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驚心心得體會(通用3篇)
步步驚心心得體會 篇1
宮廷穿越小說,我最早接觸的是“獨步天下”。當時看完哭的稀里嘩啦,發誓不再看這種煽情的宮廷穿越小說,關鍵是哭的心里難受,實在有傷身體。但之后看到當當網的讀書評論,又忍不住買了“綰青絲”,至此覺得夠了。湖南臺開始播放“宮”的時候,我還得意,又是穿越?姑娘我早膩了,所以“宮”我一集沒看。
后來湖南臺大力度宣傳“步步驚心”,說實話我開始對“步步驚心”有興趣完全是因為女主角--劉詩詩。我以前不認識她,可是單憑第一眼見,就覺得這個女孩有一種清雅的氣質,很對我胃口。于是開始在網上下載來看,先看過幾集,結果就是發覺這里還有一個讓人眼前一亮的十四阿哥--林更新,林滅滅同志。開始在網上狂搜林更新的資料,看了幾段他的采訪之后,發現確實就是一個剛剛畢業的學生,白紙一張。對于我這種有過一些經歷的熟女來說,魅力不夠。嘻嘻,想必應該很對情竇初開的小女生喜愛。不過,帥倒是真帥。
后來在網上查“步步驚心”的資料,發覺“步步驚心”、“獨步天下”、“夢回大清”合稱清宮三大穿越小說,于是趕緊訂購了“步步驚心”、“夢回大清”兩本書,并且熬了一個通宵看完了“步步驚心”,不得不承認應該先看小說,因為我看了幾集電視劇,所以幾個主角的形象已經固定了,真的很遺憾沒有機會自己憑借小說的描寫而形成自己對幾個角色的形象。遺憾。
看過小說再回來接著看電視劇,發現無論演員演得再好,也沒法跟小說相比,不過幾位主演已經演得很不錯了,很忠于原著。看過書后對溫潤如玉的八阿哥有了好感,沒看書前總覺得鄭嘉穎每次都笑得很古怪,看了書開始理解他的表演,覺得八阿哥就應該是這個形象,開始上網查鄭嘉穎的資料,尤其是看了“志云飯局”對他的采訪,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這個演員,覺得他還是一個有些經歷的人,很喜歡他。喜歡他的姐妹們可以去看看這個采訪,感覺他回答得很得體,既誠實又有分寸,很有魅力。
接下來,我想說說“步步驚心”為什么會那么吸引觀眾,尤其是吸引女觀眾(包括我在內)的原因。我認為是因為它的情節很符合女性觀眾的心理,你想想,首先那么多帥哥,又都是有身份的阿哥,在電視前晃一晃就很養眼了;其次,這么多的帥哥都只喜歡女主角一個,就一個十三阿哥對若曦不是男女之情,可也是知己之義。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若曦,簡直比灰姑娘還幸運。雖說最后含怨而死,可死后幾個阿哥都對她的死哀痛至極,這可以說是一個女人最幸福的事情了。所以對于女性觀眾而言,簡直就是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悲歌,焉有不看之理。哈哈!
最后,要感謝作者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優美的文筆?赐晷≌f,我可是因為書中的詩詞,特地又買了一本“詩經”研究,費了我不少力阿,不過,多學學國學,有益無害。
步步驚心心得體會 篇2
許多人說過,若曦選擇四爺,是為了身家性命,富貴榮華,非關風月,而她的愛情,是給了八爺的。所以太多人,怨她,自私懦弱,辜負了生死相依,患難與共;怨四爺,無情陰狠,逼得兄弟鬩墻,手足反目。而八爺,卻博得了萬千扼腕嘆息,憐他,癡心錯付,行單蕭索,疼他,慘淡落幕,黯然離去。
世人大抵都對男子的溫潤如玉,有種與生俱來的親切之感。若是歸人,便是天造地設,佳偶天成。若是過客,更是觸碰到了萬千多情看客的柔軟之處,垂憐愛慕,泛濫不可收拾,于是,不問青紅皂白,一通感天嘆地,打抱不平,奔走哭嚎,仿佛要為之平反昭雪一般。
我卻,獨愛四爺。對八爺,有怨,亦有嘲。
我說,八爺或許是愛若曦的吧,但他最愛的只有他自己,若曦于他,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四爺,更多了些輸了你,贏了天下又如何的驚天泣地。
若曦曾一次次苦苦哀求過八爺,放棄爭奪皇位,從此,對影成雙,共剪西窗燭。八爺也屢次不解質問過,明明可以兩全其美的事情,為何一定要做出選擇?若曦是清明自知的,結局已然注定,畫中人卻游戲其中,渾然不覺,自得其樂,她拼盡全力,卻終于無能為力。也許,在意氣風發,覺得天地盡在掌中的男子眼中,是看不到寥落悲涼的,如此“我怕我們等不到未來”的小兒女情態,不過付之一笑罷了,如何入得了心?大抵深陷愛情的女子,都曾這般幼稚過吧,以為濃情蜜意,百轉柔腸,便能換回一個男子的駐足停留,以為千般不舍,痛哭挽留,便能訴盡衷腸,心跡昭然。
奈何,落在他人眼中,卻只剩牽累羈絆,步步為營,滿腔似水柔情皆付諸流水東去。撫胸賭咒,淚水紛灑,信的唯自己而已,這大概便是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的悲哀吧。若他懂得,呢噥低語便已振聾發聵,否則,枕前發盡千般愿,又能如何?
而四爺,隨興而發的試探,便已知深淺。問,皇位,你想要嗎?思索片刻,答,想要。曾因為這一段,潸然淚下;蛟S,那是若曦,此生最后一次,為一段情,奮不顧身。一旦錯過,便是一生。然而,幸好,他懂,懂得她義無反顧下的愿賭服輸,所以,不忍心,讓她痛,讓她輸。懂得她碧穹千里下的風起云涌,所以,不愿意,讓她徘徊,讓她失望。
有人說,因為歷史已成定局,四爺終究還是皇帝,所以,他才能裝作,愛美人不要江山。然而,洞悉一切的只有若曦,而非四爺。于他眼中,一切尚是未知,即使周身弱點盡現,從此明槍暗箭難防,亦無怨無悔,因為,此時,他最大的弱點,是她。若他懂得,只言片語也能銘心刻骨,否則,痛哭哀嚎,于他也不過煙云過眼,又能奈何?
我想,最令人怦然心動的心有靈犀,便是,你懂我的欲言又止。
八爺曾許,他日君臨天下,付她江山半壁。然而,他卻不懂,如畫江山,只是圓他的癡想,于她卻似蔽日浮云。而四爺,心跡袒露,從此,霜刀風劍,執手相看,會心一笑。有人說,因為結局,若曦洞若觀火,所以,八爺的付出努力,她都視若罔聞,四爺的心意稍陳,她已投懷送抱。若曦曾說,若廝守,他們之間還有十六年的相濡以沫,拒絕,是愛得不夠嗎?或許,并非情未到濃時,而是,他許的未來,她迷茫失措,所以恐懼。
試問,滾滾紅塵,浮生若夢,于情事里,一個女子,牽念的究竟是什么?珠翠華服?錦繡前程?想來若愛,身外之物又何須提及,若是無愛,只字片語已是多余。村上春樹說過,如若相愛,便攜手到老,如若錯過,便護他安好,我想,這便是最波瀾壯闊,最驚天動地的愛情,因為懂得,所以不逼迫,所以寬容,所以慈悲。四爺便是這般,若愛她能成全她的快樂,那么深愛,若愛她讓她糾結難耐,那么放她自由。
若說,若曦對四爺的心思,始于一句石破天驚的你信我,那么,情亦是在逝年如水間深沉。她曾對四爺小心翼翼,只因她知曉,四爺是誰,不愿惹惱了他。落在八爺眼中,卻是曖昧的證據,抵賴不得的,便是在兩情相悅,花前月下之時,亦如骨鯁在喉。他默默著他的懷疑,任這根芒刺潰爛滋長,不動聲色地掩飾著,或許還自詡謙謙君子,胸懷似海。
若曦一無所知,游園驚夢,直至被詰問是否跟了四爺,才驀然驚醒,原是錯夢一場。淚水決堤,問四爺,你說不會騙我,可能作數?答,是。答,這件事我不想說,可以嗎?答,好。如此這般,不逼迫,不懷疑,不欺騙,坦誠以待,才該是愛情最初的模樣,如若不能心心相印,相知相信,卻急切談愛,才是最可笑的謬論。
四爺的情,兼容并蓄,她的莫名悲喜,她無法割舍的竹馬青梅,皆視若珍寶,坦坦蕩蕩,永不相問。四爺的愛,真誠有度,若能做,絕不欺騙,若不能,絕不敷衍,寧要真相,赤裸丑陋,毋要謊言,婀娜多姿。又有幾人能付得起這般磊落磅礴的愛?太多人,以愛之名,頌日月可鑒,卻虛偽做作,心口不一,仍自贊君子之行,受得委屈,實則,真小人,本是坦蕩蕩,卻平白生出男盜女娼,夫復何言!
其實,若曦未必寡義薄情,她不愿赴八爺的邀約,只因,八爺能給的,安不了她的心。就似雨中長跪那日,穩操勝券的八爺,能給她的,油紙傘的二分之一而已。若曦默默拾起他掉落的袍角,我想,那時,她是睿智雪亮的,深諳,面前的男子終究是暖不了她的,又何苦累他墮入糾葛混沌?
八爺終是不懂,她已渾身濕盡,那半頂紙傘又有何用?既不暖身,亦不暖心,平白累贅而已,甚至遠不及十四的兩塊糕點,雪中送炭,飽暖安慰,又怎能及四爺?自己已飄搖支離,卻還為她遮風避雨,無怨無悔,護她,憐她,懂她,左右相伴。所以,若曦跟了四爺,亦如癡如醉,為他甘愿,纖纖柔夷,暗瘡橫生,粉面朱顏,蒼白憔悴,不是不愿放手一搏,不是不愿清冷凄苦余生,只是,他給的情,要能安心。若不能,又為何要將似錦韶光,逼得山窮水盡,無可轉圜?
不是不愿與他赴湯蹈火,只,若她僅是錦上添花,待他名就功成時,許她幾分都已無分別,畢竟想要的,終究不曾得到,但,若她曾讓他不顧一切過,縱求天下之大,枝節迭生,前路漫漫,亦誓死追隨,不離不棄,因為想要的,都曾得到,此生無悔。
曾幾何時,她的無助,他全力以赴,許她,月圓花好。她的不安,他拼盡一切,讓她,安心就好。她的疑問,他斬釘截鐵,慰她,信他就好。她的捉弄,他甘之若飴,隨她,開心就好。我想,信任,真誠,寬容,懂得,不逼迫,不相問,不欺騙,不問回報,不問得失,才是世間,最美的愛情。
步步驚心心得體會 篇3
其實我是更喜歡讀小說的,但偶爾也會附庸風雅地讀點其他書籍,就象網絡紅人鳳姐的搞笑名言“我經常看的都是社會經濟學和一些文學類的著作!比如說《知音》和《故事會》”。
但《沉思錄》除外,這是我自覺的想去看的一本書。
這是一本好書,好書可以讓你讀得越多,收獲的越多,并獲得強大的精神力量。這本書來自于一個羅馬皇帝的人生思考。馬可·奧勒留,一位卓越的羅馬帝王哲學家,他沒能阻擋羅馬帝國的轟然倒塌,但是卻用自己一生的思考,為無數尋求生命更深層境界的人,鋪設了靈魂的階梯。用他的《沉思錄》為我們凈化心靈,洗去俗塵。
這是一本哲學書,崇高卻不失質樸。它不如尼采的哲學思考深刻,也不同于《心靈雞湯》《蘇菲的世界》等速食類哲學著作瑯瑯上口,這是一本用靈魂寫成的書。
“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越來越歷久彌新,一是我們頭上浩瀚的星空,另一個就是我們心中的道德律。”這是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德的墓志銘。當n年前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只覺得這話說得好,有大師風范,但并不了解它的深意。直到我讀了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后,才忽然對道德和人性自身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對宇宙、個體、時間、靈魂、生死、痛苦、神、相處、德行、理性等事物的深刻思考,不乏睿語箴言,令人啟發與品味。不要說這是XX年前的帝王思想,即使是現在,同樣會令人景仰。
“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古訓我們都知道,但是在現實工作和生活中,卻不容易做到,所以馬可說,“不要不情愿地勞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適當的考慮,不要分心,不要虛有學問的外表而喪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我們應該做的,是多將思想放在自己的身上,每日三省,想想自己能為家人、為社會做些什么,注意別人的缺點和行為,將使我們忽略觀察我們自己的缺點和行為。
在《沉思錄》里,始終貫穿著了解剖靈魂和對自己的告誡。比如他在書中這樣對自己說道:“你錯待了自己,你錯待了自己,我的靈魂,而你將不再有機會來榮耀自身。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足夠的,但你的生命卻已近尾聲,你的靈魂卻還不去關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別的靈魂。”他總是這樣在書中狠狠地拷問自己。也許我們的精神水平尚不能到達這樣自我批評的高度,但至少,我們可以通過閱讀,接受《沉思錄》給我們靈魂的洗禮。
這是一本生活書,超脫卻直面現實。“宇宙是流變,生活是意見。”我喜歡這句話。宇宙是變化的,時間是即逝的,人生及萬物是短暫的,名利是易腐的……因此,人首要也是唯一的選擇,就是珍惜和把握現在的生活。馬可·奧勒留把“生活”視作是人對外物的一種體驗。他說,“如果你因什么外在的事物而感到痛苦,打擾你的不是這一事物,而是你自己對它的判斷。”這些觀點,對我們這些行色匆匆、碌碌于打拼奮爭的現代人來講,未免有些超脫,但卻是一句溫暖的提醒,也是一方解脫心靈焦灼、困楚的良藥。馬可·奧勒留認為:人應遵從自然而生活,按照本性而生活,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幸福。——這樣的生活,不正是我們所苦苦尋找的嗎?
這也是一本晦澀難讀的書。除了印刷精美,以及溫和克林頓點睛的評語吸引人之外,以獵奇的心情也許會令人失望,內容也談不上引人入勝。有的,只是信手拈來的平鋪直敘。宇宙、神、理性、道德……等抽象的概念充盈其中,晦澀而略顯拗口的語句,也許浸潤著譯者對原著的忠誠。但是,這絲毫不能阻礙它成為史上最偉大的哲學經典之一。正如譯者、北大教授何懷宏先生所言,“這不是一本時髦的書,而是一本經久的書,買來不一定馬上讀,但一定會有需要讀它的時候。近兩千年前有一個人寫下了它,再過兩千年一定也還會有人去讀它。”
《沉思錄》是一些從靈魂深處流淌出來的文字,樸實卻直抵人心。