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傳統美德心得體會(精選3篇)
高中生傳統美德心得體會 篇1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里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里一點米也沒有,怎么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位老婦人來告她的兒子不孝,那是一個20歲左右的青年。陸隴其對老婦人說:“我還沒有小仆人,你的兒子可以暫時來幫忙,如果我找到合適人選了,我就給他施用杖刑然后遣送回家。”從此以后,這位青年每天侍奉在陸隴其左右。每天早晨,陸隴其都恭候在自己老母的門外,等母親起來了,就照應著母親洗漱、吃早飯。午飯的時候,他在旁邊服侍著,時常逗母親開心;母親吃完了,他才吃剩下的東西。晚飯也是這樣。如果有點空余時間,就陪母親說笑,講些故事讓母親高興。母親稍有不適之感,立刻找醫生,買藥煎藥,幾夜不睡也不知道累。這樣過了幾個月,這個青年跪在陸隴其面前,請求回家看望母親,陸隴其問:“你不是和母親不和,為什么還要看她呢?”這位年輕人哭著說:“過去我不懂事,對母親不好,現在好后悔啊!”于是陸隴其讓他們母子相見,兩人抱頭痛哭。青年和母親回家后,與以前判若兩人,后來因為孝順在鄉里聞名。
高中生傳統美德心得體會 篇2
中華傳統美德立足于現實的人、立足于你我他組成的社會。中國人從來相信,每個人都要講道德,道德跟每個人有關;天道與人道從根本上說是一致的,人能夠“與天地合其德”。例如,孝是“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這一方面賦予道德極高的權威性,另一方面將道德深植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人們能夠通過加強自身修養,做到“盡心知性”,甚至可以“知天”。這就樹立了人的道德主體意識,增強了人的主觀能動性。
中華傳統美德以處理道德與利益的關系為基點,認為“義利之說,乃儒者第一義”。在承認人不能離開“利”、應當“義利雙行”的同時,強調要“義以為上”“重義輕利”;強調守住“以義制利”的紅線,做到“見利思義,見危授命”。如此“重義”,最根本的原因是“義為利本”“義以生利,利以豐民”。中華傳統美德強調,一切有道德的人特別是政治家,都應“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興天下利”“利濟蒼生”。
中華傳統美德注重處理個人與集體、公與私的關系,認為“公私相背,善惡所由”。也就是說,一切道德上的問題都是由于公私的對立引起的`,“善惡生于公私”。人們道德水平的高下也體現在處理公私關系時的不同態度,所謂“君子小人趨向不同,公私之間而已”。
此外,如何處置公私關系還決定著個人甚至國家事業的成敗,所謂“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只在公私之間耳”。中華傳統美德一直認為“公”是最高境界,“天下大同,圣賢至公”。因此,人也應“至公無私,大同無我”。在日常生活中,個體應堅持“破私立公、克己遷善”原則,通過省察克治,做到“公重私輕,公而后私”,達到“公耳忘私,利不茍就,害不茍去”。這種集體主義精神貫穿于中華傳統美德的一系列道德準則和規范中,如仁義禮智信、勤儉誠敬和等。
高中生傳統美德心得體會 篇3
也許你曾注意過,在你身邊無論多小的小事,都可以變成人間的美德。同學摔倒了,把他扶起來;行動不便的老年人要過馬路,可以攙扶著他過去;看到殘疾人于你走同一條路,要讓人家先過要讓我們幫助的,不僅僅是行動不便、身體有障礙的人。我們身旁的每個人,只要遇到了困難,我們都該伸出自己的一只手,盡自己的一份力去幫助他們。在我眼中,美德,其實就這樣簡單。
在生活中,處處體現出美德。下面就是我經歷過的一件真情實況:
12月2日,下午,前提概要:上午第三節勞動課一下,同學們飛奔教室。班里淘氣的男生小賀順著樓梯扶手向下滑,由于速度快,撞倒了正在與我聊天的小潘。體育課上老師將他們兩位留下,做了些批評指導。上體育的時候,小潘對我和小徐說,她肌肉拉傷了,心情一直很壞。
下了信息課,小潘又在與我和小徐聊天。這時,她受傷的那只手臂猛地撞到了墻上凸起的側邊,腿一下子軟了,一屁股要坐在地上。小徐連忙跑過去,一只手抓住她另一只胳膊,另外一只手拖住了她的身子,說:你沒事吧?小潘忙說:謝謝你,我沒事。對于小徐的舉動,我很是欣賞。她就體現出了生活中的美德。當然,生活中的美德很多很多,只要我們注意,就一定能發現好的例子。
可是我們還會發現,在生活中,有些人會去欺詐。常見的就是裝扮成衣衫襤褸的乞丐,向百姓討錢。這樣做,騙走的不僅是人們的錢,還有人們的信任。為了點錢這樣做,是不值得的。
多少年來人們口口相傳,美德是一種傳統。傳,那人從耳中聽到,說給另外一人;另外一人又傳向其他人,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大家就都會了解。統,了解實事后,大家就要統一照著去做,無一例外。傳統傳統,就是大家相傳,然后統一照著做罷了,如此簡單。然而,為何有些人不遵循歷史道路傳統的循環呢?在這里我想,應該不必做深入分析了,從自己身上就能找到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