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攜手共育英才心得體會范文(通用3篇)
家校攜手共育英才心得體會范文 篇1
家庭教育公開課,學習倆位專家的講解,在以下方面受益匪淺,總結如下。
首先,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個體差異。要有意識地觀察、看見自己孩子的個體實際情況,成為“研究自己孩子的專家”,引導孩子發現自己的長處,讓孩子和自己的美好相遇,收獲內心的平靜和幸福感,從而提高家庭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第二,尊重孩子的人格和隱私。孩子是獨立個體,青春期孩子更是有強烈的獨立需求。由于自身成長體驗和時代背景,年少時的自己并沒有清晰的自我意識,故而在父母私拆信件并沒有引起自己的不快;現在,自己的孩子對隱私和獨立的需求,自己經常是遲鈍和意識不到的,這方面需要注意和真誠溝通。另外,應該經常有意識地換位思考,看見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重視孩子的情緒和情感,做到共情,接納孩子的不良情緒,因為家更應該是講情、包容情緒的場所。
最后,遵循家庭教育的特點。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和人格教育,是鮮活的生活化、場景化的生活體驗教育,通過豐富、具體的日常活動來實現,相比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更加情感化,更具有包容性。
孩子的成長有階段性、規律性和個體差異性,需要家長不斷學習更新才能跟進,感謝這個時代,能為家長賦能,與孩子共同進步。
家校攜手共育英才心得體會范文 篇2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年,是脫貧攻堅的決勝期。脫貧攻堅本來就是一場硬仗,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又帶來了新的困難和挑戰。國務院扶貧辦綜合司副司長王春燕近日指出,疫情防控期間,由于人流物流的阻斷,還有消費需求的減少,影響了農副產品的銷售,有一些地方出現了滯銷,比如海南的冬季瓜菜、_的花卉等。同時,很多已經脫貧的鄉村,由于銷售鏈斷裂及其他各種各樣的原因,又出現了返貧的現象。對此,也是推動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發揮戰斗堡壘作用的催化劑。只有不斷扎實和強化黨建工作,練就一支過硬的隊伍,才能夠幫助貧困地區、貧困人口擺脫貧困,有力促進脫貧攻堅工作的順利進行。
同時,抓黨建打贏脫貧攻堅戰,要堅決反對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等不作為的失職瀆職行為。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不干實事,無法提高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解決不了老百姓利益相關的問題。沒有深入了解老百姓的困難和需求,就無法幫助老百姓真的脫貧致富,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對我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造成了極大阻礙。因此,對于這些不作為的現象,要嚴肅地批評教育,堅決地予以糾正和處理。
家校攜手共育英才心得體會范文 篇3
《與妻書》顧名思義就是給妻子的一封信,這封信是林覺民在1911年黃花崗起義的三天前即4月24日晚寫給其妻子的訣別信。
這封信最讓我感動的是開頭的第一句話“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吾作此書時,淚珠和筆墨齊下。”對我的感受是林覺民在開頭時就告訴其妻子,直抒胸臆,表達了他對其妻子不舍卻不得不離開的心情。
《與妻書》語言很真,富有感情,很快就在我的腦海中浮現出場景——林覺民是含淚寫著《與妻書》的;而妻子看《與妻書》時,哭紅著的眼睛,時不時哭著,一手拿著書信,而另一只手卻用袖口擦著時不時從眼睛里流出的滴滴淚珠,抽泣著,而在她身旁的孩子也在哭泣著,哭紅的眼睛很讓人心疼,林覺民的妻子還懷著孩子,還未出生,但我卻似乎已經感受到了她肚子里的孩子也在一邊聽母親訴說,一邊也在哭泣,而林覺民的父母也在一旁哭得已經不省人事了。——這便是我讀《與妻書》感受最深,最真的感情了!
當然,在我的腦海里浮現的也不止這幾幅,也有林覺民和妻子相愛的場景,在畫面中一家人生活得其樂融融,十分幸福。真讓人羨慕嫉妒恨啊!但我同時又為這個結局感到可惜和惋惜,對上天的不滿,為什么結局是這樣的?真讓人為之一顫。
在林覺民的筆下,有句話讓我很深刻:‘與使吾先死也,無寧汝先我而死。’其意思為:與其讓我先死,不如讓你先死。當我剛看到這句時,有些驚訝。但后來才理解涵義,發現她其實是為他的妻子著想的。好感人啊!
最后林覺民是為了國家而犧牲的,我也理解他的做法,在那抗日時期,在國家和家庭之間,他毅然的選擇了國家,因為他知道沒有國家,就沒有家庭,這也是為了千千萬萬的家庭著想啊!看出他偉大無私奉獻的精神!同時也有他身為中國人的那種偉大的愛國精神,深值我們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