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發展評價手冊心得體會(精選3篇)
幼兒發展評價手冊心得體會 篇1
人生童年有幾回,孩子的童年是短暫的,是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塊奇妙的沃土,播下什么就收獲什么。不要把成人的意志強加給孩子,讓孩子真正具有幸福、快樂的童年。我們就要有敏銳的洞察能力,要做到細心、耐心,有責任心和一顆童心,要了解幼兒的需要并給予適時的支持和幫助。有了《指南》為我們指引方向,我們就有了努力的目標。通過學習指南,我有以下下體會:
1、營造溫暖、輕松的環境,讓幼兒形成安全感和信賴感。
在班上有些孩子比較內向,不愿與別人交流,我們應該以欣賞的態度去對待幼兒,發現幼兒的優點,將他放大化,鼓勵幼兒多與別人交流。
2、則樣對待犯錯誤的孩子。
孩子由于自控能力差,好奇心強,不管什么東西都想摸。所以經常犯錯誤,《指南》給我們的建議是:幼兒做錯事時要冷靜處理,不歷聲斥責,更不能打罵。幼兒發脾氣時不硬性壓制,等平靜后告訴他什么行為是可以接受的。
3、應該尊重每個孩子的發展,注重個體差異。
孩子們來自不同的家庭,全班孩子之間存在個體差異但是作為老師的我們,應該尊重每個孩子的發展,注重個體差異,不能橫向比較。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不準用“像不像”、“好不好”等評價幼兒的作品,每一個孩子都有他獨特的學習方式和獨創性。
4、尊重幼兒的發展規律。
《指南》關注幼兒學習的可發展性。如果我們只注重知識目標,而忽略了孩子的自控力、關愛他人、樂群于人、積極樂觀、獨立自理、興趣好奇心、積極認知風格、積極學習態度和謹慎行為風格等持續發展品格的培養。那么這種幼兒教育就好有缺陷的。現在有了《指南》的指引,我明確了幼兒教師不僅“教書”更要“育人”的角色定位。
通過對《指南》的學習,我進一步了解到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
幼兒發展評價手冊心得體會 篇2
1、促進幼兒想象力、創造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
音樂活動往往離不開想象,而想象又是幼兒從音樂活動中獲取快樂的重要途徑之一。創造性律動則更是一項需要豐富的想象力和獨創性的活動。在這樣的活動中,經過教師的積極引導和與幼兒一起共同設計動作的過程,幼兒的想象力和獨創性會有較大提高。如:請幼兒跟隨《玩具兵進行曲》創編律動,我們的眼前就會出現姿態各異的玩具形象,有優美的洋娃娃跳舞、活潑可愛的小動物玩具、堅強有力的變形金剛玩具、有趣的小木偶玩具等。單是一種木偶玩具,孩子們又能創編出千姿百態的木偶動作。孩子們會隨著音樂打開記憶的閘門,展開想象的翅膀,創造出常常讓教師始料不及、為之驚喜的新穎獨特的動作。
2、促進幼兒情感的發展
幼兒期正是一個從情感由低級向高級逐步發展的重要階段之一,在這時期中,富有情感性的音樂活動對幼兒的情感發展具有明顯的促進潛力,幼兒越是能夠有機會接觸各種音樂作品,參加各種音樂活動,就越會逐步懂得愛、溫柔、同情、自豪、集體精神、憎恨丑惡和追求美善。在創造性律動活動中,幼兒首先需要欣賞音樂作品,了解音樂性質,引起共鳴,激發情感,在此基礎上創編動作。當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欣賞了表現解放軍的進行曲后便會產生熱愛解放軍的積極情感,從而創編出各種解放軍的動作。
3、促進幼兒自我意識的發展
首先,幼兒在創造性韻律活動中感受和表現音樂時,需要有意識地認識自己身體的活動狀況,并需要有意識、有目的地控制和調節自己的身體活動,使自己的身體活動與音樂相一致,使身體各部分的活動相互協調一致。其次,幼兒在理解和感受音樂時也需要不斷地想象和情感體驗。
4、促進幼兒交往合作能力的發展
音樂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提供人際交往的機會,滿足人的交往需要,人們可以通過音樂彼此溝通并進而建立感情上的和諧關系。在創造性律動活動中,一個完善的律動往往是在多名幼兒的共同創造的基礎上形成的,他不但使幼兒用更加優美的動作表現音樂,而且使幼兒體驗合作的快樂。在欣賞成品音樂進行創造性律動活動中,有時需要根據音樂的性質與結構,引導幼兒想象不同的角色創編動作,同時由教師與幼兒或幼兒與幼兒分別擔任不同的角色,在相互交往的過程中完成律動。這種成人與幼兒,幼兒與幼兒之間的音樂交往,可以給幼兒提供大量人際交往的機會和經驗。
幼兒發展評價手冊心得體會 篇3
3-6歲是幼兒成長最迅速、最旺盛的一個階段。許多行為習慣的養成都是在這個年齡段形成的。因此3-6歲的兒童教育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重視。下面,我就這本書的學習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從教育功能來說,《指南》鮮明指出了學習品質的好壞決定了兒童現在和今后學習發展的質量。因此從小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教給孩子正確的學習方法授之以漁,才是我們教育任務的核心。《指南》也明確提出了“促進幼兒可持續發展”的保教宗旨,力求科學定位幼兒教育功能.這本書就像一面旗幟,使我們的內心更加明朗。通過三年的幼兒園生活,使幼兒在了解粗淺知識技能的同時,呵護和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使幼兒不斷敞開心靈準備吸收新知識,容納新文化。
二、從教育課程方面來說,《指南》對每個年齡段的孩子應達到怎樣的目標有了更加詳細、明確的解讀。教育建議中也提出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供我們學習和參考。比如在“幼兒能與同伴友好相處’’這個領域,提出了3-4歲的孩子想加入同伴的游戲時,能友好地提出請求;4-5歲的孩子會運用介紹自己、交換玩具等簡單技巧加入同伴游戲;5=6歲的孩子會想辦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起游戲。這些目標是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層層遞進的,正體現了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水平能力發展差異。3-6歲的幼兒個性已初步形成,良好的個性是幼兒能與同伴友好相處的因素之一。這個時期的幼兒最喜歡與同伴相處,無論是做游戲還是其他活動都能找到共同語言,并且能從交往中體會合作的樂趣。
三、在家園合作上,要做好幼兒教育,光靠幼兒園是遠遠不夠的,還得加強與家長的聯系與溝通。讓家長轉變觀念和老師充分溝通,不能拔苗助長,更不能把成人的意志強加給孩子。讓孩子真正擁有幸福、快樂的童年。
幼兒的成長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教師的成長離不開專業知識的引領。我們在日常教學中要以《指南》為方向,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在教育實踐中更能全面了解兒童,讓幼兒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