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楷模觀看心得體會(精選18篇)
時代楷模觀看心得體會 篇1
劉永坦院士作為一名戰略科學家的`初心和堅守,詮釋了老一輩哈工大人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扎根東北、艱苦創業,改革創新、追求卓越,努力培育更多杰出人才,打造更多“國之重器”。劉永坦院士身上的家國情懷和科學精神,不可磨滅,作為年輕一輩,必將傳承好、發揚好新老一輩的成功經驗和崇高精神,潛心研究、精心治學,為國家事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時代楷模觀看心得體會 篇2
偉大的時代需要崇高的精神支撐、需要榜樣力量引領,黃大發、杜富國、黃文秀等一批時代楷模的典型事跡,集中彰顯優秀共產黨堅定信仰、當擔作為、服務群眾、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深刻詮釋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執著堅守,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重要學習內容,是開展黨員教育的生動教材。
當代愚公—黃大發。1935年11月出生,貴州遵義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半坎組人,于1960年起,他帶領群眾,歷時30余年,靠著鋤頭、鋼釬、鐵錘和雙手,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9400米的“生命之渠”,結束了草王壩長期缺水的歷史。面對困難不退縮,遭遇失敗不氣餒,主動尋求科學方法。“引來清泉不休止”,鑿出“生命之渠”后,繼續帶領群眾發揚自力更生精神,修村路、架電線、“坡改梯”、修學校,改變了當地貧窮落后的面貌,用實際行動踐行了當代愚公移山精神。“水過不去,拿命來鋪”,這是一個老黨員為人民許下的誓言。大發渠,云中穿,大伙吃上了白米飯。三十六年,為夢想跋涉,僵直了手指,滄桑了面孔,但初心不變。
掃雷英雄—杜富國。1991年生,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興隆鎮太平村人,南部戰區陸軍云南掃雷大隊中士。20xx年10月11日下午,在邊境掃雷行動中面對復雜雷場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國對戰友喊出“你退后,讓我來”,在進一步查明情況時突遇爆炸,英勇負傷,同組戰友安然無恙。經過軍地雙方醫護人員近3個小時的共同努力,杜富國術后傷情得到有效控制,生命體征趨于平穩,然而卻失去了雙眼與雙手。你退后,讓我來!六個字鐵骨錚錚,以血肉擋住危險,哪怕自己墜入深淵。我們應傳承這種舍己為人、不懼危險的精神。
第一書記—黃文秀。20xx年3月,黃文秀同志積極響應組織號召,到樂業縣白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在工作期間,她埋頭苦干,帶領88戶418名貧困群眾脫貧,全村貧困發生率下降20%以上。20xx年6月17日凌晨,黃文秀同志從白色返回樂業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難,獻出了年僅30歲的寶貴生命。
時代楷模觀看心得體會 篇3
23年來,錢海軍結對服務了100多位殘疾、空巢、孤寡老人,還捐助了27名貧困學生。服務范圍也從最初無償提供電力維修改造服務,到群眾無論大小事都隨叫隨到。后來他干脆把自己的電話號碼登在了報紙上。
寧波市錢海軍志愿服務中心主任傅立韻:這個電話號碼一公布,在離慈溪60多公里的寧波,70多公里的寧波北侖電話都打來了。
20__年,寧波慈溪電力部門啟動了“千戶萬燈”困難殘疾人住房照明線路改造項目。西藏日喀則、吉林敦化、貴州安龍和四川布拖……這次,錢海軍和他的志愿團隊還走進偏遠地區,為6000多戶人家完成了線路改造。
如今,錢海軍已從當年的“小錢同志”變成了現在的“錢師傅”。在他的影響下,“百姓身邊點燈人”的隊伍已經達到了1200多人。他身上的這束光,正在變成一片燈海。
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埋頭苦干;二十三年如一日,助老扶困,無私奉獻。錢海軍同志正是千千萬萬個優秀共產黨員的杰出代表,他點亮的`不僅是萬家燈火,還是困難群眾心里的希望之光。他是共同富裕道路上的時代楷模,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幸福源自奮斗、成功在于奉獻、平凡造就偉大”。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年輕干部作為新征程上的新生力量,在成長的路上會遇到很多風險和挑戰,只有不斷掌握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開拓新視野,才能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成長,在應對突發事件、解決重大矛盾時方寸不亂、游刃有余。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廣大年輕干部要珍惜每一次培訓鍛煉的機會,在學習中積累,在交流中增智,在實干中鍛煉,磨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的學習態度,永葆“入山問樵,入水問漁”的求知精神,以新思想為引領,立足本職崗位,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在推進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才智、貢獻力量。
時代楷模觀看心得體會 篇4
從劉永坦院士身上,更深刻地理解了“堅守”的意義。正因為堅守祖國海防,長存報國之心,才能讓國之重器屹立于世界;正因為堅守北疆沃土,擔當立德樹人之任,才能讓人才輩出,孕育出作風過硬的“雷達鐵軍”。敬仰坦先生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學精神,淡泊名利的`道德情操。
時代楷模觀看心得體會 篇5
央視一套《時代楷模發布廳》于10月23日、24日播出時代楷模李夏同志先進事跡后,全國上下掀起了學習李夏同志先進事跡的熱潮。在看了他的事跡后我深受感動,在此談一下自己的一些學習體會。
今年8月,奮戰在抗擊臺風一線、深入村組開展搶險救援的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荊州鄉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李夏突遇山體塌方不幸遇難,年僅33歲。他以自己對黨和人民熾熱的愛,扎根基層、默默奉獻,書寫了平凡中的偉大。李夏同志多年堅持在農村基層一線工作,始終把群眾放在第一位,在面對臺風和洪水時,他沒有退縮,危難時刻挺身而上。看完李夏同志先進事跡的報導,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深深讓我陷入到沉思中,我一直在想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尋找到自己的初心,用什么樣的力量來時刻鞭策自己、砥礪前行!毛澤東說過: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就是因為有過眾多的英雄人物為著自己偉大理想而敢于犧牲的無畏精神,英雄的品質和壯舉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尊重的,在新中國發展的道路上,在如今日新月異的快速變幻中,有無數個有名或無名的英雄,就生活在我們身邊,他們是全社會之道德基石與楷模,他們為整個社會付出的一切,甚至付出自己寶貴的生命。
我要向李夏同志學習,當然和他的精神相比我還差得甚遠,但他的`精神會鼓勵我前行,我要學習他愛崗敬業、忠于職守的高尚品格和職業精神,堅守自己的職位,敢于克服困難。他踏踏實實為群眾做實事的精神正是我所要學習的,他心中有黨、心中有民。英雄來自平凡,平凡也造就了英雄,李夏是一個榜樣,也是一種現象,更是一種力量。無論什么年代,都需要有學習的榜樣,作為人們前進的導向標,指引人們不忘初心,繼續前行,對每一名黨員來說,學習典型,爭做先進典型更是一個永遠的奮斗目標。作為社區工作一員和一名中國共產黨員的身份,我要把他不怕吃苦的精神運用到我今后的工作中,牢記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向時代楷模看齊,做不斷奮斗的追夢者,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發揚黨員的優良作風,對黨忠誠、為民服務、攻堅克難的社區優秀工作人員!
時代楷模觀看心得體會 篇6
萬里長征總有第一步,錢海軍“走千戶、修萬燈、暖人心”的初心之旅,始于一次再普通不過的承諾。
1999年的一天,錢海軍在下班回家的路上,遇到了所住社區的社區文書陳亞麗。“海軍師傅,你是電力方面的專家,以后小區居民有什么電力故障,你能不能幫忙給大家修一修?”“好的,沒問題,有什么事情你盡管叫我好了。”不等她說完,錢海軍就爽快地答應了。
在農村出來的錢海軍看來,鄰里間互幫互助,不過是一句話的事情,更何況自己有這門技術,幫忙不過是舉手之勞。早在慈溪市周巷職業高級中學鉗工班就讀的時候,以義務掛箱服務的方式溫暖群眾的徐虎就走進了他的視線。“為人民服務從點滴做起,貴在堅持。”這是徐虎的`信念,也成了錢海軍學習的目標。
在為社區服務的過程中,錢海軍發現了一個之前不曾被注意的群體:獨居老人。慈溪的城區有不少老小區,住在里面的大多是老年人,他們或是子女在外定居不能陪在身邊,或是失去了老伴獨自生活,不僅生活起居上存在諸多不便,精神上也十分孤獨無助。“誰都有老的一天,誰都有渴望關心和幫助的一天,趁年輕,我一定要多服務這些老年人。”
錢海軍同志,一生都立足本職崗位,心系萬家燈火,將“小我”融入服務民生福祉的“大我”,是每一名黨員干部學習的榜樣。志愿服務不是興趣使然,轟轟烈烈,更似潤物無聲,持之以恒,像錢海軍一樣將愛融入生活的點滴,積小善為大善,用身體力行以“無私奉獻”為核心,彰顯大愛無疆之美,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的奉獻中煥發出絢麗光彩。
時代楷模觀看心得體會 篇7
劉永坦同志一生致力于我國雷達事業發展,帶領團隊成功建成了我國首部具有全天時、全天候、遠距離探測功能的對海新體制雷達,凝聚匠人精神,其開拓進取、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和態度值得每位龍江人學習、傳承和發揚,他是科學路上的領軍人,他書寫了我們大美龍江的驕傲!
時代楷模觀看心得體會 篇8
吳蓉瑾,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校長、教師,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當你走近她,感受到的是她對教育事業的赤誠和熱愛。
紅色傳承路上小不點們的“帶隊者”
9月15日,吳蓉瑾頂著細雨帶著高矮不一的一隊小學生走進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紀念館。一進門,孩子們輕車熟路地“反過來”帶著在場的大人們進行參觀。普通話、上海話、英語輪番上陣,而吳蓉瑾就像普通聽眾一樣認真地聽著,走向下一個參觀點位時,又會自然地與孩子們手牽著手。
吳蓉瑾所在的盧灣一中心小學坐落于上海市中心黃浦區,毗鄰中共一大會址,有著獨一無二的紅色底蘊與豐厚的學習資源。
16年前,吳蓉瑾發起成立了專門志愿服務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的全國第一個小學生講解員社團——“紅喇叭”小講解員社團,吹響了紅色文化傳播的.“紅喇叭”。她帶領學生一同學習黨的歷史、討論撰寫講解稿、磨煉講解技巧,用互動學習、深度參與的方式,吸引小學生主動走進紅色場館,傳承紅色精神。如今,在吳蓉瑾的推動下,“中共一大紀念館講解”成為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的一門必修課程,培養了千余名小講解員,逐漸成了一支傳播紅色文化、傳遞紅色火種的重要力量。
時代楷模觀看心得體會 篇9
20__年5月,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新時代勞模代表錢海軍同志“時代楷模”稱號,央視綜合頻道《時代楷模發布廳》5月6日晚21點檔將播出錢海軍同志的先進事跡。
錢海軍同志是國網浙江慈溪市供電公司客服中心社區經理,是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從1999年開始,錢海軍23年來結對服務了100多位殘疾、空巢、孤寡老人,還捐助了27名貧困學生。他不僅無償提供電力維修及改造服務,對群眾的大事小情堅持做到隨叫隨到,被居民親切地稱為“萬能電工”“電力110”。黨員干部要學習錢海軍同志的勞模精神,立足本職當好“點燈人”。
擔當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力量,是擔當是黨員干部的基本素質,奮斗是一種動力,更是一種責任,是黨員干部的堅實底色。新時代、新要求,要看到,還有許多“硬骨頭”要啃,許多“硬仗”要打,在新的長征路上,我們還有許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征服,正因如此,作為農村基層干部就是要像錢海軍同志那樣,肩擔道義、胸懷天下,發揮好示范引領作用,時刻把造福人民作為天職,敢負責、能擔當,有造福人民的'情懷、發展經濟的本領和過得硬的作風,能夠切實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和經營致富本領,讓集體經濟強起來、群眾腰包鼓起來、百姓生活好起來。
時代楷模觀看心得體會 篇10
“我愿意一輩子拎著工具箱,走在為人民服務的第一線。”作為扎根基層一線的電力工人,錢海軍用23年的執著付出,在平凡崗位上書寫不平凡,成為老百姓最信賴的“點燈人”。
換燈泡、修電表、修電器、通馬桶……365天“在崗”,24小時“開機”,被100多位孤寡老人當成“親兒子”,完成2.5萬個小時志愿服務。心無旁騖淬煉技能,一心一意奉獻社會。從電力服務出發,又不止于電力,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小小工具箱,濃縮的是日積月累的精湛技能,凝聚的是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
在生活工作的時時處處,浸潤“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給千家萬戶送去光明、送去溫暖;用年深日久的實干,展示出打動人心的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在一個優秀產業工人的情懷中,可以看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政治品格,看到扎根基層、埋頭苦干的職業操守,看到無私奉獻、為民服務的道德情操。
無論風華正茂,還是頭發花白,為民服務的.精神不老、情懷常新。在奮進新征程的偉大時代,無論身處何地,無論從事什么工作,都有發光發熱的機會,都有成才、出彩的舞臺。“幸福源自奮斗、成功在于奉獻、平凡造就偉大”的價值理念,正在中國大地得到源源不斷的生動注解,將被來自火熱生活的無數鮮活故事接續譜寫。
心中有人民,肩上有擔當。立足本職崗位,心系萬家燈火,將“小我”融入服務民生福祉的“大我”,每一個共產黨員、每一位勞動者都可以成為促進共同富裕、人和社會全面發展道路上的“點燈人”。
時代楷模觀看心得體會 篇11
劉永坦先生是矢志筑牢中國“海防長城”的優秀科學家,是科技工作者的優秀代表,是教書育人的人民教師,是龍江人民的`驕傲。劉永坦先生40年如一日的專注國防科技事業,帶領團隊研制出高性能對海探測新體制雷達,使我國新體制雷達技術“領跑”世界,為我國萬里海疆修筑了堅固的防線,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卓越貢獻。
時代楷模觀看心得體會 篇12
肖文儒至今難以釋懷,多年前的一場火災事故,一開始還可以通過電話聯系上井下被困人員,但由于當時技術手段落后,被困人員最終全部遇難。
“當時我就想,一定要不惜一切代價,把人救出來。”他說。
今年1月,棲霞笏山金礦發生“1·10”重大爆炸事故,被困人員位于井下約600米的位置,救援深度較為罕見。由于地質情況復雜,不僅鉆孔工作難度極高,井下涌水量也很大,形成“前有圍堵后有追兵”之勢。
4個鉆孔“多管齊下”,相繼遇到問題。肖文儒當機立斷:提前增調國家礦山應急救援大地特勘隊帶一臺高性能鉆機前來增援!
這時,救援希望最大的3號鉆在鉆至井下521米處時,距井底目標偏移已達7.4米。
一子落而滿盤活,新增救援團隊及時對發生偏移的3號鉆孔進行糾偏透巷。僅用4天,這條“生命通道”提前打通!
一刻不停,在部署打通4號鉆孔中,肖文儒建議“先堵水再透巷”,確保了這條生命維護和監測通道始終暢通。后來證明,這個方案讓轉至4號鉆孔下方的被困人員生存環境大大改善,贏得了寶貴的搶救時間。
最終,11名被困人員獲救,這次事故救援也被業內譽為“教科書式的經典案例”。
臨場應變、力挽狂瀾,靠的是廢寢忘食的.研究思考、通宵達旦的實戰訓練。38年來,肖文儒不管崗位、身份如何變化,他一直沖鋒在救援最前線,成長為我國礦山救援的權威專家。
“加強瓦斯實時監測!”20__年秋,20__萬達煤礦發生透水事故。肖文儒在井下現場連續工作11個小時,當作業現場瓦斯濃度達到3.5%并繼續上升時,他立刻組織調整通風系統,將作業現場瓦斯濃度控制在安全范圍,最終,83名被困礦工全部獲救。
舉棋若定,落子無悔,在一次次的生死淬煉和刀鋒行走中,肖文儒成了全國應急救援系統的“老兵”。
從推廣正壓氧氣呼吸器、高壓排水軟管等裝備的廣泛應用,到加快救援應急通信、礦用石膏等技術的高速發展;從組織起草礦山救護規程和救援條例,到“傳幫帶”各類現場處置和技術裝備的經驗……肖文儒始終堅持實事求是,倡導“科學精神和熱血擔當缺一不可”。
他的手機上,存滿了全國礦山救援大隊大隊長和總工的電話號碼,一有機會,他就深入基層救援單位,推廣礦山救援的新知識新辦法,服務于城市救援與綜合救援。
“運用新方法新技術,老肖為應急救援加上了多重保險。”應急管理部礦山救援中心綜合處二級調研員、副處長歐陽奇說:“他不僅是主心骨,更是指路燈。”
時代楷模觀看心得體會 篇13
肖文儒是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總工程師,從業38年,他參與700多起事故救援,助力救出1000多名被困人員,用英勇無畏和專業細致守護生命。
今年1月初,x棲霞五彩龍金礦發生爆炸,礦工被困600米深井下。肖文儒隨應急管理部工作組第一時間趕往現場。
救生孔提前兩天被打通,井下傳回了敲擊聲。
歷時14個晝夜,肖文儒超前預判,沉著指揮,11名礦工安全獲救。
井下救援險象環生,從業38年,每一次肖文儒都沖鋒在前。
20xx年,x王家嶺煤礦發生特大透水事故,肖文儒5次下井勘察,成功救出115名被困礦工。
20xx年,x萬達煤礦發生透水事故,肖文儒駐守井下11個小時指揮救援,被困83人全部獲救。
肖文儒不斷總結實戰經驗,參與編寫了10萬多字的各項救援手冊,組織培訓了91支國家救援隊伍,推動中國礦山救援水平達到了世界一流。
在x棲霞笏山金礦爆炸事故中,歷經14天救援后,x棲霞笏山金礦爆炸事故救援現場傳來消息:當天新發現的1名被困人員和此前有聯絡的10名幸存被困人員悉數升井,比預期大大提前。
對于這次營救,救援通道何以突然提前打通?如何新發現一名被困者?下一步計劃是什么?在救援現場,記者采訪了應急管理部礦山救援中心總工程師肖文儒。肖文儒作為應急管理部工作組成員,全程參與了此次救援。在此之前,他已經參加過700多起礦山事故救援,累計營救一千多名被困人員。
生命救援通道何以突然提前打通?
回風井是井下被困人員實現升井的最可行通道。應急救援指揮部有關負責人近日表示,爆炸事故發生后,井筒被嚴重堵塞,雖然改進了清障方法,但打通需要至少15天。
那么,發生了什么,讓這條生命救援通道得以突然提前打通?
肖文儒說,此前預計堵塞物厚度約為100米,主要依據是,在距離井口400多米處的“二中段”位置處有一個“井”字架,擔心堵塞物大量淤積在這個“井字架”之上。最近清障方法改進后,清障速度大大提升,幾天之內向下清理了18米至368米位置。在此位置發現,是附近幾根鋼管傾斜支撐著上面的堵塞物,而非預期中的'“二中段”“井”字架,且在傾斜鋼管下方幾乎沒有堵塞。如此,清理難度就大大降低,救援人員很快完成了清理,打通了這條生命救援通道。實際上,事故救援情況瞬息萬變,充滿了不確定性。
何以新發現一名被困者?
24日上午,救援人員在距井口546米的“四中段”發現一名被困工人,其身體極度虛弱。11時13分許,這名被困人員成功升井。這是此前已經取得聯系的10名幸存被困工人之外,新發現的一名被困人員。他又是被如何發現的呢?
肖文儒說,在發現井筒堵塞實際情況后,我們要求救援人員一邊清理淤積物打通升井通路,一邊注意在沿途搜索失聯人員。在下至“四中段”時,就發現了這位被困工人。他被困這么久依然能活下來,與以下兩方面因素有關,一是“四中段”地面有積水可供飲用,二是雖然救援人員此前沒有聯絡上他,但貫通的多個鉆孔有助于為井下帶來新鮮空氣。
下一步搜救計劃是什么?
24日15時18分許,隨著最后一批2名被困人員升井,井下已發現的11名幸存人員全部升井。不過,這并不意味著救援結束。
肖文儒說,雖然11名已發現的幸存人員全部升井,但依然有被困人員處于失聯狀態。對此,礦山救護隊員已經下井展開搜救,在確保不發生次生災害的前提下在井下全力搜索。當前搜救面臨的困難是,一方面“六中段”已經有積水,井下救援人員需要蹚水作業;另一方面,井下空氣并不是很好,救援人員需要穿戴相關自救設備執行任務。
“只要有被困人員沒找到,我們就‘逢巷必入’;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盡百倍努力。”肖文儒說。
這次營救到底有多難?
對于這次救援,不少人評價是生命的奇跡、救援的奇跡。那么,這次救援到底有多難?
肖文儒說,這是國內難度最大的礦山救援案例之一,可謂“前有圍堵后有追兵”。一方面,被困人員處于井下約600米的位置,救援深度較為罕見,同時現場地質情況頗為復雜,鉆孔救援難度極高;另一方面,井下涌水也威脅著被困工人的生存環境。
他說,面對有限的救援窗口期,救援指揮部按照多種方案并行的思路開展救援,并且每一個方案都有備選方案,為救援上了“雙保險”甚至是“三保險”。例如,為了確保足夠的鉆機及時到達現場,在未確定調運前,就已安排車載鉆機在高速路口待命;為了確保生命維護監測通道始終暢通,在打通三號鉆孔后立馬安排打通四號鉆孔;甚至,如果井下積水淹沒“五中段”后10位幸存人員如何轉移,對此也準備好了方案……
肖文儒說:“我們是做最壞的打算,爭取最好的結果。”
時代楷模觀看心得體會 篇14
錢海軍,男,漢族,1970年2月生,中共黨員,現為國網浙江慈溪市供電公司客服中心社區經理、錢海軍志愿服務中心理事長。他從事電力服務工作30年,從一名普通的電力工人成長為有口皆碑的“萬能電工”。他總結提出“有疑必解釋、有問必解答、有難必解決、為群眾解困、為政府解憂”的“五解服務法”,為社區提供用電咨詢、業務代辦、糾紛調解等便民服務。他結對幫助100多位空巢、孤寡老人,幫扶學生27名,服務用戶1.3萬余人次。他注冊成立寧波、慈溪兩級志愿服務中心,積極推動困難殘疾人住房照明線路改造項目,帶領1200多名志愿者足跡遍布浙、藏、吉、黔、川五省(區),使“千戶萬燈”的光明照亮雪域高原、偏遠山區、扶貧結對和東西部協作地區,受到廣泛贊譽。他曾獲得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最美志愿者、浙江省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團隊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獲評全國先進社會組織等稱號。
23年來,錢海軍同志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普通電工,憑借著一顆熱心和一技之長,守護著萬家燈火,是無數人的光明使者。在他的帶動下,妻子和女兒加入助人為樂的隊伍中,一家人先后捐助22名貧困學子;在他的影響下,“百姓身邊點燈人”的隊伍持續壯大,并成了一個服務品牌,如今人數已經由當初126名注冊志愿者發展到1200多人。他身上的.這束微光,正在不斷放大和擴散,變成了照亮千家萬戶的一片燈海。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黨員干部要像錢海軍同志那樣,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埋頭苦干,以共產黨員的光和熱,當好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照明燈”,讓黨的溫暖之光時刻照耀在群眾心坎上。
時代楷模觀看心得體會 篇15
劉永坦院士求真務實、敢于創新,為祖國“永坦”永不停歇。他把自己放逐到雷達研究的“荒漠”,率領團隊開啟了一項填補空白、從零開始的.開拓性攻堅戰。我要學習弘揚科學家精神,樹立良好學風,在報效祖國、服務人民中實現人生價值,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的征程中奮勇爭先、努力拼搏。
時代楷模觀看心得體會 篇16
孩子稱她為“云朵媽媽”,家長喊她“秒回校長”,同行叫他“種子校長”……每一個親切的稱呼,都像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的校長吳蓉瑾的閃閃發光的勛章。她扎根基礎教育27年。曾獲得時代楷模、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全國優秀中隊輔導員,上海市教書育人楷模等榮譽。
理想信念的播種者:為青少年學子播種紅色初心
吳蓉瑾所在的盧灣一中心小學坐落于上海市中心黃浦區,這里毗鄰中共一大會址,有著獨一無二的紅色底蘊與豐厚的學習資源。面對在改革潮頭、黃浦江畔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吳蓉瑾始終將理想信念教育特別是紅色精神的傳承弘揚,作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
時代楷模觀看心得體會 篇17
第一次在電視上聽到黃文秀同志的事跡,我被她扎根基層、堅守使命的精神深深打動著,她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委宣傳部干部、駐村第一書記,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指引下成長起來的優秀青年代表,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先進典型,是在脫貧攻堅一線揮灑血汗、忘我奉獻的基層黨員干部的縮影。
20__年6月17日凌晨,黃文秀同志在從百色返回樂業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難,獻出了年僅30歲的寶貴生命,令人痛惜。在她名校畢業時,本面臨無數的選擇,身邊不少同學都找到了理想的、不錯的就業機會,而她放棄了在大城市發展,毅然選擇回到革命老區百色,為家鄉的事業奉獻力量,這樣的魄力少有、如此的選擇更甚。在后來擁有研究生學歷的.她,在父親身患重病的情況下,主動請纓,到地處偏遠、自然條件較差的百坭村擔任第一書記,為百坭村的發展和當地群眾的幸福生活努力奮斗,可謂是“舍小家為大家”,我想這是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選擇,把危險留給自己,心里卻只裝著群眾。
剛任職時,她面對著百姓的議論和質疑,迎難而上,任勞任怨,積極學習,多方請教,最終和百姓打成一片,她用腳步丈量了全村,手繪“貧困戶分布圖”,認真聽取百姓意見,筆記本上記滿了她的工作安排和心得體會,想百姓所想,樂百姓所樂。
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來,在明知道天降暴雨她,卻一心想著百姓的安危和第二天會議的開展,毅然決然的朝著百姓受災的方向奔去…我想她雖然逝去了自己生命和青春,也無悔于自己選擇,這就是共產黨員身上具備的優秀黨性。
時代楷模觀看心得體會 篇18
肖文儒至今難以釋懷,多年前x某煤礦發生火災事故,一開始還可以通過電話聯系上井下被困人員,但由于當時技術手段落后,被困人員最終全部遇難。
“當時我就想,一定要不惜一切代價,把人救出來。”他說。
今年1月,x棲霞笏山金礦發生“1·10”重大爆炸事故,被困人員位于井下約600米的位置,救援深度較為罕見。由于地質情況復雜,不僅鉆孔工作難度極高,井下涌水量也很大,形成“前有圍堵后有追兵”之勢。
4個鉆孔“多管齊下”,相繼遇到問題。肖文儒當機立斷:提前增調國家礦山應急救援大地特勘隊帶一臺高性能鉆機前來增援!
這時,救援希望最大的3號鉆在鉆至井下521米處時,距井底目標偏移已達7.4米。
一子落而滿盤活,新增救援團隊及時對發生偏移的3號鉆孔進行糾偏透巷。僅用4天,這條“生命通道”提前打通!
一刻不停,在部署打通4號鉆孔中,肖文儒建議“先堵水再透巷”,確保了這條生命維護和監測通道始終暢通。后來證明,這個方案讓轉至4號鉆孔下方的被困人員生存環境大大改善,贏得了寶貴的搶救時間。
最終,11名被困人員獲救,這次事故救援也被業內譽為“教科書式的經典案例”。
臨場應變、力挽狂瀾,靠的是廢寢忘食的研究思考、通宵達旦的實戰訓練。38年來,肖文儒不管崗位、身份如何變化,他一直沖鋒在救援最前線,成長為我國礦山救援的權威專家。
“加強瓦斯實時監測!”20xx年秋,20xx萬達煤礦發生透水事故。肖文儒在井下現場連續工作11個小時,當作業現場瓦斯濃度達到3.5%并繼續上升時,他立刻組織調整通風系統,將作業現場瓦斯濃度控制在安全范圍,最終,83名被困礦工全部獲救。
舉棋若定,落子無悔,在一次次的生死淬煉和刀鋒行走中,肖文儒成了全國應急救援系統的“老兵”。
從推廣正壓氧氣呼吸器、高壓排水軟管等裝備的廣泛應用,到加快救援應急通信、礦用石膏等技術的'高速發展;從組織起草礦山救護規程和救援條例,到“傳幫帶”各類現場處置和技術裝備的經驗……肖文儒始終堅持實事求是,倡導“科學精神和熱血擔當缺一不可”。
他的手機上,存滿了全國礦山救援大隊大隊長和總工的電話號碼,一有機會,他就深入基層救援單位,推廣礦山救援的新知識新辦法,服務于城市救援與綜合救援。
“運用新方法新技術,老肖為應急救援加上了多重保險。”應急管理部礦山救援中心綜合處二級調研員、副處長歐陽奇說:“他不僅是主心骨,更是指路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