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環境下教學心得體會(通用3篇)
多媒體環境下教學心得體會 篇1
通過這次學習,我認識到信息技術的綜合運用不應只停留在課件的制作上,感受到做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應積極主動吸納當今最新的技術,并致力于把它們應用于課堂內的教與學活動中。在培訓中,老師的案例分析是我受益匪淺:
1.教師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是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養是終生學習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會,一名高素質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信息工具(網絡、電腦)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通過網絡與學生家長或監護人進行交流,在潛移默化的教育環境中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信息素養成了終生學習的必備素質之一,如果教師沒有良好的信息素養,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2.教師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是教育發展的需要
在迅猛發展的信息社會,信息日益成為社會各領域中最活躍、最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在教育系統中,教育信息則成為最活躍的因素,成為連接教育系統各要素的一條主線;而教育系統的一項主要職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傳遞給受教育者。因為從信息論的角度看,教學過程是一個教育者(主要是教師)對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傳播的過程。教師是這一過程中主要的信源和傳輸者,在教育信息的準備和傳遞等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統本身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
3.細節上的滲透
本次培訓中,授課教師注重細節上的教學滲透,他們不僅教給我技巧,更在無形中用自己的言行來引導大家,在一些細節的講解上十分細致,恰當地滲透一些舊知識,使不同程度的老師都能得到提高。
多媒體環境下教學心得體會 篇2
現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計算機技術的推廣和普及,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實施,要求教師們必須掌握一定的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來為自己的教學服務。通過一段時間的多媒體應用和學習,現在對一段時間的多媒體使用進行總結:
一、老師們要善于接收新的教學模式,把多媒體教學納入教學規劃中。
多媒體技術作為教學的一項輔助手段,對我們的教學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我們用語言難以表達清楚的問題直觀、形象地展現給學生,有助于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突破;在教學過程中把豐富多彩的視頻、動畫、圖片等資料展示給學生,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某些問題的設置,可以培養學生對教學過程的參與意識,加深他們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程度;選擇合適的媒體進行教學,可以增大我們的課容量,節約時間。
如果沒有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單純靠粉筆、黑板等教學工具來進行教學的傳統教學模式顯然是跟不上現代化教學的要求的,掌握一定的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提高自己的課件制作水平對青年教師來說勢在必行。
學校為青年教師學習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一是學校積極營造學習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氛圍,大力提倡使用多媒體技術,并且進行專門的課件制作輔導;二是學校準備給每個辦公室都配備計算機,這為青年教師學習多媒體技術提供了物質基礎。
我們青年教師作為學校教學的新生力量和中堅力量,有著充沛的精力和積極的創新精神,從這一點講,青年教師也應該成為學習和使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先行者。
二、我們應該如何學習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課件制作
1、發現多媒體教學的樂趣,不斷研究
多媒體教學引進時,我作為一名老師已經有較長的教學時間了,起初覺得多媒體教學不好操作,但是又覺得新型的教學方法是一種有趣的方法,能顯著提高學生的興趣,我就覺得課件制作作為一門技術對教學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我必須掌握這門技術。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了興趣我就開始下功夫學習計算機的使用和課件制作。通過培訓學習和實際應用,我知道了好多以前根本沒有接觸過的東西,比如制圖軟件photoshop,還有各種課件制作軟件,如powerpoint在學習的過程中我發現我們常用的課件制作軟件有好多相通之處,學好了其中的某一個,其他的自己動手、多進行嘗試也會慢慢掌握。
2、不懂勤問,精益求精
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遇到問題和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學習和使用各種軟件制作課件的時候,我遇到了很多的問題,遇到問題首先我就自己先琢磨,每個軟件的功能都很多,我們學會的.可能只是這些功能中的一部分,有好多功能需要靠自己嘗試、研究和琢磨。當然也有好多問題自己解決不了,我就虛心請教別的老師。我相信,只要我們樂于嘗試,善于思考問題、詢問問題,難題是沒有解決不了的。
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可能都有這種感覺,我們覺得很簡單的東西有的學生還要問,我們認為簡單的東西學生們說不定覺得挺難,所以我們鼓勵學生多提問問題。課件制作也是同樣的道理,我們初學者覺得不好解決的問題在別人看來也許是簡單的,所以在學習課件制作的過程中多問問題是必要的。
3、親自動手,樂于嘗試 哲學上講實踐是認識的動力和來源,也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把這一觀點應用到課件制作上就是要親自動手制作課件。也許我們在某一方面的創意是非常好的,可不親自動手,這方面的創意就實現不了。我們可以先從簡單的做起,由簡單到復雜,根據自己的實際水平動手制作幾個完整的課件,只有這樣,自己的水平才會不斷提高。
三、課件制作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選擇方便應用的媒體。現在開發的課件制作軟件有好多,每一種軟件都有它的優勢,當然也可能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我們在制作課件之前,應該通盤考慮所要講授的課程的特點,需要處理的內容,然后根據不同的軟件的優點來選擇使用什么平臺。“課件平臺”還有flash等都是功能強大的軟件,它們的動畫效果、交互性、對圖片和聲音的處理,都是powerpoint和“蒙泰瑤光”包括authorware所不能達到的。但powerpoint等也是很好的課件制作工具,我們可以有選擇地加以利用。
2、簡潔實用是課件制作的重要原則
不少老師在制作課件時往往將自己的課件做得特別“好看”,在課件中加入大量的小動畫和艷麗的圖片以及很刺激的聲音,我認為這樣不僅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反而可能會沖淡主題,這些與課堂無直接關系的東西會過多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畢竟是一種輔助手段,它是用來輔助我們的教學的。一個好的課件關鍵在于它的實用性,應該說只要是有助于突破重點難點、有助于引起學生的深刻思考、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問題的認識的課件就是好課件。
多媒體環境下教學心得體會 篇3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電腦多媒體也進入了小學教學領域。不少老師在教學之余,制作多媒體課件,并應用于課堂教學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應用多媒體教學的觀摩課,課件展示和評比等活動也產生了。最近,我校也舉行了此類活動,老師們各顯其能,制作的課件各有特色,表現出較高的水平。但在具體課堂的應用中,與學生認知發展的吻合程度看,還存在著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那么該如何來充分運用好媒體,如何恰當的用好媒體,真正發揮媒體的功能,起好輔助教學的作用呢?
一、從實際出發,避免追求表面,處處濫用
多媒體計算機雖然具有多媒體、超媒體的功能,但在教學過程中它僅僅是一種媒體的作用。可有的老師誤認為是一種“全能媒體”。他們沒有從媒體的角度來看待多媒體電腦,整堂課不任是課題、例題,還是課文中的字、詞、句等等,一切由電腦來完成,一堂課上下來,黑板上不留一點痕跡。電腦成了另一本供學生觀看的“課本”,我們知道,多媒體功能的發揮是有賴于一定的條件的,并不是說在教學中采用了多媒體就一定能改善教學,更不是說多媒體用得越多越好,還需多考慮在什么條件下用,如何使用,而不是處處濫用。
既然多媒體是為課堂教學服務的,所以課件的好壞應該體現在其使用效果上,使用課件時,必須從實際出發,注重實效。那種為了趕時髦,為運用而運用的做法將會造成教學的失誤。有一位教師在一堂課里,僅使用了5分鐘的'多媒體手段,然而, 聽課的老師幾乎都認為那是一節最成功的多媒體教學課。可見媒體使用不再于多而在于精。如“圓的認識”的一堂課上,為讓學生建立圓的概念,先呈現出幾個實物,再把實物慢慢抽象化,這樣使學生通過實物展示和逐步抽象的過程中正確建立了圓的概念。因此,恰當運用多媒體手段還需鉆透教材,找準最佳作用點進行有的放矢,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二、緊扣教材重點,避免隨意呈現,喧賓奪主
課堂教學過程中,多媒體的運用能夠把被感知的對象形象直觀地呈現出來,通過音響、色彩、動態畫等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更為集中、穩定、持久,思維更為積極活躍,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但在許多課堂實踐中,有些課件卻或多或少地偏離了教學目標。如:在一堂教學課上,一位教師想讓學生計算幾道進位加法題,呈現出一副迷宮內寫著算式的畫面,然后問:“你能計算這些題嗎?”沒幾個學生回答。原因是大部分學生被那迷宮吸引住了,根本沒看到那幾道算式。再如有些語文課件在介紹與課文有關的背景資料時,大量調用一些音像圖片資料。某些歷史題材的影片剪輯,人物講話錄音、圖片文字資料等。適當地引用是必要的,但如果引用過多就會沖淡教學主題。在不失時機發揮媒體作用的同時,還需考慮展示媒體的最佳時機,以最佳的方式呈現,從而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切不可隨意呈現,喧賓奪主。
合理使用電腦多媒體,能有效地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化抽象為具體,把難以理解的內容或不容易觀察到的事物用媒體充分顯示出來,調動學生的視覺直觀功能,為突破難點創造出良好的氛圍。在數學課上,數學知識都比較抽象,往往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而計算機則能將靜態的數學知識動態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如:數學課上教學“相遇應用題”時,運用了兩輛車同時從兩地出發的直觀動態演示,顯現兩車相遇的全過程。通過幾次演示后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弄清了速度和相遇時間、相距路程之間的關系。再如小學低段教學數“一堆方塊有幾塊”時,由于孩子空間觀念較差,很難數出幾塊,這時運用多媒體動態演示疊方塊和移方塊的過程,學生掌握起來就容易多了。這樣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而動態的畫面與學生的思維活動緊密相聯,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發揮,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力得到發展。
三、精心制作,避免粗制濫造,無的放矢
運用多媒體,就是希望在聲、光、色、圖的配合下,來營造一種賞欣悅目的氛圍,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但有的課件就不能盡如人意,反而影響了課堂效果。如有一堂語文課,為了展示春天的美麗景色,競跳出了一幅水粉畫,色彩黯淡,模糊不清,真是大煞風景,還是不畫蛇添足的好。有的課件,由于制作時未能找到合適的音樂,便湊合著找一段用上與課文本身的感情基調不相吻合,甚至相互抵觸。如忽視了課文的感情基調,只為“湊”點音響,不僅無助于學生準確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反會“以音害人”。所以說在多媒體課件制作中,千萬不可粗制濫造,不然的話效果會適得其反。
在制作課件過程中,既要講究科學性,還要講究美學性。如我在教學“年、月、日”時為了讓學生感知“年、月、日”各是怎樣產生的。我運用這三維做了一個動態圖。這時太陽、地球、月亮都動起來了,可是色彩很差,球是光禿禿的,而且畫面是一次呈現較難觀察,于是我就給它們粘貼上符合太陽、地球、月亮的顏色,改變了呈現方法,又配上了具有神秘色彩的音響,其效果就好多了。運用電腦媒體創設出優美的情境,能營造出一種求知氛圍,激發學生興趣,還能吸引學生注意力。
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已越來越體現它的優越性了。但如何真正運用好媒體,發揮它的真正的輔助教學功能,還有待于繼續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