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攜手共育英才心得體會(精選3篇)
家校攜手共育英才心得體會 篇1
家庭教育公開課,學習倆位專家的講解,在以下方面受益匪淺,總結如下。
首先,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個體差異。要有意識地觀察、看見自己孩子的個體實際情況,成為“研究自己孩子的專家”,引導孩子發現自己的長處,讓孩子和自己的美好相遇,收獲內心的平靜和幸福感,從而提高家庭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第二,尊重孩子的人格和隱私。孩子是獨立個體,青春期孩子更是有強烈的獨立需求。由于自身成長體驗和時代背景,年少時的自己并沒有清晰的自我意識,故而在父母私拆信件并沒有引起自己的不快;現在,自己的孩子對隱私和獨立的需求,自己經常是遲鈍和意識不到的,這方面需要注意和真誠溝通。另外,應該經常有意識地換位思考,看見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重視孩子的情緒和情感,做到共情,接納孩子的不良情緒,因為家更應該是講情、包容情緒的場所。
最后,遵循家庭教育的特點。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和人格教育,是鮮活的生活化、場景化的生活體驗教育,通過豐富、具體的日常活動來實現,相比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更加情感化,更具有包容性。
孩子的成長有階段性、規律性和個體差異性,需要家長不斷學習更新才能跟進,感謝這個時代,能為家長賦能,與孩子共同進步。
家校攜手共育英才心得體會 篇2
昨夜,20__北京冬奧會走到尾聲,中國隊也在這屆冬奧會中收獲了有史以來的最好成績,以9金4銀2銅圓滿收官。
相信對于很多觀眾來說,開幕式的震撼仿佛還在眼前。(冬奧會開幕式震撼刷屏,這些黑科技立了大功。
而昨晚20點,鳥巢繼續流光溢彩,總導演張藝謀再度通過豐富的科技手段和藝術化詮釋,在約100分鐘的閉幕式上展示出中國式浪漫與雙奧情懷。
它與開幕式形成一脈相承的上下篇敘事模式,通過續寫一朵雪花的故事,獻上一場簡約而唯美的儀式與表演融合大秀,為北京冬奧會畫上句點。
據張藝謀透露,昨晚破紀錄的有超過20__位運動員,參加了本屆冬奧會這最后的狂歡聚會。
在美學基調方面,主創團隊大膽使用“中國紅”碰撞“冰雪藍”,將燈籠、中國結等中國傳統文化符號作為表演元素,融入儀式當中。
北京冬奧會閉幕式導演鋒尚文化沙曉嵐說,20__年整個鳥巢80%用的是進口設備,音響是100%的進口設備,到20__年是100%的中國產品,全是國產設備在挑起大梁。
所有的燈具、LED產品都是中國產的,所有互動影像都是中國藝術家創造的。本土專家、本土藝術家通過他們的作品,通過中國的高光時刻將文化自信轉播到全世界去,贏得全世界的贊嘆。
短短16天,不僅展現了奧運健兒們的颯爽英姿和奧林匹克精神,科技元素也大放異彩。
從開幕式綜合運用人工智能、5G、裸眼3D和云計算等多種科技成果起,人工智能、8K+5G轉播、數字孿生、智能機器人、輔助駕駛、虛擬數字人等新興技術齊上陣,為冬奧會保駕護航。(谷愛凌的頭盔、時空定格術,冬奧會竟暗藏這么多黑科技)
最后,在熄滅奧運火種之際,閉幕式“穿越”回20__年奧運會,以夢幻聯動的方式致敬“雙奧之城”,這也成為整場閉幕式的最大看點之一。
家校攜手共育英才心得體會 篇3
古話說得好,“成則為王,敗則為寇!钡@話用在項羽身上就好像不靈了。千年以來,雖眾說紛紜,但人們一直不得不承認他是真正的霸王,是世所罕有的一代英雄。他短暫的一生猶如一顆耀眼的流星劃過天際,在司馬遷這位歷史的畫匠筆下刻畫的栩栩如生,令人唏噓不已……
他如此強大,“羽之神勇,天下無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于是他想挑戰一個極限,即以一己之力而征服天下~~~且看巨鹿之戰,他破釜沉舟,帶領數萬楚軍,打敗四十萬秦軍。當是時,諸侯作壁上觀,未想項羽大軍“無不以一當十”,后項羽召見諸侯,“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痹倏磁沓侵畱穑诎肴罩畠纫3萬之師擊潰漢軍56萬之眾。估計這樣的戰役在歷史上也很難找到第二個,史書說他是“兵形勢”代表人物,他具有一種少有的氣魄和氣勢,當他騎著烏騅馬出現在戰場上總會帶來一種泰山壓頂般的氣勢,讓見著無不聞風喪膽,四散潰逃。他是一個強大到不屑使用陰謀詭計的人。我們知道,當弱小想要對抗強大,硬來肯定不行,就不得不耍詐,劉邦即是詭計頻出,反復無常的,這也就是,為什么最后的勝利者劉邦卻很難讓人產生好感的原因吧!
從古至今,人們反復演繹著他留下的凄美故事-----霸王別姬、破釜沉舟、四面楚歌、鴻門宴……他出生貴族,“世代楚將”;他是性情中人,俠骨柔情,“人有疾病,涕泣分飲食”;他“恭敬而愛人”,他愛自己的家鄉楚國,他的夢想就是“反秦復楚”,他“非有尺寸,乘勢起于隴畝之中”,用了三年時間帶領諸侯滅秦分裂天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崩钋逭漳蔷洹爸两袼柬椨,不肯過江東。”更是道出為何世人如此懷念他。烏江邊項羽那句“籍獨不愧于心乎?”便也是其人性情的真實寫照,“死又何懼,但不能愧于心!”
然而,上天為什么最終選擇了出生卑微,游手好閑的市井小民劉邦呢?一切皆有因果,且看劉邦稱帝后與臣下的對話~~~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其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此處三個“吾不如”,便道出劉邦其人性格的精髓。老子有云:“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劉邦其人知人善任,注意納諫,所以雖沒有項羽之才之能,卻反能成就。再來看項羽那句詩,“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在人生的最后階段,他仍舊沉浸在對自己的孤芳自賞中,而不覺悟,反而幾次三番的說道“天要亡我!”把自己的失敗歸咎于上天。
但,難以想象,如項羽般才華兼勇武蓋世的人不驕傲會是什么樣?那或許將是周文王轉世,圣人再生。又或許每個人生來都是有一種使命的,項羽的使命莫非就是為了完成那句報復性的誓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可憐的項王,死時不過三十歲,他還沒有時間來領悟人生,上天又加之給他如此才能,要想不迷失自己也難啊!然無論如何,他是古往今來少有的奇才,我們應記住,如此奇才囿于自我,尚難免于失敗,何況你我這樣的普通人。上天喜歡謙卑的人,喜歡忘我的人,那種永遠能認清自我的人將立于不敗之地,然而,“難矣哉!……”人天生就是容易驕傲的動物。
最后,我很想套用《論語》里的一句話來說項羽~“如有項羽之才之美,不驕不吝,劉邦不足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