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導光盤行動心得體會范文(通用18篇)
倡導光盤行動心得體會范文 篇1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然而,隨著祖國的日益強大,人們的生活富裕起來了,浪費現象也隨處可見。
那天,我跟著父母去參加一個婚宴,酒店里賓朋滿座,各種各樣的山珍海味擺滿桌。我趕緊拿起筷子大吃起來,可幾道菜后,我就有些吃不下了,望著滿桌的美味佳肴,心里直嘆可惜。這時,服務員阿姨又端來了幾盤新菜,把桌上其他的菜都撤走了。望著服務員阿姨的背影,我不禁疑惑:她們會如何處理這些剩菜呢?
婚宴結束后,我仔細觀察了一下,發現廚房邊有好幾個大塑料桶,服務員阿姨正把剩下的菜都往里倒。我驚訝了,這么多“山珍海味”都變成了“奢侈的垃圾”。這是多么可怕的浪費啊!
據有關報道,老百姓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至少是兩億人一年的口糧,而浪費的糧食足以解決中西部等邊緣艱苦的貧困家庭溫飽問題。全球饑餓人口超過10億!全球平均每年因饑餓而死亡的人數達1000萬,每6秒就有一名兒童因饑餓而死亡!這些數字讓人觸目驚心,于是,我決定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以前,媽媽總怕我們吃不飽,每天大魚大肉,餐桌上總是擺滿了菜。結果,每頓都有許多剩菜要倒掉。我把光盤行動告訴媽媽,她高興地答應了。我們商量好,每頓飯只要兩素一葷一湯,每份菜份量減少一些,必須吃光。有了這些條規,我們餐餐光盤,望著那些吃光了的盤子,我們都有一種自豪感。
光盤行動,從我們做起!現在,我會跟親戚、鄰居們宣傳光盤行動,我也會勸說周圍的同學都加入光盤族。
倡導光盤行動心得體會范文 篇2
最近,報紙、電視上都在提倡要加入光盤行動,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叫光盤行動嗎?對了!就是把盤子里的飯菜全吃光。
中國人的習俗就是在客人來的時候多點些菜,表示一下自己的熱情好客。到了春節,大家也難免帶著親朋好友出去吃一頓大餐,為了想表達自己的一個心意,就點了許多菜,到最后呢,吃也吃不光,還剩下了許多飯菜,又不打包,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些美味被倒進垃圾桶里。唉!
饑餓現在已成為人類的第一號殺手,許多非洲地區的人們還在被饑餓困擾著,最后被活活餓死了。現在全世界由于饑餓而死的,每年就有一千萬個人。如果我們每天回收5%的糧食,就會有四百萬饑民獲救。電視上也經常會放一些山區的貧苦孩子,他們沒吃沒喝,如果我們能節約糧食,或許就能改變他們悲慘的命運。
這幾天,我去樓下飯館吃飯時,我發現桌子上放著一些客人用好餐后盤子里的剩菜和剩飯幾乎都沒有,吃的都很干凈,這一定是他們也看了報紙和電視上的新聞后做出的行動。我想我也要加入“光盤"行動,因此在點菜的時候,我覺得差不多夠吃了也就不讓媽媽點了,吃飯的時候,我們也把菜和碗里的飯吃的干干凈凈,看著吃的光光的盤子,我開心極了!
在此,我也為"光盤"行動給大家二個倡議:
1、珍惜糧食,適量訂餐,避免剩餐,減少奢侈浪費。
2、不攀比,以節約為榮,浪費為恥。做到不剩飯,不浪費,吃多少要多少,吃不了兜著走!加入光盤族,一起對“浪費"說不!
同學們,讓我們也一起加入“光盤"行動!讓我們也遠離浪費,走向節約吧!
倡導光盤行動心得體會范文 篇3
你今天光盤了嗎?
有一種鋪張叫“隨便吃”,有一種浪費叫“吃不完”,有一種節約倡議叫“光盤行動”。光盤,顧名思義,就是吃光自己盤子里的食物,不留剩菜剩飯。
我們剛一跨過溫飽線,步入幸福生活的邊緣,就開始肆意揮霍。飯桌上靠我們父母和天下千萬父母汗摔八瓣換來的飯菜,就被隨意倒進了泔水桶,勞動的辛勞被踐踏。“汗滴禾下土”是一種什么滋味?或許城里的孩子感受不到,但是我們,怎么能夠視而不見!在我們身邊,有多少人在田間勞作?在我們國家有多少人在挨餓?我們捫心自問,浪費,是否為過?什么是苦難?我們都知曉,在西部山區,天使般善良的孩童,為何他們不能擁有屬于自己的一張課桌,一間教室?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么又是愛呢?愛字,說復雜不復雜,說平凡但又那么令人憧憬。愛,它摸不著,看不見,但卻能讓人感受到溫暖。海倫·凱勒曾經在她雙目失明的絕望之際問過她的老師:什么是愛?小小的心靈沒能明白,但她領悟到了:給予別人幸福和快樂便是愛。如今的我們是否也有所感悟:節約盤中的糧食給予需要的人,也是一種愛。
有一種習慣叫光盤。一粥一飯當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之維艱。
有一種公益叫光盤。少倒一次剩菜剩飯,就可以為貧窮山區多捐一份心意,讓他們多吃一次飽飯;有一種關愛叫節約,讓我們省下一粒一顆,讓貧困山區的孩子多擁有一本書籍。
我們,90后的孩子們,要站起來,大聲向“浪費”說“不”!舌尖上的浪費,90后的我們傷不起!
倡導光盤行動心得體會范文 篇4
最近這幾天,我們學校開展了一個活動,這個活動是”光盤行動“,通過這個活動我深深體會到了,糧食的來之不易,更懂得要珍惜了。大家知道為什么學校要開展”光盤行動“的嗎?下面就讓我來給大家講一講吧!
首先,在周一早晨集會上,校長說道:”民以食為天,糧食是生命的基礎,我們應該節約糧食,不能隨意浪費糧食,每一粒糧食都參透著農民伯伯的汗水。“
咱們再來說說吃飯吧!我們每天都能在家里,在學校吃到香甜可口的飯菜,可是,大家知道嗎?這些香噴噴的飯菜都是農民伯伯用無數粒汗水起早睡晚換來的。有些同學可能要說:”沒事,沒事,我浪費一兩粒米有什么事呢?一兩粒米農民伯伯不到一天就能種的玩。“這個想法是錯誤的。千萬別小看這一粒白白胖胖的米,這一粒米是農民伯伯要用多少汗水,多少勤勞,多少痛苦換來的呀!農民伯伯不管是風雨交加,還是烈日驕陽的天氣,他們都還是來種地的呀!下面我在給大家說一說災區們的小朋友是怎么過生活的?
住在災區的小朋友,他們是多么的羨慕我們呀!他們羨慕我們每天都能吃到香甜可口的飯菜,填飽肚子。可是,大家知道嗎?他們的生活是多么艱難,多么痛苦!每天都不能填飽肚子,甚至還連吃的東西都沒有。災區的小孩子一有吃的.東西,自己都顧不上吃,還拿給老師和家長們吃。大家在反過來看看我們,我們不僅不節約糧食,還把糧食倒進臟兮兮的垃圾桶。如果這些東西到了災區的小朋友那里,他們會是多么高興呀!
同學們,聽了我的講解,大家知道學校為什么要開展”光盤行動“了吧!這個道理再次告訴我們,千萬不要小看一粒米,這一粒米是多少汗水,多少勤勞,多少痛苦換來的啊!
倡導光盤行動心得體會范文 篇5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近期,“光盤行動”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光盤”就是吃光你盤子里的食物,厲行節約,反對浪費。
農業學家袁隆平說:“我們國家人口這麼多,耕地又這樣少,人均耕地這么少,好不容易國家投入很大,每年都增加科技投入,我們每年辛辛苦苦來鉆研,提高產量,我們的水稻產量,每畝提高十斤五斤都是艱難的,提高了單產之后呢?又浪費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中國每年浪費糧食約500億公斤,約占總產量的十分之一,這是一個多么驚人的數字啊!現在有許多餐館都提供半份菜,小份菜,如果我們人人都反對浪費,那么我們可以救活多少饑餓的人口啊!
“光盤”現在已經成為一種時尚,那種明明只有幾個人,卻點了一大桌子的現象也越來越少。我們家也積極響應“光盤行動”,除夕吃年夜飯時,以往每年都剩下一桌子菜,可今年菜肴依然豐盛,只是量相對于往年少了一些,這不,今年出奇的只剩下了一兩道菜。年初二時,姥姥家的剩飯菜也不見了蹤影,“光盤行動”進駐我家。
中國以美食聞名于世,同時又以舌尖上的浪費聞名于世,餐餐吃光你盤子里的食物,是一種良好素質,更是一種美德。
有一種節約叫光盤,有一種習慣叫光盤,有一種公益叫光盤,讓我們都加入光盤族,成為光榮的光盤族中的一員吧
倡導光盤行動心得體會范文 篇6
愛國,如同愛媽媽,這是我們的本分,也是我們的責任。愛國不是嘴上說說而已,我們要有實際行動。有人可能說:你一個小學生能有什么實際行動呢?是呀,我們小學生雖然不能像老一輩革命家去上戰場打敵人,但我們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比如植一棵樹、種一朵花、節約一粒米、少用一滴水等,以良好的日常生活行為踐行愛國精神。
這學期,我們學校積極響應號召,開展“光盤行動”,倡導全校師生從我做起,節約糧食。想想以前,我還確實存在浪費糧食問題。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里,我每次吃飯都挑食,不愛吃的飯菜干脆剩下,沒少挨媽媽的嘮叨和批評,但我一點都沒覺得自己有錯,該剩還剩。上學在學校食堂吃午飯,也有不少同學和我一樣把剩飯倒掉。聽了老師“光盤行動”的動員班會,我才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現在還有很多地方的人吃不飽飯,我有什么理由白白倒掉飯菜呢?我終于真正明白“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義。所以,我下定決心從現在做起,要節約糧食,再也不能浪費糧食了,浪費糧食就相當于犯罪。現在,我不但每餐不挑食,吃多少盛多少,而且即使遇到不可口的飯菜,我也會顆粒歸“倉”,變成了真正的“光盤行動者”。
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糧食汗珠換!飽時不忘餓時饑,省下一粒糧食,也許可以救活一個人的生命!節約是美德,從我做起,從日常生活小事做起,滴水湊成海,粒米湊成籮,“光盤行動”就成了天下糧倉,成了愛國的大事!
倡導光盤行動心得體會范文 篇7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李紳的名作《憫農》。這首流芳千古的詩告誡我們一定要愛惜糧食,珍惜每一粒米。
可是,現在有許多人都在做著截然相反的事。一次,我在舅舅家吃飯,表弟吃的速度如同龜爬似的,一點也不想吃,剛吃了一點就扔勺子,丟筷子,一轉身,一下椅,一溜煙跑進了房間。舅媽臉上十分平靜,我心想:這一定是暴風雨前的平靜,舅媽一定會大發雷霆的。可令我錯愕的是舅媽看起來就像習以為常了似的拿起飯碗想把那碗飯倒了,我正想阻止,可轉念一想:這里畢竟是舅媽家,說出來大家該多尷尬啊!想到這,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飯被倒了。
晚上,我輾轉難眠,心想:中國所浪費的糧食足夠一億人吃上一年!而我作為一個少先隊員怎么能熟視無睹呢?下次,我一定要好好的勸導教育表弟,一定一定要讓他改掉這個壞習慣,我要無愧于紅領巾!
又到了晚飯的時間,表弟一如既往又想開溜,我眼疾手快一把拉住了表弟說道:“表弟,你飯沒吃完怎么就想開溜了?”表弟撅起了嘴不情不愿的說“:哥,我真的沒有胃口了嘛!”我搖搖頭說:“表弟不是我為難你,而是因為我們中國所浪費的糧食就足夠一億人吃上整整一年的時間啊!這是一個多么震撼的數字。”表弟聽了我的話后恍然大悟立刻把米飯吃的一粒不剩、干干凈凈。
從此以后我去舅舅家吃飯總能看見表弟干凈的飯碗。
倡導光盤行動心得體會范文 篇8
自從20__年開始,我國開展了光盤行動的公益活動,提倡大家節約糧食,不剩飯菜!
一天,我跟爸爸媽媽一起到餐館吃午飯,爸爸媽媽讓我點菜,我看到餐桌上的菜單有很多我愛吃的,于是我就拿起鉛筆開始勾選,不一會,我就點了五六個菜,服務員在一旁善意的提醒我說: “小朋友,這些菜已經夠吃嘍,不夠到時可以再點哦!”可是我看到還有油炸冰激淋,想了一會還是勾選了。
等了一會,最先上來的是油炸冰激凌,我拿起筷子就開始品嘗起來,吃了一個好吃,再夾一個還不一樣味道,就這樣一個接一個,一下子整盤就吃得精光。接著我點的姜母鴨、炒里脊肉、紅燒茄子、文蛤蒸蛋、炒青菜等都陸陸續續上桌了,這時我有點飽了,夾了幾口就吃不下了,爸爸媽媽互相看了下,這時爸爸說:“你點了這么多菜,現在吃不完怎么辦呢?如果浪費就太可惜。”我瞅了瞅整桌的剩菜,也不由得皺起眉頭,突然腦海里閃過“光盤行動,從我做起!”的廣告標語,我靈機一動跟爸爸說:“爸爸,媽媽!我們可以打包回家,晚上我們熱下可以再吃。”爸爸媽媽點頭同意了,于是爸爸去結賬,我就跑去請服務員阿姨來幫我打包。
從那次以后我們每次出門吃飯都不敢點太多菜,做到吃多少點多少,不剩菜,不剩飯。讓我們一起加入“光盤行動”,謹記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把節儉美德發揚光大。
倡導光盤行動心得體會范文 篇9
人們都說“舌尖上的中國”天下美味盡可囊括。可有誰知,在這閃耀的光環之下,中國現在又再制造“舌尖上的浪費”,光盤行動刻不容緩。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啊,每一米都是農民伯伯的汗水換來的呀。現在,光盤小行動,如春滾熱浪一般在社會上迅速蔓延開來,到處提倡“光盤行動。”
“餓得扶墻進,撐得扶墻出”,這是不少人吃自助餐的終極目標,記得有一次,我去自助餐廳吃東西的時候,就看到一個這樣的場景……
因為自助餐有任取任吃,不能打包等特殊,所以很容易讓人產生“必須吃回本”的心理,導致自助餐成為“浪費”重災區。也讓舌尖上的浪費成為不正常中正常現象,明知道“浪費不對”,為什么不從自身做起,把“剩宴”變成“光盤”呢?
瞧! 兩個穿著黑襯衫的叔叔桌子上卻有著“數不勝數”的盤子,盤子上有雞翅、水果、蝦……我看了,對媽媽說:“為什么才兩個人就拿那么多東西呢?”媽媽看了也對我說: “這真是可恥的浪費,自助餐本來就是提倡喜歡什么拿什么,能吃多少拿多少。可這些人卻“眼大肚小”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瞧!兩個叔叔拍拍快爆炸了的肚子,打了個響嗝,再望望桌上“數不勝數”的盤子,頭也不回就走了。
“從我做起,今天不剩飯”這是光盤行動的口號,請加入“光盤行動”吧,讓光盤成為餐廳、學校、飯堂等地方的美麗風景線。從我做起,不做“必勝客”爭當“光盤族”,如果吃不了,那就“兜著走”!光盤行動,我能行。
倡導光盤行動心得體會范文 篇10
光盤行動,就是吃光盤子中的食物。這個行動其實是想提醒我們每一個人:珍惜糧食,杜絕浪費。
我們學校也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光盤行動。今天在食堂,我看見大隊輔導員徐老師在稱量我們班的“倒剩桶”,旁邊還有一個老師在拍照。不久,就聽說隔壁班級被扣分了。
我知道,這個行動和近年來我們國家的浪費現象嚴重緊密相關。
我們很幸運,生活在一個高度繁榮發展的繁榮國家,很多貧困地區也慢慢地富裕了起來,浪費現象也跟著水漲船高。據網上數據顯示,我國餐桌上一年可浪費20__億元人民幣,而這些錢足夠支撐2億人一年的口糧。
撇開這些觸目驚心的數據,我們每個人都知道,糧食是農民伯伯辛勤勞作的成果。每年夏天,是所有農民最辛苦的一個季節。爸爸跟我說過他小時候參加過的“雙搶”——搶收早稻,搶種晚稻。在最熱的夏天,凌晨3:00,農民伯伯就必須起來收早稻。清晨露水重,彎腰勞作不一小會兒,身上便濕透了,但是這已經顧不上了,而且進入水田后,必須速戰速決,速度必須快,必須彎腰速割,且置蚊蟲、螞蝗不理,一刻不停地勞作,直到太陽升到頭頂才能休息。在樹蔭打個盹,便又要繼續勞作,直到太陽下山。
想想熱浪灼人的夏天,想想自己不愿出門的暑假,我想起了這句古話: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真是“粒粒皆辛苦”啊!
光盤行動——珍惜糧食,杜絕浪費——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每天吃飯后,記得問自己:今天,你光盤了嗎?
倡導光盤行動心得體會范文 篇11
為了踐行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重要批示精神,樹立“節約糧食,文明用餐”的良好風尚,我們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訓班第七組的同學們來到了東北師范大學北苑食堂,開展了以“踐行十八大,光盤你我他”為主題的實踐宣傳活動。
實踐活動中,小組成員深入食堂一樓用餐區,觀察調研同學們點餐與剩飯情況及剩飯原因,記錄中午用餐高峰期剩飯收集處收集來的剩飯量,并對同學們進行“光盤行動”的宣傳與倡議。實踐調研發現,在同學們用餐情況中,浪費現象較為嚴重,剩菜現象尤為明顯,主要原因是多數女同學飯量較小(一般二兩),但為了滿足多種菜式搭配,一般要點兩個菜,每份菜的量較多,所以導致所點的菜沒有辦法吃完。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我校同學都有較好的覺悟,對“光盤行動”都表示愿意支持,并將在今后的用餐中盡量做到節約糧食。
對實踐結果,小組成員提出以下建議:
(一)食堂相應減少每份菜的份量與價錢,以便同學們可以營養均衡又不浪費
(二)以“踐行十八大,光盤你我他”為主題請各團支部開展主題活動,使“光盤行動”真正走進東北師范大學的校園,走進每個同學的心,讓所有人都意識到節約的意義
(三)在黨員、團員中開展學習實踐活動,使廣大馬克思主義者能夠起到先鋒帶頭作用,以先進帶后進。
經歷了這次事件活動,我感到受益匪淺。餐桌文明應該首先從“光盤”開始,因為鋪張浪費遠遠談不上文明。“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耳熟能詳的詩歌,每個人都能體會到個中真意,但在當前,由于傳統習慣和面子問題,各種鋪張浪費在卻屢見不鮮,鋪張浪費之氣毫不掩飾。因此,推動“舌尖上的文明”就需要從拒絕餐飲浪費開始,真正讓“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作為點菜者,應該量力而行,屏棄傳統的“光盤失面子”的觀念,切實把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體現在日常細節上、落實到實際中。
作為我們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我們是共產主義精神的踐行人,是同齡人當中的先行者,我們應該充滿使命感與責任感,更要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學習十八大傳達的精神,并用自己的行為實踐帶動身邊的同學,讓馬克思主義的偉大思想感染每一個有志青年,讓勤儉節約的光榮傳統發揚光大。通過這次實踐我深深體會到“光盤行動”的意義頗大,希望我們的活動也能影響到更多的同學,讓“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成為一種習慣,讓“勤儉樸素,餐桌文明”成為一種風氣。
當然,成功并不是總屬于我們,剛就有兩個人勸服失敗了,這是讓我們真正體會到不是所有人都會為公益活動獻上一己之力,抱著無關緊要的心態,所以對于我們來說的話也是一面很好的銅鏡,相似的情況讓我們去反思自身,有一些公益果凍自己有多少時候只是隨便路過,沒有閑暇的心思去投入更多地關注。以前老是去抨擊當代中國人素質怎么怎么不好,卻從來不會去反思自己做的如何。就像巢老師說的那樣,中國的富強決定于我們這一代,90后是共和國新鮮的血液,少年強則中國強,當我們自己都不去關注社會正面信息的時候,的確就
是社會衰敗的時候,我們的公益活動不能在一段時間里大規模鼓舞一片人,但是可以在一段時間里喚醒人們的良知,我覺得這就是鼓勵大學生去做義工,去支教,去參加公益活動的意義所在。
通過這一段時間的暑期實踐,我們深刻的認識到中國人舌尖上的浪費是如此的可怕。在我們采訪過的人當中,對于“光盤行動”有所耳聞的不在少數,但真正踐行的卻是屈指可數。我們真正需要的已不僅僅是關于節約的意識普及,更正要的是節約的行動宣傳。
很現實的面對自己,也是對舌尖上的食物毫不在乎,都是一樣的想法,社會不會因為我這一點的浪費而有什么損失,國家更不會因為我的一點節約而有什么發展,我們個人的節約不會有什么正面影響。但是真正自己要調查關于節約,關于光盤行動,關于全國的浪費。當那赫赫的數字展現在我面前,我卻不知所錯了。
有關數據表明,饑餓是人類的頭號殺手,每六秒就有一秒兒童因為饑餓死亡,平均每年奪去1000萬人的生命;我國仍有1億多貧困人口。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另一組數據:中國社科院統計,我國每年浪費食物總量折合糧食約500億公斤,接近全國糧食總產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約2億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糧。如果每天浪費的糧食回收5%,就可以多救活400萬饑民,我深刻的認識到,節約是一種智慧,節約是我們的行動,更要成為我們的習慣。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不能忘記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更不能忘記全國仍有1億多貧困人口。從我們這些總是自認為不起眼的個人做起,進而影響身邊的人,影響這個社會,最后,誰知道呢,或許我們會影響這個國家。
讓我們一起向舌尖上的浪費說再見!
倡導光盤行動心得體會范文 篇12
拒絕校園舌尖的浪費,繼承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美德。這就是今年我們學校的午餐如火如荼開展的光盤行動的宗旨,要求我們每一個學生老師都要做一個光盤族。
我們班呀,那是時刻都謹記住著光盤行動的口號:光盤行動,我們一馬當先。雖然一開始有很多同學都覺得很難做到的,也有抱怨為什么其他班級不執行光盤行動,我們必須做到呢。但是,我覺得這是一個應該當作習慣的行為。想想那些居住在山區貧窮的小孩子都說不定沒得吃,那我們應該好好吃飯,盡量做到不可以浪費糧食。老師也在班上也跟我們說了,自己要是有不喜歡吃的菜,可以在吃之前把不愛吃的食物分給其他愛吃這些食物的同學,這樣就不會造成太大的浪費。
記得媽經常跟我說:喜歡吃的食物也不能多吃,不喜歡吃的食物也不可以不吃,可以嘗試一下,這樣的話就會減少浪費。
我們學校為了很好的推進光盤行動,把每個班倒菜的垃圾桶都標有底線,要是那個班超底線的就等于浪費了太多。進行班級比賽,看看哪個班剩飯剩菜多或少,最多的那個班可是要被批評的或者是扣分的,所以每個班有同學專來監督,必須做到光盤,但每天我們班都沒超出界線,每次檢查我們班只有表揚沒有被批評。其實不剩飯很簡單,這對每個人都有益,而且是很輕松就能做到的,小動作有大意義。
我覺得這次舉行的光盤行動特別好,因為這個行動可以讓我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人人節儉,富家利國民歡。
倡導光盤行動心得體會范文 篇13
現在都在倡導“光盤行動”,意思是要多少點多少,不剩飯不剩菜。這回,我們家也來了個光盤行動!
在活動開始的前一個晚上,我們開了一個小會。媽媽說:“以后都買小盤子,最好一頓吃完飯,米飯自己盛,要多少飯自己盛多少飯,必須吃完。”爸爸說:“以后在外面吃飯的時候,少點菜,吃完了再點,就算吃不完,裝回家放微波爐里熱一熱也是可以吃的。”我說:“那么,以后都按照今天說的做吧,誰要是剩下了就做50個俯臥撐!”“好!”爸爸媽媽異口同聲的答應了!
第二天中午,媽媽叫我自己去盛飯,我盛了一勺,覺得太少又添了好幾勺,便去餐廳吃飯了。吃了好久,都已經飽了,可是看看碗里還有很多,媽媽看出來了,便問:“是懲罰還是繼續吃?”“受懲罰吧!”我也沒辦法,畢竟我的肚子已經飽了。過了2分鐘,我終于做完了。媽媽和爸爸把我叫到客廳里,溫柔的說:“寶貝,記住這一次,以后別再剩下了,你要知道全國還有好多跟你一樣大的孩子餓著肚子呢!你要珍惜現在的機會,知道么?”“嗯!我知道了。”“我希望這是你最后一次剩下飯好不好?”“好的!保證最后一次。”
以后,我都是吃多少點多少,沒有在剩下過一次飯。我們要愛惜糧食,不能浪費。“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正如這首詩,節約每一口飯。
倡導光盤行動心得體會范文 篇14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詩篇;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近幾年來,“光盤行動”似乎變成了一個口號,“節約糧食、文明進餐”卻沒有真正踐行。
隨著大家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浪費糧食的現象隨處可見、日益嚴重。自助餐廳里,許多人不管自己能不能吃得下,喜歡的`菜是拿了一盤又一盤,各式各樣的美味佳肴都只是胡亂吃兩口就“扔”在一旁。離開時餐桌上是一片狼藉。每次服務生來收拾衛生的時候,都會皺緊眉頭。有些人覺得這都無所謂:“沒事!多拿點,反正已經付了自助費,不拿白不拿,不能虧!”
再把鏡頭轉到學校的食堂。許多學生覺得食堂里的飯菜真難吃,飯菜只吃了幾口竟然就不約而同地拿去倒掉,有的還在嘀嘀咕咕“這飯菜能吃嗎?”也許他們從未聽過“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吧!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請想想看,農民們在炎炎烈日下耕耘,在田間地頭揮汗如雨,而有人這樣隨意浪費、糟蹋糧食,真不應該啊!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應該繼承和弘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率先行動,身體力行。
讓我們共同營造“尊重勞動、珍惜糧食”的氛圍;讓我們一起參與“光盤行動、從我做起”的行列。相信我們的行動會吸引眾多關注的目光,會帶動更多的人與我們同行!
倡導光盤行動心得體會范文 篇15
近日,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又作出重要指示,鮮明指出了餐飲浪費現象的普遍性、嚴重性,強調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
珍惜糧食,讓節約的意識內化于心。對于人口眾多、資源短缺的我國而言,能實現全民溫飽是多么來之不易。上世紀50、60年代的人口饑荒問題仍歷歷在目,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鋪張浪費、“請客吃飯就得量多”等不良社會風氣滋生,糧食浪費現象不絕于目。袁隆平院士痛心疾首:“這些糧食卻被白白地浪費掉了,比用刀扎我的心都要痛。”黨員干部應“每日三省吾身”,請客吃飯是否攀比鋪張?點餐就餐是否按需按量?吃飯是否光盤?
珍惜糧食,讓節約的習慣外化于行。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需要自我約束、社會監督。餐廳在顯眼位置張貼宣傳光盤行動的標語,推出小份菜,讓顧客點餐既有多樣性又不至于浪費。服務員點餐時主動提醒顧客適量點餐,餐后提供免費打包服務,引導消費者餐后打包。就餐者點餐時按需就餐,理性消費,“吃多少點多少”,莫讓盛宴變“剩宴”。請勿大量囤積食品,盡量按需購買,既可以保證食物在食用時的新鮮程度,又可以減免因過量囤貨導致食物過期、腐敗造成的浪費。
珍惜糧食,讓糧食安全的警鐘長鳴耳畔。盡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用全球7%的耕地面積養活了20%的人口,對糧食安全仍要有危機意識,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即使生活在衣食無憂的時代里也不要忘記仍有部分貧困人口掙扎在溫飽線上,吃飽是他們唯一的要求。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國人民時代相傳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黨員干部要擔負起傳承的使命,不浪費、不鋪張,主動踐行“光盤”“N-1點菜”行動倡議,做到“精打細算”;帶頭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在家族中倡導“我光盤、我行動、我光榮”的價值觀念,以黨風帶家風促民風,共同創建“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
倡導光盤行動心得體會范文 篇16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作為新時期的愛國主義學生,我們熱愛我們的祖國,熱愛我們的社會,就要從點滴小事做起,做一些我們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小事。
我們學校有食堂,每天中午我都會在學校的食堂吃飯。當我吃飯的時候我就會發現,每次食堂的阿姨在收拾桌子,收拾飯菜的時候,總會發現各種各樣的剩菜、剩飯。我們食堂是4個人一起吃飯,有的同學會把菜吃得很干凈,有的同學盤子里有的就會剩下一半多,或者饅頭剩下一半多,一整個饅頭沒有吃完。剩下的原因多種多樣,有的同學是比較挑食,不愛吃那道菜,有的同學是因為饅頭吃到一半吃不下去了,還有的同學就是吃飯的時候,有故意浪費的發生。
看到這些情況,我的內心是非常悲傷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吃到的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的種出來的。我們學校也在時時刻刻教導我們要節約糧食。我們老師也說,吃飯不怕你們吃的多,關鍵是不要剩。吃的多不可惜,剩下才可惜。學校在食堂上也貼了一些節約糧食的標語。并且推出了“光盤行動”。就是你吃飯的.時候,就是吃多少盛多少。一個饅頭如果吃不了的話,要把這個饅頭的一半分給另一個同學。然后會組織同學專門的進行檢查,看看哪一位同學在浪費,并進行現場的教育。經過一段時間的檢查以后,基本沒有浪費情況的發生。整個學校也形成了一個節約的意識。
梁啟超曾經說過,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我們是祖國的希望。只有我們少年兒童有一個愛國、節約的意識,國家才會更好。
倡導光盤行動心得體會范文 篇17
當今社會,“光盤“行動已經蔚然成風,“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這與雷鋒勤儉節約的精神相得益彰。雷鋒精神是知與行相統一、教育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為了響應黨的號召,切實貫徹十八大精神,傳承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弘揚雷鋒同志勤儉節約的精神,鼓勵青年團員積極踐行當代雷鋒精神。在xx大學團委的指導下,在各學院團總支的積極配合下,我校團委于三月份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了以“爭做‘光盤’一族”為主題的團日活動。現對本月主題團日活動的開展情況做如下總結:
此次團日活動共十八個學院參加。各學院不僅為此次團日活動認真準備,而且在立足于主題的基礎上進行了節目類型與內容的創新,使我校團日活動向高質量精品團日活動的目標又邁進了一大步。其中機械學院、外語學院和師范學院的表現最為突出,真正寓教于樂,把“爭做光盤一族”傳揚于青年團員之間,植根于他們心中,收獲到了很好的活動效果。
機械學院的主題團會在開展過程中現場氣氛活躍,且學院重視程度較高,節目類型別具一格,深入主題,電話連線及辯論賽等節目不僅讓人耳目一新,又充分詮釋了“光盤”的內涵;外語學院的主題團會節目質量較高,幾乎每一個節目都與本次團會主題相貼切,現場紀律較好,視頻、配音的節目類型將新意與“光盤行動”的特點融合在了一起;師范學院的主題團會準備充分,情景劇的準備與新聞聯播的插入調動了現場氣氛、向活動主題靠攏,但臨時更改了時間和地點,缺少相應的互動環節,活動效果相比以上學院稍稍遜色。
以下學院的團會與主題較為貼切,著裝統一,現場氣氛活躍,但沒有將“雷鋒精神”與“光盤活動”的內涵很好地融合起來。高職學院時間把握較好,節目類型較多,但沒有亮點節目;經濟學院與政法學院有個別節目偏離主題,節目類型雖多但缺乏創意;旅游學院個別節目主題不突出,但重視程度較高,現場氣氛較好。
以下學院的活動節目娛樂性較高,有新意,但主題表現薄弱,挖掘不夠深刻。工商學院個別節目有創新,重視程度較高,但形式略顯單一,主題沒有貼近本次活動的目的,且時間、地點臨時有所更改;環境學院的節目與本次活動的主題有較大距離,但準備充分,現場氣氛較好;文傳學院節目娛樂性較強,但缺少與同學們的互動,臨時更改時間、地點;建工學院個別節目偏離主題,且活動時間較短;國商學院現場氣氛不夠活躍,個別節目時間較長。
其他學院的主題團會,如理學、美術、體育、音樂,主題或模糊,或與本月活動主題偏差較大,形式較為單調,現場氣氛與紀律較差,時間把握有偏差,沒有達到預期的活動開展效果,團會整體質量有待提高。
三月份的團日活動已經落下帷幕了,本次活動的開展我們還是取得了不小成效,很多同學加入到了“光盤”行動,勤儉節約之風處處可見。但壞習慣不是一天養成的,也不可能一日改掉,浪費的現象還是不容樂觀。“厲行勤儉節約、抑制鋪張浪費”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從一粥一飯開始,從身邊開始,積極倡導節約文化,廣泛宣傳節約理念,用我們的身體力行、用我們的引導感召更多的人加入進杜絕浪費的隊伍之中。
倡導光盤行動心得體會范文 篇18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詩句,但近幾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浪費糧食的現象日益嚴重。近段時間,社會上流行“光盤行動”,其實就是要人們節約糧食,愛惜糧食。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節約糧食、文明進餐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學校里我們似乎都有這樣一種感受:食堂的飯菜好難吃。于是,學生浪費糧食也成了一種常態。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現象:有的同學家庭條件好,很是挑食,吃了幾口飯就倒掉了,說這飯菜是自己不喜歡吃的!有的同學著急去玩,盛飯和湯的時候,走路慌張就把飯湯灑在地上!有的同學一邊吃一邊打鬧,互相丟飯菜……這些都是在浪費糧食!也許你并不覺得自己在浪費,也許你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么,可是,如果你浪費這一點,他浪費這一點,大家都浪費這一點,那就是一個驚人的損失了!同時,有的同學飯前不洗手,還把吃的東西拿出食堂,邊走邊吃,吃完就隨便丟在路上,這和挑食、浪費糧食一樣都是不文明的就餐習慣!這種不文明會非常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和文明學生的良好形象!同學們,你想做個文明的小學生嗎?那就從文明餐桌,拒絕浪費開始吧!
其實節約糧食,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要剩飯菜;不在吃飯的時候,丟飯菜玩!不挑食,無論爸爸媽媽給我們吃的,還是學校里的飯菜,都是有利于我們身體成長的,為了自己的健康,我們都要通通吃掉它!
古人說得好:“食不言,寢不語”,吃飯不說話,既衛生,又不影響身體對食物營養的吸收,還能營造一個舒適的氣氛,何樂而不為?“廚中有剩飯,路上有饑人”,不要浪費糧食,為什么不想想有多少貧困山區的孩子在為一日三餐而苦苦掙扎著?
民以食為天。生活的重要部分,每個人每天都要面對餐桌,就讓文明從這里開始:養成一種科學、理性、健康的生活方式,身體力行,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告別陋習,攜手文明,將文明餐桌進行到底。希望我們全校師生共同攜手,讓我們整個學校的所有飯堂,都變成一個文明、舒適的飯堂!
同學們,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做一名珍惜糧食,文明用餐的好學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