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澳大利亞心得與體會
留學澳大利亞心得與體會
XX年1月5日,作為黃委第6期青年科技干部赴澳大利亞學習的group成員之一,帶著領導和同事的殷切期望以及親人的囑托,我來到了位于brisbane的昆士蘭大學(university of queensland),開始了為期28周的學習。
在緊張而又忙碌的生活里,日歷不知不覺翻到了XX年6月27日。回首經過的25周的學習、生活和實習,感觸和體會頗多。
1 學習經歷
雅思考試總分6.5、寫作6.5的我符合昆士蘭大學碩士招生的要求,因此我有幸進入了master班,學習專業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我們開設了4門課程,water governance and policy,sustain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water,science of water,project management,課程都與水密切相關。課堂學習所面對的困難遠遠超過了我的想象,聽力障礙成了我最大的絆腳石。臨走前買的mp4和電子詞典徹頭徹尾的派上了用場,它倆成了我最形影不離的伙伴。語言源于生活,只有平日堅持多讀、多寫、多聽、多交流,才能全方位的提高,因此,只要有空閑功夫就堅持練聽力,一遇到不認識的單詞就查詞典,課后積極和班里同學練口語。
2 學習體驗
生平第一次離開生我養我的祖國,第一次如此長時間的離開家人、同事和好友,第一次在異國他鄉過春節,心里充滿的是對他們無盡的思念!但時間緊、任務重,只有忘我的全身心的投入方能完成學業,每周的家庭通話成了最溫馨的企盼。
2.1 緊張的課程安排
我們是國際水中心(international water center)聯合昆士蘭大學舉辦的第一批碩士班,處于探索經驗階段,因此受到iwc管理層的高度重視,課程安排的非常緊張,大多時候都是從早上9點持續到下午4點。4門課共有10種單獨完成的作業、2次考試、3個case study和自始至終的reflective journal,assessment會接踵而至。幾乎每次作業都需要閱讀大量的文獻,對于平時在工作單位使用英語不多的我,這樣的作業無疑需要下相當大的功夫。與母語為英語的同學相比,我常常要多花費若干倍的時間去攻克一門門的作業,加班到子時已是家常便飯,艱辛自不必說,但成績公布后的喜悅使我覺得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
2.2 生動活潑的授課方式
昆士蘭大學的授課方式與我在國內接受的教育方式有著明顯的區別。學生可以隨時提問,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很多時候,在剛上課和課間休息后,老師會帶領我們做一些有意義的活動或游戲,大多的項目著重強調cooperation,比如救生艇raft游戲、如何用塑料細管和曲別針來蓋大樓等。課堂上大家一起動手動腦,加強了來自中國、越南、巴基斯坦、厄瓜多爾、法國、加拿大、英國和澳大利亞共8個國家11位學生的交流和友誼。
值得一提的是課程water governance and policy的后期,老師在墨爾本大學為我們提供的遠程video教育,這種授課方式在更大的程度上督促我強化聽力練習。
2.3 新穎的case study
case study是小組作業,又名project,要求綜合運用所學4門課的知識完成規定的任務,內容包括水資源、環境、社會、經濟、管理等多方面,沒有參考答案,需要自己廣泛瀏覽大量資料。參加工作9年來,我一直在做著和水文水資源相關的project。但是,面對第一個case study,我幾乎手足無措,因為沒有任何現成的原始數據資料,習慣了擁有豐富水文資料的我不知道拿什么來分析。于是摸著石頭過河,小組開始閱讀大量相關材料來提取我們需要的信息,也因此熟悉了如何通過internet使用資源豐富的昆士蘭大學的圖書館資料以及一些英文網站,終于成功遞交了nile river in ethiopia的報告,并獲得了小組第一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