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新老師示范課心得體會(通用3篇)
聆聽新老師示范課心得體會 篇1
20年4月15日教科所張老師帶領我們來到邢臺市英華小學參加了《邢臺市小學語文優質課的展示活動》。我們分別聽了韓向宇、李春蘭、楊永志、李強老師的課,使我深受震撼,真正感受到了“新課程,新理念,新思路”帶來的新變化。聆聽了他們的教育思想,目睹了他們的教學風采,感受了他們對學生、對教育那深情的愛。感受到了他們身上所透露出來的無窮的知識力量。感受到他們對學生身心發展以及教育了解之廣、鉆研之深。
名師是大樹,能改善一方環境,且在枝葉間閃動精彩。最重要的是,名師啟發了我們,課堂是個有魅力的地方。通過這次學習我對小學語文課堂課有了新的認識,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我的語文課堂該怎么進行?
教了多年語文,無非是按照大多數教案、教參的模式,教學生讀讀生字詞,朗讀朗讀課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中心思想,分析修辭手法等等。之所以孜孜不倦的教學生這些東西,根本原因在于考試,為了應付考試而不得不讓語文課變成枯燥的語言訓練課。而學生在這樣應試的訓練下,似乎應試能力也沒有多大的提高,考試成績并不是很理想。當我聽完韓向宇老師的課的時候,我就問自己這些年我的語文課教給學生什么了?有什么東西是可以讓他們終身受益的,有什么東西是能夠對他們的心靈產生影響的?我的語文課堂該怎么進行呢?
以往我上課都是拿起課本,讓學生打開第幾頁,告訴孩子們今天我們學人的詩或者文章,我也會對著學生介紹一翻作者,學生對老師的話記住了多少,理解了多少?當我聽了韓向宇老師的課以后,使我的眼前一亮,韓老師講的是四年級《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韓老師做了一個小游戲《過目不忘》,教師在大屏幕瞬間出示:南宋愛國詩人、十二歲能寫詩會舞劍、現有存詩最多有九千多首等等句子讓學生說說自己記住的句子,韓老師就是用這么一個小游戲環節讓學生對這位詩人有了深深的了解。我覺得這才是一個輕松,有趣的課堂,這才是學生想要的課堂,這才是我應該給學生的課堂。
二、我的語文課堂追求的是什么?
我以往的語文課注重的是我這節課給學生講了多少個詞語,我給學生講了多少生字,我會關注學生記住了多少個詞語,多少個生字,會背課文了嗎?考試的時候學生還會寫這些詞和字嗎?還會背這篇課文嗎?整堂課下來累的我是口干舌燥,學生的成績也不理想。聽了這四位老師的課以后,我重新審視了我的課堂,我課堂的追求是什么?
我在聽韓老師和楊老師的課的時候有這么一點深深的'觸動了我,韓老師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老師通過讓學生自主讀課文看注釋先自己理解字、詞的意思。韓老師通過多媒體圖像把學生帶回那個時代,讓學生對“僵臥”、“尚思”等詞有了更深的理解。讓學生理解了當時作者在怎么的心情寫出這樣的詩句的。學生并在教師的點撥中了解作者寫作方法。還有楊老師的《七律長征》由于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好,學生體會不到過去在戰爭年代戰士所吃的苦,楊老師利用一段《飛奪瀘定橋》視頻,一下子把學生帶到那個戰爭年代,讓學生通過看視頻感受到當時戰爭的驚心動魄和戰士生活的艱苦。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不僅理解的詩的意思還激發了學生愛祖國的情感。教師通過具體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總結、感悟、想像、質疑問難,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學到方法。
今后我的語文課堂,把“點撥”、“啟發”、“引導”、“激勵“、留給自己,把“閱讀”、“體會”、“品味”、“感悟”還給學生。我會重視我教給了學生什么樣的學習方法,我傳遞給了學生怎樣的思想,我激發了學生怎樣的情感。
我要打造屬于自己班級學生特點的魅力課堂。走出屬于自己的路,我要讓學生在課堂中傳遞正能量。
聆聽新老師示范課心得體會 篇2
20年7月7、8號,全區中小學教師積極參與經濟技術開發區教師暑期培訓的學習活動。一千二百多名中小學教師齊聚黨校報告廳聆聽龔雄飛院長主題報告,學習時間兩天。兩天四晌的課題均不同,內容精彩紛呈,一系列的報告,讓我受益匪淺,收獲頗豐。報告內容涉及,對比論證:教案與學案,是什么與為什么,導學案問題化與習題化等實質問題。探討學習真核:學生的訴求、教師的問題、小組的問題。下面就報告會,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以學案、導學案為主,向前延伸理念,向后開發功能
龔院長提出了自己多年來的教育難點問題和教育熱點問題,教育背景各不相同,改革是必然,前提是要明確方向,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種理念,改革成功的教育機構都秉承此項理念。在教師為中心,講授為中心等方式向學生中心學習中心轉變過程中,討論是不是奢侈的,是不是在浪費課堂時間?龔院長認真分析這一類問題,最終這些教育熱點問題得到了解決。
做到自學、互學、占學的目的就是讓知識產生溫度,這條規律我們首次聽聞。導學案的作用是起到導向性,讓突出的問題確定下來,讓學生在一條線上學下去。然而,現今的很多導學案虛化弱化習題化,沒有解決問題,反而增添了繁文縟節的東西,導致最后都成假的,空的,空有一個改革的軀殼。少問是什么,多問為什么,這既是課堂技巧,也是學生思維連貫的引導。教學就是思維,教育的內核就是知識原理。有效地解決了該不該大膽將時間放給學生的主要問題。
二、直擊教師課堂教學缺陷,重塑教師真身
上課的通病,高密度,大容量,快節奏表面化形式化,低效率。龔院長提出這類問題,時間總是有限的,該講的沒有講,不該講的亂發揮,這是大部分老師的通病。并在報告中繪聲繪色的舉例闡述,讓我們既慚愧又感到十分到位。有了學案的框架,主問題就解決了課堂上該問什么,怎么問的問題。主問題等于教學的重點或難點,也就是課堂引爆點。通過主問題的設計,引導學生的學習通向知識的核心地帶,繼而實現學習的突破,導學案是根據學習重點難點而來。抓住教學的主問題是龔院長跟我們提出的教研方向,無論是學校還是教研組,乃至個人,這個工作繁重還需要時間去充實。反觀無效的教學,是快餐化的、服務化的而非長久化的,有價值的教學。有內容的,有問題的,有有效問題的課堂需要主問題的出現,需要一趟主線來填補學習的知識溝壑。
三、揭秘小組合作內核,激發學生原動力
思維品質,就是有思維跳躍性,但是沒有品質,思維就是壞的。品質的特點就是有序的,有規律的,嚴格的嚴密的。不得不承認學生的思維之間存在著差異,所以展學這個環節是鋪平拉動相互學習的重要環節。這個差異是一把雙刃劍,用好小組成員均收益,用不好影響小組合作進程。
龔院長剖析展示了展學中的問題,并且細致的進行了優化。現狀是優生展示多,而差生展示少,兩極分化加速。被動展示多主,動展示少,學習動力衰減。展示只是為了展示,反饋功能弱化。簡單展示多,提升展示少,低端記憶凸顯,負面效應加大現狀,單邊展示多,雙向展示少。展示也可以寫成展評,不會展示的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不了解和不理解給展示者制造“麻煩”,給優等生增加了任務,也解決了后進生學習的漏洞。
四、真抓實干、細致入微
總體來講,龔院長的改革方法與現實學校能夠無縫對接,個人智慧和靈感時時閃現。課例的學習讓我覺得,這個改革有總結,有文化,因果并列遞進關系均都涉及,思維品質體現情感教學目標的需求。龔院長直面現實問題,提出問題并且能夠拿出實例進行問題解決,證據環環相扣,理論扎扎實實。課堂上內容多就亂,現象叢生的多元化,堅持主流,不拋棄非主流,加以引導,學抓規律,總結設定標準,有標可找。理論扎實,根系發達,細致入微,理論深入講解,課例逐級分析。
總之,龔院長的報告會幫助老師們理清思路,看準問題,具備打通學生攻克重難點,優化思維的任督二脈的能力,真真切切的做個優秀的導師,學生的引路人。
龔院長的主題報告的課題叫引爆課堂,當他的理論公布于眾后,他首先做到了引爆大堂。教師們聽得津津有味,認真做筆記,快速思考對比研究。
報告會結束之際,龔院長最后告訴我們只是掌握了引爆課堂的簡單方法,要進一步學習教學的藝術,那就是在優化思想上下工夫。還是那句話,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時間來考驗,不過有了方向我們就不怕苦不怕累。
聆聽新老師示范課心得體會 篇3
光陰似箭,轉眼間來到淮陽已有三個時日了,而新教師的培訓也走向了尾聲。雖然僅有三天的培訓時間,但這短短的三日卻讓我對淮陽有了更細致的了解。如果說,在來江口淮陽中學報到之前,我是抱著躍躍欲試的心態,那么,現在,我為自己當初的選擇感到高興。我很慶幸現在的我加入了淮陽這個大家庭。通過對淮陽文化的了解,我深刻的感受到了淮陽文化。更是從彭董事長及各位校領導身上,看到了一個讓人魂牽夢繞的東西,那就是夢想。而這夢想恰點燃了在我心里埋藏已久的教師夢、教育夢。八年的時間見證了淮陽中學在江口這塊領地上從無到有、從弱到強,而這一切都是淮陽的前輩們不顧一切,孜孜以求地拼來的。在他們身上,我真正看到了滿懷信心、堅韌不拔和開拓創新的淮陽精神。我覺得我是上帝寵幸的幸運兒之一,正趕上了淮陽的好時候,同時,我也渴望與淮陽所有的成員一起展望未來,為淮陽更好的明天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句。他道出了一位合格的教師不僅應有淵博的學識,還應有良好的道德品質。通過這三天的培訓,我對教師這一職業也有了自己的理解。我認為作為一名老師,應至少具備“三心”,即責任心,愛心和寬廣之心。 責任心。責任就是承擔應當承擔的任務,完成應當完成的使命,做好應當做好的工作。責任心是個人品德的核心,高度的責任心是高尚品德和良好人格的重要標志。任何一項職業都要求具備責任心,而作為教師,更應該如此。首先,我認為教師應該學會對學生負責。對學生負責表現在方方面面。積極負責的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認認真真的上好每一堂課,嚴謹治學,對知識負責;為人師表,給學生樹立起好榜樣。其次,教師應該對學校負責,做有益于學校的人。集體是水,我們是魚。無論處在哪個崗位,都有義務和責任對學校負責。我相信教師只有熱愛學校,熱愛崗位,熱愛學生,才會刻苦鉆研業務,盡職盡責做好每一件事,才能保持對工作愉悅、專注的態度,兢兢業業、一絲不茍地創造高質量的工作成果。最后,我認為教師還應該有一顆對自己負責的心,做積極向上的人。而作為新老師,更應該學會對自己負責。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做學生的好榜樣。此外,還應該做好職業發展規劃,明確奮斗的目標,并為之而不懈努力,只有這樣,才能促使責任心和成就同行。我相信,一個教師的責任心有多大,他的人生舞臺就會有多大。
愛心。愛心是一個教師必須具備的品質,是老師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道德情操。可以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通過這三天的培訓,使我更深刻地意識到,愛心是消除師生之間情感障礙的保證,是架起師生之間溝通和成為知心朋友的橋梁。代校長談到,學生能夠對老師做到“親其師,信起道”,學生只有和老師親近了,才會信任老師,相信老師所說并接受老師的教育。所以,作為新老師,一定要擁有一顆愛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我想,這正是教師無私奉獻愛心的典范。所有學生,無論是智商高的還是智商低的,無論是家庭條件好的還是家庭條件差的,無論是安靜聽話還是調皮搗蛋的,他們都需要來自老師的愛。老師的愛是照亮學生心靈窗戶的盞盞燭光。我認為,愛學生,首先就要了解他們。了解他們的愛好與才能,了解他們的個性特點和精神世界。其次,愛學生就要尊重、公平對待所有學生,把每一位學生都看做自己的子弟。不偏袒優生,對學習不好、表現較差的學生,做到不歧視,不厭煩,不體罰。而是公正對待,熱情耐心開導和輔導,促其進步。
寬廣之心。作為教師,要有容天下之心。不僅需要有寬廣的胸懷,敢于承認自己的錯誤和聽取采納學生、同事的意見,而且,對待學生,更應該學會寬容。作為新老師,一定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學生犯錯時,不要在公共場合批評。無論怎樣,老師都要記住學生始終
還是學生,應在寬容他們犯錯的基礎上幫助他們改正錯誤。 以上就是我參加培訓后的一些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