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伊索寓言》心得體會(精選16篇)
讀《伊索寓言》心得體會 篇1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知道發生過多少點點滴滴的小事,而在這些小事里又蘊含著某種意義。準確的說應該叫真理。有一本書不僅讓我學會去發現他們,也告訴了我不少的真理。他就是由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著名的寓言家伊索著作的《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原書名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是古希臘民間流傳的諷喻故事,經后人加工,成為現在流傳的《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他不僅富有極強的童話且寓意深刻。特點是多擬人化的動物故事為主,也包括阿拉伯故事和印度故事。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小偷和他的母親》。
《小偷和他的母親》這篇故事講了有個小孩在學校里偷了同學一塊寫字石板,拿回家交給母親。母親不但沒批評,反而還夸他能干。后來他又繼續偷。隨著歲月的流逝,小孩長大成小伙子了,便開始去偷更大的東西。有一次,他被當場捉住,反綁著雙手,被押送到劊子手那里。他母親跟在后面,捶胸痛哭。這時,小偷說,他想和母親貼耳說一句話。他母親馬上走了上去,兒子一下猛地用力咬住她的耳朵,并撕了下來。母親罵他不孝,犯殺頭之罪還不夠,還要使母親致殘。
兒子說道:“我初次偷石板交給你時,如果你能打我一頓,今天我何至于落到這種可悲的結局,被押去處死呢?”這故事說明,小錯起初不懲治,必將釀成大錯。我也曾今犯過和小偷一樣的錯,可媽媽卻狠狠的教訓了我一頓。我很不甘心,因為我認為偷了也不會怎么樣。可是當我讀了《伊索寓言》后,我終于明白了媽媽當初為什么打我了。還記得我買那本書的時候,售貨員對我說:“我認為《伊索寓言》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世界名著。”現在我也認同他的觀點。《伊索寓言》告訴我了如何做人,也諷刺了社會上的一些人,他們身上發生的一些事情告訴了我真理。《伊索寓言》可真是一本好書,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啊!
讀《伊索寓言》心得體會 篇2
比我們年輕的人,大概可以分作兩類。第一種是和我們年齡相差得極多的小輩;我們能夠容忍這種人,并且會喜歡而給予保護;我們可以對他們賣老,我們的年長只增添了我們的尊嚴。還有一種是比我們年輕得不多的后生,這種人只會惹我們的厭恨以至于嫉忌,他們已失掉尊敬長者的觀念,而我們的年齡又不夠引起他們對老弱者的憐憫;我們非但不能賣老,還要趕著他們學少,我們的年長反使我們吃虧。這兩種態度是到處看得見的。譬如一個近三十的女人,對于十八、九歲女孩子的相貌,還肯說好,對于二十三四歲的少女們,就批判得不留情面了。所以小孩子總能討大人的喜歡,而大孩子跟小孩子之間就免不了時常沖突。一切人事上的關系,只要涉到年輩資格先后的,全證明了這個分析的正確。
把整個歷史來看,古代相當于人類的小孩子時期。先前是幼稚的,經過幾千百年的長進,慢慢地到了現代。時代愈古,愈在前,它的歷史愈短;時代愈在后,他積的閱歷愈深,年齡愈多。所以我們反是我們祖父的老輩,上古三代反不如現代的悠久古老。這樣,我們的信而好古的態度,便發生了新意義。我們思慕古代不一定是尊敬祖先,也許只是喜歡小孩子,并非為敬老,也許是賣老。沒有老頭子肯承認自己是衰朽頑固的,所以我們也相信現代一切,在價值上、品格上都比了古代進步。
這些感想是偶爾翻看《伊索寓言》引起的。是的,《伊索寓言》大可看得。它至少給予我們三種安慰。第一,這是一本古代的書,讀了可以增進我們對于現代文明的驕傲。第二,它是一本小孩子讀物,看了愈覺得我們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見解。第三呢,這部書差不多都是講禽獸的,從禽獸變到人,你看這中間需要多少進化歷程!我們看到這許多蝙蝠、狐貍等的舉動言論,大有發跡后訪窮朋友、衣錦還故鄉的感覺。但是窮朋友要我們幫助,小孩子該我們教導,所以我們看了《伊索寓言》,也覺得有好多淺薄的見解,非加以糾正不可。
例如蝙蝠的故事:蝙蝠碰見鳥就充作鳥,碰見獸就充作獸。人比蝙蝠就聰明多了。他會把蝙蝠的方法反過來施用:在鳥類里偏要充獸,表示腳踏實地;在獸類里偏要充鳥,表示高超出世。向武人賣弄風雅,向文人裝作英雄;在上流社會里他是又窮又硬的平民,到了平民中間,他又是屈尊下顧的文化份子:這當然不是蝙蝠,這只是——人。
螞蟻和促織的故事:一到冬天,螞蟻把在冬天的米粒出曬;促織餓得半死,向螞蟻借糧,螞蟻說:“在夏天唱歌作樂的是你,到現在挨餓,活該!”這故事應該還有下文。據柏拉圖《對話篇·菲德洛斯》(Phaedrus)說,促織進化,變成詩人。照此推論,坐看著詩人窮餓、不肯借錢的人,前身無疑是螞蟻了。促織餓死了,本身就做螞蟻的糧食;同樣,生前養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了死后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譬如,寫回憶懷念文字的親戚和朋友,寫研究論文的批評家和學者。
狗和他自己影子的故事:狗銜肉過橋,看見水里的影子,以為是另一只狗也銜著肉;因而放棄了嘴里的肉,跟影子打架,要搶影子銜的肉,結果把嘴里的肉都丟了。這篇寓言的本意是戒貪得,但是我們現在可以應用到旁的方面。據說每個人需要一面鏡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東西。不過,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鏡子,不自知的東西,照了鏡子也沒有用--譬如這只銜肉的狗,照鏡以后,反害他大叫大鬧,空把自己的影子,當作攻擊狂吠的對象。可見有些東西最好不要對鏡自照。
天文家的故事:天文家仰面看星象,失足掉在井里,大叫“救命”;他的鄰居聽見了,嘆氣說:“誰叫他只望著高處,不管地下呢!”只向高處看,不顧腳下的結果,有時是下井,有時是下野或下臺。不過,下去以后,決不說是不小心掉下去的,只說有意去做下屬的調查和工作。譬如這位天文家就有很好的藉口:坐井觀天。真的,我們就是下去以后,眼睛還是向上看的。
烏鴉的故事:上帝要撿最美麗的鳥作禽類的王,烏鴉把孔雀的長毛披在身上,插在尾巴上,到上帝前面去應選,果然為上帝挑中,其它鳥類大怒,把它插上的毛羽都扯下來,依然現出烏鴉的本相。這就是說:披著長頭發的,未必就真是藝術家;反過來說,禿頂無發的人,當然未必是學者或思想家,寸草也不生的頭腦,你想還會產生什麼旁的東西?這個寓言也不就此結束,這只烏鴉借來的羽毛全給人家拔去,現了原形,老羞成怒,提議索性大家把自己天生的毛羽也拔個干凈,到那時候,大家光著身子,看真正的孔雀、天鵝等跟烏鴉有何分別。這個遮羞的方法至少人類是常用的。
牛跟蛙的故事:母蛙鼓足了氣,問小蛙道:“牛有我這樣大么?”小蛙答說:“請你不要漲了,當心肚子爆裂!”這母蛙真是笨坯!她不該跟牛比偉大的,她應該跟牛比嬌小。所以我們每一種缺陷都有補償,吝嗇說是經濟,愚蠢說是誠實,卑鄙說是靈活,無才便說是德。因此世界上沒有自認為一無可愛的女人,沒有自認為百不如人的男子。這樣,彼此各得其所,當然不會相安無事。
老婆子和母雞的故事:老婆子養只母雞,每天下一個蛋。老婆子貪心不足,希望它一天下兩個蛋,加倍喂她。從此雞愈吃愈肥,不下蛋了--所以戒之在貪。伊索錯了!他該說,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
狐貍和葡萄的故事:狐貍看見藤上一顆顆已熟的葡萄,用盡方法,弄不到嘴只好放棄,安慰自己說:“這葡萄也許還是酸的,不吃也罷!”就是吃到了,他還要說:“這葡萄果然是酸的。”假如他是一只不易滿足的狐貍,這句話他對自己說,因為現實終“不夠理想”。假如他是一只很感滿意的狐貍,這句話他對旁人說,因為訴苦經可以免得旁人來分甜頭。
驢子跟狼的故事:驢子見狼,假裝腿上受傷,對狼說:“腳上有刺,請你拔去了,免得你吃我時舌頭被刺。”狼信以為真,專心尋刺,被驢子踢傷逃去,因此嘆氣說:“天派我做送命的屠夫的,何苦做治病的醫生呢!”這當然幼稚得可笑,他不知到醫生也是屠夫的一種。
這幾個例可以證明《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現代兒童讀物的。盧梭在《愛彌兒》(Emile)卷二里反對小孩子讀寓言,認為有壞心術,舉狐貍騙烏鴉嘴里的肉一則為例,說小孩子看了,不會跟被騙的烏鴉同情,反會羨慕善騙的狐貍。要是真這樣,不就證明小孩子的居心本來欠好嗎?小孩子該不該讀寓言,全看我們成年人在造成什么一個世界、什么一個社會,給小孩子長大了來過活。盧梭認為寓言會把純樸的小孩子教得復雜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我認為寓言要不得,因為它把純樸的小孩子教得愈簡單了,愈幼稚了,以為人事里是非的分別、善惡的果報,也象在禽獸中間一樣的公平清楚,長大了就處處碰壁上當。緣故是,盧梭是原始主義者(Primitivist),主張復古,而我呢,是相信進步的人--雖然并不象寓言里所說的蒼蠅,坐在車輪的軸心上,嗡嗡地叫到:“車子的前進,都是我的力量。
讀《伊索寓言》心得體會 篇3
寒假里,我讀了《伊索寓言》這本寓言書。書中的故事雖短,但是意義深刻,通俗易懂,內容不僅好看,而且很有趣,令人難忘。
其中有一篇叫做《龜兔賽跑》的故事,說的是烏龜要和兔子比賽跑,小兔像離弦的箭一樣奔跑。跑到半山腰的時候,看見烏龜才剛跑到起跑線上,于是放心地睡起了大覺來。小烏龜可沒有睡大覺,而是一步一步慢慢爬,到終點的時候,大家忍不住為小烏龜做啦啦隊。小兔子被驚醒了,連忙往山頂沖去。可小烏龜已經在啦啦隊的歡呼聲中到達了終點。小烏龜獲得了冠軍,這可是誰也沒有想到的結果。我認為小兔子太不會持之以恒了,把本來的冠軍之位拱手讓給了烏龜。如果小兔子再堅持一會兒,就可以拿到冠軍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情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廢。
還有一篇叫做《螞蟻和蟈蟈》說的是冬天白雪茫茫,蟈蟈很餓,于是想去向螞蟻借點吃的。螞蟻說:“都到什么時候了,你一點吃的也沒準備,那你秋天夏天干什么去了?”蟈蟈驕傲地回答道:“夏天和秋天那么溫暖,正適合唱歌,哪有時間儲藏食物啊!”“那你就等著挨餓吧!”螞蟻說完就關上了大門。我覺得蟈蟈很懶,明知冬天很冷,沒有食物,為什么還不儲藏食物呢?如果有儲藏食物不就不用挨餓了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想不勞而獲的人到哪都不受歡迎,不做好充分的準備就一定會受苦。
伊索寓言里的故事雖然這么簡單,但其中蘊含的道理卻值得我們深思,讓人終身受益。盡管已經讀了很多遍,我卻總是還能津津有味地再拿起來。相信你要是讀了這本書,也會和我一樣對它手不釋卷的。
讀《伊索寓言》心得體會 篇4
《伊索寓言》匯集了古希臘超多優秀作平,大多是動物故事,用財狼,獅子等兇惡的動物比喻人間的權貴,揭露了他們專橫,殘暴,虐害弱小的行為。
讀了《伊索寓言》后,引起了我許多浮想遐思。人心的丑惡,世俗的骯張,以及弱肉強食的行為,不禁令人心寒。我們生活在一個隨處都可能有危險的世界里,我們身邊的人,如父母、朋友…。都有可能對我們造成危害。正如《不忠誠的驢出賣朋友〉一樣。呂為了自己的利益出賣了朋友,使他們慘遭獅子的傷害。
這種行為真是令人發指。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因為害怕權貴,不惜出賣自己的人格,干那些燒殺搶虐之事。給家人,給社會帶來不必要的傷害。同樣的,如果我們是個強者,而不為弱者著想,只仗著自己的權勢欺壓弱者,那末我們和上者又有什末區被呢?都同樣的可憎、可恨。
我們這個社會提倡勤勞致富。讀了《伊索寓言》之后我才能更深入的體會到。正如《老農夫的三個兒子〉里面的道理一樣:真正的珠寶其實是我們勤勞的雙手,只有勞動才能創造財富。是的,我們生活在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各行各業都需要辛勤的勞動。但是,就有一些人想不勞而獲,由非法手段來占有或摧毀被人的勞動成果。嗨——,這些人真是可悲呀,自己有健全的身體,足夠的勞動力。他們卻不好好應用,只會想方設法來破壞被人的勞動成果,難道他們連殘疾人都不如嗎?是的,殘疾人雖然有缺陷,但是,他們本著一顆善良的心,來到達正常人所達不到的事情。他們比起某些被逼得講康人更優秀。
《伊索寓言》一書,讓我明白許多啟迪我一生的道理。我相信我能做,我要做一個真正的人。不是為社會蒙羞,而是憑我的實力和執著為社會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如果每個人都如此,那末祖國的明天將一片光明.
讀《伊索寓言》心得體會 篇5
書頁在手中一頁頁翻動,這個暑假,我把《伊索寓言》這本書讀完了,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受益匪淺。 《伊索寓言》里有許多小故事,如:《欠債人》《發現金獅子的膽小鬼》《宙斯、普羅米修斯、雅典娜和摩摩斯》 《鶇鳥和捕鳥人》 ……
其中最吸引我的是《鶇鳥和捕鳥人》,它講的是”有個捕鳥人發現一只鶇鳥為了吃果子,一直在樹上,于是人用捕鳥膠把鶇抓住了,臨死前,鶇鳥說:”我為了一點口福,把命都搭上了。”是呀,有時人會為了一點兒利益把多的東西都賠進去了。
比如有次我看報紙,說查封了一個以度假村為名的賭城,在這里可說烏煙瘴氣、魚龍混雜。上到公司大老板,下到普通老百姓。有一夜暴富的奇跡,有一貧如洗的悲劇。但大多數只有輸的命,他們為了賺點錢(手法不正當),有時心血來潮,越輸越賭,越賭越輸,搞得最后把自己的本都賠完了,弄到傾家蕩產、妻離子散、身敗名裂的境地。宙斯想要為鳥類立一個王,指定一個日期,要求眾鳥全都按時出席,以便選他們之中最美麗的為王。眾鳥都跑到河里去梳洗打扮。寒鴉知道自己沒一處漂亮,便來到河邊,撿起眾鳥脫落下的羽毛,小心翼翼地全插在自己身上,再用膠粘住。指定的日期到了,所有的鳥都一齊來到宙斯面前。宙斯一眼就看見花花綠綠的寒鴉,在眾鳥之中顯得格外漂亮,準備立他為王。眾鳥十分氣憤,紛紛從寒鴉身上拔下本屬于自己的羽毛。于是,寒鴉身上美麗的羽毛一下全沒了,又變成了一只丑陋的寒鴉了。
這本書通過講述一個有趣的小故事讓人們懂得一個人生哲理。傳說伊索原是貴族的'奴婢,后來獲得了自由。他把對社會生活深刻的體會編進寓言里,故事中充滿了對真善美的歌頌和對假惡丑的憎惡。這本書哲理深刻精辟,充滿了幽默情趣和豐富想象,對后世影響很大。
我就此明白了一個道理:借助別人的東西可以得到美的假象,但那本不屬于自己的東西被剝離時,就會原形畢露。我一定會好好珍藏這本書,它將使我一生受益!
讀《伊索寓言》心得體會 篇6
學習就是讀書,讀書就是讀好書,讀好書就是讀名著。為了豐富這個暑假,不浪費它,我看了一本精彩經典的書——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這本書里有很多小寓言,每個故事都很短,甚至有的只有十幾個字,但是在這么短的文字里,卻有著深刻的人生哲理。
其中有一個寓言讓我受益匪淺。是“兩只斗雞”。
這個寓言主要講的是兩只公雞為母雞打架,一個被打敗了,一個被打敗了。失敗者突然跑到灌木叢里躲起來。勝利者以為失敗者害怕了,站在路上大喊大叫。這時,一只老鷹飛了進來,叼走了獲勝的公雞。然后,被打敗的公雞得到了所有的母雞。
看完這個寓言,我體會到一個道理:——驕傲帶來的傷害遠大于恩惠。
學習也是如此。不要讓成績和小勝利沖昏頭腦。贏了一場勝利后,不要驕傲自大,準備下一場勝利,直到最后的勝利。否則,你會像贏了這場戰斗的公雞一樣成為最終的失敗者。
不僅是現在的學習,還有以后的工作,就這樣吧:輸的有風度,贏的沒有驕傲!這樣,我們就能做得很好。
讀《伊索寓言》心得體會 篇7
最近我讀了《伊索寓言》這本書。《伊索寓言》式古希臘人伊索寫的一本名著。它里面有許許多多生動有趣的小故事,他讓我愛不釋手。
《伊索寓言》這本書是世界上家喻戶曉的寓言集,篇幅短小,形式不拘,淺顯的小故事中常常閃耀著智慧的光芒,爆發出機智的火花,有著深刻的寓意。它不僅是向少年兒童灌輸善惡美丑觀念的啟蒙教材,而且是一本生活的教科書,對后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伊索寓言》共收集了三四百個小故事,寓言通過描寫動物之間的關系來表現當時的社會關系,主要是壓迫者和被壓迫者之間的不平等關系。寓言作者譴責當時社會上人壓迫人的現象,號召受欺凌的人團結起來與惡人進行斗爭。這本書中的每個小故事都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其中最讓我忘不掉的是《金斧、銀斧和鐵斧》這篇小故事。它主要講了一個農夫有一天去河邊砍柴,砍著砍著,突然不小心把自己砍柴用的鐵斧掉進了河里,河水很急,跟本不可能下河去撈自己的斧頭,農夫一點辦法也沒有,可是斧頭是他吃飯的家伙,沒有了斧頭,他以后該怎么過啊,農夫只能坐在河邊大哭,這時,眾神的使者赫耳墨斯來了,他問農夫為什么哭,農夫便把干才發生的'一切告訴了赫爾墨斯,赫爾墨斯被感動了,于是鉆下水幫農夫找斧頭。頭一次拿上來一把金斧頭,為這是不是他的斧頭,農夫誠實地說:“不是,沒有這么好。”沒有辦法,赫爾墨斯只好再下水找了。這次又拿上來一把銀斧頭,農夫依然很誠實,說不是他的。赫爾墨斯又下水拿了一把鐵斧頭上來,農夫高興地說:“這才是我的斧頭”赫爾墨斯被農夫的誠實感動了,非要把那兩把斧頭當作禮物送該農夫,農夫便把三把斧頭帶回了家,并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朋友們,其中有一個人非常眼紅,第二天,他也假裝打柴時不小心把斧頭掉進了河里,坐在河邊假裝大哭,赫爾墨斯又來了,他先撈了一把金斧上來,那個人連忙說是他的,結果赫爾墨斯不僅沒有給那個人金斧,連掉進河里的鐵斧也沒有給他撈上來。
讀《伊索寓言》心得體會 篇8
《伊索寓言》一書是由伊索寫成,他用精短的小故事來教會我們人生哲理。每一篇故事不過幾十字,卻字字珠璣。每個字的背后無不在揭露著,無不在諷刺著。但總的來說,他在整本書中都在為我們講述一個道理:知足則樂,務貪必憂。
例如《冠雀》,這則小故事講述了一只冠雀因小小的糧食的誘惑而被捕入網中。這告訴我們:貪小便宜而冒大風險會得不償失。
可是就這么小小的一點,并常常在教科書上看到的一點,在現實生活中并非有多少人可以做到。人們總是會“揀了芝麻丟了西瓜”,受不了眼前的蠅頭小利,而忽視了長遠的利益,在蠅頭小利中還伴隨著無限的風險。直到人們受到打擊,才會認識到這一點,那時便悔不當初了。這便是伊索的“務貪必憂”吧!
再例如《驢和馬》,它講述了驢羨慕馬每天能得到主人無微不至的照顧,但在戰爭中,馬負傷倒下了,驢便感嘆它的不幸。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羨慕那些擁有富貴和權力的人,因為他們同時還承受著太多的危險和嫉妒。安于貧賤往往能平安享樂。
在現實小康社會中,仍舊有許多窮人。他們生活在社會底層,高高在上的是那些擁有富貴和權力的人。他們就像驢一樣,或許曾經幻想過榮華富貴,但也只是停留在幻想方面。他們最大的優點就是知足,越是底層人民就越是這樣。他們不妄想榮華富貴,只求衣食溫飽。因為知足,所以快樂。這便是伊索的“知足則樂”吧!
伊索的平生就像那八個字“知足則樂,務貪必憂”。他小時不受待見,但他的知足使上帝寵幸他,他用他的智慧、他平生的閱歷為我們寫下伊索寓言這本書。我們世世代代從中獲益。
從今起我們要學習伊索先生的“知足則樂,務貪必憂”!
讀《伊索寓言》心得體會 篇9
閑著沒事就打開《伊索寓言》,殺雞取卵的寓言童話又出現在眼前。
這個寓言講的是一對又窮又懶又不愿意靠勞動致富的夫妻的故事。他們每天向上帝祈禱,請求上帝讓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上帝給了他們一只母雞,這對夫婦決定第二天殺了它。但是第二天早上,當她的'丈夫拿著刀殺了雞時,他驚訝地發現母雞為他們下了一個金蛋。于是,夫妻倆給母雞做了最舒服的窩,給它喂了最好的食物。吃好、住好之后,每天給他們一個又大又重的金蛋,讓夫妻倆過上了奢侈的生活。有一天,口味相同的夫妻倆想:殺雞取卵。但是剖開雞肚子,卻什么都沒有。現在,這對夫婦再也沒有金蛋了。他們不愿意工作,沒幾年就把所有的家當都耗光了。結果,他們又生活在貧困之中。
這個寓言告訴我,無良不義者必遭報應。而且只要努力,汗水就會有回報。就像這一對又窮又懶的夫妻,他們不肯干活,整天想著母雞給他們多下金蛋,最后還是恢復了原來的樣子。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和這對可憐的夫婦一樣。他們貪財,被錢沖昏頭腦,最后還是窮。很多人以為稍微控制一下就能避免這種情況,可是他們哪里知道呢?人的欲望得不到滿足,貪婪不僅不能讓人得到更多,甚至會失去自己能得到的。還有,如果我們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自己意愿相反的結果。
讀《伊索寓言》心得體會 篇10
《伊索寓言》是一本我非常喜愛的故事集,里面的每一個故事都講的非常生動,卻又告訴我許多做人的道理,因此每當我捧起它,總是愛不釋手,怎么看都看不厭。
《伊索寓言》中最經典的是《龜兔賽跑》,這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我從小就聽媽媽講過,原來它也出自《伊索寓言》。它講述的是驕傲的兔子和勤懇的烏龜進行賽跑的故事,小時候聽這個故事,我還似懂非懂。現在我知道了,就算有本領,也不能驕傲自滿,否則也要失敗。同時也明白了只要確定目標,努力進取,一定會成功的道理。
我覺得在《伊索寓言》中最有趣的故事是《猴子與漁夫》,它講述的有只猴子坐在一棵大樹上,仔細看漁夫在河里撒網的動作。等到漁夫們吃飯去了。猴子便連忙從樹上爬下來,想要去模仿漁夫捕魚。結果他一撒網,反把自己套住了,差一點被河水淹死。這故事說明,沒有學會真本領就不要模仿干別人的事。
《伊索寓言》中最可笑的故事是《狐貍和葡萄》,它描寫的是:一只饑餓的狐貍看見葡萄架上掛著一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想要摘下來吃,但又夠不到。于是它無可奈何地走了,同時還安慰自己說:“這葡萄沒有熟,肯定是酸的。”。這故事告訴我們,人即使能力小,做不成事,也不能借口說時機未成熟。
令我最難忘的故事是《驢子與青蛙》,它講述了驢子馱著木料走過池塘,掉到水里,便失聲痛哭。池塘里的青蛙勸他說:“你就摔了這一下就這么悲傷,如果像我們這樣長久在這里生活又該怎么辦呢?”這故事告訴我,不能碰到一點小小的挫折就難以忍受。
《伊索寓言》中有許多這樣的故事,也有許多這樣深刻的道理,讀了這些寓言故事,使我受益匪淺。
讀《伊索寓言》心得體會 篇11
今天,我讀了一本叫《伊索寓言》的書。
《伊索寓言》是古希臘寓言家伊索寫的,伊索是公元前6世紀的古希臘寓言家,據歷史記載,他原是奴隸主雅德蒙的奴隸,曾被轉賣多次,但因智慧出眾、知識淵博而被賜為自由民。成為自由人后,他四處游歷,為人們講述寓言故事,深受古希臘人民的喜愛,被后世譽為“希臘寓言之父”、“西方寓言的開山鼻祖”。
這本書里講述了很多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一篇“農夫和狐貍”的寓言故事。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農夫因為一頭狐貍總是偷吃他的家畜而對這頭狐貍懷恨在心,一天,農夫終于在自家的農田里把這頭狐貍抓住了,并打算用酷刑來懲罰狐貍,他把浸過油的麻絮綁在了狐貍的尾巴上,然后點燃了麻絮,狐貍疼痛難忍,便在田地里四處亂竄。那時正是農田收獲的季節,因此田地里的莊稼也遭遇了和狐貍同樣的命運,全部燒完了。農夫損失了全部的莊稼。
這個故事里面農夫對狐貍偷吃他的家畜而對狐貍懷恨在心并沒有錯,對狐貍進行懲罰也沒有錯。可是農夫抓到狐貍后根本不考慮時間、地點和后果就非常沖動的去發泄他的怒火,最后的結果就是把自己辛辛苦苦種植一年的`莊稼全部都燒干凈了。
通過這個故事我也聯想到前段時間發生的一件事情,在一次街舞課上,有個小男孩總是嘲笑我的街舞動作不好看,我一生氣一下子就把他推倒摔了一跤。結果爸爸發現了,狠狠的批評了我。我很委屈,但是爸爸對我說:小朋友之間有矛盾,應該對話解決,并尋求老師的幫助。小朋友嘲笑你是他不對,但是如果因為他的嘲笑就動手打架就是我的不對了。在這件事里,我的表現非常像這篇寓言故事里的農夫。
這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情一定要考慮后果,以免適得其反。我非常喜歡這本書,我還會繼續讀下去。
讀《伊索寓言》心得體會 篇12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伊索寓言》,是古希臘名叫伊索的這個人寫的故事集,里面有許多小故事:《農夫和蛇》、《農夫和兒子》、《龜兔賽跑》、《烏鴉喝水》、《狐貍和烏鴉》、《狐貍和葡萄》等,每個小故事都會告訴我們不同的道理,我非常喜歡這本書。為了讓我更好地理解那些小故事,媽媽還帶我去中國兒童藝術劇院觀看了《伊索寓言》兒童劇呢。
我最喜歡的小故事是《烏鴉喝水》,我們語文課也講過這個故事。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烏鴉看見一個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烏鴉喝不著水,怎么辦呢?烏鴉看見旁邊有許多小石子,想出辦法來了。烏鴉把小石子一個一個地放進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漸漸升高,烏鴉就喝著水了。這個故事是說,運用智慧可以克服困難。
這讓我想起,媽媽曾經給我買了一套“和朋友一起想辦法的書”--農場主弗瑞德先生的幾個故事,就是要告訴我們遇到問題不要慌張、不要哭泣,要多想想辦法去解決問題。我在學習時,有時會因為不會著急地哭了。有一次剪紙課后,老師留的作業我不會剪了,特別著急,給媽媽打電話問媽媽怎么辦。媽媽幫我想辦法,讓我看看課堂上剪過的紙樣,也許就想起來怎么剪了。我和媽媽聊天當中也想到一個辦法,明天可以去問問一起上剪紙課的同學。媽媽還說還可以在網絡上查找剪紙的方法。就這樣,我們想了好幾個辦法,最后也解決了問題。
我非常喜歡這本《伊索寓言》的故事書,每天讀兩個小故事,我會變得更聰明。
讀《伊索寓言》心得體會 篇13
一個個鮮明形象,短短幾字就凸顯出教育意義,這是《伊索寓言》的魅力,《伊索寓言》是我從小讀到大的一本書,那一個個富有情趣和哲理的小故事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漆黑的天空,有幾點閃亮的星光,那是智慧之燈,而《伊索寓言》便是其中一藍。
有一篇故事是《兩只口袋》,講的是普羅米修斯創造了人,又在人的身上掛了兩只口袋,一只裝別人的缺點—掛在人類的胸前,另一只裝自己的缺點—掛在人類的背后,以至于人們總能很快的看見別人的缺點,自己的卻總也看不見,我想這比喻用在人們身上真是太恰當不過了,人與人之間矛盾的產生和激化絕大多數都是因為這個神的玩笑吧。人類的自私,貪婪等缺點也許都來源于此。如果普羅米修斯能將人類的缺點掛在胸前,他人的缺點掛在身后,讓人們都一心為他人著想,那世界上還有什么化解不了的矛盾呢?
伊索可能想告訴我們,換位思考不是人的本能。《獵人和狗》和《行人和榕樹》也都說明了同樣的意思,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要學會換位思考,記得我一次在學校的餐廳吃飯,兩手端著滿滿的飯菜走向飯桌,不料卻被一個初一的學生撞了個滿懷,飯菜灑了一地,我頓時怒火中燒:排那么久的隊才買到的飯,全被這個不看路的給弄灑了!正想瞪他一眼忽然腦海中浮現起我剛上初一時,也是不小心撞了一個正端飯的姐姐的畫面,我倒沒什么事,可倒是弄得那個姐姐一身狼狽,比我現在還慘,可她并沒有怨我什么,還笑著問我有沒有事。那時我真是對這個姐姐感激不已,那現在我是不是有些可惡呢?傳遞一份愛可是比不愉快要好得多,想到這里,我回過神來,眨了眨眼,讓笑容留在臉上:有沒有燙到呢?不好意思了。那男孩也馬上笑著回應:“沒關系,你也沒事吧。”就這樣,一場小摩擦就友好解決了。
這則寓言讓我學會了換位思考這個寶貴的品質,《伊索寓言》刻畫的有動物,有神或人,一個個故事,一個個人生哲理,這就是生活的智慧和思想的魅力,它教會了我許多許多,我愛在伊索寓言思想的光輝中暢游!
讀《伊索寓言》心得體會 篇14
我讀了一本書——《伊索寓言》。這本書讓我愛不釋手,因為它通過一個個十分簡單又很短的小故事,講述了一個個深入人心的大道理。
有一個故事給我的印象最深,那就是《兩只狗》這個故事。一個人有兩只狗:一只獵狗,獵人教它捕食動物的本領,幫助自己打獵;另一只是看家狗,教它看家的本領,幫自己看家。每次獵人打獵回到家里,總是要把獵物分一大份給看家狗吃。獵狗看了很不痛快,罵他的同伴:“打獵是非常非常辛苦的,可是你一點也沒有幫過忙,卻大口大口吃我辛辛苦苦得來的成果。”看家狗回答說:“朋友,你不要責怪我,要責怪就責怪主人吧!是他不教我干活,而只靠依賴別人的勞動而生活。”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些過錯是父母的過分寵愛而養成的,而我們的父母卻一味責怪我們。看家狗是因為主人過度嬌寵,而導致它養成不勞而獲,依賴他人的不良習慣。作為主人,應該教看家狗干活,讓它學會靠自己的勞動與能力學會獨立、生存。同樣的道理,我們的父母也可以多找找自身的原因,從培養我們的獨立性著手,告訴我們要靠自己的雙手和大腦去創造屬于自己的美好生活。作為社會中的一份子,正如獵狗在家中的角色一樣,應該認真分析問題的根本原因所在,而不是一味的像獵狗一樣去責怪看家狗。就像是對在一個從來沒有教過要尊敬師長,禮貌待人的環境氛圍中長大的孩子,我們怎么能夠一味地去批評他、指責他“沒有禮貌、無理取鬧呢”!
《伊索寓言》告訴了我很多很多的人生哲理,給我了許許多多的啟示;它就像一塊護生符,帶在身邊,能告訴我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讓我不去做錯誤的、不對的事情。我非常非常喜歡這本書!有空請你們也去看看這本書吧,相信你們也會愛上它的。
讀《伊索寓言》心得體會 篇15
暑假里我買了一本書《伊索寓言》。它的作者是古希臘的伊索,這本書就像千萬個道理,給你知識,給你道理在必要的時候體會一下并且用到這些道理。
伊索寓言這本書主要講了人們當時的時候的生活實踐,利用人們與動物普遍知曉的某種生活現象寓意而教誨。目的在于形象的反應人們生活方面給人的教誨,里面一共講述了240個精彩的故事,每個故事都有一個道理是那樣的深刻,有限還無法容易理解。比如狼和小羊講了狼想吃小肥羊,試圖以貌似公正的理由來掩蓋自己的'暴行但他的虛偽言辭被小羊揭曉,他便不加以掩蓋自己的本性。還有狐貍和山羊這個故事講了狐貍掉進了井里,山羊為了救狐貍自己也掉進了井里,最后護理想了個辦法從山羊的背上踩上去,客戶利益上去就管自己走了所以做事要想好結果。
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道理可以讓人清楚理解眼前的事實。主要說的這兩篇感受到了強者兇惡的現象是無法掩蓋的,還有要幫助別人或者做什么事情應當先向請事情的結果會怎樣。
讀《伊索寓言》心得體會 篇16
最近,我讀了一本伊索寓言的故事書。里面的一篇猴子與漁夫令我深有感觸。
猴子與漁夫這則故事里說的是:猴子蹲在樹叢中,看見漁夫一直在重復一個動作撒網捕魚。猴子心想:原來捕魚這么簡單,我也會!午飯時間到了,漁夫們紛紛回家吃飯去了。將網留在了沙灘上。猴子見狀,迫不及待地走了出來,來到沙灘上,模仿著漁夫的動作,用力的將網向海面拋去,可沒想到得是卻把自己給罩在了網里。猴子不斷的掙扎著,最后滾落進了海里。無法脫身的猴子最后嘆道:“我真是自作自受啊!明明沒使用過漁網,怎么可能一下子就能熟練地用這個工具捕魚啊!”
當我讀完故事,明白了:許多的.事情并不像看起來的那么簡單。僅靠觀察是遠遠不夠的,只有親身體驗之后,才有可能掌握要領。
以后我不管做什么事情,也不能只看事物的表面,要腳踏實地的學好、做好每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