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勞動的心得體會(精選3篇)
志愿勞動的心得體會 篇1
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我們作為21世紀大學生,有著較高的文化素質,應當積極參加勞動。今年寒假我回到了高三補習文化課的學校,我是一個藝術生,度過了緊張的藝考階段就到了三月份了,最后的三個月通常都是到一個專門補習文化課的學校備戰即將到來的高考,在精華給我留下的不僅是高考最后三個月的辛苦拼搏還有很多抹不去的歡樂時光,所以我回到了這里做義工服務,服務新的一波的祖國的花朵,在這里工作的八天不僅讓我看到了莘莘學子的不易,還體會到了作為一位老師的辛苦,而最讓我思緒萬千的還是作為高三學生家長的父母們,看到他們,我仿佛看到了兩年前我的父母,為了自己孩子能夠在高考取得好的成績為了孩子的未來,辛苦奔波,不僅要顧著工作,還要為孩子的事操心。在這些家長中有一位河南的父親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一家都是河南人,平時就住在河南,還在也是在河南上學,并不是來京的務工人員,而寒假的課是在年前六天,因為孩子想來這里補習文化課,這位父親自己帶著兒子頭過年來到了北京,這個時候每天在地鐵里見到的都是背著大包小包準備回老家和家人團聚過大年的外地務工人員,而這對父子卻在這個時候遠離家鄉來到了北京,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賓館,每天早上七點半送孩子過來上課,晚上等孩子下課在一起去吃晚飯,看著晚上下課后,走在寒風中的父子倆漸漸走遠的背影,我的鼻子都酸了,這是親情,是愛,是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愛。
著這里每天的工作就是擦擦黑板,幫老師提前準備一下教材和投影還有看學生簽到。工作雖然不復雜,但是早七晚八的工作量還是很累人的,我家離學校并不近,每天早上五點多就要起,晚上小十點到家,第二天我的眼角就累腫了,但是看著那些每天送孩子來學校的家長們,心里的責任感讓我不能懈怠,雖然我并不教授這些孩子知識,但只有在我自己的崗位上做好本職工作,我才覺得心安,就已經覺得給予了他們一些幫助。
這次寒假帶給我的是欣喜,是得到成果的喜悅。在實踐中我鍛煉了自己的能力,在實踐中成長,在實踐中學習,充實了自我,增強了口頭表述能力,與人交流,真正地走出課堂。去義務地幫助別人,讓學生們享受課堂,使自己陶醉在喜悅之中,有時會很累,但更多的感覺是我在成長,我在有意義地成長,在這之后,我明顯地發現自己變開朗了,雖然我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改變一些東西,但如果再多一些人呢,整個社會共同努力,這才是動力之根本,動力之源泉,使國家繁榮富強的強大力量。
志愿勞動的心得體會 篇2
吃過晚飯,我照例把碗一推,準備去玩,可一看,媽媽正在洗衣服。我想:刷碗應該很簡單,我去刷吧。
我高興地來到水池邊,只見亂七八糟的碗筷,堆了一大水池,我感覺事情沒有我想象的那么簡單。我把水龍頭擰開,拿起一個碗,學著媽媽的樣子,小心翼翼地刷起來。誰知,出師不利,水開得太大,濺了我一身。我只好放下碗,找到媽媽平時用的刷碗神器——圍裙。我系上圍裙,把水龍頭開小一點,重新刷起來。我先刷我的碗筷,看著碗我很慚愧,剩下了很多米粒。那些米粒嘲諷似的盯著我,“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看來以后不要再把媽媽的教導當耳旁風了。由于我比較貪吃,碗油乎乎的,看著自己油膩的小手,我撅起了小嘴巴:“媽媽,這可怎么辦呀?”媽媽聞聲而來,哈哈大笑:“你擠一點洗潔精。”說也奇怪,那些油污奇跡般地消失得無影無蹤。碗刷好后,我還刷了盤子、鏟子、勺子和鍋……最后,我把干干凈凈的碗筷一一放進碗柜、筷籠,擺放整齊。
看著整潔的廚房,我開心極了。今后,我一定幫媽媽分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志愿勞動的心得體會 篇3
在學校組織的這次勞動實踐課中,我真是獲益匪淺,在那里,我學會了折紙、剪紙,更重要的是我學到了一種人生理念——持之以恒,堅持不懈。
我們來到了江沿小學實踐,老師領我們剪紙,我一聽,挺有趣,我做一個回去給家長們開一下眼界,老師先教我們做畫框,我學會了,忙活了一上午,終于完成了,下午老師教得可就難嘍,我急得抓耳撓腮,有些不安,也有一些氣憤,不安的是做不好還怎么給家長參觀了?氣憤的是老師你怎么出這么難的作品讓我們做,你就不會教我們一些容易做又好看的嗎?我拿著紙,左折不對,右折也不對,一看老師都講過好幾步了,我更加氣憤了,一堵氣,“啪”的一摔,哼!不做了,愛誰做誰做,還不如睡覺舒服呢!過了好一陣子,王欽文回頭看看我,說:“你咋不做呀,我都要做完了。”“我才不做呢,什么破爛東西,這么難,我看沒有比它更煩人的了。”“你不做怎么知道它難呢?”“我怎么沒做,不是不會么!”我更氣憤了。“呵呵!我其實開始也不會做,可是我不放棄,努力去探索結果剪成了。我聽到這,臉紅了。是呀,心浮氣躁怎么能做出來呢?才做這么一會兒,怎么能就說不會做呢?我又重新拿起剪子,按照王欽文的指導,一步一步的做出來了,我成功了!看看這作品,我欣然一笑,沉浸在成功的歡樂中。
是啊!要辦好一件事情不能心煩意亂而半途而廢,而我們是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滴水為什么能穿石,一滴微不足道的水滴,長年累月,不停的滴在堅硬的巖石上,數百年過去了,水滴終于完成了他的心愿,堅硬的石頭上,留下了明顯的一個洞,展現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滴水穿石不正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還有古代的愚公,他為什么能移山?和兩座大山相比我們人類不是顯得太渺小了嗎?可是,他的恒心和毅力感動了上蒼,派兩位大神搬走了大山。恒心、毅力不正是我們時時刻刻,做每一件事都需要的么?
快樂的時間總是很短暫,兩天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實踐課結束了,我很高興,因為我懂得了:想要辦好一件事,首先需要的就是持之以恒,只有有恒心,有毅力才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