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勞動精神主題班會心得體會(精選3篇)
弘揚勞動精神主題班會心得體會 篇1
每年都有勞動節,但家庭作業太多,但也要復習。一些學生說,五一節以前并不有趣,今年更多,只有三天的假期,但有很多家庭作業,很累!這還不算,英語老師也想讓我們難堪,說假期后有一個小測試,真的很難相信!只是期中考試啊,我們甚至沒有時間呼吸,不得不復習,復習,再復習!沒有辦法,誰叫我中年級。學生們呢?如果三天沒有,減少學習時間,我就沒有太多的時間玩了!五一節三天假期這句話說得很好(一點),但這么多家庭作業很難啊!(但)當然,我的五一節雙味瓶不僅是苦的,而且有一點甜的。苦又甜!哈哈,這種甜味就是玩。
雖然玩的時間有限,但每一分鐘和第一秒都是我的幸福。在網上和別人在一起PK比賽期間,我很緊張,比賽結束后的勝利讓我看起來很開心。當我玩卡丁車時,我鎖上眉毛,增加油門,一個接一個地踢別人,然后高興地等拿我的獎杯。快樂的時光往往過得很快,轉眼間,玩的時間過去了,當我想繼續玩的時候,媽媽訓練:玩什么,復習!確認你能得到100分嗎?很少有這么好的時光,娛樂不好嗎?唉,還有五一節!
今天,時陰時雨,我呆在家里,沒有去任何地方。(我過著混亂的生活,玩耍和學習。但)在我心中,最好的景點是家,最喜歡的地方是家里桌子上的電腦,最美麗的事情自然是玩。
弘揚勞動精神主題班會心得體會 篇2
如何開好主題班會
主題班會的召開不僅僅是為了處理班級出現的問題,也是為了促進學生對學校、班級事務的參與,加強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促進學生學會思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特別是增強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讓他們感到自己能夠參與到對自己有重要影響的決策中來。
1、主題班會的意義
主題班會的目的是在一個安全、受保護的環境下給學生承擔責任的機會,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到班級和學校的決策中,在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營造一個相互信任、尊重的氛圍,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責任感、可信賴感和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使他們成為班級的主人。
教師應該經常對學生說:“我相信你做的都是對的。我希望你全力以赴。”
研究顯示,如果學生有機會對自己的班級作出有意義的貢獻,他們的責任感和歸屬感就會增強,學習便會更有動力。而且,如果學生平時有機會參與決策,他們便更有可能支持大家在主題班會上作出的決定。
主題班會還能讓學生對學校和班級的規定、約束進行反思,對自己的行為及其后果進行反思,增強他們對自己行為的責任感。
在主題班會上,學生的想法得到尊重和重視,有助于他們成為更加積極的班級建設者,真正為自己的學習負起責任。同時,主題班會還給了學生練習聽說技能和人際交往技能的機會。
2、主題班會的三種類型
總的來說,有三種類型的主題班會。第一種以解決學生的社會行為問題為主要目的,重點是學生在學校里的行為問題,以及違規情況;第二種是開放式討論主題班會,重點是對一個有意義的、具有啟發性的話題進行開放式的討論,引導學生在討論中學習;第三種是教育——診斷式主題班會,重點是考察學生對課程某部分的概念理解得是否透徹。
在召開第一次主題班會之前,應該建立主題班會規則,或者將第一次主題班會的任務確定為制定主題班會規則。規則一旦制定下來,就要一貫遵照執行。如果有必要,全班同學可以對規則的修改進行討論。在主題班會進行過程中,教師應該滿懷熱情,指責、懲罰和批評都不應該出現在主題班會中。
主題班會的召開應該有固定的時間,而不是出現問題后需要討論時才召開,可以一周一次或一周數次。開主題班會時,學生應該圍坐在一起,這樣每個人都能相互看見,有助于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開主題班會的時間長度應該跟學生的年齡相適應,大概是學生年齡2分鐘。開主題班會的過程中不允許學生對其他同學進行批評和貶低。
(1)解決學生社會行為問題的主題班會
在解決學生社會行為問題的主題班會中,學生參與解決問題的全過程。由教師或學生確定需要討論解決的問題,然后主要由學生進行頭腦風暴,為尋找解決方案獻計獻策,教師主要起協調人的作用。這樣,班里的每一個人都為問題的解決負起了責任,同時還學會了如何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所有跟整個班級或個別學生有關的問題都適合討論。討論的指導思想是解決問題,其中不應有懲罰和糾錯的成分。教師在組織主題班會時應該保持客觀、中立,避免給出自己的意見,允許甚至鼓勵學生表達出自己的觀點。讓學生聽到自己是如何被別人看待的,這對他們有好處。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到自己的發言被大家所重視,可以準備一個像話筒一樣的小棒,輪到誰講話,誰就手持小棒,其他人不得講話,直到小棒被傳到自己手中。
(2)開放式討論主題班會
即便班里經常出現學生行為問題,開得最多的也應該是開放式討論主題班會。任何對學生的心智發展能起到促進作用的話題,無論是否與學校有關,都適合做討論的話題。要求學生對任何能激發思維的問題進行討論。在話題選擇上,這些問題應該跟他們的生活有關系,或能夠跟課程聯系起來。
(3)教育——診斷式主題班會
教育——診斷式主題班會往往跟學生學習的課程有關系。教師可以用這類主題班會來評估教學策略是否有效。教師可向學生提問,了解他們對已經學過的課程內容的掌握情況。不過,教師不應該針對個別學生進行評估,而應對學生進行整體評估。教育——診斷主題班會可以在一個單元學習之前召開,以了解學生已經掌握了哪些內容,或在一個單元學完之后召開,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
總之,主題班會是一個培養學生自信心和問題解決能力的絕佳途徑。它還可以使學生跟教師共同分擔解決班級日常問題的責任。
3、主題班會的一般程序
主題班會可以從“贊美和感激”開始。對于年齡較小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傳遞一個毛絨玩具。毛絨玩具傳到誰的手中,誰便獲得一次向其他同學表達贊美和感謝的機會。感謝和贊美有助于引導學生看到對方好的一面,從而給班級帶來積極的影響。
接下來進入主題班會的正題。全班同學對班里出現的任何問題都可以進行討論,大家進行頭腦風暴,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最后通過投票來決定嘗試哪一種辦法。
主題班會前應該讓大家知道本次主題班會的議題,最好提前一天公布。問題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比如學生在衛生間打鬧的問題,解決辦法是張貼標語提醒大家不要打鬧。教師還可組織學生就一些常見問題進行討論,比如叫綽號這樣的問題。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再現問題情境。
進行頭腦風暴的目的是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提出想法。學生提出的所有想法都要記錄下來,以便隨后查閱。為鼓勵學生多動腦筋,教師可以獎勵想法最多或最有創意的學生一個標貼。
在進行頭腦風暴時,任何有傾向性評價的表達,包括說話的語氣、肢體語言或面部表情,都不許出現,即不能評價某個想法好或不好,或者好笑等。鼓勵學生在別人提出的想法的基礎上想出新的點子。
鼓勵學生使用“鏡像聆聽法”來打磨點子,即當一個學生提出了一個想法時,另一個學生重復他的想法,以確保他的想法得到了正確的理解。第一個學生確認他的想法是否得到了正確的理解,并在這個過程中完善自己的想法。
為增強學生相互間的了解,可以在主題班會上設置“人物專訪”環節。讓一位學生坐在中間,接受其他同學關于他個人情況的提問。也可以從教師開始,讓學生對自己進行提問。
主題班會的最后一個環節是公告和通告,宣布和布置相關事宜。
弘揚勞動精神主題班會心得體會 篇3
根據xx市民政局關于轉發《xx省民政廳轉民政部的通知》(民發[20xx]號)文件要求,結合我鄉實際,現就此救助工作心得總結如下:
一、高度重視,精心組織
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專項救助工作,把此項工作納入了重要議事日程,成立了以鄉長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包村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層層落實責任,專人專干。
二、工作開展情況
通過前期鄉村組干部摸底調查,村組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評議、公示了困難群眾人員名單。其中,在冬春生活救助106人中有80歲以上高齡老人5人;溫暖過冬物資發放165人中,有80歲以上高齡老人11人;春節期間“送溫暖”活動68人,其中有80歲以上高齡老人8人。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今后,我們將堅持救災和捐贈款物發放三公開的原則,實行陽光作業,廉政為民。牢記以人為本、為民解困的民政宗旨,并及時存檔,隨時接受上級領導、群眾和新聞輿論的監督和檢查,同時認真做好救災物資的儲存保管、核銷和添置工作,加大對各村救災款物使用的管理和監督。實行領導包村責任制,落實駐村干部責任,落實村委干部責任,強化職責,加大對各村對各轄區內需救助人員的摸排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