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訓心得體會600字(通用3篇)
校訓心得體會600字 篇1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我已經是一名三年級的小學生了。至今我仍清晰地記得一年級入學第一天,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師走進了教室,開始向我們傳播知識的種子,帶我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還告訴我們,學校的校訓是“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由于老師當時沒有過多解釋,所以我對這幾個字也是一知半解。直到有一件事,才讓我明白這句話的含義……
還記得去年暑假,我在硬筆班練習書法。由于我比別人多練了幾年,所以字寫得還不錯,也因此經常得到老師的表揚。于是,我開始驕傲起來,連作業也有些應付了事,寫得糊里糊涂的。
一天晚上,媽媽不動聲色地把我叫到身邊,溫柔地說:“兒子,你喜歡書法嗎?”我不假思索地答道:“當然喜歡,我的理想是將來成為一名書法家!”媽媽微笑著說:“你有遠大的理想,這樣很好,但是,只有遠大的理想還不夠。我先給你講個故事吧。意大利有一個著名的畫家,叫達芬奇,他的那幅蒙娜麗莎更是舉世聞名。他14歲開始學習畫畫,老師只是讓他天天練習畫雞蛋。一天、兩天、三天……達芬奇開始不耐煩了。他的老師告訴他,畫雞蛋雖然簡單,但是每個雞蛋都長得不一樣,所以想要畫好并不容易,畫雞蛋是為了讓你有扎實的基本功。達芬奇聽了,就靜下心來,不厭其煩地繼續畫雞蛋。一年、兩年、三年……他畫雞蛋的紙都堆成了一座小山。經過勤學苦練,達芬奇終于成為了一名偉大的畫家。”
聽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媽媽對我的良苦用心,媽媽是想通過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人光有一個理想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做到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努力地去奮斗,開辟出一片屬于自己的、美好的天地。這個道理不就是我們校訓的意思嗎?我以后一定要努力練習書法,為自己的理想而奮斗!
我們做任何事情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這八個字將伴隨我茁壯成長!
校訓心得體會600字 篇2
偉大哲人荀子在《勸學》中說道:“木直中繩,鞣以為輪,其曲中規;雖又槁暴,不復挺者,鞣使之然也”。意思是說,筆直的木頭烤彎了就能夠做成合乎標準的車輪,即便又曬干了也不會變形,這是人力加工的結果。同理,一個人要想成才,就必須要加以引導和規范,而這就是學校和老師的職責。大學是立人之地,育才之源,理應以校訓來樹立自己的優良傳統和信念。
校訓,是一種學校文化,是一個大學文化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辦學理念和思想的體現,也是激勵師生奮發進取的基石。歷數中國古今之名校,每一個底蘊深厚的大學都會有催人奮進、促人自省的校訓:清華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復旦的“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類似的典名句都對學校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它們熏陶了莘莘學子,也造就了代代風云人物。他們在內心深處或許一直都是以母校簡練而獨到的校訓而自勉的。上外,作為國內外語專業人才培養的領頭兵,是培養外語精英的沃土,上外學子理應用高尚的品格和遠大的志向來樹立自己的人生理想,用弘揚中西,內外貫通的知識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所以可以說,上外以“格高志遠,學貫中外”八個字作為校訓是再恰當不過的了。
“學貫中外”,毋庸置疑,理應成為高校傳播思想的根基。一個“貫”字囊括了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通曉古今”,能佐當今之事;“洋為中用”的道理自百余年前的變革便深入人心。做到中外合璧,融會貫通,才能使學問不落于世界,并弘揚傳統菁華于海內。而這正是我們上外所肩負的重責。
古話有云,“先成人,再成才”。“格高志遠”就是成人的準則,是培養人才的先決條件。知識才學固然重要,品格眼界更能省身明志。那么什么樣的品格才算作高格,什么樣的志向才算是遠志呢?做一個真正的中國人,擁有真正的中國文化,才能真正的“格高志遠”。一百年前的國學大師辜鴻銘先生在他的傳世之作《中國人的精神》中對真正的中國人和中國文明做出了詮釋:深沉、博大、簡樸,而具有靈性。真正的中國人應當蘊藏深厚的文化,含蓄而內斂;擁有寬廣的胸懷,豁達而博大;具備樸素的作風,寧靜而致遠;發揮靈性的潛能,靈巧而卓越。當今大學生應該以此為參考和奮斗的方向,以此作為我們格高志遠的起點。
要做到這些要求,并非易事。但身為人師,我們必須努力為之奮斗不息。那是因為,我們所教育的對象是中國的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生生不息、世代相傳的動力。
最后,我想引用梁啟超先生的《中國少年說》來結束本次演講。希望梁先生的話語,能指引育人者奮斗的方向,指明學子肩負的歷史使命。“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校訓心得體會600字 篇3
“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這句出自劉備的千年古訓,如今成為了我們莫干山路小學的校訓,伴隨著我們成長……
平時,我們經常以假日小隊的方式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如在炎炎夏日清洗小紅車,那似火的驕陽炙烤著我們,隊員們紅彤彤的臉頰上流下了豆大的汗珠,但還是在一絲不茍地擦洗著小紅車。還有爬上高山峻嶺撿垃圾、彎彎腰撿起地上的垃圾,將它放入隨身攜帶的垃圾袋中。平日里遇到一些游客有不文明的行為,我們也會耐心地去勸導……這些小小的善舉隨處可見,我們并沒有因為這件善舉小而不去做。畢竟“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每天從小事做起,這些舉手之勞常年累月下來就成為了一件大大的善舉。這些,大家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最終受益不還是那些熱心的人嗎?“莫以善小而不為”說的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反之,“莫以惡小而為之”說的就是不要以為這只是一件小錯誤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去做。就像那些惡作劇,在同學之間起綽號。雖然事情不大,但是如果不加以制止,就會愈演愈烈。有一次,我和爸爸在超市里買水果,突然看到了自己的最愛:葡萄!我想嘗嘗甜不甜,就隨手摘了一顆下來。爸爸看到了這一幕,趕緊走過來制止,告訴我在沒有店員的許可下,這種行為是不對的。我低下了頭,臉唰地一下漲得通紅,就像一根石柱那樣矗立在那里。這時,營業員走過來反而安慰我,說:“不要緊,不要緊。”我心里就更加羞愧了,深刻地記住了錯誤。如果每個人都像你這樣,偷吃一顆葡萄,就會積少成多,店家就會有極大的損失。這是一種多么不好的行為呀!
我們莫小的學子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處處留下了校訓的影子。它時刻激勵著我們,處處告誡著我們。少一些虛偽,多一點善舉,讓校訓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在校訓的影響下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