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包粽子心得體會(通用16篇)
端午節包粽子心得體會 篇1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為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要包粽子、賽龍舟、掛艾草、擦雄黃、戴香包,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
媽媽為了讓我體驗端午節的氣氛,和我一起參加了宇佳廣場舉行的“父愛粽如山,親子包粽子”活動。工作人員給我們講了活動規則及注意事項,然后將準備好的原料:糯米、粽葉、紅棗、葡萄干、花生給我們每組端過來一份,并給我們做了簡單的講解,我聽著覺得很簡單,可是我自已包時,手就怎么也不聽使喚,后來媽媽告訴我,粽葉要做成一個的圓錐形,但我包時,下面總是有一個洞,我左右觀察,終于把粽葉捏的沒有洞了,我往里面放了少放許糯米,接著放紅棗、葡萄干、花生,然后把它包起來,可無論我怎么折,總是做不好,不是這兒漏了,就是那兒破了,我氣的火冒三丈,只好求助媽媽,媽媽告訴我:“堅持就是勝利,媽媽來教你”,我看著媽媽那么輕松的就包成了一個漂亮的粽子后,我學著媽媽的步驟,在一次次的失敗中終于包成了一個像樣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終于在規定的時間內我包好了十四個粽子,看著包好的粽子,十分自豪,雖然包粽子過程很辛苦,卻很開心,媽媽的話又再次浮現在我的腦海“遇到困難不能退縮,要堅持。堅持才是勝利!”
我次“親子包粽子”讓我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讓我吃到了滿口噴香的粽子,真值!
端午節包粽子心得體會 篇2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快到了,所以我們班主任――黃老師就舉辦了一個節目,就是――包粽子!
我覺得這個節目黃老師舉辦得非常有意義:
一、我們可以學怎樣包粽子;
二、可以包給家長吃;
三、我們可以繼續把端午節給傳承下去。
首先:我們要把粽子葉、粽子繩、糯米、紅棗紅豆綠豆等等的材料全部都清洗一下。然后再泡一下。要把糯米泡到像煮熟的米飯一樣軟。紅綠豆最好泡半個小時左右就可以了;紅棗要清洗干凈。這樣第一步就完成了。
端午節包粽子心得體會 篇3
今天我和奶奶一起坐車到鄉下去包粽子。
我們準備梅干菜和肉,準備包梅干菜粽子。粽葉已經浸泡好了,奶奶清洗了粽葉和米,再往米里面加調料醬油、鹽……一切準備妥當,我們開始包粽子了。奶奶把粽葉圍成一個三角形,握在手心里,舀進一勺拌好調料的米,再把梅干菜和肉放在中間,上面還得鋪上一層米,然后把長長的粽葉折下包裹住菱形的“米”,最后用繩子一圈圈綁起來。這樣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做成了。我有模有樣地照著奶奶的樣子做了起來,可試了幾次都失敗了。包粽子還真是一個技術活!
沒一會功夫,奶奶就包好了許多粽子。我們把10個粽子系在一起放入鍋里煮,我在廚房里幫奶奶燒火。四十分鐘左右一陣陣淡淡的清香飄來。奶奶說:“再過幾分鐘,我們的粽子就熟了。”我忍著口水焦急地等著。我們用小火差不多悶了五分鐘后,粽子終于可以出鍋了。
奶奶打開鍋蓋,粽子的香味撲鼻而來。奶奶給我剝了一個放在碗里,一口咬下去那潤滑的糯米和梅干菜的清香讓我回味無窮。
端午節包粽子心得體會 篇4
端午節要到了,我打算讓媽媽教我包粽子,因為我喜歡吃粽子。
媽媽爽快的答應了,說:“包粽子不能著急,要先把材料備好。糯米、粽葉泡好,把肉料調好味,還要準備線繩”。準備工作做好了,我們要開始包粽子啦!
只見媽媽把兩片粽葉卷成三角形,又把泡好的米裝進去,再放上調好味的肉,然后把粽葉用力卷起來,用線繩把粽子來個五花大綁,粽子就好了。
我也學著包了起來,可是怎么包也包不住,米都掉了出來了,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包了一個。我包第一個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包的好丑啊!我再包的時候比原來的好多了,也不知行不行?不管怎么說,這也是我自己的勞動成果。
粽子煮好了,媽媽讓我嘗一嘗,我吃了一個,不夠,接著吃了兩三個。太好吃了,香甜的粽子讓我停下來,吃的好飽呀!我真是太開心了。我呀!真是一只貪吃的貓啊!
端午節包粽子心得體會 篇5
今天是端午節,我們家要按照風俗來包粽子。
過端午吃粽子,是人們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的標簽,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粽葉,顧名思義,是包粽子的葉片,其形狀像一艘小船。我把它卷成漏斗形,放了些糯米,就匆匆包起來。媽媽從我手中接過粽子,說:包粽子要把米壓緊。媽媽給我示范了一下。我照葫蘆畫瓢,包了起來。我使勁壓呀,突然砰的一聲大炮響了,粽葉被炸得屁滾尿流,米粒來了個天女散花。媽媽又告訴我可以用筷子叉一叉,于是我把筷子一股腦往里叉,只聽啪的一聲,粽葉破了。包粽子還真不簡單。
終于,我們包好了粽子,而我期盼已久的是吃粽子。
粽子終于煮熟了,我迫不及待的打開一個,吃了起來。突然,我大叫一聲:這粽子有毒!
原來媽媽堿放得太多了。
唉,不說了!
端午節包粽子心得體會 篇6
我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比如乞巧節、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因為端午節可以包美味的粽子。
那天早上,我和奶奶一起去小河邊采粽葉。粽葉長的好旺盛啊,碧綠碧綠的葉子隨風飄動,奶奶一手拿著粽葉,一手按住葉子根用力一摘,粽葉就完整地采下來了。
不一會兒就摘了滿滿一籃,奶奶就帶著我滿載而歸。我以為要開始包粽子了,興奮得又蹦又跳,可是奶奶卻笑著說:“傻瓜,我們還要燒開水煮粽葉、拌糯米呢。”奶奶說完便和我一同熱火朝天干起來,當我們準備好時,早已滿頭大汗。
“包粽子嘍!”我大聲地宣布。大家便坐下來,先挑出好的粽葉圍成一個類似“漏斗”的形狀,然后往里放了肉片、紅棗,最后拿來一根繩子繞了兩三圈,打上蝴蝶結,一個個粽子就包好了。
粽子煮熟了!奶奶掀開鍋蓋,香味布滿了整個廚房。我咬了一口,哇!黏黏的、甜絲絲的,真美味。吃完了粽子,奶奶給我講起了故事:“從前有一個愛國詩人叫屈原……”
那時,我吃到了美味的粽子,又知道了屈原的故事,真是一個難忘的端午節啊!
端午節包粽子心得體會 篇7
我是一個粽子迷,最喜歡吃肉粽子了。這不,外婆知道我這么喜歡吃粽子,就特意從家里跑到我家來為我包粽子給我吃。高興啊!
包粽子前的晚上,外婆先把肉切成一塊一塊的,然后把肉放進一個大碗里,再加入醬油、老酒、鹽、雞精等調料攪拌均勻,就放在一邊,外婆說這叫腌制一下肉,讓肉更好吃。需要十幾個小時以上時間。
第二天,外婆把腌制好的肉放在桌子上,接著把箬葉(粽子外面包的那層葉子)放在裝滿水的鍋子里煮一下,這是給箬葉清洗和消毒。然后把糯米用開水泡一下,等它漲起來就好了。漲好的糯米肉層層的,很好看!這樣是讓粽子煮的時候好煮一些。
當所有的準備動作做好后,外婆就動手包粽子了:外婆先把箬葉從中間開始卷成一個尖錐體,再往里倒入一小把糯米,還拿了一根筷子捅了捅,我問外婆干什么用?外婆說這是讓它更緊一些。于是就往里放一兩顆腌好的肉塊,接著再加入糯米壓實,馬上把箬葉包上,剩下兩只像”兔耳朵“一樣的葉角也向前壓向邊上這樣一個有立體感的三角粽就基本成型了,還沒完呢,外婆拿起事先搞好的棉線,用牙齒咬住一端,在粽子上繞了好幾圈,于是一個漂亮的肉粽就大功告成了。外婆接著繼續做其他的,一會兒工夫就包起好多了。
我看了很感興趣,也想試著做一下,我按剛才外婆的步驟做,外婆還不斷給我指點,終于也做出來一個了,我看看我做的粽子形狀不是很好看,樣子方不方園不圓的,都能看到糯米粒,完全不像外婆做的好看。可是我依然很快活!連忙叫外婆先給我煮起來給我吃。過來半個小時,熱氣騰騰的粽子出爐了!我一把抓起其中最“好看”的我包的粽子,撕開箬葉一股新粽子特有的清香飄開了。我一邊吹氣,一邊大口咬了一口,吃著我自己親自動手包的粽子,我大聲說道:“真是天下最最最最最最的美味啊!”說完我大口大口地吃起來了。
端午節包粽子心得體會 篇8
一天早上爸爸問我:“端午節吃什么?”我說:“吃粽子。”爸爸說:“今天我們去奶奶家吃飯吧。”
到了奶奶家,我們看到奶奶在包粽子。我也迫不及待的去包了,我左一包右一包。我說:“粽子包好了。”媽媽說:“你這粽子連吃都沒法吃。”爸爸過來教我,我照爸爸的樣子包好了一個粽子。
今天我覺得包粽子很有趣。
端午節包粽子心得體會 篇9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人們都會包粽子吃。
我先找來了一些包粽子需要的大葉子,然后從袋子抓了一些大米,準備一個小碗,把米泡在水里。再把大葉子放在一起,在正中間弄成一個立體的三角形,上面寬,下面細細的,像一個自己做的葉子碗。然后把這個三角形滾一滾,再把泡在水里的大米把水弄干,不要有水。接著把大米倒進葉子里面,再在里面放上剛剛準備的大棗,最后把它給包上,再用線把它扎好。接著又包了好幾個小粽子。媽媽夸我包的好看,我心里美滋滋的。
過了一會兒,粽子包好嘍!現在把它放在鍋里,找一個白色的小東西放在鍋上,上面有一些小洞洞,粽子放在這個白色的東西上,蓋上鍋蓋。熱氣直往天上飄,感覺我家的房子上有幾朵小小的云朵,真可愛!
過了一會兒,粽子熟了,我一吃,哇!真好吃!又香又甜,吃完了還想吃,我的口水正滔滔不絕的往下流著,我心里像有一只歡樂又活潑的小鳥在唱歌!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包粽子心得體會 篇10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于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粽子。前一天早上,媽媽和奶奶將泡好的糯米拿出來,洗好粽子葉,準備開始包粽子。
我從來沒包過粽子,于是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會包粽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媽媽說:“行,包粽子挺好學的,但是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得耐心點兒。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折疊成漏斗形狀。注意,卷的時候要盡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我跟著媽媽做,將粽子葉疊成一個漏斗。
“然后放入糯米,但是不要放得太滿。如果喜歡吃紅粽子,可以在里面放一兩顆小紅棗。”
“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點水,然后將余下的粽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在粽子變成了一個三角錐形,再用剩下的粽子葉將粽子裹緊。最后用繩子或馬蘭葉將粽子綁緊。”這一步非常關鍵,說著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粽子葉很“調皮”,就是不聽我的話,“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將粽子裹緊時,里頭總是有米漏出來,氣得我哇哇大叫,最后在媽媽的指導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包好了一個粽子。盡管形狀看起來不是很美觀,但是這是我包的的一個了。
下一步,開始煮粽子了。先將粽子整齊地擺在鍋里,將鍋簾壓在粽子上面,再往鍋簾上放一盆水。最后將水順著鍋邊倒進去,大火煮40分鐘,香噴噴的粽子就出鍋了。
到了端午節這天早上,媽媽給我系上了五彩線,還囑咐我不要隨便折斷或丟棄,只能在端午節后第一場雨時才能扔掉。媽媽還告訴我了五彩線的來歷,它象征著五色龍,可以降伏鬼怪,帶走一切疾病。我們還在門口插上艾草,掛上紙葫蘆,家里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早上忙完這些以后,今天的主角——粽子,終于登場了!白白的粽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軟又黏,好吃極了。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包粽子心得體會 篇11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傳統的端午佳節,也是紀念我國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為此,我選擇了一個特別的慶祝、紀念方式――包粽子。
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我準備好了所需要的材料:糯米、紅豆、肉、香腸、粽葉和線,并把它們分別泡在水里,過一會兒,把肉和香腸洗干凈,切成一塊一塊的放進碗里。大約60分鐘后,把紅豆、糯米和粽葉洗凈,把線一根一根的準備好。
剛開始,我們拿著粽葉不知怎么下手,經過了多次練習,才學會:先把粽葉的一小部分卷成一個圓錐形,里面形成一個很大的空間,用勺子把糯米、紅豆倒進去,差不多一半時,再往里面放一塊肉或香腸,再把其余的粽葉沿邊裹緊,并用線捆好。就這樣,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我們就按照這樣的方法一個一個地包了起來……
把水燒好后,我和爸爸把粽子一個一個小心翼翼地放進鍋里。在煮粽子時,我的心情就如十五個吊桶――七上八下。不一會兒,我就要去廚房看一下,總擔心粽子掉出米粒煮成一鍋粥。站在爐具旁,目不轉睛地看著那在鍋中上下擺動的粽子,好像在說:“主人,主人,不要擔心,我會保護好自己的。”一個小時終于到了,粽子煮好了。
我吃著這些香噴噴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不禁有些感慨,我們包的粽子,雖然沒有超市里的好看、味道好,可這是自己親手做的,不僅用自己的行動表達了對愛國詩人的深切敬意,還體會到了勞動的快樂!
端午節包粽子心得體會 篇12
今天,我和爺爺一起包粽子。
爺爺準備了粽葉、糯米、板栗和紅棗這四種材料。我先把一片粽葉彎成袋子的形狀,往“袋子”里灌上一點糯米,塞一顆板栗,再灌一點糯米,塞一顆紅棗,最后再灑上薄薄的一層糯米,用細繩綁好,一個粽子就這樣完成了。因為綁粽子是一件技術活兒,所以這件
事就歸爺爺統一做了。包了幾個以后,我包得越來越快,得心應手,爺爺都來不及綁了呢!
中午,我吃著自己包的粽子,心里比吃了蜜還甜。
端午節包粽子心得體會 篇13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據說這個節日是在古代流傳下來的,當時是為了紀念大詩人屈原,屈原因忠國愛民投河自盡了,當地的人們為了不讓河里的魚毀了屈原的容貌,所以大家就動手包起了粽子,再把粽子丟進河里讓那些魚來吃粽子,而不損害屈原的身體。因此人們為了紀念這一天都會包美味的粽子,也有的地方賽龍舟,有的舉行粽子比賽……
端午節這天,按照我們這里的習俗就是殺雞、包粽子、拜神。這天早上,我們全家人都早早起來開始準備包粽子的材料,等各種準備工作做好,我們就洗好手開始包粽子了。奶奶是包粽子的高手,很多人都請奶奶到他們家幫忙包粽子呢,做完后,自然也會送幾個給奶奶。而我呢,可是最喜歡吃粽子的,一見到粽子就忍不住嘴饞起來。于是,我丟下手邊的粽葉,吃起美味的粽子。這個瘦肉拌小蔥餡的粽子是吃的,我大口大口地吃著,不一會兒就解決了好幾個粽子了。“嘻嘻……”大家都捂著嘴巴笑了起來,我不知所措地難為情起來了,可自己又很疑惑,他們為什么都要在偷笑我呢?終于有個人肯要告訴我原因了:“看你這個大花貓,吃得滿臉都是。”說著把紙巾給我,我一擦,結果紙巾上全是米飯粒,我也不禁笑了起來。
終于把粽子做好了,這個時候已是中午了,我們趕緊拿上雞和自己包的粽子去拜神。只見奶奶和媽媽雙手合上,跪著,嘴里還在嘰哩咕嚕地說一大堆話,說完以后便燒起了紙錢,然后回家吃粽子去了。
這一天,我過得非常開心,因為既有美味粽子吃,還可以聽到古老的傳說故事——包粽子的來源。
端午節包粽子心得體會 篇14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都喜氣洋洋地按照傳統的習俗過節日,包粽子,插桃枝,艾蒿,在這個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
今天是端午節,我和姥姥一大早就起來了,首先要準備材料,米,粽葉,線,蛋黃,吃完早飯我們就開始包粽子。先把粽葉的粗莖剪掉,把好的葉子一片片整齊的疊好放在一邊。姥姥把粽葉卷成了一個圓錐形,再往里面抓一把米,用手摁兩下,再往里面放一個蛋黃,再抓一把米,用手摁緊,再用粽子葉包起來,然后用線捆起來,這樣一個青綠色的粽子就包好了。
我學著姥姥的樣子,一步一步的學著,可是我怎么包也不好看,要不就太松了,要不就漏米,要不就太小了,粽子看起來很簡單,可是做起來難啊,真想放棄不包啦,姥姥說:“無論做什么事,不要急要有耐心,不能半途而廢。”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學會包粽子。在姥姥一步一步的指導下,我學會了包粽子。原來包粽子那么簡單,只要努力,誰都能學會。
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里特別開心。
端午節包粽子心得體會 篇15
記得第一次包粽子時,我手忙腳亂地把一個粽子都給包散了。當時的我只有七歲。今天,我們又要包粽子了。
我們把手洗干凈走入包粽子教室。看到一大盆竹葉正在盆里泡澡,也看到了花生先生、綠豆小姐都在盆里聊天呢!只見老師先把繩子固定在椅子上,然后拿出一片只有一只手臂那么細的竹葉,弄出個三角的形狀,再往“三角杯”里裝些糯米,裹好竹葉,用線把它捆起來,這樣一個粽子就包好了。
可是我哪會包粽子呀!好在我以前看媽媽包過粽子,她包的就像一個真正的三角形,但愿我能像媽媽包得那么好。開始包粽子了,我把竹葉弄成一個三角形,然后再放點米,正是因為這個竹葉太細了,我只能放幾顆米粒。剩下的部分可就難了,我只好靠著那點記憶來回想媽媽包粽子的場景。就這樣,我包著包著,發現我包的完全不是三角形,可我也沒辦法呀,只好用繩子捆起來了。那個粽子只有指甲蓋那么大,還是個正方形的。
我一個接著一個地包,一連包了七個。有的是正方形的,有的是愛心形的,還有的什么形狀都不是,一個個五花八門的,什么形狀都有。我過去瞧了瞧別的同學包的粽子,發現有的人比我包的還奇葩,有一個人還包了個“木乃伊棕”,還有的都散了。這些場景,如果你看到了也會覺得搞笑的。
最后五分鐘的時間,邱老師給我們拍了一張大合照,別人是干杯,我們來了張“干粽子”,整個畫面除了一根根的細線,便是五花八門的粽子。今天我們度過了一個別樣的端午節,并用這一方式來緬懷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包粽子心得體會 篇16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這一天,人們插艾葉、賽龍舟、包粽子……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
家里還有蜜棗和粽葉,媽媽讓我去超市買兩斤糯米。我拿著錢跑向超市,到了超市里,我在二樓找到了糯米,在服務員阿姨的幫助下,稱好了兩斤糯米,然后到樓下結賬。
我高高興興地買回了兩斤糯米,在媽媽的指導下,我先淘米,淘了兩遍,然后接上水,把糯米泡上。
下午,米泡好了,媽媽也把粽葉煮好了。我從冰箱里拿出蜜棗,又拿了一把剪刀和棉線。包粽子的東西都齊全了,我開始在媽媽的指導下包粽子。
“先認清粽葉的反正面,正面要卷在里面,然后把粽葉卷成一個漏斗形狀。”媽媽邊示范邊說,“放進去一些糯米,放一半就行了,再拿個蜜棗放到米的中間,上面再放一些糯米。”
我照著媽媽的樣子,把粽葉卷成一個小漏斗。媽媽看了看,說:“反了,方向卷反了,你看,是往外卷,不是往里。”我只好把我剛卷好的小漏斗給拆開,再重新卷。媽媽看了說:“嗯,這次卷對了。”
我往里面放了一半的米,又拿了一顆蜜棗放進去,上面用米給填住。媽媽說,米不能填得太多,不然就包不上了。
我照著媽媽教的,把上面的粽葉折過來,蓋住糯米,再順著三角形的形狀把粽葉纏起來。哎呀!不好!粽葉裂開了!這可怎么辦?我連忙向媽媽求救。
媽媽說:“沒關系,再拿個粽葉把它包起來。”在媽媽的幫助下,我終于包好了一個粽子,我用棉線把它纏起來,一個粽子就完成了。
接下來,我又包了許多迷你小粽子,我還讓媽媽給我拍了照呢!我覺得小粽子比大粽子好包多了,并且還超級可愛。
在我和媽媽的共同努力下,粽子很快就包完了。我們把它們放進高壓鍋,開始煮。
我等得好著急啊!晚飯我只喝了點小米粥,媽媽問我為什么不吃饅頭,我說,我要留著肚子吃粽子。
終于等到粽子出鍋了。我迫不及待地盛了我自己包的小粽子,拿剪刀把纏在上面的繩子剪掉,露出了軟軟香香的糯米,我咬了一口,米的清香、粽葉的清香,蜜棗的香甜混合在一起,那味道,是誰都抵抗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