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低碳環保實踐心得體會(精選3篇)
小學生低碳環保實踐心得體會 篇1
眾所周知,場景絕非無中生有,在地球家園的美麗倩影漸行漸遠之際,倡導“低碳環保生活”刻不容緩!那什么是低碳環保生活呢?低碳環保生活就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節能減排生活方式。
勿庸置疑,“低碳環保生活”有利于減緩全球氣候變暖和環境惡化的速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選擇“低碳環保生活”,是每位公民應盡的責任,也是每位公民應盡的義務。那怎樣才算低碳環保生活呢?今天,就讓我們從小事說起吧!
一、節約一張紙
在場的同學,我相信大家都離不開紙,而且很多同學的草稿紙應該堆成小山頭了!知道嗎,我國每生產1噸紙就要耗費20棵大樹、100立方米水,如果每人每天浪費一張紙,全國就要浪費約2700噸紙、27萬噸水,54000棵大樹將化為烏有。因此,節約用紙有利于節約能源和保護樹木,有利于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有利于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在此,我提倡大家積極回收廢紙、不撕作業本,盡量使用雙面草稿紙,努力減少紙張消耗。節約一張紙,保護一片林!
二、節約一度電
同學們,家中的電器應該不少吧!而且很多電器隨時都處于待機狀態吧!電器設備在待機狀態下耗電一般為其開機功率的10%左右,家里的電視、空調、音響、電腦、微波爐、飲水機、電熱水器等的待機能耗加在一起,相當于開一只30至50瓦的長明燈,照此推算,一戶普通人家一年因待機而消耗的能源折合人民幣近60元,成都市100多萬戶居民家庭每年要為待機能耗支付約1億元。反之,從我做起,取締無謂的浪費,節約一度電,惠及千萬人。
三、節約一升油
同學們,在車水馬龍的街頭,當一股股藍色的煙氣從一輛輛機動車尾部噴出時;當一陣陣氣味怪異,令人頭昏、惡心的尾氣向我們襲來時,你是否以為躲在自家車子里捏著鼻子就能幸免,就能身體健康?告訴你,生活在城市里,誰也無法全身而退!英國的研究報告稱,與交通事故遇難者相比,英國每年死于空氣污染的人要多出10倍。
同學們,低碳環保生活并不是我們多喊幾句口號就可以實現的,它需要我們真正的從實際生活中去改善,去實踐;讓我們共同攜手,從節約一張紙、節約一度電,節約一升油,分類一袋垃圾做起;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一點一滴做起,為保護美好的家園而努力!
小學生低碳環保實踐心得體會 篇2
天藍藍的,白云悠悠,有一個湖泊,湖泊旁有幾棵柳樹,柳姑娘輕輕撫摸著湖水弟弟的臉頰。不時傳來幾聲鳥啼聲,原來是黃鸝在柳樹上鳴叫;遠處,有幾只白鷺飛上藍天。''正如杜甫絕句中“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啊!多么美的意境呀!現在人們大多向往這樣的生活環境,但隨著工業的發展,大量有害氣體和工業污水排出,使地球溫度升高,水資源污染。再加上濫砍亂伐,是森林少而又少,地球媽媽每天都在流眼淚,所以我們要行動起來,一起低碳環保,讓地球媽媽不再哭泣,重回青春美麗。
NO.1----不要偷懶,盲目從眾現在人們的環保意識已經增強,在大街上隨處可見垃圾箱,只要多走幾步就能看見它因此不要偷懶噢!做到了這一點,還要注意扔垃圾的時候動一下腦子,看手上拿的垃圾是可回收還是不可回收,然后再扔。不要看見有人隨手扔在地上,自己也扔,不要學別人,應及時勸阻他(她)。
NO.2----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眾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水資源很豐富,但能直接供人飲用的淡水占還不到1%,其余的99%為海水,所以我們要節約用水。在這一基礎上,還要減少排放工業,生活污水。
NO.3----節能減排,低碳生活
我們要注意節電,節氣,節油,從點滴做起,盡可能減少電,油,氣的使用,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出門盡量少開私家車,多坐公交車,減少家庭用水和垃圾的產生量。我們要學會節能減排,低碳生活。
NO.4----植樹造林
“地球之肺”--森林是大自然的溫度調節器。森林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釋放出大量的氧氣,維持了大自然的碳—氧平衡,從而凈化空氣環境,使我們呼吸新鮮空氣,因此我們要多植樹造林,使地球綠意盎然。
低碳環保是每個公民自己的事,離開了每個人的參與和支持,低碳環保就是一句空話。讓我們抹去碳足跡將低碳環保進行到底,讓我們攜手走進低碳時代。
小學生低碳環保實踐心得體會 篇3
5月15日天氣不錯,原本之前三天還在預報有雨,我懷著激動的心情乘公交車到燕大站,然后沿海邊徒步走到了之前預訂的山東堡停車浴場站的海邊集合點。時間是8點12分,已經看到了熟悉的身影,晚報的工作人員正在有序地組織大家登記信息,發放活動標識,發放手套,提前到來的人有一百人左右,大家已經開始在浴場周邊的海灘上行動起來了,我放下自己背的兩個包開始聯系我們報名來的城市達人和另一個網上說要組隊過來的團隊,8點30分人員基本上都到齊了,共有200多位愛心人士參加這次行動,人員有幾個部分組成:其中有綠之源公司的員工,有來自市內老年騎行隊的大叔大嬸們,有來自環保學院和科技師范學院的大學生們,有來自市外語實驗學校的中學生們,有來自市內給報社打電話報名的廣大愛心環保市民,當然還少不了我們這些從網絡上的群和組里報名的城市達人們。
紅色的旗幟迎風招展,200多位戴著“晚報志愿者”紅色帽子的市民撿拾垃圾的身影,成為初夏海灘上一道亮麗的風景,活動一開始,志愿者們以停車點為分界點,兵分兩路,一路往北戴河方向,一路往市區方向,我和我們的城市達人們參加了市區方向的垃圾清理團隊。
我為這次活動作了一些準備,除了帶了很多裝垃圾的中型舊塑料袋外,還帶了兩個大的塑料編織袋,另外用我們成立秦皇島愛心陽光組之前小范圍活動朋友間集來的活動費用,購進了100余件小工具,因為平時工作的原因,我無法即時了解到晚報方面做了多少準備,所以我只好按興趣組前身原來作海灘清理垃圾的經驗作了上面的準備,畢竟有備無患,而且工具還可以重復使用,小巧輕便。實踐活動中我把這些準備的資源全部發放給了參加活動的志愿者們,大家拿著我們組為大家準備的工具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單純用手和鐵絲木棍好用得多。
很快,許多市民就發現,海灘上的垃圾數量遠遠超過了他們的預想,廢棄的漁網、塑料袋、煙頭、煙盒、火腿腸皮、雪糕紙、塑料泡沫、燒烤后的殘渣、放過的煙花筒……如果沒有切身感受,你可能想象不到海灘上到底有多少垃圾。市民們攜帶的垃圾袋很快不夠用了,而我們組里帶過去的塑料袋也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大家只好每隔幾十米就設置一個堆放點,把手中的垃圾集中堆放,然后我們網絡上參加活動的年輕朋友就是主力了,我們和學院的大學生們用大紡織袋一趟趟地把垃圾運回到附近停車場的垃圾回收點上。在撿垃圾的隊伍里也有許多高手,他們手里拿著自制的專用工具:鐵耙子、鋼刷子……垃圾能很快被清理成堆,輔助了垃圾的清運。
人多力量大,兩個小時的行動收獲頗豐,為了保證垃圾能及時清理,晚報方面聯系了海港區的城管局,我們撿的垃圾被足足裝了兩輛汽車。
活動中,市民的參與熱情、低碳出行的自覺行動和那一個又一個彎腰撿拾的背影都讓我們為之深深感動,關注環保,關注賴以生存的環境,關愛身邊這片海,一次小小的環保公益活動,讓志愿者們收獲了快樂,也引起了大家對保護環境的思考。
整個海灘雖然不是百姓常來的浴場,但也應該考慮設置足夠的垃圾桶,走出幾百米也找不到個垃圾桶,讓人把垃圾往哪里扔啊?
偌大一個海灘上只有金屋浴場停車場有一個衛生間,需要完善環衛設施,人們的不文明行為也會隨之減少。令人尷尬的“垃圾”——糞便也自然會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