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課程心得體會(精選5篇)
金融課程心得體會 篇1
一、學習基礎情形
總即將本次培訓支配在山東省分行培訓核心,共有來自山東、河北、山西、陜西、湖南、湖北、安徽、四川等省分行的67名學員參加本次培訓。湖北行支配了荊州、襄樊、黃石分行、洪山及寶豐支行各一位理財專職人員參加學習。培訓課程重要有:個人理財計劃實踐、個人危險治理與保險規劃、投資規劃、員工福利與退休規劃、個人稅務與遺產謀劃、房產及教導金規劃等內容,最后是綜合案例制造及展現。授課老師具備相稱的背景,其中有財政部、國民銀行金融研討中央的主管,有大學教學,還有“海歸”和中國臺灣資深保險、理財主管。
全部學習過程相稱緊張,除禮拜天能夠略微喘一口吻以外,其余時光根本上是“三點一線”——即寢室、教室、食堂。學習壓力特殊大,學習的內容絕大局部是以前未接觸過的知識,通常是大學或研究生一、兩年的課程,我們一天、兩天拉完,而且要求當天消化、接收,由于第二天又會有新的課程等著我們。我們天天六點多鐘起床,預習,晚上自發到教室預習、溫習,請老師答疑,基本上清晨一點多鐘才休息,在最后制作案例的時候,持續熬了兩個通宵。經由20多天的緩和的學習、考試,我拿到了afp培訓合格證書,案例的制作和展示也得到了授課老師的高度評估。在全班展示的十份案例當中,湖北分行的案例制作與展示是最吸引老師和同窗們眼球的。
下一步,就是要當真預備、精心備考,爭奪在6月23日舉辦的afp程度考試中,一路綠燈,順利過關。
二、學習感觸
1、要想成為一名及格的afp,不輕易。第一,各分、支行花大價格讓大家出去學習,一是闡明各行都充足意識到了理財業務的主要性,各行都想通過搶抓理財業務來逐漸晉升個金業務對全行的奉獻度,二是對于各位學員來說,無疑是得到了一個提高本身業務素質和整體綜合實力的大好機遇,來之不易;第二,就學習的進程來說,學員們全情投入,深感壓力宏大,腦細胞就義了良多,白頭發添了不少;第三,afp從業人員要求的素質高,不僅要求理財師具備很高的專業知識,而且要求知識全面,擅長溝通,注重信用;既要對國度的宏觀、微觀經濟有所了解,更須要了解我們的客戶、我們的產品;要依據客戶的家庭、財務狀態和規劃目的,結合客戶的風險蒙受才能,為客戶的畢生量身定制公道的理財計劃,滿意客戶人生不同階段的需要。這請求我們不斷的積累,不斷的提高。
2、通過學習,懂得到,現階段中國將cfp的教育分為兩個階段,即基本的afp階段和高等的cfp階段。咱們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當中,既要理論結合實際,又要重視知識的積累,要通過不斷地積聚,一直地提高,為荊州分行的理財事業、個人金融事業盡一份力。
3、今后荊州分行要部署職員加入總行的相似培訓,要打“有籌備之戰”,要讓有志之士盡快熟習、學習金融理財尺度委員會制訂的書籍跟課件。這對學生的學習和測驗的通過率的進步是有很大輔助的。
三、多少點主意
聯合荊州分行實際,我以為組建服務、營銷網絡。要敏捷組建分行理財中心,構建包含分行理財中央、支行理財室及網點理財專柜在內的三級服務、營銷系統。作為總行級的理財中心,依照上級行的管理要乞降優質大客戶的散布,分行理財中心應裝備8—12人,并且應盡快配齊人員,盡早投入運營,沙市支行也應迅速組建理財室,爭取在XX年底之前開業經營,各縣市支行及有前提的城區支行、分理處也要設破理財專柜,這樣構成至上而下的網絡體制,讓中行的理財服務觸角延長到荊州各個轄區、每個角落。
金融課程心得體會 篇2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各國經濟越來越融合到一起。加入WFO以后,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相互依存度也越來越高,不僅大量的國際資本來我國投資,而且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內資本也開始走出國門,到全世界各地尋求發展。國內的主權資金、銀行資金、QDII基金、企業、個人擁有的資金等經有關部門批準陸續走上了國際化的道路,這是我國經濟、金融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由于我國企業的“國際化”剛剛起步,缺乏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投資經營的經驗,對國際金融市場的運作機制和環境不太熟悉,很多資本在境外的投資并不順利。而在當前的經濟體系中,金融已經成為經濟的核心,了解經濟首先要了解金融。但是,目前我國有能力進行國際金融業務的人才十分缺乏,培養既掌握國際金融相關理論又熟悉國際金融實務的人才迫在眉睫,這就需要全面學習國際金融實務的相關內容!
我是物流專業的學生,通過兩年多對于物流行業的學習,我深刻明白這其中所暗含的道理!我覺得,國際金融實務就像個總體,包含了萬千的經濟原理與經營手段!也許,有些想法有點高,偏離實際,但是,作為經濟全球化的當今世界,這是不容的摒棄的!
國際金融實務不適合每個人,也許大多數、甚至絕大多數人這輩子都接觸不到!但是,它作為一種經濟思想卻值得我們研究,這是種思維的開拓,是一種邏輯的變遷!它教會的是不要只注重事物的一個方面,要統籌兼顧,要博學慎思!
國際金融實務之于我,有幾點需要格外的注意:
1、利率互換
指交易雙方在相同期限內,交換貨幣一致,名義本金相同,但付息方式不同的交易方式。
2、賣空
投機者先賣后買,并且在拋售外匯時,實際上手中并無外匯,這種投機活動較賣空。
3、掉期率
某一時點遠期匯率與即時匯率的匯率差。
4、貨幣互換
是互換雙方交換幣種不同、計息方式不同或相同的一系列現金流通的交流方式。
5、外匯風險
指由于匯率波動、而是以外幣機制的資產、負債、盈利或預期未來現金流量。
其實,這些不過是眾多理論要素中的皮毛,三言兩語是無法闡明其中真諦的!要說總結學習這課的心得,單考理論上的東西,說實話,學的多,但記住的少。可是,若同現實經濟體制相結合,我便能講出個些許道理來,例如,美國次貸危機。
從美國次貸危機看中國衍生品市場如何發展,根據外電的報道說,中國監管部門正在重新思考美國模式。以前,美國金融體制被認作是一種模式,我們正竭盡全力模仿它。突然之間我們發現我們的老師也不是如此優秀,因此下次我們設計金融體制時,將更多地動用我們的思維。那么,我們該如何發展我們的金融衍生品及其市場,具體需要從以下方面進行具體分析。
首先,我們得了解金融衍生品。
金融衍生品是由金融資產衍生出來的金融產品,現代意義上的金融衍生品產生于20世紀70年代初,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于1972年推出了外匯期貨,芝加哥交易所(CBOT)于1973年設立了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推出了期權產品。近年來金融衍生品發展很快,年增長率都在10%以上。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統計數據(包括10國集團和瑞士)計算,到20__年底金融衍生品的未平倉合約總金額(NotionalAmount Outstanding)為485。7萬億美元,其中場內交易70。5萬億美元(期貨占36。5%,期權占63。5%),占15%;場外交場內交易為場內交易場外交利率類合約占易(OTC)為415。2萬億美元,占85%。在場外交易中,從類別來看,利率類合約70。3%,利率類合約匯率類合約占權益類合約占遠期(Forward)匯率類合約9。7%,權益類合約1。8%;從品種來看,在利率類合約中以遠期權益類合約遠期及互換互換(Swap)為主(占85。1%),在匯率類合約中以遠期及互換遠期及互換為主(占76。2%),在權益類合互換遠期及互換約中以期權期權為主(占76。4%)。
遠期利率協議,在國際貨幣市場上利率波動頻繁而且難以預測導致資金借貸者經常暴露在利率波動的風險中的情況下,為資金的借貸者提供一種回避利率波動風險的手段,它允許借貸雙方鎖定將來某一時點借貸一定期限的資金的利率。它可以用于回避利率風險,也可用于對利率進行投機。
利率互換,又稱利率掉期,是交易雙方在相同期限內,交換幣種一致、名義本金相同,但付息方式不同的一系列現金流的金融交易。利率互換不涉及本金的互換而只是利息的交換。其原理在于比較收益的存在。利率互換可以實現1。利用比較優勢降低融資成本;2。鎖定資金成本以避免風險;3。鎖定資產風險抵押;4。利用自己對利率走向的預測進行投機。
遠期外匯交易又稱期匯交易,是指外匯買賣雙方成交后并不立即辦理交割,而是預先簽訂合同,先行約定有關條件(如外幣的種類、金額、匯率、交割時間和地點),在未來的預定日期辦理交割的外匯交易。
外匯掉期交易是指將貨幣相同、金額相同而方向相反,交易期限不同的兩筆或兩筆以上的外匯交易結合起來進行,也就是在買進某種外匯時同時賣出金額相同的這種貨幣,但買進和賣出的交割日期不同。進行掉期交易可以軋平各貨幣因到期日不同所造成的資金缺口。
期權是一種選擇權契約,它賦予契約購買方在契約到期日或期滿之前以預先確定的價格買進或賣出一定數量的某種資產的權利。期權持有者可以放棄行使這一權利而不需通知任何其他人或為此付出任何費用。
根據以上對幾種最常見的金融衍生工具的分析,我們認識到金融創新工具本身是好的,但美國股市股市的他們出現的初衷是規避風險。這次金融危機美國經濟經濟遭遇了如此嚴重的打擊,股市經濟表現基本穩定,其下跌幅度遠低于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這恰恰是因為美國擁有股指期貨這樣的對沖風險的工具。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曾說過美國__事件之后,金融系統之所以保持穩定,很大程度也要歸功于股指期貨這樣的金融衍生品。
國際金融實務是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若是想在經濟飛速發展,聯系日益緊密的當下充分發揮優勢、搶占先機、贏得市場,還真需要好好研究它!
金融課程心得體會 篇3
本學期我就讀了國際金融課程,本以為是一節理論性很強的課,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發現似乎有所不同。其實以前我一直以為對這門課程要理解都覺得有點難度。但是在這個學期的學習中,老師精彩的講解、自由的風格讓我深感國際金融課程有趣之處。令我想不到的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學了許多東西,也有許多的感觸,其中感觸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全方位地增長了各方面的知識
在課堂上,張寧老師為我們講說了很多關于國內外的金融知識和日常生活知識,從各個方面介紹知識,不僅僅局限于專業知識。對于許多日常的生活知識,本以為在課堂上并不會涉及到,而且我認為也并不缺少這方面的知識,但是當老師的一個問題就把這方面的認識全面否定了,至今我依然記得那個問題。有天老師問了一個問題關于到了國外常用的匯款方式,當時很多人都認為使用銀行就可以解決,包括我,但是答案卻是西聯匯款。一個我所從來沒有聽說過的機構,卻是國外許多人在使用的,令我深深感受到自己知識還是有欠缺,可能不是一部分的問題。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具體地為我們許多金融知識,其中把整個金融市場分為五個部分:國際股票市場、國際債券市場、國際基金市場好、銀行體系和保險事業。這樣全面地講解國際金融知識,又不會混亂,條理十分清晰易懂。而且最主要的是課堂是英語和漢語結合教學,一方面可以學到專業知識,也可以學到金融專業英語,易懂程度上提高英語水平。
二、改變了對學習的看法和開拓了視野
以前,認為學習僅僅只能在課堂上,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通過講授、板書及多種媒體的輔助,把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或灌輸給學生。但是現在通過學習國際金融課程后,發現學習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上,學習得方式也不僅僅通過在課堂才可以學習,可以通過網上學習,特別可以在網上聽耶魯大學的開發課程,同時與國際名牌大學接軌,學習到國外先進的知識。我們可以通過訪問國際網站,了解到國外金融市場的情況和發展程度,同時根據我國金融市場情況作對比,發現我國與國際的差距,提醒我們不僅僅把眼光注重于國內,而是要把眼光放遠,站在國際市場上觀看這個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
三、提高了獨立思考與創新的學習能力
很多時候老師在課堂上講課,往往不會局限于課本內容,而是引進許多生活的例子,結合我國金融市場進行講解。每節課,老師總會提到很多問題讓我們來思考,就像為什么我國的金融市場發展出現問題、國際金融危機為什么屢屢發生等等,通過提問培養我們獨立思考能力。至于創新能力,就以國際債券市場為例,當時說到債券市場時,考慮到國際債券市場的情況,老師特別關注我國地方政府債券,從一個小的角度激發我們的創新能力,就像可以向政府提議發行地方債券,而且要把這種權利逐步下放到城市、縣處級直達到鄉村也可以發行。就是這么一個小小的例子,卻是讓我明白了許多,我國的金融市場還是不完善,還有許多發展的空間,而這些則需要我們來發現。創新無處不在,只要我們多注意生活,把所有的知識聯系起來,把市場再次細分,必然也會懂得如何創新。
四、端正了對待事業的態度
從張寧先生的教學中,我學到的不光是知識,還有對待事業的態度。我們時常在說Attitude is Everything,但是我們對待學習和工作卻是另外一種態度。而在課堂上讓我們知道了,態度是很重要的,尤其體現在他對待教學方面。其實以他過去十幾年的工作積累,他完全可以照搬過去的材料來糊弄了事,然而他呈現給我們的是精心準備的PowerPoint和非常有實際參考意義的真實案例,從這些真實的案例中我們不僅僅可以具體感受到如何運用所學知識。特別老師使用了英語版的課件,同步擴充知識和提高英語水平,而且重要知識通過WORD文檔來進行補充,細心地講解。如此對待自己的教學事業,讓我感觸很深,同時也認識到自己對待學習和工作態度的不足。
結論:
其實無論是學習什么課程,必定也會有所收獲,但是國際金融課程卻是給我很深感觸。這是由于以前對金融,特別是股票市場知之甚少,了解程度幾乎為零,而通過這學期的學習,我對國際金融有了很多了解,同時增加了不少這方面的知識。對待學習也有了進一步的改進,現在的我學會自己獨立學習,學會思考問題,而且看待事情并不局限于某方面,而是全面的。主要的是我開始關注國外的情況,不僅僅為了這門課程的學習,更多地是為了自己。
金融課程心得體會 篇4
時光飛快,在商學院的二專學習已經一年半了。在這一年半里,我們班上的同學從陌生到熟悉,大家都來自不同的學院,不同的年級。學習了許多門完全不同于本專業的課程,也認識了許多商學院的老師。其中,學習了國際金融課程,張寧教授給我的感覺是最不一樣的。以下是學習這門課程給我的感受:
一、國際金融知識滲透在我們日常生活中
國際金融(international finance),就是國家和地區之間由于經濟、政治、文化等聯系而產生的貨幣資金的周轉和運動。國際金融由國際收支、國際匯兌、國際結算、國際信用、國際投資和國際貨幣體系構成,它們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譬如,國際收支必然產生國際匯兌和國際結算;國際匯兌中的貨幣匯率對國際收支又有重大影響;國際收支的許多重要項目同國際信用和國際投資直接相關,等等。
打開電視機,翻開報紙,我們都會看到許多撲面而來的國際金融的新聞和專有詞匯。如果沒有學習過國際金融,我想是很難去理解其含義的。
例如前幾天央行年內第二次加息,上調貸款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學習了國際金融課程之后,我馬上會聯想到美國在金融危機之后不斷增發貨幣,中國政府為了抑制通脹性經濟泡沫而被迫實行緊縮形的財政政策。
再例如老師多次講到的“大小非”。“大小非”這個看似很難翻譯的詞語,其實,只要我們了解了大小非的真實含義,就能順理成章的把他的英文解釋翻譯出來。非是指非流通股,即限售股,或叫限售A股。小:即小部分。小非:即小部分禁止上市流通的股票,即股改后,對股改前占比例較小的非流通股。既然是非流通的,所以他的英文單詞便是UNLOCKED STOCK,和LOCKED STOCK。這些單詞原本是在外國沒有的,因為中國的特殊國情所以才產生的,所以更要理解其意思,才能知其所以然。本來選擇金融二專便是因為自己的愛好所在,在國際金融的學習中,更是發現獲益良多。
二、我學會了先做人后讀書
平時上課的老師,大概都可以分為兩類型,其中第一類就是“照本宣科”型,這類老師上課從來不會離開講臺,手指永遠不會離開鼠標,PPT經常是在某個教學網站下載下來的幾百頁的超長PPT,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要多抄筆記,考試范圍都在筆記里。”第二類老師就截然不同了,上課從來都是從講臺走到學生中來,PPT不花俏而且都是些有用的信息,看得出來是連續熬夜寫出來的真材實料,喜歡與學生互動,更喜歡臨場即興在黑板上寫上漂亮的板書。通常,板書已經是在這個電子化的年代被很多人忽略掉的了。但是大多數時候,這些板書才是最重要的知識點,是老師們在博覽群書,多年的教學經驗的精華所在,也是最貼切,最容易理解的部分。張寧教授無疑是第二種。
張寧教授上課常常是旁征博引,講到精華之處更喜歡跟學生們拓展開來。乍一聽老師說的似乎和書本沒什么關聯,過后才發現老師所教的,不僅僅是書本的知識,而是如何去生活,如何去做人。熟語有說“先做人,后讀書。”懂得如何做人,方能真正讀懂書本。今日的社會,著重的是個人的能力有多高,個人的綜合素質去到哪里,而這一切一切,當然要從懂得生活,懂得做人開始。
張寧老師在教我一本小書的同時,教會了我人生的`一本大書。
三、必須努力提高金融專業英語詞匯量
在老師剛剛開始說期末考試用英語題目,用英語作答的時候,我咋舌了。在抱怨了一輪很難考之后,才發現老師的用心良苦。所謂“國際金融”,既得“國際”,當然就得首先掌握好英語。放眼今日之世界,國際貿易中哪里用不到英語。即便是英語不好,也總得掌握好國際金融里的一些英文的專有名詞,不然就太對不住說自己學過國際金融這么課程了。
在短短的一個學期中,由于老師平時上課用心良苦的多教我們國際金融的很多英文名詞,突然感覺自己所學甚多。例如,在中國股市現在面臨的問題上,老師多次反復強調讓我印象頗深。首先是老師在上課時說過的,在中國的股票市場的企業股份,其中只有30%是上市的,有70%是沒有上市的股票。無論是一級市場(MAIN BOARD)還是二級市場(SECOND BOARD)都存在著類似的問題,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之間的資金配置嚴重不平衡。中國的A股和B股之間是分割的,而且不單只A,B股之間分割,滬深股市也是分割的(SEPARATE STOCK MARKET)。另外就是LOWER INTERNATIONAL的問題了,為什么不能有完善合理的法制法規,而由某些既得利益者來操縱中國股市。
四、終于能看懂財經新聞并明白個中關系
在國際金融的學習中,最明顯的獲益,就是在某一天突然發現自己能看得懂財經新聞了。人民幣的匯率問題,中國股市的起起落落,大小非減持,房地產泡沫等等,這些以前從來都只是因為感興趣而收看的新聞,突然變得一目了然,眼界也變得豁然開朗起來。
例如最近在央行上周末做出加息舉動后,人民幣匯率的升值走勢“給力”。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昨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元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6.6252,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經連續6個交易日上漲,愈發逼近二次匯改以來創下的紀錄高點。
人民幣匯率(CHINA’S EXCHANGE RATE)持續被迫升值,從短期來看人民幣升值不利于我國出口貿易的發展,人民幣升值會給中國的通貨緊縮帶來更大的壓力導致物價的不穩定、人民幣匯率升值會降低中國企業的利潤率,增大就業壓力等。但長遠來看人民幣適當升值有利于降低進口成本,抑制國內物價上漲,刺激消費,加快結構調整,促進對外投資和減少貿易摩擦,加快中國經濟的發展,提高中國的綜合國力。
但是,中國甩印鈔票,對外升值(revaluation)對內貶值。而美國人甩印鈔票,拖累世界經濟才低谷復蘇,用別人的錢來填自己的窟窿。美國第二輪的定量寬松政策(monetary policy),導致美元持續貶值,勢必引起全球性通脹,所以最近中國政府強調明年的政策將會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會逐步偏緊,中國需要在經
結論
學習了國際金融課程,能看懂財經新聞的同時,我想把自己在這門課程上所學的與實際聯系在一起。面對上文所述的中國面臨經濟危機的情況,美國人的這種把經濟危機嫁禍于人的做法,根據學習國際金融課程,以及在商學院學習這一年半的成果,我初步想到的應對方法有三個,雖然有些片面,但是我想還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擺脫美元的控制局面:
第一,中國應當把持有的美國股票拋售出去,用這筆巨額熱錢到美國或其他國家,買斷其國家能升值的大面積土地、礦產資源、自然資源、跨國工廠等更能保值的物業。
第二,為了保護我國那些因為人民幣升值而在掙扎的企業,國家應該多給予扶持。畢竟我國現在是世界第一出口大國,出口的多數都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幫助這些企業升級改造和產業轉型,減少對西方國家的出口或進口的依賴,這樣才是明智之舉。
第三,儲備貨幣和對外貿易時,盡量以黃金,稀有礦物等硬通貨(HARDCURRENCY)作為結算和儲備的對象。不要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減少對美元的依賴,這樣才不會因為美元的貶值,使得中國人民的儲蓄都泡了湯。
金融課程心得體會 篇5
本學期我修讀了國際金融課程,本以為是一節理論性很強的課,但是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后,發現與之前的想象有所不同。在本學期的學習中,老師精彩的講解、自由的風格讓我深感國際金融課程有趣之處。令我想不到的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學了許多東西,也有許多的感觸,其中心得有如下幾個方面:
什么是米德沖突?什么是抵補套利?什么是福費廷這些問題,我們都可以從國際金融學中得到答案。國際金融,就是國家和地區之間由于經濟、政治、文化等聯系而產生的貨幣資金的周轉和運動。國際金融學知識滲透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當我們打開電視機,翻開報紙或雜志,我們都會看到許多有關國際金融的消息,里面應用到很多的相關術語,如:外匯、遠期交易、近期交易、套利等,如果我們沒有一定的有關國際金融的知識,我們是很難從中獲得相關信息的。然而,無論是個人還是一個經濟體,幾乎每天都需要同金融打交道,貨幣兌換、因此,學習國際金融,對我們來說就顯得很重要了。首先,在課堂上,我學習和掌握了許多有關國際金融的知識。例如,什么是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怎樣進行匯率的計算,怎樣進行套匯,什么情況下可通過拋補套利以防止風險所有的這些,對我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當我從電視或報紙中看到有關金融交易的消息時,我不再像以前一樣茫然所措,從而,我可以了解國家間的貨幣兌換和匯率利率等的變動,了解到各種國際金融信息,充實了我經濟方面的知識,開闊我的視野。重要的是,有了一定的金融知識儲備,
其次,在學習國際金融的過程中,我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楊麗老師上課時,課堂氛圍生動靈活,老師非常擅長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自己總結出來的一套教學方法給我們授課,再加上旁征博引,大大加深了我們學習國際金融的興趣,更易掌握這門課程,也讓我們有了更多獨立思考的空間,這對提高我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有很大作用。國際金融是“活”的,需要我們靈活掌握,懂得分析,弄清其內在聯系。獲得一種學習方法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往往比得到一些結論來得更為重要,這在國際金融課上已完全凸顯出來。
當然,國際金融學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涉及領域廣闊,我們目前所接觸到的只是其很小一部分,畢竟上課的時間有限。但是,通過這學期的學習,我的學習方法有了進一步的改進,我學會自己獨立學習,學會思考問題,而且看待事情并不局限于某方面,而是全面的、結合實際的。我們開始關注國外的情況,不僅僅為了這門課程的學習,更多地是為了以后的進一步提升。我并不會止步于此,而是繼續努力,學習相關知識,繼續在金融這片浩瀚的知識海洋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