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書記三進三同心得體會
7月15日以來,我帶著“農民生活怎么樣,各種惠民政策落實與否,各級干部工作怎樣,群眾有什么期盼”這幾個問題,只身深入8個村63個戶,與群眾面對面進行心靈溝通與交流,了解到了個方面比較真實的情況,增進了人民群眾的感情,深感我們的工作還很多,我們肩上的擔子不輕。
通過與63個農民零距離的接觸,經歸納分析,我鎮經濟社會特征概括為十個方面。一是農民收入增長強勁,拉動收入增長的重要動力是勞務經濟,因此,我鎮經濟是外向性勞務經濟。二是鎮域經濟產業特色不夠鮮明,對農民收入的增長拉動不明顯,“三沿”特色經濟有待加快培育。三是農民群眾善良、純樸、明理、仁義,不講理不講法,蠻干者甚少。四是農村公路通達不通暢,群眾出行不夠方便,成為產業發展瓶頸,少數地方群眾飲水和農業灌溉困難。五是農民家庭環境衛生較差,群眾的衛生知識缺乏,衛生習慣不良。六是村民的法律意識淡薄,依法維權的能力弱。七是村民的民主意識普遍增強。八是村民的物質生活比較富裕,但精神生活還比較匱乏。九是黨員隊伍結構老化,黨組織發展難,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發揮不夠好。十是勞務輸出對農民增收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發揮了較大作用,但給計劃生育等社會管理帶來多面效應。
以上十個方面的特征,包涵經濟、政治、社會、民生等內容。為我們確立任家未來新的奮斗目標,提出了問題,明晰了思路,確定了方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在我21年的工作探索中真切的感悟到了這條真理的極端重要性和實踐的可操作性。在這次“三進三同三個一”黨性實踐鍛煉活動中,我也有了我自己的三點群眾觀。一、放下架子,與民為友,方能聽到真話;二、心系冷暖,快速解決,方能得到信任;三、公道正派,廉潔從政,方能得到載舟。
我常思考一個問題,一個地方一個單位黨群干部關系不和,工作難以推動,社會管理秩序混亂,原因當然很多,但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們各級黨員干部的黨性修養,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的群眾觀的具體實踐程度。
一個黨員領導干部沒有群眾觀是最可怕的事情,它不僅會滋生主觀主義、個人主義、官僚主義的作風,還會破壞整個黨風、政風和民風。在現實生活中,脫離群眾有四種表現:一是看不起群眾,認為群眾無知、野蠻、不講理、不講衛生;二是不愿接觸群眾,認為我是干部,群眾有事自然會找上門來;三是不善于聽取意見,認為群眾反映的問題是些不帶普遍性、支離破碎的問題,甚至是不具客觀性的,對工作沒有指導性;四是對群眾反映的問題漠不關心,不及時解決。有些事情,就干部看來是小事情,然而群眾即認為是大事情,干部沒有把群眾的大問題快速解決,群眾對干部就會失去信心,長期下去,干群關系就不和諧。有的由于脫離群眾,講的話是大話、空話、套話,甚至是主觀主義的假話;有的由于脫離群眾,官氣十足,霸氣沖天,嚴重傷害了群眾感情;有的由于脫離群眾,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事情,飽食終日,無所事事,怨天尤人;有的由于脫離群眾,弄虛作假,辦事不公,招致群眾痛罵。
群眾觀,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對干部的最起碼的要求。要把干部的群眾觀念作為干部錄用、考核、晉升的重要內容。如果不從思想深處解決這個世界觀問題,一些黨員干部,甚至是領導干部,在工作中就會偏離正確政治方向,就會把自己當成主義,把群眾當成仆人;把自己當成是管人的官,把群眾當成是唯命聽從的草民;把自己當成是上等人,把群眾當成是下等人;把自己當成是吃三兩米的人,把群眾當成是農夫漢。這些思想基礎,必然導致一個地方一個單位,說話無人聽,辦事無人助,工作難推動,黨群干群關系不和諧;必然導致國家財政分配的不公平,用納稅人的血汗錢養一窩懶漢,養一窩蛀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