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研修心得體會范文300字(精選9篇)
數學研修心得體會范文300字 篇1
今天是小學數學暑期培訓的第十天,回想這十天的培訓生活,不管是在鎮校培訓還是在縣里的培訓,可以說都是:緊張、忙碌而又很充實,有累并快樂著的幸福感!
想想這些天,有好多難忘的事情,也有許許多多的人在感動著我,激勵著我,也讓我真正讀懂了“活到老,學到老”的含義。面對一群努力學習,積極發言的“老花鏡”,這些團隊中的老教師不正是我學習的榜樣?再看剛剛畢業充滿活力的年輕教師,我真的沒有理由不學習,因為他們就給了我一股股動力。
幾天的培訓,雖談不上教學道路上突飛猛進,長進多快,但確實對教材梳理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及技巧方面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教研室韓老師的精彩發言,培訓團隊每位老師的專題報告,還有來自各鎮及縣直各學校的教師代表的發言……都在迫使自己多一些思考,盤點一下自己十幾年的盲目。我想:學習的腳步不能停止,在以后的教學生涯中,我將一路學習,一路探索,一路提升!力爭讓每一堂課都會演繹更多的精彩!
數學研修心得體會范文300字 篇2
我的人生信條是“誠實做人、踏實做事"。
參加了很多年培訓,也參加了很多教學研修,從來沒有想過要寫什么稿子,如果有那也是為完成任務,下載一篇完事;我不習慣哪些不尊重事實的“歌功頌德、阿諛奉承、拍須遛馬、形式一片大好、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浮夸風”。
可今年的數學組教學研修卻讓我很震撼,往年的發言大多是難以退避才開口,今年真可謂群英薈萃,爭先恐后,二十幾人的小組經常有幾人同時舉手要求發言,發言內容更是正如興福鎮的一位教師所說:“只是學術之爭,我們有一說一”,教無定法,你有你的角度,我有我的看法;打破了過去農村教師對縣直教師講課只聽不說或只說優點的現象,人人發言,各抒己見,你說我補充,對有異議的觀點提出自己的建議,對翟慧老師及張敏老師的課給予充分肯定以后,又提出了公開課如何講,縣直學校小班額如何來把握,農村大班額又如何來把握;給名師骨干評課,就如同給本校同事評課,沒有了距離感;韓國棟老師及分管組長也加入討論與辯論之中,并就相關問題給于歸納總結指正與提升;解決了多年來農村教師聽名師講課如同霧里看花,精彩卻不能學以致用,甚至有聽君一席話,勝教十年書的感覺。
與名師研修,如同醍醐灌頂……
數學研修心得體會范文300字 篇3
案例:在學習了升和毫升的認識以后,老師問同學:“你們有什么問題或想法嗎?”
這時,有一個同學提出:“1毫升等于多少克?”這時,老師說::“毫升和克能比嗎?”同學們都笑了。有同學例舉說明毫升和克兩個單位不同,不能比。提問題的學生一臉茫然地坐下了。
大家都知道毫升是容積單位,而克是質量單位,二者不能比較。為什么解答后,學生0還是“一臉茫然”呢?聯系生活經驗,我們是否可以這樣去設想: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瓶裝的水、飲料、奶制品等,在瓶子上有時是標著多少毫升,有時卻是多少克?那個學生其實是想問1毫升的水或其他液體等于多少克呢?所以才有了“一臉的茫然”。
因此,老師可以換種方式去處理學生的問題。可以讓學生說說,“你是怎么想的?為什么會想到毫升和克之間建立聯系呢?”“課下你可以自己想辦法研究一下1毫升水等于多少克水。1毫升牛奶等于多少克牛奶?”我想這樣的處理,既了解了學生提出問題的初衷,保護了學生的求知欲,又激發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很有意義。因為問題的背后其實蘊含著物理學上的密度問題。只是,學生的問題表述不夠完整而已。
數學研修心得體會范文300字 篇4
10號下午周局給大家做了四個小時的關于《改變心智模式,做最有價值的教師》報告,期間掌聲不斷,笑聲不斷,四個小時的時間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每次聆聽周局的報告,都讓我觸動,周局的視角,觀點都非常的深入、細致、而且分析的也深入人心,給人以鼓舞。
作為一線的教師,周局給我們指了一個明確的`方向,如何做一個最優秀的教師?
1、要能播撒希望。
2、要有迷人的個性。
3、要有超強的學習力。
4、要熱忱魔力無法擋。
5、要能享受工作和生活。
如果一個教師能做到這五點,他不想做優秀教師都難。
周局的一句話“只有放棄,沒有失敗”讓我思考了很多,的確,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還是其他行業的人,也不管做什么樣的事,只要你不放棄,就有成功的希望。
所以,讓我們一起改變心智模式,不放棄,做一個有價值的教師吧!
數學研修心得體會范文300字 篇5
“情境”為誰而生?是今天我在學習結束的時候自問的一句話,于是作為了標題。
隨著對青島版教材的使用,我越來越認識到情境創設在課堂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于是數學情境怎么去創設,為誰而設,應注意哪些問題就成了我經常思考的問題,因為今天的兩節課中許多老師也提到了這個問題,于是又引發了我的思考。對于此問題我有如下觀點:
首先情境應為數學思維而生。數學問題不等于生活問題,數學問題情境不等于生活問題情境,數學問題不是越真實越好,對于生活的真實性,數學課應當選擇適度的模擬。只有真正能引導學生展開積極的數學思維的問題情境才是我們最需要的。比如,今天的《圖形的周長》一節中,有讓學生從生活中找一找具體事物的周長,這個固然好,不過如果讓學生找一找做什么事情時用到了周長,學生的思維可能更活躍一些。
其次,我認為情境應為教學目標或者重難點而生。很多時候,單純的舉例或者思想的滲透讓學生的理解不夠深、不夠透,而如果放入到具體情境中就能迎刃而解。
對于情境創設需要注意的一是對于一個課題,我們最好圍繞一個事件創設情境,如果情境太多,給人的感覺就是從這個商店到另一個商店,學生們的注意力會飄忽不定。二是要注意盡量符合社會、學生、數學本身的實際情況,并能從情境中抽象出數學模型,能留給學生一定的空間為原則。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對情境的創設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此寫上一首小詩作為今天學習的結束。
數學研修心得體會范文300字 篇6
今天上午博興一小的張玲老師為大家展示了一節非常精彩的說講課,贏得了與會老師們陣陣地贊嘆,讓我十分佩服。張玲老師的這節課所追求的是一種簡約而不簡單的教學課堂,讓我受益匪淺。
她的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不只重在教師怎么“教”,而是重在引導學生如何“學”上。整個教學過程,都貫徹了“教”為“學”服務的理念。
張老師根據我們這的學生實際出發,在引入部分,把教材上創設的情境稍作修改,改成老師買海寶,雖然仍舊是原信息窗的數據,但她把題目改得更生活化、實用化,貼近生活,使學生易于理解,激發了他們的探究欲。在探究新知環節中,張老師又能放手讓學生嘗試用自己學過的本領來解決新問題,學生順理成章地完成了舊知到新知的遷移過程,通過探究,學生自己能一步步得出結論。整個探究過程,完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不過起到了一個引導啟迪作用。算法優化部分,雖然是教師在黑板上板演過程,但主要豎式計算過程也是由學生來講,這樣既培養學生數學語言的概括能力,也規范了學生豎式計算的書寫,一舉兩得。這一環節往往會出現教師的總結過多,而剝奪了學生講的機會。可張老師沒有,非常值得我學習。
這三天的縣級研修活動,令我發現自己教學經驗之匱乏。真的感謝領導給我們教師搭建了這個平臺,讓我們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不斷反思自己,塑造完善自我。
數學研修心得體會范文300字 篇7
如果把那些被華麗外衣“包裝”的優質課看作是一位嫵媚的少婦的話,那么今天張玲老師的課就是一位清純的少女。它沒有濃重的妝容、沒有美麗的外表,卻讓在場的每一位老師眼前一亮,不禁為之驚嘆。
最初認識張玲老師是在我鎮舉行的大教研開幕會上,張老師執教了《三角形的三邊關系》一課,同樣沒有精美的課件,同樣是溫和的語言,卻實實在在地讓我們感受到:原來優質課也可以這樣上。深入了解是在送課下鄉活動中觀摩了張老師執教的一節復習課,還是那樣簡單,還是那樣樸實,又讓我們實實在在的感受到:原來復習課也可以上得這樣有滋有味。
今天的課,張玲老師又秉持她的一貫風格,如此清新,如此簡單。計算課是令很多老師都頭疼的一個課型,特別是在講優質課、公開課時,但是,這節課既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性,也體現了探究性,還特別貼合我們的實際教學,是一節常態課,張玲老師選擇這樣一節課,可見她扎實的功底,善于鉆研的精神和極強的課堂調控能力。
作為一位新的數學老師,這就是我努力的方向。
數學研修心得體會范文300字 篇8
關于“1÷8”用豎式求商的細節思考
今天下午,韓老師與我們一起探討了關于“1÷8”用豎式求商的細節問題。
一、問題呈現:1÷8的豎式哪種寫法對?
爭論的焦點:
1除以8不夠除,先對齊個位商0,然后在1后面添0繼續再除。爭論的焦點是在1后面添0時需要不需要先寫上小數點?
觀點一:不用寫
觀點二:必須寫
二、看不同版本的教材對類似問題的處理
1、當今北師版五年級上冊40頁,整數除以整數除完個位后仍有余數。
處理方式:直接在下面添“0”,在被除數個位后面沒添。
2、20xx年的人教版第八冊,整數除以整數除完個位后仍有余數。
處理方式:新授課探究算理時,被除數的末尾添上了需要的“.”和“0”,計算熟練后可以不寫。
三、老人教版的啟示:
老人教版的處理方式更嚴謹,支持新授課探究算理時,被除數的末尾添上了需要的“.”和“0”,計算熟練后可以不寫。
四、與本案例的區別
上述兩個案例都是第一步夠除,第二步不夠除,而我們爭議的問題是在第一步,如果不寫小數點和零,立即會改變被除數的大小。如下圖:
五、本問題的處理方法
新授課探討算法算理時,這樣做:
計算非常熟練時,可以這樣做:
數學研修心得體會范文300字 篇9
“情境”為誰而生?是今天我在學習結束的時候自問的一句話,于是作為了標題。
隨著對青島版教材的使用,我越來越認識到情境創設在課堂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于是數學情境怎么去創設,為誰而設,應注意哪些問題就成了我經常思考的問題,因為今天的兩節課中許多老師也提到了這個問題,于是又引發了我的思考。對于此問題我有如下觀點:
首先情境應為數學思維而生。數學問題不等于生活問題,數學問題情境不等于生活問題情境,數學問題不是越真實越好,對于生活的真實性,數學課應當選擇適度的模擬。只有真正能引導學生展開積極的數學思維的問題情境才是我們最需要的。比如,今天的《圖形的周長》一節中,有讓學生從生活中找一找具體事物的周長,這個固然好,不過如果讓學生找一找做什么事情時用到了周長,學生的思維可能更活躍一些。
其次,我認為情境應為教學目標或者重難點而生。很多時候,單純的舉例或者思想的滲透讓學生的理解不夠深、不夠透,而如果放入到具體情境中就能迎刃而解。
對于情境創設需要注意的一是對于一個課題,我們最好圍繞一個事件創設情境,如果情境太多,給人的感覺就是從這個商店到另一個商店,學生們的注意力會飄忽不定。二是要注意盡量符合社會、學生、數學本身的實際情況,并能從情境中抽象出數學模型,能留給學生一定的空間為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