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智慧游戲課程的園本創生心得(精選3篇)
幼兒智慧游戲課程的園本創生心得 篇1
愛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游戲中能盡情模仿、按自己的意愿進入自由的游戲狀態中,在情感上得到很大的滿足。而更重要是,游戲能促進孩子各種能力上的發展。
剛進幼兒園的小班孩子,由于他們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的局限,所以在游戲中的角色意識缺乏,游戲的行為和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在游戲中的隨意擺弄多,與同伴的語言交往少;游戲的內容情節單一、生成新游戲少。針對以上孩子游戲的薄弱點,我們老師可以做到以下幾點來促進小班孩子的游戲水平、豐富他們的語言交往、從而更好地促進社會性情感的發展。
一:創設良好的物質環境
在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關注的基礎上,為孩子創設溫馨實用的游戲環境,尤其是一開始材料的投放,太多,會使孩子無從適從,會這里擺弄那里擺弄,不利培養孩子在游戲中的專注性;太少,引不起孩子對游戲的興趣,滿足不了孩子游戲的需要。所以材料的投放必須根據孩子當前游戲水平逐步進入,從簡到難,循序漸進。
二:做好積極的心理準備
其實就是激發孩子對游戲的興趣,可以在平時和游戲前和孩子經常聊聊孩子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尤其是有趣的家庭趣事、簡單的生活常識、周邊的小新聞,激發孩子產生游戲的愿望。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和感知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后,孩子的游戲內容和情節才會逐步豐富,孩子的角色意識也會隨之增強。
三:參與孩子的游戲活動
適時地介入孩子的游戲,老師以某種角色的身份參與孩子的游戲,角色參與的好處,就是教師和孩子完全融入在一起游戲,了無痕跡地影響著孩子的游戲進展,推動游戲內容的增強;適時的、直接的語言引導方法,更能簡單明了地促使孩子明白一些游戲規則、游戲行為的對錯等、及時消除游戲中的不安全因素,從而使游戲沿著良好的方向發展。
除此之外,培養小班孩子在游戲中的關愛行為、謙讓品質、培養對角色的創造性思維發展,來增強孩子與同伴的語言交往,豐富他們的社會性情感,從而在游戲中快樂地成長,給他們的童年留下美好的回憶。
幼兒智慧游戲課程的園本創生心得 篇2
之前,易中天在央視《百家講壇》中酷品三國,妙語連珠地塑造出眾多鮮活的人物形象時,我已對他幽默風趣,繪聲繪色的評說,早已拍案叫絕,極為敬佩了。而在新作《中國智慧》中,他繼續用輕松活潑、諧趣橫生的文字對中國智慧深入淺出的介紹,也讓我獲益匪淺。
“智慧與知識不同。知識屬于社會,智慧屬于個人;知識可以授受,智慧只能啟迪!边@是易中天先生書中的'一句話。沒錯,知識是普存的,但能否變成智慧,是因人而異的。中國上千年的文明古國,擁有的典籍浩如煙海,名家也數不勝數,文化底蘊極其深厚。我們可以學習我們祖先遺留下的知識,但并一定會轉化為個人智慧,只有經過思索,提煉升華,真正與個人的思想融合的知識,它才會成為智慧。這是一個學習過程,而這個過程的轉折點,是“領悟”。如何領悟,可能我們需要他人的點撥,或者說是啟迪。易中天先生的《中國智慧》正是這樣一本啟迪智慧的書,讓我們從中國古代文化精華中汲取知識的養料,轉化為自身的智慧。
因此,我有幸閱讀過這本書。讀后,不僅對中國智慧的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也有了自己少少的啟發。
中國智慧,是一個大題目。它的內容,當然絕不會限于本書所言。但我認為,作者就是把《周易》、先秦諸子、魏晉玄學和禪宗這些精華中的精華提煉出來了,用簡單的語言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向讀者講述,娓娓道來,條理清晰且觀點鮮明。
本書分為六個部分,也是易先生六場講座整理后的講稿,分別是周易的啟示,中庸的原則,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晉的風度,禪宗的境界。對于我這樣的普通讀者,沒有功底去研究古老的周易,中庸,老子,那么,聽易先生這樣啟發式的講解便成了學習中國古代文化最好的辦法。不求融會貫通,只要有所啟發就好。
其中在第一部分“周易的啟示”中,我得到的啟發特別大。
《周易》分為《易經》和《易傳》,其最重要的意義,就在于提供了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也就是教會我,怎樣看問題。而在《周易》的啟示這一部分我得到的啟示主要有四條:憂患意識、理性態度、變革精神、中庸原則。
在本人看來,《周易》作為群經之首,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一本典籍,也是我們民族精神文明的“金字塔”,是我們民族最早的智慧結晶。就是因為一直以來自認為它是一本特別神秘深奧的古書,一般的人很難看懂,因此之前都沒有怎樣去接觸過這譽為中國智慧的“昆侖山”經典之作。然而,易中天所講的“周易的啟示”卻非常簡單明了。在讀完這一部分后,我也贊成了作者懂得一個觀點:越是高級的東西越簡單,越是真理越明了。
《周易》是既講究自然事物發展的科學書,又是蘊含著“以不變應萬變”思想的哲理書!兑捉洝犯嬖V我們萬物都有陰和陽的屬性,而他本身是一個陰陽平衡的個體,正如男人屬于陽而女人屬于陰,但一個人只有達到陰陽平衡才是健康的。而“易”的思想還在于它認為事件的陰和陽都是等量的,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事物的發展陰和陽會此消彼長,進而發展成一個周期,并且循環往復。我想這就是世界的“道”,正如詩中所說的一樣“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也好比是我們物理上學的能量守恒定律,化學中的質量守恒定理。用“變”的方法看世界,用變“的方法找規律,這種智慧一直延續到幾千年之后,我們一直用這樣的方法探索未知。
就是讀完這一部分后,我對書中所講的《周易》,主要就是掌握是三種方法:抓住根本,掌握規律,建立系統,表示更為贊同。這也是我在這一部分得到的最大啟發。
除了第一部分“周易的啟示”,是我較為喜歡外,還有“魏晉的風度”這一部分內容,讀后,也讓我印象深刻。
所謂“魏晉風度”,看似荒誕或者匪夷所思,其實體現了一種價值觀,一種崇尚和追求,那就是:真性情,高智商,美儀容。魏晉風度,其實還要包括風采和雅量。風采與儀容有關,雅量與性情有關。真性情而有雅量,美儀容而有風采,則是因為智慧。政治黑暗,美就只在自然。禮教虛偽,美就只在天際。前途無望,美就只在當下。人生無常,美就只在當世。
讀后,給我的感受就是“魏晉的風度”是一個轉折點,也是一個里程碑,它體現了一種高尚的價值觀,一種對美的崇尚追求,值得我們去探討。
《中國智慧》,語言幽默生動,哲思處處開花。閱讀后,得到的啟迪,確實讓我感到慶幸。易中天先生對中華幾千年博大精深的文明智慧精辟的剖析,諄諄教誨,也讓我的心靈得到洗滌。
幼兒智慧游戲課程的園本創生心得 篇3
感謝團縣委、教體局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聯合舉辦的這次直播的辛勤準備和精彩授課,我的收獲用關鍵詞鼓勵、關系、習慣進行我的學習分享:
首先是鼓勵。好孩子是鼓勵出來的。我們父母經常不會去鼓勵孩子,而是打罵孩子,讓孩子越來越沒有自信和價值感。從學習了家庭教育之后,我也改變了我的育兒模式。生活中看到孩子早晨起床疊自己的被子,我就會這樣鼓勵孩子,媽媽看到你疊被子的動作非常的嫻熟而且被子疊的整整齊齊,床鋪收拾很干凈,媽媽希望你每天起床都能這樣去整理自己的床鋪,立刻抱一抱孩子,此時孩子的心樂開了花,她就更愿意每天去做,孩子有了成就感。
其次是關系。父母關系大于親子關系。如果父母的關系處理不好,父母經常吵架、打架,孩子在學校上課的時候他在擔心媽媽爸爸這會兒他們有沒有在吵架?如果他們離婚,我到底是跟爸爸還是跟媽媽?孩子的`心思根本不可能集中在課堂堂上,這樣一來,孩子的成績能上去嗎?家庭教育是什么?家庭教育其實是父母活出來的樣子。我們要給孩子營造一個溫暖、和諧、歡樂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在這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最后是習慣,F在孩子養習慣,將來習慣養孩子。大家都知道習慣的重要性,但是又有幾個家長為孩子培養過孩子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針對我家孩子作業拖拉磨蹭,我讓孩子用番茄鐘來做作業,不計時不作業,F在孩子養成了只要開始做作業就用番茄鐘定時的習慣,定25分鐘時間一到,孩子就站起來去喝水或上衛生間或者是玩一會兒橡皮泥等等。閱讀習慣也非常的重要,我從孩子幼兒園小班開始就每天陪孩子講故事,看繪本。孩子上了一年級,自己認識了拼音和認識了一些字,自己開始讀繪本、故事書,她的閱讀習慣已經形成,閱讀量也非常大,只有作業完成了,有時間他就會廢寢忘食的去讀課外書。父母要幫助孩子去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那么長大孩子的行為就不會出現太多的偏差,父母也會省心。
以上這三點內容就是我觀看的講座的一些感悟,我非常的期待白艷老師再給我們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給父母們講一些育兒的知識,再次感謝你們,有你們真好,我們育兒不會迷茫了。我呼吁各位育兒迷茫的寶爸寶媽們,你們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