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心得體會范文(通用3篇)
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心得體會范文 篇1
20xx年8月1日至3日,我校思想政治學科全體教師集中參加了高中統編思想政治教材的培訓,聽取了高中統編思想政治教材各位專家的介紹與分析,專家們給我們介紹了高中統編思想政治教材的編寫理念及思路。介紹了高中統編思想政治教材的內容與特色、重難點及框架和體系設計說明,還分別對必修一和必修二的綜合探究和教研活動設計思路進行了分析和說明。本次新教材培訓收獲頗多,下面談談我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這次培訓使我感受到新教材對學科理念進行了新的調整,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注重運用活動課程,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專家們通過精準準備和深入挖掘新課程標準,使我認識到要想教好新教材必須認真體會和把握新課程標準,認真揣摩和研究新課程標準,準確把握新課程標準對教師的要求,進行認真精心備課,完成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培養,通過教學,用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落實立德樹人的目標,培育學生的核心價值觀,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提高學生思想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
二、本次培訓感受深刻的就是專家們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論傳授,也有操作性實用性強的案例講解,尤其是針對新教材必修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材結構安排,編寫思路,教材重點難點分析,以及綜合探究等的講述,使我對必修一模塊四課及兩個綜合探究有一個更深刻的了解,使我能清晰名白新課程的編寫意圖、編寫體例和特點、體系脈絡以及教材使用建議,同時認識到作為教師,不僅要從思想上認識到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從自身的知識儲備上為改革作好充分的準備。對于新教材內容應在最短的時間里把它們拾起來,不僅要弄清,更要弄透。知識的更新與深化也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一成不變的教材與教法是不能適應于社會的發展與需求的。還有高老師《新教材使用中的行與思——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例的精彩講座。高老師首先厘清新教材必修一教學中的困惑和思考:如何避免“方向偏差”、必修一如何教、怎樣講的深入人心,提醒老師們要把必修一上出政治味道,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接著高老師以山東省20xx年高考真題和冬季學業水平測試真題為例,指出要關注教學與評價方式的統一,重視課程標準的研讀,明確課程標準的導向,做到理例結合有骨肉、辯證思維有角度、思路清晰有邏輯、三觀端正有溫度,建議大家高度重視“綜合探究”,要設計真情境、真議題。最后高老師結合自己設計的精彩課例,對新教材的教學實施提出對策和建議,建議大家閱讀經典、抓住主線、巧設議題、創設情境,構建生活化的課堂、走向深度教學。增強了我用好新教材的信心,講到了我們一線老師的心坎上。講座有血有肉,有理論有實踐,有情境有素養,不僅體現了高水平的專家素養,而且消除了我們對以后新教材的教學的一些恐慌。
三、本次培訓讓我意識到要重視教材中的輔助文和綜合探究在教材中的作用,輔助文原則上不屬于教師教學的內容,但是設置輔助文的本意是開拓和加深學生對正文基本理論的理解,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綜合探究和前面的正文內容一樣,同樣屬于課堂教學的內容,綜合探究是教材每一個單元學習的重要內容,從教師的角度來看,它是教師實施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步驟,從學生的角度來說,他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重要環節。所以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借助輔助文和綜合探究來激發學生積極性創造性的教學環節。
四、本次培訓使我進一步的認識到思政課的重要性以及自身的使命,培養認同自己的國家、認同自己的文化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設者的責任感,也讓我更深入把握新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與基本理念,明確思政課的地位使命和屬性,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塑造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育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緊扣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要幫助同學們將知識結構語言化,最終掌握科學方法,幫助同學們將成熟性的知識,最終轉化為課程性的知識,將所學到的知識學以致用,用于判斷和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在實際教學中,還要注意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科問題意識,了解每一個知識點和學科基本問題間的關系。
五、通過這次新教材培訓也使我深入透徹的了解到應該如何把握課堂教學,應該怎樣突破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養,怎樣才能將一根根主線貫穿于我們的日常教學過程之中等等,使得我認識到對于教材不同的內容應該分別講解到什么程度,也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也有助于我在面對新教材新內容時候不急不躁、從容不迫,不至于面對新問題時產生陌生感和緊張感。
新時代新教材對我們思政課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一定會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地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積極實踐探索,不忘初心,不負使命!
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心得體會范文 篇2
通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收益非淺,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通過學習與教學實驗,慢慢理出一點頭緒,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今日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于勞動者的素質。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務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并使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實現有個性的發展。生物課程是高中階段重要的科學課程。在當代科學技術領域中,生物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尤為迅速,成果顯著,影響廣泛而深遠。它不僅影響人類的生活,社會文明和經濟活動,還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高中生物課程應當與時俱進,以適應時代的需要。
課改讓我感受到了它所帶來的勃勃生機。在這樣一種契機下,在不斷地摸索探求之中,使我無論是在教學行為上還是在教學意識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課程改革以來,我參加了幾次培訓,通過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獲得了一些寶貴經驗。其中感觸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別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成為學生的朋友和榜樣。
師生情感關系,從整體上說,目前的狀況仍難以另人滿意,師生之間的情感冷漠缺乏溝通的現象比比皆是,師生之間缺乏積極的`情感關系,不僅使得一直為人們所珍視的師生情誼黯然失色,也使教學活動失去了寶貴的動的源泉。優化師生關系,重建溫馨感人的師生情誼,是師生關系改革的現實要求。新型的良好的師生情感關系應該是建立在師生個性全面交往基礎上的情感關系。創造新型的師生情感關系,需要從如下幾個方面努力:第一,教師需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第二,展現教學過程的魅力,品味教學成功的喜悅。第三,完善個性,展現個人魅力。教師要得到學生的愛戴,就要利用內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個性,使自己擁有熱情、真誠、寬容、負責等優秀品質,這是優化師生關系的重要保證。為此,教師要自覺提高自身修養,擴展知識視野,提高敬業精神,提升教育藝術,努力成為富有個性魅力的人。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就是要建立合理的倫理關系和情感關系。建立充分體現尊重、民主和發展精神的新型的師生倫理關系,要樹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法制意識,保護學生的合法權利;加強師德建設,純化師生關系。師生倫理關系是師生關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們應面向新時代,努力創建民、平等和促進個性發展的師生倫理關系,真正使師生關系煥發出迷人的光彩。這將成為本次課程改革的高亮麗的風景線。
二、上好課堂教學,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就在每個學生的身邊,如熱點新聞,醫療健康,個人生活,當地資源,環境保護等,都含有與學生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我們在教學中適當加入這些內容,會開闊學生的思路,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并能夠認識到許多社會問題的多方面性。
2、學生應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3、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采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欲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課改要求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于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拔?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盡量地搜集,制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學生的心里,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生物學科與自然界緊密相聯,和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
對于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考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4、追求形式和效果統一的課堂
現在,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于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組織有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內容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著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己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優化組合,完成篩選,做出正確判斷。
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心得體會范文 篇3
第一次聽吳教師的課,用六個字總結,那就是沉穩、扎實、高效。下頭我就對這節課亮點與不足,發表一些自我的看法。如有不到之處,還請見諒!
1、習慣養成有成效。
也許是出于一個班主任的敏感,從孩子們一進到階梯教室,我就開始觀察他們,雖然剛剛深入三年級,但孩子們安靜、有序。坐到座位上后,整理好自我的學具。然后開始進行成語接龍,經了解,這是雙港小學的特色,讓我耳目一新,孩子們在積累成語的同時,也為語文學習添磚加瓦。
在學生單獨完成小卷的時候,教師不忘提醒一句寫字姿勢,全班的姿勢很標準,我想這應當是平時訓練的結果,靠一時的裝是裝不來的。孩子們回答問題聲音洪亮,充滿自信,可見,吳教師在平時的班級管理中是很用心的。
2、學生有必須的數學素養
上課伊始,教師針對粉花和黃花提問:你們觀察到了哪些數學信息?你能說出它們有什么數量關系嗎?學生的回答有:粉花比黃花少2朵;黃花比粉花多兩朵;粉花和黃花一共有6朵;黃花的朵數是粉花的2倍。學生能用數學的思維來思考問題,能用完成的語言來表達自我的思路,可見教師在平時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這也是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的。
3、在設計上研究到了學生的認知規律
將簡單的問題復雜化。對于誰是誰的幾倍,不是一個難理解的知識,可是學生在實際運動的時候就會找不準一倍數和幾倍數,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采取“引導”的方式,指名回答,幫忙指正,學生一個比一個說的好,再經過同桌互練,直到大家都能掌握。
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當學生都能準確地說出兩個量的倍數關系時,教師再帶領學生總結方法,吸取精髓。
4、練習層層遞進有層次。
這堂課中的練習很多,充分體現出了精講多練,并且從基礎到提高,顧忌到了每個層次的學生。
教師的教態得體大方,可是我感覺這堂課缺乏活力,雖然我們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不像語文那樣富有感情,不像英語那樣富有活力,可是對于剛剛進入三年級的孩子來說,課堂氣氛的活躍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能夠增加一些爬山式或闖關式再或者競賽式的方式到練習環節中,對于學生的評價的方式再多樣一些,那么這堂課就更加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