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責條例心得體會十篇
問責條例心得體會 篇1
“權力就是責任,責任就是擔當,讓失責必問成為常態”,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的《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無疑是向全體黨員干部再次表明了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決心,再次回應了公眾對于反腐倡廉的期盼。
在黨憂黨,為黨盡職,為民盡責,本是黨員干部的職責所在,但一些黨員干部逐漸安于現狀,不求上進,宗旨意識淡化,理想信念退化,思想認識腐化,甚至鋌而走險觸碰法律底線,這些現象都給我了們警示。常言道:“法不明則不治,令不行則不嚴”,問責條例就是以“明”的制度維護黨的權威,以“嚴”的問責喚醒黨員干部的擔當意識,從而讓廣大黨員干部在壓力的層層傳導下和制度的鞭策下不斷增強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地好職、盡好責。
一個沒有鐵的紀律的政黨,必定是沒有前途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從建黨之初全國57名黨員,發展到今天擁有8700萬黨員的世界第一大政黨,靠的是鐵的紀律;從1921年建黨到建黨95周年,經得起一路的風風雨雨的考驗,靠的是鐵的紀律;從改革開放以來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到 “十三五”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以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靠的是鐵的紀律。實踐證明,只有把嚴明的紀律擺在重要位置,不斷自我凈化,不斷清除毒瘤,才能始終保持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可以說,問責條例為嚴明黨的紀律提供了制度保障,是對黨內法規制度的補充和完善,讓管黨治黨的責任更嚴更實。
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擔當落實在行動上,夢想才能觸手可及。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問責唯有動真碰硬,才能治病救人。相信在通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快車道上,問責條例一定會讓全黨快馬加鞭,打出擔當作為好風氣,開創奮發有為新局面, 回應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
問責條例心得體會 篇2
新頒布的《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是中央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又一重要制度創新,表明了“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失責必追究”的堅決態度。《條例》的制定,是管黨治黨的形勢所需,是民族復興的責任所迫,是人心向背的生命所系,為管黨治黨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和法規利器,解決了問責的進一步規范化、具體化這個難題,體現了中央全面從嚴治黨的堅定性和意志力。
《條例》原則鮮明、指向明確、方式具體、程序清楚、要求嚴格,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制度遵循。作為衛健委機關黨支部的一名普通黨員,我將認真學習領會,深刻認識《條例》的重大意義和基本精神,進一步增強學習貫徹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堅決抵制不擔當、不負責、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堅決維護《條例》的權威性和嚴肅性,認真踐行忠誠、干凈、擔當,增強黨性修養。
通過學習《條例》,我明白,《條例》的出臺代表全面從嚴治黨制度建設的進一步完善,文中對黨組織、黨員領導干部的責任進一步明確,強調了“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和領導責任”。《條例》堅持使命引領和問題導向,針對管黨治黨存在的突出問題扎緊制度籠子,劃出了新禁區,標出了新底線,體現著鮮明的政治性、時代性、針對性,凝結著管黨治黨實踐的新成果。今后,我將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敢于擔當、善于擔當,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切實遵規守矩,做到對事業負責、對組織負責、對人民負責。
問責條例心得體會 篇3
“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相信隨著問責條例的制定實施,全面從嚴治黨的制度籠子將更加密實,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失責必追究的倒逼機制將更加嚴厲。問責如同一把殺手锏,給那些不把紀律規矩當回事,在工作生活中信馬由韁、信口雌黃、我行我素的黨員干部的作風套上了籠頭,不敢再肆意妄為,讓紀律規矩真正成了不可碰觸帶電的高壓線。
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一次次扯開了大嗓子,卻看不見甩開的膀子,那么久而久之,黨員干部就會麻木不仁,難免產生 “只要無過,無功也罷”的政治錯覺。找到問題卻不能解決問題或及時解決問題,只會讓群眾更反感。“真抓”還是“假抓”、“實抓”還是“虛抓”、“常抓不懈”還是“偶爾抓抓”,都體現了轉作風是否嚴實。所以,深入地轉變工作作風,積極地以“嚴”和“實”的態度進行整改,對于教育引導黨員干部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切實改進工作作風,贏得人民群眾信任和擁護,夯實黨的執政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黨員干部在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加快實現“兩個百年”偉大實踐中,難免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必須始終堅持凡是對黨和人民事業不利的,就當機立斷、立馬橫刀,堅決改、徹底改、一刻不耽誤地改,改得越早越好,改得越徹底越好,切忌拖泥帶水,更不能留下死角和尾巴。
能不能一抓到底、堅持不懈,把作風建設變成常態、推向深入,關鍵要看在解決問題上是不是下真功夫、硬功夫,發現反彈能不能嚴肅處理,解決深層次問題能不能啃下硬骨頭。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一次會中強調:“把抓改革作為一項重大政治責任,增強推進改革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既當改革促進派、又當改革實干家,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扭住關鍵、精準發力,敢于啃硬骨頭,盯著抓、反復抓,直到抓出成效。”轉作風不能有“陌上花開緩緩歸”的閑情逸志,知道錯了的東西,要及時改正,決不能借故拖延,明知故犯。同時,還要聚焦改作風轉作風的重點難點問題,確保出臺一個就執行落實好一個,對違反制度規定踩“紅線”、“闖雷區”的要零容忍,發現一起就堅決查處一起。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松;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棄滯。問責條例的制定為廣大干部嚴實的工作作風樹起了標準:工作要做細,不能“做戲”。轉作風一定要實實在在,切不可虛張聲勢,立場不堅,則“四風”之疾永遠不能痊愈。
問責條例心得體會 篇4
“四個意識”內涵豐富、意義深遠。各級紀檢機關和廣大紀檢干部必須深刻領會,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堅決與保持高度一致,忠實履行黨章賦予的神圣職責,強化監督執紀問責,保障中央決策部署貫徹落實。
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始終堅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政治問題任何時候都是根本性的大問題。紀委是黨內的重要政治機關、管黨治黨的重要力量,紀律檢查是政治性極強的工作,必須始終堅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不斷增強政治警覺性和政治鑒別力,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反腐敗關系人心向背,遏制腐敗任何時候都要保持力度不減、節奏不變、尺度不松,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全面從嚴治黨的新成效,厚植黨執政的政治基礎。政治紀律是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言論、政治行為方面必須遵守的規矩,是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的根本保證,監督執紀問責首先要把政治紀律放在首位,通過嚴明政治紀律帶動其他各項紀律嚴起來、立起來。
牢固樹立大局意識,一切工作自覺圍繞黨的政治任務來開展。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黨的中心任務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紀律檢查工作必須自覺圍繞大局、服務大局,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之中,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自覺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銜接起來,既為一域爭光、又為全局添彩。要準確把握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關系,明確內涵、厘清責任、找準定位,著力圍繞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的問題,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始終保持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與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的建設、堅持黨的領導同行、同向、同步,為偉大復興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
牢固樹立核心意識,堅決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和最大優勢,只有全黨團結統一,才能使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黨章規定的“四個服從”是黨的各個組織和全體黨員必須遵守的領導制度和組織原則,只有做到黨員個人服從黨的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組織服從上級組織,全黨各個組織和全體黨員服從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央委員會,才能使全黨產生無比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戰勝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紀檢機關要把監督檢查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中央決策部署,落實“四個服從”的情況作為重點,堅決維護中央權威,保證中央政令暢通,確保全黨緊密團結在周圍,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步調一致。
牢固樹立看齊意識,做深做細監督執紀問責。黨的以來,始終把加強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放在重要位置,走到哪里講到哪里,越講越堅決、越講越硬氣、越講越深刻,體現了深沉的歷史使命感和堅定的政治擔當。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要求了多少,自己就做到多少。廣大紀檢干部要深入學習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把學習的過程轉化為看齊的過程,密切聯系思想、工作和生活實際,做到學深悟透、融會貫通。要向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不斷校正坐標、補齊短板,在思想認識、責任擔當、方法措施上跟上中央要求,把握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把監督執紀問責做深做實做細。要在“經常”“主動”“全面”上狠下功夫,時刻保持冷靜清醒,不斷改進作風,以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和緊緊跟上的實際行動,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不斷引向深入。
問責條例心得體會 篇5
《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是繼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黨員紀律處分條例》,以及《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之后的又一次黨內制度創新,是深入推進從嚴管黨治黨的有力舉措,是確保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堅強保障。那么,要抓住“四個突出”,嚴格問責。
首先,突出主體責任。《問責條例》條例是對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的問責處罰,“落實責任”是《問責條例》的關鍵。各級黨組織肩負著管黨治黨的主體責任,而黨員領導干部則是推進管黨治黨的“關鍵少數”,二者相配合、齊使勁,才能真正管好黨治好黨。《問責條例》無疑是把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的紀律規矩挺在了前面,勾勒出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的“底線”。 其次,突出擔當精神。“權力就是責任,責任就要擔當,忠誠干凈擔當是黨對領導干部提出的政治要求。”“把管黨治黨責任擔當起來”,是《問責條例》的核心。構建權力與責任相適應的問責機制,是制度治黨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的內在要求。喚醒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的責任意識、擔當意識,找準責任邊界,最終形成責任倒逼機制。
再次,突出問題導向。《問責條例》對于問責的范圍作出了明確劃定,主要圍繞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維護黨的紀律、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等方面開展問責,對失職造成嚴重后果的、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和損害黨執政的政治基礎的,既要追求主體責任、監督責任,還要追究領導責任。首次從黨的制度層面規定,嚴肅追究三方責任。
最后,突出凝心聚力。《問責條例》的導向需要各級領導干部牢記使命、忠誠擔當,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強化廣大黨員領導干部和黨員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必須較真碰硬、傳導壓力。領導干部要履職盡責,黨員要身體力行,只有心往一處想,才能勁往一處使,只有“步調一致”,才能確保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不斷鞏固和加強黨的團結統一。
問責條例心得體會 篇6
黨的xx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失責必追究。《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的出臺,再次向全黨釋放出“有責必問、問責必嚴”的強烈信號,既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敢于擔當的鮮明品格,又進一步扎緊了全面從嚴治黨的制度籠子。我們要堅持見思想更見行動,學習好、貫徹好、執行好《問責條例》,以問責落實責任,以擔當詮釋忠誠,踐行實干至上、行動至上,做到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向黨和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
必須牢記“權力就是責任,責任就要擔當”
對共產黨人尤其是黨員領導干部來說,黨和人民在賦予我們權力的同時,也賦予了沉甸甸的責任。現實中,一些黨員干部之所以只想當官不想干事,只想攬權不想擔責,只想出彩不想出力,關鍵就在于沒有正確認識權力與責任的關系;一些地方和單位之所以存在黨的觀念淡薄、組織渙散、紀律松弛等問題,根本就在于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沒有擔起管黨治黨的政治責任。制定《問責條例》,健全了促進責任擔當的壓力機制、倒逼機制,為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劃出了擔當底線、問責紅線。
我們既要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營造學習貫徹《問責條例》的濃厚氛圍,推動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清醒認識權力與責任、權利與義務的關系,更要通過用好《問責條例》這個全面從嚴治黨的利器,推動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把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一以貫之、一個聲音、一貫到底,強化“謀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富一方百姓”的使命擔當,為杭州實現高起點上新發展、加快建成“獨特韻味、別樣精彩”的世界名城提供根本保證。
必須堅持失責必問、問責必嚴
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問責條例》從制度上解決了“問誰責、誰來問、問什么、怎么問”等實踐和操作問題,真正把紀律和規矩挺在了前面,為增強問責的執行力、精準度提供了遵循和依據。
一方面,我們要把握《問責條例》的治理重點,緊緊圍繞黨委的中心工作和管黨治黨中存在的緊迫問題開展問責。當前杭州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服務保障G20峰會,我們要喊響“杭州干部行不行,要看服務G20”,明確任務清單、責任清單、追責清單,嚴肅問責存在不擔當、不作為、不落實問題的黨員干部,確保圓滿完成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浙江、交給杭州的重大使命。
另一方面,我們要清楚問責的目的是要喚醒責任意識、激發擔當精神,永葆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要堅持嚴愛并舉,在不折不扣執紀、真刀真槍問責的同時,本著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則正確對待、關心幫助被問責的干部,防止工作簡單化,不搞“一棍子打死”,推動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履好職盡好責。要落實好《關于建立黨員干部改革創新容錯免責機制的實施辦法》,為擔當者擔當,保護好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
必須做到一級抓一級、一級促一級
制度的生命在于執行,執行制度的關鍵在人。我們要突出主體責任,層層傳導壓力,以大黨建責任制考核為抓手,把全面從嚴治黨和問責的責任壓給全市3.7萬個基層黨組織,分解到紀檢和組織、宣傳、統戰、zd等黨的工作部門,把《問責條例》執行情況納入執紀審查、巡視監督、基層黨建工作檢查考核等日常工作中,推動問責全覆蓋和常態化,匯聚起管黨治黨的強大合力。
同時還要聚焦“關鍵少數”,推動各級黨組織尤其是主要負責人從自身做起,堅持以上率下,敢于較真碰硬,把嚴和實的要求貫穿管黨治黨的全過程,特別是在涉及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敢于亮劍、當戰士不當紳士,以抓鐵有痕的韌勁和嚴格執紀的剛性釋放全面從嚴治黨的正能量,推動管黨治黨從寬松軟走向嚴硬緊。
問責條例心得體會 篇7
《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制度,條例的出臺實施,進一步完善了從嚴治黨、制度治黨、依規治黨,既是對黨章規定的細化、具體化,也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新理念、新思路。黨員干部要時刻牢記責任擔當意識,不得隨意違反相關規定,肆意濫用手中權力。
《問責條例》的出臺充分顯示了黨中央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決心,為管黨治黨提供針對性法律依據和制度保障,是解決管黨治黨突出問題的現實需要,更是實現黨的歷史使命的重要保障,對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要的意義。xx大以來,中國共產黨的反腐力度是空前的,《問責條例》的出臺,向全黨釋放出有責必問、問責必嚴的強烈信號,體現了管黨治黨理論和實踐創新成果,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態度和決心。
其次,除了抓業務工作,同時也在下大力氣抓干部隊伍和思想政治建設。確保《問責條例》貫徹落實,堅決維護條例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緊緊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共同努力。
《問責條例》的生命在于執行;價值在于落實。我們全體黨員,尤其是黨員領導干部要做到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擔責、為黨盡責,身體力行,只有心往一處想,才能勁往一處使,只有“步調一致”,才能確保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不斷鞏固和加強黨的團結統一,才能永遠擁有凝聚力和戰斗力。
問責條例心得體會 篇8
一是問責的再升級。此條例的制定標志著20xx年發布施行的黨政領導干部問責暫行規定的提格升級。從“暫行規定”升格為“條例”,釋放出“有責必問、問責必嚴”的強烈信號。堅持問題導向,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維護黨的紀律、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開展問責。對于失職失責造成嚴重后果、人民群眾反映強烈、損害黨執政的政治基礎的都要嚴肅追究責任,既追究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又追究領導責任。
二是制度的再完善。該條例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又一利器,是對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凈化黨內政治生態的再一次制度完善,邁出了黨內問責走向精細化、系統化和法治化的重要一步。無論是被譽為《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的“正面清單”,還是《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的“負面清單”,以及《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的“任務清單”。它們與問責條例一起形成了以黨章為遵循、以責任為導向的“制度群”,把黨員干部“辦公室內外、八小時內外”的黨紀政德家風等方面要求具體化、對象化,體現了“治標為治本贏得時間”的戰略縱深度。
三是責任的再強調。問責目的是喚醒責任意識,激發擔當精神,永葆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治理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等共性問題,以及“處處是高壓線,就是從來不帶電”的寬松軟現象,必須在問責的同時黨員干部從自身增加責任感和使命感,堅定理想和信念,以實際行動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通過正反兩方面的合力,督促各級領導干部把管黨治黨的責任擔當起來,嚴格踐行忠誠、干凈、擔當。
問責條例心得體會 篇9
6月28日,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制度,《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無疑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又一制度利器,補齊了從嚴治黨責任領域的“短板”,開列每個黨員干部責任清單,喚醒每個黨員干部的責任意識,讓每個黨員頭上多了一道“緊箍圈”,標志著全面從嚴治黨又邁出堅實一步。
從嚴治黨,加強黨的建設,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就是要同一切弱化先進性、損害純潔性的問題作斗爭,祛病療傷,激濁揚清。在黨的95周年生日到來前夕,中央適時祭出全面從嚴治黨又一制度利器――《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這無疑是同弱化先進性、損害純潔性作斗爭的一件制度利器,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標尺,旨在向全體黨員喚醒責任意識、激發擔當精神、強化責任擔當,以問責促擔責履責,利劍高懸,告誡和警示全黨,黨中央對問責是動真格、不含糊的,黨員干部若不擔當、不負責就要被問責追責的。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黨的建設的經驗證明,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制度建設作為黨的建設系統工程中一項根本性基礎性建設,是實現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的根本保障。《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遵循黨章要旨,堅持問題導向,立足長遠,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維護黨的紀律、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開展問責。《問責條例》規定,對于失職失責造成嚴重后果、人民群眾反映強烈、損害黨執政的政治基礎的都要嚴肅追究責任,既追究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又追究領導責任。同時把責任壓實到各級黨組織,分解到組織、宣傳、統戰、zd等黨的工作部門,全面釋放出“有責必問、問責必嚴”的強烈信號,營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政治氛圍。全黨同志必須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牢記責任,嚴格遵守。
法貴必行。制度的生命在于執行,《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制度之一,各級黨組織必須遵守執行,全黨同志必須遵循恪守。各級黨組織都要把自己擺進去,聯系實際、以上率下,敢于較真碰硬、層層傳導壓力,讓失責必問成為常態。責任意識、擔當精神是黨的事業不斷進步的寶貴財富。各級黨員領導干部要心系使命、知責明責、扛起責任,要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要守土有責、履職盡責、為民負責。要緊緊圍繞《問責條例》開列的責任“清單”開展自查自找、對照檢查、嚴厲問責,做到“有責必擔、失責必究”,確保制度執行的生命力,確保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確保黨中央政令暢通,確保黨的團結統一。對于違反《問責條例》,因失職失責造成嚴重后果、人民群眾反映強烈、損害黨執政的政治基礎的,既要追究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又要追究領導責任,讓失責者負出代價,讓廣大黨員干部受教育。
制度的執行關鍵在人。全面從嚴治黨、落實標本兼治,最根本的就在于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要把管黨治黨的責任擔當起來。《問責條例》不是“整人工具”,而是黨員干部的行為規范和責任“清單”。有權必有責、有責必擔當。要確保問責條例發揮實效,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干部必須把自己擺進去,喚醒責任意識,激發擔當精神,自覺肩負起全面從嚴治黨的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要率先垂范、 以上率下,嚴格執行問責條例,時刻自我敲打、自我警醒、自覺履責。要以勇于擔當的精神,切實履行黨員干部應盡之責,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氣,著力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不斷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經受各種風險考驗,抵擋各種危害腐蝕,確保黨的肌體永遠健康,永葆正確性、先進性和純潔性。
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各級黨組織和紀檢監察機關要切實履行好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帶頭履職盡責,強化監督檢查,堅持抓常、抓細、抓長,以“問”促“責”,以“責”促“行”,確保《問責條例》落地生根,開化結果。要讓《問責條例》成為帶電的高壓線,倒逼黨員干部扛起管黨治黨責任,讓履責必盡成為自覺,讓失責必問成為常態。
問責條例心得體會 篇10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認真遵照執行。這讓黨的問責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是管黨治黨的強大利器,是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保障,是強化黨員領導干部政治責任的迫切需要,是釋放有責必問、問責必嚴的強烈信號,對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黨的歷史使命,具有重大政治意義。
《條例》進一步推動了全面從嚴治黨從“寬松軟”走向“嚴緊硬”,扎緊“制度籠子”。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是黨的建設的一貫要求和根本方針。然而,過去一個時期,在管黨治黨的問題上,不同程度地出現了失之于寬、失之于松、失之于軟的問題。黨的以來,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以中央八項規定為肇始,以作風建設為突破口,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抓手,以反腐倡廉為動力,以制度建設為保障,著力解決管黨治黨寬、松、軟的問題,成效明顯。如今《條例》的出臺,更是推動了全面從嚴治黨走向深入,在深化中堅持、堅持中深化,使管黨治黨真正從“寬松軟”走向“嚴緊硬”。
《條例》進一步突出了管黨治黨主體責任、監督責任、領導責任,聚焦“關鍵少數”。權力就是責任,責任就要擔當。當下,黨內出現的各類腐敗,其成因主要在于權力的濫用,關鍵在于未能將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嚴以修身落到實處,各級黨組織、紀檢監察組織履職盡責不到位。《條例》是一種外部的約束,是一種機制,也是一種壓力的概念。它解決了“誰來問責、對誰問責”的問題,明確了問責對象的重點是“關鍵少數”,進一步突出主體、細化責任,層層傳導壓力,既要追究主體責任,還要追究監督責任,也要追究領導責任,通過內外相呼應,相信可以促進黨員領導干部最終把責任擔當起來。
《條例》進一步強化了管黨治黨的政治責任,厚植“黨的執政基礎”。黨組織和領導干部失職失責、管黨治黨不嚴,損害黨的形象,侵蝕黨的執政基礎,妨礙黨的政治綱領和執政使命的實現,就要追究其在黨的事業和黨的建設中的領導責任。《條例》把黨章規定細化、具體化,對現行黨內法規中的問責內容進行梳理、提料、歸納、總結,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維護黨的紀律、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等方面概括問責事項,明確提出與黨的領導對應的政治責任,目的是使領導干部警醒起來,履好職盡好責,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