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殘奧會完整版心得體會(精選9篇)
北京冬殘奧會完整版心得體會 篇1
春風送暖,萬物齊發,今日,北京冬殘奧會在蓬勃著希望和生命之力的春天中拉上帷幕。
溫暖,是人生中的難忘記憶;永恒,是全人類的美好愿景。因此,本屆冬殘奧會閉幕式的主題名稱為《在溫暖中永恒》,通過表演與儀式的融合,留存下本屆冬殘奧會的精彩瞬間和偉大時刻。
冬奧盛會,既是勇敢的運動健兒超越自我的賽場,也是增進中外了解、傳播奧林匹克精神的舞臺。開賽以來,中國在賽事組織、場館建設、疫情防控等多方面工作,獲得國際社會盛贊。面對中國交出的辦奧“優秀答卷”,國際社會依然意猶未盡,不斷重溫這場無與倫比的盛會的精彩瞬間,并探討它的世界意義。北京冬奧會結束了,但“一起向未來”的團結旋律,仍在奏響。
北京冬殘奧會完整版心得體會 篇2
此次冬奧活動為我的人生又一次添上了多彩的一筆,在三個月的集體生活中,我們一起學習,一起訓練,最終在集體的力量下,為盛會貢獻了自己的獨特力量!
在此次活動中,我的身份是一名旗幟標兵,主要的任務是引導外國的旗手在閉幕式中按照正確的路線與觀眾揮手致意。在這個過程中,我認為最重要的便是為其他國家的運動員展現自己國家的風貌,得體的言行和舉止都將會成為國家的名片,盡最大努力做好自己的每一步,為此次冬奧會畫上完美的句號。
北京冬殘奧會完整版心得體會 篇3
20__年3月13日20:00,第13屆冬季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閉幕式在國家體育場隆重舉行,為期9天的冬殘奧會正式落下帷幕。我國代表團斬獲了18枚金牌、20枚銀牌、23枚銅牌,位居金牌榜、獎牌榜第一。
在開幕式現場,我校226名師生組成的演出人員、參賽代表團助理與觀禮團隊,圓滿完成任務。
來自冬奧開幕式《致敬人民》節目中的4名輪滑演員,再次參與到冬殘奧閉幕式的表演任務當中,他們在運動員入場式環節和尾聲環節扮演冬殘奧吉祥物雪容融。
在代表團旗幟入場環節,我校64名演員與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建筑大學組成的標兵方陣形成了運動員入場的通道,在道路的兩邊以最熱情的方式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們入場,為他們的成功和喜悅歡呼,為他們付出的努力和汗水雀躍。來自我校的9名演員擔任了匈牙利、克羅地亞、捷克、以色列、斯洛伐克、智利、丹麥、波黑、奧地利等9個國家的旗幟標兵,陪同各國代表團運動員旗手一同入場。
在尾聲環節,隨著奧運圣火緩緩熄滅,美好的記憶永存于黑膠唱片之上。我校38名體育舞蹈演員從四個入場口向鳥巢舞臺中心匯聚,男女演員們分別身穿燕尾服和紅色的長裙,隨著圓舞曲音樂旋轉舞蹈。隨后我校8名霹靂舞演員與19名藝術體操演員共同奔向鳥巢中央進行返場表演,在北京冬奧之旅的最后一幕,她們用輕快的舞步向世界展示著中國青年的陽光活力,慶祝冬殘奧會的圓滿落幕。
志愿者的身影從未缺席,現場還有來自張家口與延慶賽區的41名參賽代表團助理承擔志愿服務工作。他們代領中國、美國、加拿大、韓國、法國、巴西等18個外國運動員團隊,再次相聚鳥巢,共唱冰雪志愿頌歌,堅守好冰雪之約的最后一班崗。
我校來自國家體育館的32名志愿者,受邀作為觀眾前往鳥巢現場觀禮,見證“在溫暖中永恒”的精彩綻放,共享這一冰雪盛會。
“兩個奧運,同樣精彩”,盛會閉會,未來已來。“雙奧之城”不負期待,用精彩答卷點燃了舞動冰雪的激情,成功譜寫了精彩、非凡、卓越的奧林匹克新篇章,鐫刻下這個冬天的美好記憶,照亮了砥礪前行的征程。
微光成炬,向光而行。北體學子護航冬奧,不負使命,我們親身探尋這場冰雪盛會的魅力,我們在這里傳遞國家名片,自發表達、自信展示血液里的中國文化基因;我們在這里施展才華、綻放自我,盡展北體青年的朝氣與活力;我們在這里收獲與成長,已然成為北京冬奧中國故事里最精彩的篇章之一。
不說再見,讓我們在這個生機勃勃的春天,再道一聲“你好,雙奧之城”,迎春光共赴美好征程!
北京冬殘奧會完整版心得體會 篇4
華燈初上,國家體育場“鳥巢”宛若身披霓裳,在浩瀚夜空下熠熠生輝。見證著拼搏、團結、友誼的北京冬殘奧會,在這里迎來告別時刻。
這是一段多彩的追夢之旅。這是一段永恒的溫暖記憶。
今晚,我們銘記感動的過往,心懷憧憬與期望,用愛攜手、向未來遠航。
激情飛揚,今宵歡聚
舒緩的音樂聲中,表演者走上場地,將“唱針”撥向舞臺中心方向。光影流轉間,圓形舞臺空間化作絢麗多彩的“留聲機”,在《乘著歌聲的翅膀》的悠揚旋律中,北京冬殘奧會會徽出現在場地中央,開啟屬于全世界的歡聚時刻。
激光刻印在舞臺,清晰勾勒出冬殘奧項目的形象輪廓。這一刻,殘奧運動員賽場上的精彩瞬間,在“留聲機”上不斷重現——
42歲的加拿大選手布賴恩·麥基弗連摘三金,以16塊金牌追平冬殘奧男子金牌紀錄,用卓越的表現詮釋著拼搏與熱愛;
中國隊選手紀立家、王鵬耀、朱永鋼、張義琦包攬殘奧單板滑雪男子障礙追逐UL級比賽前四名,一舉創造歷史;
57歲的比利時運動員琳達·勒邦和女兒搭檔完成比賽,追夢的道路上溫情流淌……
一次次奮力跳躍、一次次全力沖刺、一張張真摯笑臉,來自全球的近600名殘疾人運動員在賽場上不斷挑戰極限,用行動表明身體殘疾并不阻礙前行的腳步、無法阻擋奮進的征途,譜寫出一曲生命贊歌。
“兩個奧運、同樣精彩”。體育彌補人生缺憾,鋪就圓夢之路。世界各地的殘疾人運動員在這里共享體育運動帶來的激情與歡樂,他們展現出來的競技之美、精神之美,鼓舞著在生活中勇毅前行的每一個人。
國家體育場內,雄壯的國歌聲響起,五星紅旗緩緩升起。中國觀眾齊聲高唱,激蕩著自信與自豪。
在北京冬殘奧會上,中國代表團以18枚金牌、20枚銀牌、23枚銅牌的驕人戰績,領跑金牌榜和獎牌榜。對于冬殘奧項目起步較晚、4年前在韓國平昌才斬獲冬殘奧會首金的中國代表團而言,如此奇跡般的飛躍怎能不令人自豪。
場地上,鍍滿金色光輝的唱片變成湛藍色的“地球”,各參賽代表團旗幟在標兵志愿者和吉祥物“雪容融”的迎接下入場。在《歡樂頌》的經典樂曲中,旗手們漫步在“地球”上,色彩斑斕的旗幟匯聚成歡樂的海洋。
匯聚大愛,情暖人心
“留聲機”上浮現出的畫面,將人們的記憶拉回到開幕式的那個夜晚:冬殘奧會主火炬在世界聚焦下照亮黑夜,傳遞愛與溫暖。
愛與溫暖,濃縮于冬殘奧村、場館設施建設的“無障礙”細節里,體現在運動員之間惺惺相惜、結下的深厚友情里,彰顯在殘疾人運動員和健全人的平等交往、熱情互動中,繪就出一幅幅暖心畫卷。
場地內晶瑩閃爍,由殘疾人和健全人組成的志愿者代表走上舞臺,現場用經久不息的掌聲,表達著對9000余名冬殘奧會志愿者的由衷謝意。
14年前,北京奧運會開創了“向志愿者致敬”環節,從此成為奧運閉幕式上的傳統。這一傳統,為北京20__年冬殘奧會閉幕式的“向志愿者致謝”環節賦予了更濃郁的情懷。這份感動,穿越時光而歷久彌新,跨越五洲而愈顯珍貴。
“黑夜有你星光閃閃,世界有你就有溫暖。最美的青春是奉獻,送人玫瑰香飄人間。”歌聲中,致敬冬殘奧會志愿者的短片令人動容。一身“天霽藍”,一顆“火熱心”。志愿者們奔忙在三大賽區,用細致周到的服務詮釋出“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溫暖著賽場內外每個角落。
在手語老師引導下,近200位聽力殘疾表演者翩翩起舞,以手語形式配合優雅的手臂舞蹈,訴說著自己心中對美好世界的希冀。
善良的聽障女孩幫助失意低落的朋友找回生活的快樂;一對殘疾人和健全人的兄弟,感謝著彼此給予了穿越風暴的勇氣;因體育而結緣的戀人、彼此激勵的同窗好友、相扶相守的一家人表達著愛的心聲……
伴隨著表演者的手語講述,陣陣聲波在“留聲機”上流淌開來,構成日常生活中的溫暖場景和感人畫面。當手語表演者高舉手掌,手心中北京冬殘奧會會徽圖案發出光芒,映照在“留聲機”上,定格下“LOVE”(愛)的字樣。
螢火之光在夜晚雖不耀眼,但在愛的感召下,人們心手相連,星火成炬,匯聚成點亮世界的力量。
心懷期待,共赴未來
肢體殘疾人樂手用大提琴奏響國際殘奧委會會歌,會旗在全場觀眾深情注視中緩緩下降。
我們兌現了承諾。面對世紀疫情,中國以卓絕努力搭建起殘疾人實現夢想的舞臺、構筑起文明互鑒的橋梁,為世界奉獻了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冬殘奧盛會,贏得來自全球的贊譽。
“你們承諾的是‘簡約、安全、精彩’,你們做到的是令人驚嘆、安全可靠、精彩非凡。”國際殘奧委會主席安德魯·帕森斯表示,中國已經為未來的冬殘奧會樹立了標桿。
動感時尚的視覺體驗將人們的思緒牽至4年后的亞平寧半島。屏幕上,殘奧運動員的身姿閃現在20__年米蘭-科爾蒂納丹佩佐冬殘奧會宣傳片中,他們的參與和行動象征著人類的無限潛力,繼續傳遞著“勇氣、決心、激勵、平等”的.殘奧價值觀。
改變始于體育,卻不止于體育。北京冬殘奧會不僅為殘疾人運動員提供了競技舞臺,更呼吁全社會提高對殘疾人的關注度和包容性,保障殘疾人平等權利、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愿景正在逐步實現。
溫情永駐、難訴別離。一個個“微笑”瞬間構成的短片,開啟了最后的告別。
舞臺中央,13套定音鼓呈圓形向心排列,構成了“表盤”形象,極富力量的鼓聲猶如殘疾人自強不息的脈搏。60名殘疾人與健全人的表演者模擬著時間“指針”的行進軌跡,中國傳統的天干地支和二十四節氣、世界通用的象征時間概念的符號隨軌跡而生。
時間永無止境,在多元的時間哲學中,全人類共享此刻,中國與世界攜手前行。
熟悉的《雪花》旋律響起,全場安靜下來,表演停歇,在盲人少女的小提琴演奏聲中,主火炬緩緩熄滅。
曲終人未散,余音猶繞梁。開幕式上照亮盲人火炬手面龐的那一簇微光,伴隨盲人少女的琴聲消逝在夜空,一束火炬燭照心靈、跳躍的火焰生生不息。
天籟般的童聲再次回蕩在“鳥巢”,純潔的冰雪世界里,盲童女孩珍愛地捧起明亮的“火種”,將這份希望傳向大地。
一朵雪花鑲嵌在巨大的藍色唱片中央,“BEIJING20__”字樣烙印在“留聲機”上,從冬奧會到冬殘奧會,這朵雪花的故事將成為人們久久珍藏的回憶。
浪漫的焰火騰空而起,“北京20__”在國家體育場上空粲然綻放,時光的“留聲機”定格在大地上。
這一刻是終點,也是起點。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記憶在溫暖中永恒。我們滿懷期許,沿著“更團結”的希望之路,奔向美好未來!
北京冬殘奧會完整版心得體會 篇5
北京冬奧組委賽事總結新聞發布會13日在主媒體中心舉行。隨著北京冬殘奧會落下帷幕,圓滿兌現了“兩個奧運,同樣精彩”的中國承諾,留下豐厚的冬殘奧遺產,促進殘疾人事業蓬勃發展。
本屆冬殘奧會是參賽運動員人數最多的冬殘奧會之一,其中女性運動員人數創造了歷史新高。來自世界各地的殘疾人運動健兒在賽場上奮勇拼搏、超越自我,生動詮釋了殘奧運動的激情與希望。中國代表團參加了所有大項的比賽,居金牌榜、獎牌榜第一位,創造了歷史。
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風險挑戰,中國向全世界呈現了冬殘奧會的獨特魅力。
北京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張建東表示,在場館建設方面,北京冬殘奧會使用5個競賽場館和23個主要非競賽場館,都是沿用冬奧會的場館。這些場館的規劃設計和建設改造過程中,也都充分考慮了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賽事的需求。特別是針對冬殘奧會繼續使用的場館,更加注重無障礙環境建設,認真落實無障礙指南的規范標準。
在服務保障方面,本屆冬殘奧會參賽運動員以肢體殘疾和視力障礙為主,充分考慮這些運動員的特點,努力從抵離、住宿、餐飲、交通、醫療等方面加強對殘疾人運動員的服務。
自2月23日冬殘奧村預開村以來,醫療團隊一共接診了上千人次冬殘奧傷病員,其中傷病運動員多達100余人次,累計轉診到定點醫院救治也達到了100余人次。在冬殘奧會期間,安排了50余人參與假肢、矯形器和輪椅維修的相關服務工作,累計提供了300多人次的各類服務。
在賽事運行方面,冬殘奧會競賽項目場地根據殘奧運動員特點和競賽規則也都做了相應轉換和調整,這些都通過了國際冬季殘奧單項體育聯合會的認證,競賽器材按照冬殘奧的標準進行配備。
張建東說:“無論是參賽運動員、隨隊官員,還是國際殘奧委會的大家庭成員,都對北京冬殘奧會的場館設施、賽事組織、賽會服務、疫情防控等給予高度評價,特別對場館無障礙設施和賽區無障礙環境也都給予充分肯定,認為真正實現了‘兩個奧運,同樣精彩’。”
在冬殘奧會籌辦帶動下,中國持續推動城市無障礙環境建設和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制定實施無障礙環境建設三年行動方案,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公共服務場所、信息交流和社會服務等方面無障礙環境均得到大幅提升。
北京冬殘奧會完整版心得體會 篇6
很榮幸能夠作為一名引導員參與20__年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在為期近四個月的冬殘奧閉幕準備過程中,我一直懷著一顆堅毅之心,投入每一次排練,努力做好每一個動作。在訓練初期,動作不夠標準,身體機能不佳的情況時有發生。我偶爾會因此而有些氣餒。每每這時,我又想起殘疾人舞蹈團舞者們靈動優美的身姿,殘疾人童聲合唱團小朋友們悅耳動聽的歌聲,以及殘疾人田徑運動員侯斌咬牙堅持點燃火焰的震撼場景,比起他們需要面對和克服的種種困難,我們當前的訓練內容和強度又何足掛齒。一次次咬牙堅持,一遍遍更正動作,所有的付出讓我在之后的訓練和考核中獲得了認可。
感謝奧組委和學校能給我們提供如此寶貴的機會,讓我們能夠擁有一段值得銘記的重要經歷。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我會踐行“實事求是、精益求精”精神,用自己的同理心與熱情去關心、關愛殘疾人士,一起向未來!
北京冬殘奧會完整版心得體會 篇7
從冬奧到冬殘奧,從開幕到閉幕,今天是我們閉環的第50天。
50天,我見證了中國男冰奧運零的突破,見證了中國殘奧冰球隊突破歷史奪取奧運銅牌,見證了奧運之火的點燃和殘奧之火的熄滅,耳邊縈繞著的是中國隊加油的聲聲吶喊,目中注視著的是五星紅旗的冉冉升起。在這場實踐大課中,我對于祖國、對于人民、對于奧林匹克,都有了更加清晰、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認識,以“使命在肩、奮斗有我”的時代精神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上書寫青春論文。
北京冬殘奧會完整版心得體會 篇8
在今天的閉幕式中我是中國代表團旗手楊洪瓊的陪同助手,我非常榮幸能參與其中。從張家口冬奧村到國家體育場,一路的奔波只為閉幕式的期待。殘奧的精彩仍歷歷在目不斷浮現在眼前,在這次的殘奧服務中,我看到運動員不斷超越自我、挑戰極限,各位志愿者通力配合,還有和藹可親的帶隊老師們……
這段經歷讓我收獲滿滿的友誼與知識,也一定會激勵我在體育的道路上不斷開拓進取
北京冬殘奧會完整版心得體會 篇9
凝固記憶的“唱片”
如果冬殘奧會開幕式主要展現的是殘健融合的理念,表現出全世界對于殘疾群體的尊重,那么冬殘奧會閉幕式則傾向于展現溫情的記憶。閉幕式的視覺意象在開幕式“同心圓”的形象基礎上,加入了一個“唱針”舞美裝置,從而重新塑造了“留聲機”的視覺形象。視頻總監王之綱認為,“相對于現在很多新的存儲媒介來講,唱片具有紋理的質感與情感的溫度,它更容易勾聯起觀眾對這段珍貴時光記憶、懷念的共情感。”
在冬殘奧會的閉幕式舞臺及表演空間的構建上,視效團隊采用了圓形唱片的概念,作為冬殘奧會這段時間記憶的存儲載體貫穿始終。一方面,唱片機是一個重要的舞臺演出空間支點,所有的閉幕式演出、儀式都會在圓形的唱片空間中完成,例如,入場儀式中唱片所形成的地球影像將各國殘疾人運動員旗手納入其中,表達人類“共享地球、團結一心”的期望;另一方面,唱片機也是一個寄托追憶的空間載體,記錄了冬殘奧會上運動員們的高光時刻,以愛的感召呼喚一個殘健融合的美好未來。在最后的熄火環節中,唱片機不斷“凝固”本屆冬殘奧會的難忘回憶影像,展現出殘疾人運動員拼搏向上、頑強奮斗的精彩瞬間。
傳達溫暖的力量
主創團隊為本屆冬殘奧會開幕式創作了華麗唯美的藝術表演《冬殘奧圓舞曲》,而閉幕式則全新創作了溫暖感人的《愛的感召》。在這個節目中,由盲人演唱者、聽障手語表演者和舞蹈演員們共同組成的殘健共融的演出團隊,共同完成了基于手語、手臂舞蹈的表演形式,向世界傳遞出彼此鼓舞、擁抱世界的動人力量。
視覺團隊受到了表演伴奏歌曲《You raise me up》的啟發,將地面的“唱片”視覺概念基礎上,加入了聲波的形式,即當唱盤轉起來的同時,唱針引申出逐漸起伏的聲波,從而在視覺畫面上勾勒出一個個殘健融合家庭的狀態。在唱片空間中,聲波講述了兩個健康孩子幫助一個獨腿小女孩跳繩的故事,講述了一群小朋友們推著輪椅男孩去放風箏的故事,這些溫暖感人、鼓舞世界的畫面以可視化聲波的形式圍繞著唱片,在不影響中心舞臺演員演出的基礎上,形成了一種整體的、包裹性、表意性的視覺氛圍。
當音樂達到最高潮的時刻,畫面選取了五幅殘疾人創作的繪畫作品作為《愛的感召》的升華。其中,最后一幅繪畫作品則再次呈現了在開幕式《冬殘奧圓舞曲》中由兩個盲童共同創作的笑臉,完成了兩個儀式在表演時空上的呼應。最終,所有舞蹈演員亮起手中的小燈,形成了一個“LOVE”的字形,表達了節目的核心理念——“我們的世界需要愛”。
共赴未來的時刻
冬殘奧會閉幕式是冬奧開閉幕式、冬殘奧開閉幕式中的最后一個儀式,其火炬的熄滅象征著一種告別,意味著整體北京冬奧會周期的結束,同時也宣告北京這座“雙奧之城”的偉大時刻被永久留存。正如導演沈晨在接受采訪時提到:“張藝謀總導演一直在指導我們工作,他說冬殘奧會開幕式的(盲人運動員)點火環節,已經留下了精彩的一筆,他希望我們冬殘奧會閉幕式的熄火環節也能留下精彩的瞬間。”因此,火炬的熄滅儀式成為冬殘奧會閉幕式最重要的環節之一。
火炬熄滅環節重點體現了時間的概念,將抽象的表意符號與具象的視覺畫面相結合,帶領觀眾回溯整個冬殘奧會的偉大時刻。在音樂表演上,13套定音鼓演奏的打擊樂展現出鏗鏘有力的時間節奏,代表著所有運動員的拼搏精神,其后將過渡到由殘疾人藝術家演出的小提琴獨奏《雪花》,婉轉悠揚的琴聲展現出大家對這段美好時光的不舍之情,觀眾的情緒在剛柔并濟的表演中不斷醞釀。在視覺畫面上,時鐘在多圈的環繞中以簡潔有力的視覺風格展示世界時鐘的計時、中國的天干地支、24節氣等“時間”要素,配合著60名舞蹈演員完成層層遞進的“時空表演”。
當所有演員極具爆發力的表演的結束,不同維度的“時間”要素也匯集到熄火時刻,最終畫面凝聚到開幕式運動員的點火儀式的瞬間,將點火的瞬間和熄火的過程形成呼應。最后一道光線慢慢地將影像回歸為唱片的原始形態,同時火炬裝置慢慢下落,緩緩熄滅,意味著整個閉幕儀式最重要的熄火環節的結束。閉幕式尾聲中,殘疾人與健全人共同將唱針緩緩移出唱片,盲人小女孩將手心的殘奧標志向鳥巢地面按下,地面以雪花形態鐫刻出“BEIJING 20__”的字樣,最終完成了冬殘奧會唱片的記錄過程,同時也寓意著全球“共享此刻、共赴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