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成長的心得總結(精選3篇)
幼兒成長的心得總結 篇1
幼兒成長檔案主要是記錄幼兒在園內一日活動的表現,目的不僅僅在于記載幼兒的成長過程,更重要的是把幼兒在園的一日活動的表現反饋給家長,讓家長能及時了解自己孩子在園的表現,同時也能促進家園共育。真正把幼兒發展作為首要目標去追求、去引導、去支持是目前大家關注的焦點,也是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新《綱要》的頒布和幼兒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界更加重視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關系,以促進教育質量的全面提高,而師幼互動的有效策略對幼兒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受《綱要》理念和互動理論的啟發,最近我園開展了幼兒成長檔案交流心得活動,我閱讀了各位老師的成長檔案后,感悟頗多,特別是老教師的成長檔案,讓我學到了很多,我覺得胡老師的描寫手法巧妙,她能重點觀察、記錄孩子們在園的一日生活中的閃光點,然后再向孩子們提出自己對其的期望,這樣的描寫手法家長都比較容易接受;沈老師的記錄內容新穎,她能從幼兒在園一日活動中所發生的趣事入手,將一些平時我們都不太會注意到的趣事記錄下來;王老師的觀察方式獨特,從她所記錄的事中,我發現她不僅觀察記錄孩子在園的活動表現,有時還會記錄一些她從家長那里了解來的趣事。
我的不足之處:在班級幼兒人數較多的情況下,我在觀察孩子們的一日生活時,會更側重關注那些淘氣、乖巧、聰明、具有“突出”個性的孩子,而對于表現平平的孩子缺少過多的關注,所以在寫成長檔案時,我時常會覺得這些表現平平的孩子,實在沒什么可寫的。
通過這次的成長檔案交流活動,我從閱讀老教師的成長檔案并與其交流中發現:在平時應多關注這些表現平平的孩子,并及時記錄下來,因為我相信在這些孩子身上也總有一些特別的事發生,這樣在寫成長檔案的時候就不會就覺得沒什么可寫了。同時也可向老教師多“取經”,力求在記錄每位幼兒的成長檔案時,將其做到最好。成長檔案是記錄孩子們在園內的一日表現,那么我們就應該在平時就多關注孩子們,并及時記錄下來,這樣在寫成長檔案的時候就不會就覺得沒什么可寫了。
幼兒成長的心得總結 篇2
時光荏苒,轉眼間孩子又渡過了一個開心、快樂的學期,新的幼兒園、新的老師、新的小伙伴,并沒有讓孩子覺得陌生,反而覺得很自豪:“我有兩個幼兒園,有許多老師,還有很多好朋友!”4歲是最令家長頭痛的年齡,但也是最吸引人的年齡,精力旺盛的年齡。期盼與各位老師和家長們共同探討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成長心得,讓我們的孩子在快樂與挫折中漸漸成長。
成長之一:媽媽給澎澎講故事 澎澎給媽媽講故事
澎澎很小時就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晚上睡覺前必須要聽故事。某日在車上,澎澎自顧自的講起來:點點愛上幼兒園,橡皮膏小熊、小河馬拔牙、小兔子乖乖…。晚上媽媽繼續講故事,講好后媽媽說可以睡覺了,澎澎不愿睡覺:“媽媽,我講給你聽吧!”這以后,每次都是澎澎拿著書先給媽媽講故事,講完后還要媽媽評價,儼然一個小老師。后來媽媽發現,澎澎已經可以不用看書就直接講故事了,最喜歡講得就是《水滸傳》,雖不是很完整,但也能講出個大概。
通過給媽媽講故事,孩子的記憶力、想象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力都得到了相應的鍛煉,讓孩子有自由的展示空間。
成長之二:被動上學 主動上學
去年,澎澎3歲就上了幼兒園,不知是因為環境陌生,還是年齡小的緣故,上學時?摁[,不愿上學。今年上幼兒園前,媽媽對澎澎事先做好了溝通工作,果不其然,簡直判若兩人。上學第一天,媽媽送澎澎去教室,澎澎開開心心的跟媽媽再見,晚上回來,澎澎告訴媽媽:“幼兒園好多小朋友都在哭,我沒哭!眿寢屨f:“澎澎沒哭,值得表揚,不愧是小班長。小朋友們哭,可不能取笑喲,因為他們是第一次上幼兒園,你可要做好老師的小助手!”第二天,澎澎上學時對媽媽說:“媽媽,我自己去,不要你送了,再見!”某日周末休息時,澎澎說:“媽媽,還是上學好,一個人在家太孤單了!”
孩子初上幼兒園,是離開小家庭走向集體大家庭的第一步,也是獨立的第一步。清晨開開心心上學,下午高高興興回家,給爸爸媽媽講講幼兒園的趣事,唱唱剛學的兒歌,說說心中的委屈,我們家長做一個忠實的聽眾,分享他的喜悅,分擔他的憂愁,讓他一步步的獨立快樂的成長。
成長之三:雜亂無章有條不紊
孩子愛玩是天性,作為家長不能扼殺他的天性,又不能滋長他的玩劣性。澎澎喜歡聽《水滸傳》、《三國演義》、《西游記》的故事,特別熱忠于里面人物用的兵器,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劉備的雙股寶劍、張飛的丈八蛇矛槍…,說起來是的眉飛色舞、頭頭是道,只要看到兵器就想買,家里面到處是兵器。一次,一件兵器摔壞了,澎澎硬纏著買新的,媽媽說:“澎澎,這些兵器是不是好漢們辛辛苦苦才能得到的?”“是的!”“那要不要愛惜?”“要!”“一位好漢是不是只有一件兵器?”“是的!”“你想想,做的對不對?”在媽媽的幫助下,澎澎修好了那件兵器,將其他兵器也都收到玩具箱內。這以后,澎澎就很愛惜自己的玩具,玩后也及時整理。
良好的習慣,最好在父母循循善誘下從小培養,擦亮家長這面鏡子往往事半功倍。
成長之四:畏畏縮縮勇敢自信
澎澎原來比較膽小,很纏人,不愛說話,不愿叫人。澎澎喜歡吃香腸,某日媽媽在通達購物時,澎澎又纏著媽媽買香腸,媽媽說:“你看,媽媽手上這么多東西,怎么買呢?”“那我自己去買!”不一會兒,澎澎還真買回來了。之后,每次購物,澎澎需要的東西,自己選購,自己結帳,不明白地方自己詢問;節假日出外旅游,擴大孩子接觸面;朋友之間經常聚餐,創造機會讓孩子多表現,對孩子的特長多鼓勵…。一段時間之后,澎澎變得愛說話、懂禮貌、會體諒人。一次,媽媽打掃衛生時不小心崴了腳,澎澎趕忙過來扶著:“媽媽,你怎么了?”外出游玩時,八百多級階梯的高山,一氣呵成直登山頂,還不時為自己鼓勁:“我要勇敢!我要堅強!”
幾千年的孔孟之道的浸染,形成了國人含蓄、內斂、寬厚、謙卑的民族性格。然而,在競爭激烈的當代社會,要求人們面對機會能勇敢、大聲地說“我行”。因此,培養孩子自我表現的'勇氣和習慣,成了我們孩子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
望子成龍、望月成鳳,把孩子培養成一個人格健全、素質優秀、有能力創建理想生活的人是每個父母的愿望,是每位老師的目標,孩子在成長,我們教育者更需要超前成長。
幼兒成長的心得總結 篇3
一、言行一致。
言行一致,是一條做人的準則。作為父母在孩子面前要言行一致,不輕易許諾,答應的事就一定要辦到,如辦不到就不要答應。我記得兒子小時,他提出過幾件事,我與愛人也答應過,有的兌現了,有的未辦。未辦的,孩子就很失望。答應孩子的事未辦,孩子就會說我們大人說話不算數,不講信用。時間久了,父母答應孩子的事不辦,找這個理由那個理由,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孩子幼小的心靈。因此說,父母是孩子的表率,是孩子的榜樣。在孩子面前,父母表現得如何?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因此,父母要言行一致,講誠信,說到做到,答應孩子的事要辦好。如遇到特殊情況,確實不能辦成的,要與孩子解釋清楚。道理講清楚了,孩子會理解的。
二、優良品格。
父母是孩子的老師,一行一動,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作為父母有義務也有責任,在孩子成長的人生道路上,培養孩子的優良品格和如何做人的道理,這一點尤其關鍵。作為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有出息、有作為。在孩子成長中,作為第一責任老師的父母要積極培養孩子,使孩子不僅有學識,富有愛心,有一顆正直善良的心,尊敬他人、善待他人的優良品格。在這方面,父母可將生活中那些好的文學作品、優秀的故事書籍、科學文化知識介紹給孩子,使之潛移默化地接受良好的教育。
三、成為朋友。
在生活中,父母要與孩子搞好溝通,與孩子平等地相處,把孩子當成生活中的朋友,如這樣那是不過的了。孩子也會把自己的想法與父母說出,父母了解了孩子的真實想法和需求,在生活中無論是從孩子的行為培養上,還是生活上的關心等方面都會有針對性地去做一些工作。
時代變了,人們的思想以及思維方式上都有了很大的變化。記得自己小時,在父母面前老是畢恭畢敬,家里來了客人,也都是客人吃完了飯才能吃,這是過去的傳統。隨著時代進步,改變一些過去的傳統方式也是應該的,應務實,畢竟時代進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