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線上教研活動的心得體會范文(精選3篇)
小學語文線上教研活動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1
通過近期參加20xx年肇慶市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網絡全員培訓的學習,我從專家們哪里學到不少知識,對新課標的理解又有了新的提升。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主要立足于“為學生打好三個基礎:那就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打好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形成健康的個性與人格打好基礎;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好基礎”。
語文教學,要有新策略,因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作為低年級語文教師,要根據教材的內容特點和兒童的年齡特征,通過巧用引言導入新課、采用科學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對學生作出及時評價并多肯定、整合各學科的學習,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行興趣教學,可以大大提高教學的效益,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興趣是學生學好習的“催化劑”,它對學生的學習起到神奇的作用,可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大提高,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優化課堂教學,全面實現素質教育,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質量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低年級語文的知識學習也較為枯燥無味,怎樣才能激發剛入學兒童學習語文的興趣呢?在教學中要根據教材的內容特點和兒童的年齡特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把課堂教學創設為可讓學生喜愛、寬松、活潑的.課堂,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可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在教學中,可把學生三、四人分成一小組,開展討論式教學,使學生人人成為教學中的主體;可讓孩子們在樂中學會知識,發展能力,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使學生愛上學習語文從而實現教學目的。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開展趣味性的閱讀,讀出童真,激發學習興趣。一年級的教材中的課文體裁多樣,有情節生動的故事,韻律感較強的詩歌等,在教學中通過畫、唱、演等形式多樣的來展現課文內容,還學生的童真,可以讓抽象的課文變為形象。好像運用兒歌教學是一年級小朋友喜歡的,在教學中把閱讀與這一特點結合起來,開展趣味的閱讀,讓孩子們在閱讀中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得到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如《柳樹醒了》一課教學中,教師在指導朗讀第二小節時,讓學生演一演春雨,在“小雨沙沙”的歌曲聲中給柳樹洗洗澡,孩子們邊唱邊演,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在課文的情境中,盡情地享受著小詩。再讓學生來讀讀小詩,“小柳枝喲,軟了。”輕柔、舒緩的語調將詩意表現得淋漓盡致。使學生的童真得到表現,可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閱讀質量。
口語交際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要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讓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樂于用書面表達,增強他們的習作自信心。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要依照新課標的精神精心設計教學,多去琢磨,多去實踐。引領學生開辟一片語文學習的新天地,和學生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小學語文線上教研活動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2
八角明德小學張國雄我有幸參加了神池縣南關學校組織的語文教研活動,收獲頗豐。在這些活動中,我聽了有針對性的評課,對教學模式的實踐有了一些新的認識。
第一,學習目標的確立與陳述要時刻關注學生。
在傳統的教學中是教師“教”,所以只有教學目標。而在新課程指導下,學習的主體是學生,課堂應該是學生“學”的主戰場,確立學習目標自然從學生角度出發。在呂老師的課上,她用“我能發現”“我能學會”“我喜歡”來表述學習目標。
第二,出示任務的時候給學生明確的學習方法指導。
學生自主學習環節是課堂的核心環節,所以學生應當在可操作性很強的方法的指導下去進行,這樣即有利于學生學習,也更有利于教師在巡視時候及時發現問題。學習方法的出示可以靈活,讓學生自己嘗試著去探索,總結學習方法。
第三,規范學生展示交流時的語言。
因為學生交流的隨意性比較強,容易導致其他學生分心走神,所以規范的回答可以幫助學生及時梳理自己的思路,讓展示交流環節更有效。
第四,導課部分既要回顧舊知,又要激發興趣。
學生的學習是個連貫的過程,所以在激情導課的時候,教師應當遵從這個規律,幫助學生把這個環節連接起來。但也顯現出一些不足。例如在展示交流環節,教師又回歸到以往教學一問一答的模式中,而且教師主導太強勢了,占據了學生自己展示的機會。再如,學習目標與學習任務出示內容一樣,學生容易混淆兩者。心得最后的檢測與目標的完成沒有達成一致性,只是為了教學而教學。
我通過學習,結合我校,把我的體會與大家分享。
一、把握常規、注重實效
我們都追求一個目標——讓學生真正學到知識并運用知識,感受知識的樂趣,不能只搞花樣活動,而沒有實效。課堂上給學生創造機會。如:說話要講標準的普通話、寫字要正楷字,做好學生的模范。
二、投入情感,激發興趣
專心投入為何我的課堂收益不大?有的老師試著從學生的情感出發,以情感投入,嘗試著賞識和關心學生,以“三個帶進來”優化教學氛圍。
1、把激情帶進課堂;
2、把微笑帶進課堂;
3、把歡樂帶進課堂。
三、優秀的教師,必備以下幾點
1、教師大方得體,要有感染力;
2、教師語言的基本功要扎實,口語交際要流利;
3、教學設計要圍繞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如何讓學生動腦子學習。
四、我們要提高教材分析能力。
拿到一堂課,我們并不是按部就班的進行教學,教材只是給我們一個參考,我們要對教材進行詳盡的分析,分析教材的地位,抓重難點,對教材進行教學設計的重組,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到讓學生喜歡自己,喜歡自己的課,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五、要提高教學設計能力。
在教學設計中,特別是情景引入,這往往是最難的,此外,教學設計的過程也很重要,我們要站在一個較高的層次上去看學生,又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分析問題,往往一個好的教學設計,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學、愿學。
六、要提高課堂教學能力。
例如,在課堂教學上,能否做到知識表述科學、準確,思路清晰、有條理;對教材內容是否處理恰當;在教學中能否多方向、多層次的思索問題、開展教學,思路開闊,能提出多種假設、多種解決問題的方式等,這些都是身為老師應不斷學習,不斷提高的教學能力。
七、提高教師的自身素養。
如果一個教師口頭表達準確、簡潔易懂,文字功底好、能寫一手好板書結構好,再加上充分恰當運用身體的位置、姿勢、動作與表情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教學內容,運用實驗設備、錄音機、電視機、幻燈機、投影儀、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等進行教學,往往能很好地吸引學生,感染學生。
這次連片教研活動,調動了老師們實踐的積極性。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更需要深挖教材,在把握好教學目標的前提下,設計好學習目標。同時學習任務也要細化,以點帶面,精心設計,在日常教學中提高自己的素質。
小學語文線上教研活動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3
在20xx年3月10——11日,我參加了石家莊教研室組織的小學語文教學培訓活動。在培訓過程中,不但觀摩了三位優秀教師的課,而且有幸聽取了三位老師的報告,感覺收獲很多。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薛法根老師講的一節課《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這次薛法根老師執教的課是《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他關注學情,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來回品讀,深入思考,孩子自己提出議論文論據的選用特點,題目和選材之間的關系,從而培養孩子的思維,孩子們有了自己獨立的見解。他的課是一種深度語文,給我帶來了心靈的震撼。他沒有課件,沒有花言巧語,沒有激情的場面,一根粉筆,一張嘴。清晰的教學模式,精致的板書和作業設計,簡單就是他的教學特色。他就像是一本書,一本韻味無窮的書,一本可以指導我們實踐的活書。他的句句名言值得我去細細品味,品成自己的東西。
他在講授“司空見慣”這個成語時,給我的感受頗深。首先他問:“哪些現象司空見慣?”接著問:“什么叫司空見慣?”一生讀參考書中的注解。 “注解寫得太多,我們還要用自己的見解。”有幾個學生用自己的理解談這個成語。“司空見慣這個詞從哪兒來的?我們要有發問精神。”然后薛老師生動地介紹了司空和劉禹錫的故事,學生們聽得如癡如醉,臺下的我們也恍然大悟,是啊,很多時候,我們總以為嘗過別人咀嚼過的知識之果就算是掌握了知識,學習就只能淺嘗輒止。原來學習不能“司空見慣”,要學會質疑,追根溯源。
聽完薛老師的課我感受很深,薛老師的幽默風趣,講課時瀟灑自如的風格讓我佩服,“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在今后的教學道路上,我一定會努力鉆研,不斷提高個人的業務素質,教給學生帶得走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