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傳統文化心得體會范文(精選4篇)
高中生傳統文化心得體會范文 篇1
在民俗文化村里有很多民間傳統的手藝,如:剪紙、泥人、扎花……但我最喜歡的就是糖畫了!
糖畫是用糖來作畫,藝人們把糖稀倒在大理石板上,倒出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動物。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我來到民俗文化村,準備親眼看看制作糖畫的過程。剛剛踏進民俗文化村的大門,就看見一群孩子圍坐在一張桌旁,我也趕忙跑到那里去看看。只見一個身穿長袍的伯伯端坐在桌旁,手里拿著一個盛滿糖稀的勺子,正在作畫呢!
我興奮不已,只見他雙手熟練地倒著,好似胸有成竹,作畫時沒有參照,全憑自己獨特的想象。他的手腕靈活自如,操縱著糖稀有秩序地落在石板上,我在一旁緊緊握著拳頭,也深深地為藝人捏了一把汗,但藝人卻絲毫不緊張,還談笑自如。
糖稀漸漸倒完了,藝人的手也漸漸慢下來了,作畫完畢時,我被震驚了,一個栩栩如生的張飛映入眼簾:他手握一把兵器,兩眼怒視前方,咬緊牙關,蓄勢待發,這個人物好像穿越到現實生活中,讓我更加佩服他了。我思緒萬千,突然聽見孩子們的大叫聲,這才回過神來。只見一個孩子高舉著張飛的糖畫,樂滋滋的,周圍的'孩子們也一擁而上,搶著細看這栩栩如生的人物。
糖畫藝人不僅善于塑造人物,小動物們在他們的手中也是活靈活現呢!我忍不住也買了一個糖畫———一只可愛的小公雞。我發現糖畫在陽光的照射下格外晶瑩剔透,像玉石一般極具穿透力。我忍不住把嘴巴輕輕湊上去,用舌尖小心翼翼地舔了一下,頓時感覺舌尖上的每一個細胞都跳動起來,那麥芽糖的味道久久在嘴里回蕩。
糖畫給了我快樂,每當想起它,我都會忍不住流下口水,我會一直記住那幸福的味道!
高中生傳統文化心得體會范文 篇2
自從上周五聽說那可惡的韓國“盜竊”我國文化所有權的事情時,心里頗為不滿。“可惡的韓國人,討厭的韓國人,憑什么那樣?憑什么……”很長時間心里面就只有這兩句話。恰巧又碰到了搜集童謠“事件”。信心滿滿地回家去:“媽,你們小時候有什么兒歌啊,給我唱唱吧。”“小時候不是都教給你了嗎?”“我都記不清了,你給唱唱吧!”“哪里有什么啊,我們那時候家里很窮,很小的時候就下地干活,給家里掙工分,哪里能嘗到什么兒歌啊。”
從母親那里是找不到了,心想這次完了。往樓上走,忽然看到電腦桌旁沒人,于是我悄悄走過去,打開顯示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請您輸入密碼!”我暈,這次真的完了。
沒錯,真完了,不僅我完了,同學們完了,再照這樣下去,中國文化也會完了!閑暇之余,不妨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韓國非要剝奪我國文化的所有權,僅僅是因為我國歷史悠久嗎?僅是因為我國擁有五千多年的燦爛文化嗎?還是因為中國人自身的一些原因?中國人保護自己的文化了嗎?中國人又珍惜自己的文化了嗎?如果我們每個人既保護又珍惜了,那么,敦煌文化的流失又從何談起?
是的,母親一個“沒學過”,我的一個“忘記了”,就把搜集傳統文化的信念沖淡了。而那個電腦,即使打開了又能怎樣呢?能換回我們的信念嗎?真的能嗎?我就是一個中國人,一個千萬中國人的縮影。正是像我一樣的人,在慢慢地吞噬著自己的文化!難道在今后,從明天開始,我們還要做這樣一個麻木的人嗎?我們難道不能為我們自己做一些事情嗎?再這樣下去,中國真的可以嗎?
高中生傳統文化心得體會范文 篇3
在現代人的生活中,端午節只是為了吃一次粽子,中秋節似乎只是為了吃一塊月餅,春節似乎只是一個長長的假期,濃濃的傳統文化氛圍已蕩然無存了,有誰會去關注曾經屈原留給我們的感動,有誰會在房前插一枝艾草,喝一碗雄黃酒;中秋時節有有誰去關注那輪孤獨的圓月,似乎月亮的光輝都被明亮的煙火奪走;春節期間,有能有多少人記得許多美好的習俗,而現在本是祝福與希望象征的"壓歲錢"卻被有濃厚金錢味"紅包"取代,許許多多人都說:過年沒年味了。這些都是我們十分重要的傳統文化節日,它們現在都沒人冷落成這個樣子,其他傳統文化的處境更是不堪設想。唉!我聽見傳統文化在哭泣,這哭泣聲中有失望,有無奈,還有的是對我們的期望。
當聽到韓國人成功的將端午節申請他們的文化遺產時,我想每一個中國人都震驚了,在震驚的同時,我們感到更多的是疑惑,好好的端午節,我們的傳統節日,怎么就成了他邦異族文化遺產?我們于是開始反思,我們何時認真的對待過傳統文化,只有在別人將我們的文化遺產搶走,我們正在失去的時候,我們還猛然的省悟,自己做的真的是不夠呢!
面對這愈來愈多的傳統文化消失的現象,我們想到了保護,正如最近才頒發的新的節假日條例,將清明,端午貨物中秋等傳統節日列入其中,以后,在這些節日里就會有一天的假期,我只希望保護能起到效果,而不是傳統節日變成了純粹的假期。
在我看來,保護不是挽救我們傳統文化的根本辦法,而更在于發展。在于人們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只有發展了才更有生命力,只有發展了才能長久不衰。但是發展是合理的發展,如果是盲目的隨心所欲的發展我們的傳統文化,我想著只能加速他的滅亡!傳統文化不會因為個人的保護和發展而繁榮,他需要的是大家的力量,是社會的力量,眾人的保護和發展才能給傳統文化注入更多的生命力!
多么希望傳統文化不會再哭泣,而是在于現代文化的碰撞中微笑前進!
真的希望在端午節的時候,我們能再一次聆聽屈原的心聲,感受精神的力量,傳承美好古老的又在發展的習俗!真的希望中秋時分,家人團聚,天下共賞一輪圓月,體味濃濃的親情!真的希望過年的時候,鑼鼓敲起來,人們動起來真正感受除舊迎新的喜悅……
高中生傳統文化心得體會范文 篇4
每一個國家都會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傳統,他們是奪目的,絢爛的,然而又在歲月中逐漸流失,碾滅,最后卻埋在了幾千年積淀的黃土下……
我想對此說些什么。
比如怎樣很好地繼承和發揚傳承千年的精髓,以及怎樣讓新潮的現代人接受并且完全融入已有些生澀的傳統文化。這,是個很值得深思的問題。
當然,其中不乏有佼佼者,他們巧妙地將流行和傳統結合得天衣無縫。我就簡單地談談音樂和飲食等幾方面。
1音樂。
首先,小天王周杰倫的《東風破》《中國風》就向我們展現了當代人的古典情節。并且讓很多原本不習慣古典的人們開始關注起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了,這不能不算是一大突破。其實《東風破》的歌詞淺顯易懂,不過是向我們講訴了一段現代都市人的愛與恨,但在樂曲的表現上,凄惻婉轉,帶有古韻,琵琶的演奏也烘托出舍與不舍間的幽冤。于是,很多追逐快餐文化的人被打動了以后,開始思索對于經典和悠遠的觀點,開始愛上了原本被他們遺忘的華夏文明。
除慈之外,王力宏的《花田錯》《龍的傳人》、陶哲《蘇三說》也是很好的例子。
2飲食。
這是一個講究創新的時代。人們很容易就對同一件事物感到厭倦,就連我們每天吃的食物也是一樣。不過,通過中西交流,我們的飲食文化又出現了新的時代特色。在講究色、香、味、型之外又講究營養,這就是一種時代進步。一種文化再生。
但是,中華飲食文化在與世界各國文化碰撞中,應該有一個堅固的支點,這樣它才能在博采眾長的過程中得到完善和發展,保持不衰的生命力。我覺得,這個支點就是優秀傳統文化特質,也就是中華飲食文化需要探索的基本內涵。
歸根到底,我們只有準確是把握中華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特質才能深刻地理解中華飲食文化,因此也才能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飲食文化。
3服裝。
我們來粗略看看近幾年來的流行風吧。復古永遠都是主角,人們在稍縱即逝的流行中開始懷念。懷念古典的厚重,和經過歲月淘洗后的精致。
唐裝、旗袍、印花布、刺繡、扇子裝潢……它們已經生根在都市的塵灰中,已經在笑語盈盈里散發著脈脈溫情。
除此之外,還有古香古色的紅木家具、影視作品等倍受人們青睞。中國悠遠的民族文化應該被一代又一代的人傳承下去,它永遠是浪間最閃耀的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