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處置心得體會(通用3篇)
應急處置心得體會 篇1
為切實加強應對突發事件尤其是食品安全問題的處置本事和水平,有效保障人民群眾消費安全和社會穩定。7月28日晚,我們開發區工商分局按照省、市工商局的要求和分局《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具體程序、資料,組織開展了一次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演習演練行動,現將這次行動的有關情景總結報告如下:
這次演習演練以位于我區紅旗街13號的某建筑工地為背景,虛擬了昌盛公司建筑工地承包者蓋某為一退伍軍人,在“八一”建軍節來臨之際,為了表達對軍營生活的懷念,在幾個戰友的攛掇下,特安排工地事務長購買了啤酒,豬肉、疏菜等為工人晚上改善生活,但好心卻辦了壞事,吃飯喝酒后,大約有xx年11月8日午時15:30分開始至17:00結束。演練工作涉及本單位部門有辦公室、技術處、成都雙流機場海關、監管通關處、審單處、機關服務中心,外單位涉及線路運營商和設備服務供應商。
8日午時,分管副關長親臨成都海關應急演練指揮中心坐鎮指揮此次演練工作。此次演練過程中技術處全體人員認真參與,與參加演練各單位緊密配合協同作戰,成功地完成了此次演練工作。同時,此次演練檢驗了我關信息系統應急協調與通訊機制,在演練過程中,對內對外的通訊聯系暢通,在故障發生的第一時刻故障受理人能夠透過《成都海關信息系統應急預案》上的電話目錄,找到排除故障各環節的聯系人。很大程度地提高了故障排除效率,盡可能地減少因故障造成的損失。
我關將根據此次演練經驗,進一步檢查信息系統應急保障措施和技術應急預案的完整性,一是完成對《成都海關信息系統應急預案》的修訂,根據亞運信息工作特點增加新的資料。二是完成我關現有故障問題的集中分類,并針對每一類故障都按照此次演練工作中提到的“三個明確、一個落實”的要求,明確流程、細化任務,將任務落實到人,規范故障排除操作。
應急處置心得體會 篇2
在藝術處理方式上,影片也做出了敘事上的創新和探索。影片沒有正面表現抗疫大事件和大家熟悉的新聞人物,而是使用多人物、多線索交織敘事,呈現出一群可信、可愛、可敬的普通人形象。影片對于人物的刻畫立體而鮮活,脫離了符號化和概念化的套路,成為一種具有“扎根性”的創新嘗試。這種“扎根性”體現在人物的角色設定、語言、行為、性格,以及對人與人關系處理的具體細節之上。例如影片中主要角色覆蓋了不同的身份、職業、年齡,而他們使用的當地方言、在街上吃的食物、與親人交流時的態度等等,都具有強烈的地域性特征。
中國故事不是千篇一律的,不同的故事之間有差異性,有自身特色,但一定也有共同的精神和情感。每一個人的命運也許千差萬別,但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為戰勝災難的不屈奮斗是一致的,也是最容易引起共鳴的。影片雖然極具地域性特征,但是在不同人物、不同故事的背后,永遠流動著一份中國人共通的情感,那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溝通、理解和關懷。正因如此,這群普通人的故事才能夠格外吸引人、感染人、打動人。
疫情之下,國家和個人都經歷創傷。影片沒有回避這種創傷,但也沒有從正面去渲染這種創傷氣氛,反而更多的是展現溫暖,傳遞社會溫情、人間大愛,突出在大災大難面前,中國人民堅韌不拔、團結一致、助人為樂、樂觀勇敢的民族精神。這是影片所講述的中國故事的核心,也是中國價值、中國精神、中國力量的集中體現。疫情尚未結束,防疫仍在繼續。寒冬之下,影片帶來的這段溫暖、動人的中國故事,一定會給觀眾一份精神之光,燦爛而堅定。
應急處置心得體會 篇3
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3月13日晚在國家體育場舉行。北京冬殘奧會上,來自世界各地的殘奧運動員以精彩表現,讓人們感受到殘奧運動帶來的競技之美、精神之美、生命之美。國際各方人士普遍認為,北京冬殘奧會廣泛凝聚起團結拼搏、互助友愛的磅礴力量,為世界殘奧運動和全球殘疾人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北京冬殘奧會之旅讓我們難忘”
北京冬殘奧會期間,來自世界各地的殘奧運動員、體育界人士等紛紛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賽場內外的精彩瞬間,表達他們的興奮與感動。美國代表團殘奧越野滑雪運動員格蕾絲·米勒在海外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段體驗京張高鐵冬奧列車的視頻,直呼列車“又快又穩”。“我非常喜歡在中國的經歷,張家口冬殘奧村的志愿服務工作令人贊嘆。這里的志愿者、工作人員都很友好,他們樂于助人。”米勒說,由于天氣寒冷,工作人員還給運動員提供了往返公寓和自助餐廳的班車,她非常感謝這些周到細致的服務。
斯洛伐克代表團殘奧高山滑雪運動員雅各布·克拉科購買了一套“雪容融”毛絨玩偶。在他看來,“它也是一座溝通中國與世界的橋梁。我想把它帶回去給我的朋友和家人,讓他們也關注、了解中國的文化。”
比利時代表團殘奧高山滑雪運動員琳達·勒邦說:“此次北京冬殘奧會之旅讓我們難忘。這里的防疫政策很嚴格,場館防疫工作做得很到位,讓人感覺安心舒心,運動員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比賽中。”
意大利代表團殘奧冰球運動員安得勒·亞歷克斯表示,志愿者為運動員準備了特別的座椅,還裝飾上“雪容融”氣球。“志愿者設身處地為我們考慮,體現了貼心。”
曾4次參加冬殘奧會的英國殘奧運動員安吉·馬隆說,中國政府和人民為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如期順利舉辦付出了巨大努力,值得欽佩。
“中國在閉環內采取了嚴格的防疫政策,保護了運動員的安全。中國確保了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如期順利舉辦,這很了不起!”埃及開羅區域國際商事仲裁中心主任、20__年東京奧運會仲裁庭成員伊斯梅爾·塞利姆表示。
“為舉辦殘疾人賽事樹立了標桿”
參加過索契冬殘奧會、平昌冬殘奧會的荷蘭代表團殘奧高山滑雪隊教練尼基,對延慶冬殘奧村以及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的設施印象深刻:“這里的硬件設施以及無障礙設施都很不錯。”
“房間很大很明亮,還為我們提供了無障礙衛生間,床也有加熱和升降功能。”美國代表團殘奧冰球運動員凱爾·西奇對冬殘奧村的無障礙環境贊不絕口,“電梯的空間很大,有利于我們使用輪椅,冬殘奧村的無障礙設施很方便。”
“短短幾天,我坐著輪椅去了北京冬殘奧會的所有比賽場館。無障礙設施齊備、賽場環境都很好、志愿服務專業熱情,中方的籌備工作細心周到,令人敬佩!”日本北海道新聞通訊社記者、前殘奧冰球運動員永瀨充說。
國際殘奧委會無障礙專家伊萊亞娜·羅德里格斯說,在往屆冬殘奧會中,殘奧高山滑雪賽場的無障礙環境往往最具挑戰性,“本屆冬殘奧會殘奧高山滑雪賽場令人贊嘆。比如媒體流線,即便使用輪椅,記者在混合采訪區也會感覺非常安全。除了硬件的無障礙之外,另一個重要奧運遺產就是文化和理念方面的無障礙。幫助殘疾人更好融入社會,北京在這方面為舉辦殘疾人賽事樹立了標桿。”
法國智庫席勒研究所研究員、《新團結報》主編克里斯蒂娜·比埃表示,北京冬殘奧會無論是在殘疾人賽事中的無障礙硬件設施方面,還是在服務和觀念方面,都為以后的殘奧會樹立了典范。殘奧運動員在比賽中奮力拼搏,傳遞了積極向上的力量和希望,也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對殘奧運動和殘疾人事業發展的認識,具有積極意義。
“北京冬殘奧會給全世界帶來溫暖和感動,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力量。”韓國檀國大學政治外交系教授金珍鎬表示,北京冬殘奧會是充滿希望的冰雪盛會,殘奧運動員充分展現頑強拼搏、永不言棄的精神,給全世界帶來了勇氣、信心和力量。
“為世界殘疾人體育事業發展搭建了交流平臺”
西班牙胡安卡洛斯國王大學教授費利佩·德瓦薩表示:“北京冬殘奧會的順利舉辦,從一個側面折射出近年來中國殘疾人事業實現了快速發展,殘疾人權益得到了更好的保障。相信以北京冬殘奧會為新起點,中國將進一步推動殘疾人事業發展。”
“通過北京冬殘奧會推動無障礙環境建設,中國為殘疾人提供了更為便利的環境。”美國庫恩基金會主席羅伯特·庫恩表示,“我本人見證了中國在推動殘疾人各項事業發展方面取得的巨大進展。通過舉辦北京冬殘奧會,中國向世界展示了如何通過專業的無障礙環境建設,為殘疾人帶來便利。”
德國柏林普魯士協會名譽主席福爾克爾·恰普克表示,中國代表團運動員在北京冬殘奧會上展現了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這是中國綜合國力提升和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體現。北京冬殘奧會的成功舉辦,能夠感染更多國家和地區的殘疾人,鼓舞他們更積極融入社會。
“從開幕式、賽事舉辦到閉幕式,北京冬殘奧會為世界各地的殘奧運動員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為世界殘疾人體育事業發展搭建了交流平臺。”阿根廷殘奧委會主席卡洛斯·阿爾貝托·羅德里格斯表示。
“北京冬殘奧會順利舉辦,讓世界再次看到中國組織重大國際賽事的能力與效率。”比利時安特衛普市負責體育事務副市長沃特斯表示,北京冬殘奧會為全世界殘奧運動員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臺,“為殘奧運動蓬勃發展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所秉持的綠色和可持續辦奧理念將對未來舉辦奧運會、殘奧會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