雍二人是親兄弟,生父是周朝太王古公亶父。本來,泰伯三兄弟在古公亶父去世后應該依次繼承王位。但是他們看到父親特別喜歡第三子季歷兒子姬昌(即后來的周文王),但是姬昌的確有超人的才能,因此他們二兄弟一致決定主動把繼承權讓給季歷。然后就由季歷傳給姬昌。后來,古公亶父等人接二連三地要其他二人繼承王位,他們都堅辭不受。為了斷絕別人擁立他們為王的的念頭,泰伯、仲雍便逃到吳地在這兒繁衍生息并將自己國家的文化禮儀全都教給這里的人們,這里的人見泰伯寧愿將吳國的文化禮儀教給幼弟的義舉所感動,紛紛前來投靠追隨。周部族的人們見他倆已意志堅決,就只好擁立季歷和姬昌。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泰伯讓王”的故事
也許就在這豐收之季,他更加努力奮斗著;寒冷的冬季,大雪紛飛,這是一年中的盛典。也許當你還沉醉在家人團圓,新年快樂的氛圍中時,張老師孤零零地在房中,辛勤的研究著甲骨文。張老師在四季的陪伴下,一步步逼近成功……
畫展心得體會 篇12
今日我和爸爸一起去煙臺開發區文化館書畫展廳觀展,展廳里玲瑯滿目的作品令我大開眼界,有栩栩如生的精美畫作,包括水彩畫、國畫、油畫、工筆畫、版畫等,還有活靈活現、巧奪天工的面塑手工藝品以及妙手偶得的攝影作品。
一幅幅精美的畫作讓我驚嘆不已!他們是那么亦真亦幻,讓人有如身臨其境的感覺。有綠樹成蔭的庭院,樹木蒼翠挺拔、郁郁蔥蔥,我仿佛感受到了盛夏里樹蔭下的陰涼;也有景色優美的公園,百花齊放、鳥兒喧鬧,我似乎感覺到了陣陣花香撲面而來,又似乎聽到了燕語鶯啼……
一幅幅色彩繽紛的畫作,有波濤洶涌的大海、地勢險峻的高山,也有彎彎曲曲的溪流,古樸簡陋的村莊……每一幅作品都讓人產生無限遐想,似乎背后都有一個美麗的故事,這或許就是藝術的魅力吧!他能描繪出大千世界的美麗,也能述說出動人心魄的故事,更能寓意警示人生的哲理……
我仿佛感受到了畫作與文章的相通之處,文章是用文字來表達寓意,而畫作是用畫筆來表達,每一個情節的刻畫,需要細致入微,需要表達的淋漓盡致……
今日的觀展,讓我受益匪淺,每一幅作品都是作者的一段心路歷程,他們對待藝術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精神感染了我,鼓舞了我,我要向他們學習,專心致志,孜孜不倦的學習,將來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畫展心得體會 篇13
四月五日,春暖花開的季節,我也帶著一份興奮的心情,在菏澤市博物館參觀了中國人民大學畫院馬碩山師生畫展,說實話對于我這種平時沒什么藝術細胞的人來說,這真是一種獨特的享受,更是一次難得的增加藝術修養的機會。這次畫展集結了多位有代表性的畫家的作品成此畫展,他們的繪畫語言和風格給我們的帶來了一次視覺上的盛宴。
這次展出的都是大幅的國畫,畫作中透出一種寧靜的美,回歸大自然的美。景物中有自然風光,有農家樂,有花鳥……剛進入畫展就給人一種既輕松又厚重的感覺,馬碩山教授的畫運用了樸素、簡潔的民族文化意象,融入了現代構成的理念,用筆勁健有力、含蒼帶潤,墨韻平和淳厚,欲露還藏。以清幽古雅的品性,傳遞出一股濃郁純正的文化氣息和盎然的古意情懷。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我們九三學社社員楊文彬(菏澤市博物館館長)的畫,展出的十余幅作品大氣恢弘,顏色艷麗,無論從風格還是意境上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感覺一幅作品是否引起觀者的矚目,除了畫者的繪畫藝術水平外,也與觀者的審美情趣和內心體驗分不開。觀者的感受和畫家的旨趣.可以不盡相同,仁智之見,或可互補;二者若能一致,倒是應了一句古語:“會心處,不必在遠”。
總之,非常感謝博物館和九三學社給了我這么好的機會能體驗到這么美妙的畫展,也希望有更多的機會能加入到其中體驗不同的樂趣,更多更深地領會藝術的魅力。
畫展心得體會 篇14
“愛藝術并不表示懂藝術,懂藝術并不表示會藝術,藝術不是模仿,而是超脫、創造。”前幾天,我去看了學校櫥窗欄的畫展,各式各樣的話都有。有幻想、素描、人物畫。而其中,最讓我感到奇特的是人物畫了。簡單的勾線筆、鉛畫紙、蠟筆就能畫出任務不同神態,不同表情和不同的樣子。
在這些畫中,有一幅畫講媽媽在廚房打掃衛生。那幅畫是4開打畫上的顏色各異。畫上的媽媽彎著腰,拿著拖把,在拖地上的灰塵,那個畫這幅畫的人把媽媽拿著拖把的樣子畫的十分仔細,可以看到媽媽那被累的汗珠,也可以看媽媽那濕濕的衣服,這是一幅簡單的話,可這幅畫體現出不辭辛苦的干家務。各種畫有不同的感覺。如:優化使用透明的植物油調和顏料,在制作的過程中的布、帶、木板等材料上塑造了藝術形象的繪畫。他也在歐洲起源發展,到近代成為世界性的重要話種。他的前生是15世紀以前歐洲的蛋彩畫。達芬奇曾畫過世界名畫《蒙娜麗莎》。
幾百年來,這幅畫一直讓人百看不厭,尤其是他那恬靜的笑容中蘊藏的永恒之美,更使人無限陶醉與向往。那微笑有時讓人覺得舒暢溫柔,有時讓人覺的含著哀傷有時讓人你覺得十分親切,有時又讓人覺得有幾分矜持。
這次畫畫展,讓我獲取了許多新知識,也讓我十分大飽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