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消費觀心得體會(精選3篇)
初中消費觀心得體會 篇1
當今社會正面向多元化發展,新知識的爆炸式增長、新技術的迅速推廣對日常生活的深入影響,使時尚的形成和流行更快捷,同時具有更鮮明的主題和更人性化的表現形式,并因而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和社會活動中具有象征性和大眾化的色彩和基調。“今朝有酒今朝醉”,似乎日漸成為一種時尚。“負翁”、“月光族”隨之大批涌來。在我們的校園中,昔日的“風聲、雨聲、讀書聲”中,又夾雜進了“手機聲聲”。為了解我校在校大學生目前的消費狀況,為我們班做了這次調查,心里也有了許多感想。
學生的消費來源無非就是來自家庭、親友資助、打工、學校的貸款和貧困補助等四個方面。當然家依然是大學生經濟的最主要的來源。經過調查,在所調查的211位同學中,有197個同學選擇的上學花銷主要來自家庭。只有7個人選擇用打工的方式來解決花銷,只占到了總人數的3%,而這其中只有6個人是女生。通過此次調查,我們發現大學生的消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而消費相對來說也更趨于理性化。但也不能掩飾其中的許多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學校和我們自身的努力。比如勤工儉學,去校外做兼職來減輕父母的負擔。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了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
這是因為中國的大學生與國外的不同,其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這使他們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400—1500元之間,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和日常生活用品開銷的。由于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他們會盡量搜索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開始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他們不會考慮那些盡管價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們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他們非常關注的內容。學校要繼續教育引導學生的消費觀念、消費方向和理財能力。學生自己,要端正自己的消費觀念,自律自省,積極培養自己的獨立意識和能力,建立積極向上的健康地消費觀和科學的價值觀。
在調查中大多數學生在學習中的花費甚少,常常有同學會花近百元購買服飾,卻很少有同學會花費百元去購買書籍或者其他文具用品等。作為學生,我們應該正確定位自我,把學習放在首要位置。同時,消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都應該得到正確的引導,留下合理的消費方式父母的錢也是來之不易的,拋開盲目的,過于追求名牌等現象,只有這樣才能使大學生消費逐步走向合理化。
我也會時常想到父母在家掙錢的艱辛,可是一旦跟同學出去逛街,看到別人大手大腳的消費,就管不住自己了。”我們系大二的小胡這樣告訴我們。小胡說,她每月除了吃飯、交手機費等生活必需,大頭的花銷還是買衣服,每月基本也得三、四百元。“看好了就想買,有時候為了買件自己喜歡的衣服,寧可在吃上多省點,少則幾十塊錢一件,多則一、二百元的不等。”小胡說,吃飯跟買衣服的花銷比例基本是1:3,身邊的女同學基本上都跟她差不多,雖然有些衣服穿不了幾天就后悔當初的沖動購物了。
相對于女生愛打扮的花銷,男生則更注重于課外的娛樂生活。來自江蘇的小遠現在就讀園林系,小遠說暑假留在武漢打工沒回家,并不是因為家里困難,而是因為平日花銷太大,不好意思總跟家里要錢。“手機、電腦,跟朋友出去吃飯、娛樂,哪樣不需要花錢?”小遠認為,大學就是半個社會,為了鍛煉自己能力,為以后的就業早做打算,交際花錢是難免的。吃頓飯、打場臺球、唱次KTV,幾百塊錢就這樣進去了。交談中,小遠的消費理念儼然一位工薪族。
高校學生的消費狀況是社會消費狀況的縮影。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持續發展,國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廣大在校大學生羅不同觀念、家庭條件和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其消費的內容、結構和方式都出現了許多新特點,同時也暴露出一些深刻的問題,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規模已居全球第一位‘¨,大學生作為一個龐大的消費群體,急需完備的消費教育引導其樹立科學、理性的消費觀念,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高校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理應在大學生消費教育領域承擔更多的責任。
通過這次調查感覺到父母賺錢的艱辛和自己及同學沒有合理利用現在我們做為在校大學生應該好好學習文化知識盡可能的拓展自己的知識面,為以后真正的邁向社會做好準備,才不會被這競爭激烈的社會所淘汰,發現自己的不足用最大的熱情來接觸這個社會,充實自己,不要有慵懶,自狂自傲的心理,學以致用。這次調查也充分的讓我們體驗了團隊精神的力量,其中有艱辛也有困難,但我們做完后是豐收的喜悅,讓我們學到了很多上課時學不到的東西,也讓我們做到了自己感覺做不到的事,自己要有充分的自信才能做好每件事。
初中消費觀心得體會 篇2
小時候的我喜歡貪小便宜,總是幻想用一丁點錢,想買到一座金礦才能夠買到的東西。現在我逐漸長大了,明白了些道理:不要貪小便宜,那些便宜的食品往往都是一些質量不合格的東西,有損我們的身心健康。
我們學校門周圍就有許多的小攤、小吃店。那兒的東西雖然又便宜又好看,但是卻都是些三無產品。這些食物吃了有些會令人當場嘔吐、頭暈……有些雖然當場看似沒有什么問題,但是病因卻已經潛伏在身體里,長期吃這些食物會導致視力下降、智力減退……況且吃了這些食物以后,常常引發疾病需要看醫生、打針、吃藥、住院……難道這些都不要花錢嗎?我們還自以為聰明為爸爸媽媽省錢了呢!
同學們,擦亮你的雙眼,千萬不要讓那些看似可人的便宜食物,把“病魔”寄生在你的身體里“生產”細茵。不然這些可怕的食物可能會令你造成終生殘疾、甚至中毒身亡,這是多么讓人懼怕的后果呀!
三月十五消費日成立以后,許多買假冒產品的場家都受到了嚴厲的懲罰。可是有些人仍不悔改,瞞著消費者偷偷地制造偽劣產品。因此,我們的食品安全還是存在著一些危險。
為了保證自己的身體健康,我們應該到正規的超市購買食品,千萬不要去那些小攤、小店里買東西。購買以后要索要發票并保管好,以便發現問題以后有據可依,合法保障自己的權益不受侵害。
初中消費觀心得體會 篇3
我是一個出生沒多久便步入天堂的嬰兒。我原本很健康,剛從媽媽肚子里鉆出來的我有八斤四兩重,壯得像只憨態可掬的小熊貓。打出生我就惹人喜愛,大人們搶著喂我喝“名牌奶”,那奶瓶里的奶確實很甜,以至于我到現在還記著那要了我命的味道。
當爸爸媽媽發現我喝奶非但不長結實反而結石了的時候,一切都已經無法挽回,那一刻,我含著甜甜的奶嘴,很不情愿地離開了媽媽溫暖的懷抱。
于是,“恨”成了我短暫生命中學會的第一個字。我恨那瓶謀殺了我寶貴生命的牛奶,我也恨自己太單純,竟這么輕易地掉進了“美食”的陷阱,我恨……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不應有恨,有些事需要我們冷靜面對,這樣才能找出罪惡的根源與應對的措施。”一位慈祥的老人笑著出現在我面前,他的笑仿佛有種力量,驅散著我心中的恨意。
“您是誰?”我驚訝地看著老人,他腐爛了的腸胃讓我心悸。
“別怕,孩子。我是營養學博士,那時我還很健康。”說完,老人眼神直直地看著云層下的世界。
“您能告訴我是什么讓您來到天堂的嗎?”我小心地問,怕觸碰到老人心底的傷疤。
老人沉默著遞給我一本小冊子,我心情沉重地翻開首頁,印入眼簾的卻是讓我咬牙切齒的字眼:“20__年大頭娃娃;20__年瘦肉精、吊白塊米粉;20__年毒大米、地溝油、毒木耳;20__年蘇丹紅;20__年毒奶粉……”
原來,不只有我是受害者,有很多無辜的人都成了“美食”下的亡魂。
“那些制造商實在是太黑心了!”我憤憤地合上寫滿罪惡的冊子。
“悲夫!創一個品牌需要很多年,而毀掉一個品牌卻只要一瞬間。那些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不惜透支誠信的人,最終是會受到懲罰的!”
我靜靜地聽著,覺得老人的話很有道理。對于企業而言,在制度之外,對“心中的道德規范”必須心存敬畏,方有對假冒偽劣的不為,方有金牌信用的基礎。
“這也僅是造成食品不安全的原因之一。”老人撥開云層讓我看,他皺著眉說:“君不見,窈窕淑女,在滿是塑料袋、剩飯菜的垃圾上吃燒烤;三五大漢,裸背街頭,狂吃大排檔;西裝革履轎車下來,背街小巷,尋吃牛肉湯豬頭肉等特色美味。此時他們都全然不顧臟污的碗筷、攤主滴到鍋里的汗和閑時摳腳丫的手,消費者已成為不法經營者的利益同盟,還談何食品安全,談何自我保護?”
“嗯!我覺得人們應該摒棄貪便宜、圖方便、隨大流的消費習慣,不斷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形成人人遠離不潔食品,個個打擊偽劣食品的良好消費環境。”我說出了心中的想法。
“你說得非常對!古人云:‘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人類生長、經濟騰飛、社會進步,時刻離不開安全、衛生、營養的食品。就說你吧,你還這么小,需要補充大量的蛋白質,配方奶粉仍是母乳的最佳替代品。”
聽老人這么一說,我突然又懷念起我的牛奶來,我吸吸口水,想象著此時正有純香的鮮奶流入我的小嘴。
“博士爺爺,我聽說因為這次毒奶粉事件,很多知名企業都陷入了信任危機,并由此升級到公眾對民族品牌、對政府職能等方面的不信任,那該怎么辦?”我還真擔心自己再也喝不到牛奶了。
“一個民族在災難中失去的,必將在其進步中得到補償。食品企業是良心事業,企業的誠信生產加上嚴密的法制制度與良好的消費意識,民眾的生命安全網才能發揮效用,人們心中的陰影才能被抹去。”老人看著云層下的世界——這個他曾經生活過的世界似乎正在朝一個明亮的方向走去。他欣慰地笑了。
我在老人的懷中睡著了,我夢見自己又回到了媽媽的懷抱,爸爸坐在船頭,和周圍的船一樣,我們的船上堆滿了美食,我的手中是一瓶“放心奶”。在一片和煦溫馨的朝霞之下,爸爸劃著槳,媽媽哼著歌,我吮著牛奶,我們的船正駛向一個叫“安全”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