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高山清渠》的心得體會(精選6篇)
看《高山清渠》的心得體會 篇1
觀看該劇后,我更加堅定了作為一名黨員干部在新征程上繼續奮斗的信心和決心。老支書黃大發帶領村民,僅憑鋤頭、鋼釬、鐵錘和雙手戰天斗地,在絕壁上開鑿出一條長9400米的“生命渠”,這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堅韌不拔、勇敢無畏的精神。“水過不去、拿命來鋪”,這是一名老黨員為人民許下的諾言。作為一名中共黨員,理應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發揚這種不等不靠、無私奉獻的精神,用實際行動踐行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真抓實干,埋頭苦干,為學院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看《高山清渠》的心得體會 篇2
認真收看《高山清渠》后,劇中黃大發那句“命是村里給的,人也是村里的”使我內心深受觸動,也更深層次的了解了黃大發老支書這位“當代愚公”對把水引到草王壩村的堅定決心,明白了“水過不去、拿命來鋪”錚錚誓言的深刻內涵。作為一名組工干部,將在今后的工作中像黃大發老支書那樣,時時刻刻牢記黨的宗旨,懷著對黨無限的忠誠,多奉獻、少索取,立足崗位從實際出發,遇到問題不回避、不退縮,任勞任怨地為黨的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看《高山清渠》的心得體會 篇3
觀看《高山清渠》第一、二集后,我感受非常深刻,片中黃大發點燃了心中的“火把”,開啟了為草王壩村鄉親尋找并打通水源之路,這一干,就是36年!體現了黃大發同志的堅定信念和拼搏精神。作為一名基層干部,我將發揚好“黃大發”精神,帶頭干、躬身干、往實處干!扎實做好駐村各項工作,真正將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踐行在實際行動中和工作實績上。
看《高山清渠》的心得體會 篇4
我們竹元地理位置與草王壩相近,有著同草王壩一樣的大山,看到黃大發為尋找水源的那種執著勇氣,老支書“水過不去,拿命來鋪”的豪邁誓言始終在我腦海里盤旋,讓我感動落淚。就像回想自己到竹元駐村,與村支兩委動員群眾修路的情形,感觸頗多,我們修通了路,發展起了產業。點點滴滴都讓我深刻感受到黃大發老支書一路走來的艱辛和不易,老支書堅定的信念、堅毅的初心和堅強的意志,是我不忘初心、接續奮斗的好榜樣。
還有很多彈幕和留言這樣說:“這個夏天,讓我熱出了一大把眼淚”“追劇停不下來,一秒都不想快進”“這部劇是為了讓我每集哭一次”“除了感動,剩下的都是淚花”“看到這里,我已泣不成聲”“剛看了找白米飯那段”“每一句話都那么有信念”……還有很多熱文,“醉”是《高山清渠》能“解渴”,讀懂“絕壁天渠”背后的“初心”,在“高山清渠”中遇見“你、我、他”,感悟《高山清渠》背后的“斷舍離”……
看《高山清渠》的心得體會 篇5
作為一名當代青年,生活在美好的二十一世紀,一開水龍頭就是方便的自來水,我是幸福的;作為一名供水企業員工,保證千家萬戶的用水需求,我是自豪的;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積極為實現中華民主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著,我是激昂澎湃的。現在的我,做不到像老書記那樣,但我會更加的努力,積極向老書記看齊,繼承和發揚好沖鋒在前,面對困難不退縮,堅韌不拔、堅持不懈的精神,爭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
看《高山清渠》的心得體會 篇6
該劇以貴州省唯一“七一勛章”獲得者、“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范、遵義市播州區草王壩村原黨支部書記黃大發為原型,講述了黃大發為改變家鄉貧困缺水的面貌,帶領全村人經過36年不懈努力,靠著鋤頭、鋼釬、鐵錘和雙手,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9400米、地跨3個村的“生命渠”,結束了草王壩長期缺水歷史的故事。這部電視劇讓我懂得,身為黨員應該服務于社會,服務于群眾,在艱苦奮斗中為群眾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